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门诊输液室投诉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5年7—12月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分析改进后收治的6 4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15年1—6月收治的7 1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成立项目小组、应用前瞻性质量分析工具失效模式与效应模式根据门诊输液室的工作现状,梳理流程、分析产生投诉可能的原因和潜在隐患,通过计算危机值,对护理风险预警度分级、制订方案、落实改进措施,评估实施后的效果。结果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故障模式影响分析后患者对门诊输液室的危机值降低70%。实施前后投诉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室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管理可有效改善输液治疗患者的就医体验、减少投诉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门诊临时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2014年12月实施FMEA分析改进后收治的1 821例病人作为观察组,2014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1 741例病人作为对照组。成立项目小组,应用FMEA确定门诊输液室与护理有关的流程,计算风险危急值,选择风险危急值高的前三项失效项目制定改进措施,评估改进效果。[结果]药物配制错误、病人核对错误、医嘱未双人核对,医嘱核对错误是风险危急值前三位的失效模式;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风险危急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EA应用于门诊输液管理中,能够提升门诊护理工作质量,提高门诊输液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姚玲莉  陈丽文   《护理与康复》2016,15(8):796-798
目的观察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门诊输液室用药错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确立主题,组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项目团队,绘制门诊用药流程图,对潜在的失效模式、失效原因及失效结果进行风险指数分析,据其结果制定并落实相应改进措施。结果门诊输液室风险指数由实施前958分降至220分,风险指数下降率77.0%;用药错误率由0.040‰下降至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有助于降低门诊输液室用药错误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门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门诊输液安全管理中未实施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前的4个月作为对照组,将实施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后的4个月作为观察组,比较实施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两组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输液安全管理实施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可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门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HFMEA对门诊输液工作进行流程管理,查找输液隐患,不断改进措施,使门诊输液安全性不断提高.结果:通过对输液各环节针对性的管理和系统性改进,门诊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由1.2%下降为0.4%,患者对服务满意率由90%上升到98%.结论:运用HFMEA对输液流程的各环节进行分析,查找缺陷,不断改进措施,能极大地提高输液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输液室用药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对急诊输液室用药流程中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列出可能的失效模式,制定改进措施和行动方案,计算干预前后失效模式优先风险数,并调查干预前后护士、病人对输液室用药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失效模式优先风险数降低,病人以及护士输液用药满意度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用于改进急诊输液室用药流程,可促进输液用药安全,提高病人和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输液室用药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对急诊输液室用药流程中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列出可能的失效模式,制定改进措施和行动方案,计算干预前后失效模式优先风险数,并调查干预前后护士、病人对输液室用药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失效模式优先风险数降低,病人以及护士输液用药满意度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用于改进急诊输液室用药流程,可促进输液用药安全,提高病人和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FMEA方法对儿科门诊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评估,找出影响静脉输液安全的原因,通过计算RPN值,找出问题,并按照PDCA循环制订方案,落实改进措施,评估实施后的效果。结果:FMEA改进措施实施后,静脉输液流程风险顺位前10位的RPN值明显下降,下降幅度为87.19~509.81;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63.2%上升至实施后的90.4%(P〈0.05);护士满意度由实施前的69.6%上升至实施后的100%(P〈0.05)。结论:将FMEA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能在风险事件发生前对其进行有效预测、评估,使隐性风险得到量化,并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可降低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lysis,FMEA)在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FMEA方法,成立输液风险管理小组,绘制输液流程图,列出失效模式,分析失效原因,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isk piority number,RPN),针对优先失效模式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比较实施FMEA前后优先失效模式的RPN值和儿科门诊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优先失效模式的RPN值降低,输液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FMEA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儿科门诊静脉输液不良事件,提高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模式在儿童输液室风险防范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12月儿童输液室进行输液治疗的624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对应家属624名,给予常规输液护理;选取2015年1~6月儿童输液室进行输液治疗的713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应家属713名,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FMEA模式对可能诱发儿童输液风险的失效模式进行前瞻性分析及评估,找出高危因素,制定防范的优先行动计划及详细改进措施。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儿童输液室风险管理的潜在失效模式包括药品配制有误、穿刺错误、穿刺失败、液体外渗、输液速度过快、接瓶液体错误、输液不良反应、空气栓塞及穿刺部位淤肿;观察组失效模式PRN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FMEA模式进行儿童输液室风险防范管理,可有效减少潜在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建立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降低消化道出血禁食患者输液差错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FMEA对消化道出血禁食患者输液差错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价、分析,建立降低消化道出血禁食患者输液差错率长效管理办法。本研究纳入消化道出血禁食患者120例,将建立FMEA前的54例作为对照组,将建立FMEA后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输液差错发生率、医疗纠纷率及护理人员专业考评成绩等。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输液差错发生率、医疗纠纷率以及护理人员的技能业务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建立FMEA能降低静脉输液差错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160例在徐州市儿童医院儿童门诊进行输液的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常规静脉输液,试验组使用FMEA方法进行输液。观察FMEA后的效果。结果试验组实施FMEA后穿刺失败(40.87±10.82)分、接瓶液体错误(0.98±0.28)分、输液较快(120.05±30.56)分和药物配制错误(247.97±61.66)分方面的危机值(RPN)明显低于实施FMEA前穿刺失败(246.09±60.88)分、接瓶液体错误(329.32±80.94)分、输液较快(259.66±65.78)分和药物配制错误(247.97±61.66)分方面的RP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士满意率(87.50%)和患儿家长满意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士满意率(52.50%)和患儿家长满意率(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FMEA后大大降低了投诉案件,输液进程更通畅,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确保护士对患儿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保障儿科门诊输液安全,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方法 在儿科门诊输液室中应用门诊输液患者管理系统.结果 2009年8-11月共完成输液15 212例次,未发生一例错输液体事故,实现了护理工作实时和量化的管理.结论 门诊输液患者管理系统,营造和谐的输液环境,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整体形象,建立一个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输液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4.
护患沟通从狭义来讲是指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从广义来讲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的过程.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窗口,是一项面广量大的工作,患者流动性大,病种繁多,心理特点各异且与医护人员接触时间短.  相似文献   

15.
护患沟通从狭义来讲是指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从广义来讲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的过程。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窗口,是一项面广量大的工作,患者流动性大,病种繁多,心理特点各异且与医护人员接触时间短。客观上缺乏足够的沟通机会,不易建立良好的信任感,患者对输液室医护人员的态度十分敏感,护士言行举止对患者心理会产生很大影响,如果不注意沟通技巧,很容易发生护患纠纷。本文将探讨沟通技巧在门诊输液室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门诊小儿静脉输液流程中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结合因果分析法,改善护理人员行为,降低小儿静脉输液风险,保障患儿安全。方法 成立小儿静脉输液FMEA小组,用FMEA方法对门诊小儿静脉输液流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分析评估,对风险值RPN≥100分的11个高风险因子逐一应用因果分析法分析潜在的失效原因,开展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结果 采取改进措施后,小儿静脉输液风险事件减少。 结论 FMEA结合因果分析法用于门诊小儿静脉输液流程中,有效预防了门诊小儿静脉输液风险事件的发生,并得到护理人员的认可。  相似文献   

17.
2009年7月~2012年7月输液室共发生38例纠纷,涉及20名护理人员,包括:护师5名(25%)、主管护师2名(10%)、护士13名(65%),护龄1~5年10名(50%),6~10年2名(35%),11~15年3名(15%)。通过对护患双方的陈述材料及涉及的护士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引发纠纷的原因。因护理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执行不到位5例、专业技术水平欠佳12例、缺乏沟通技巧8例、法制观念淡薄6例、对医疗和护理不满意7例。  相似文献   

18.
马红宝 《当代护士》2005,(10):92-94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以提高输液护理质量。方法在门诊输液室内营造人性化环境,布置优美舒适的环境,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创造浓郁的人文文化氛围,做好环境与物品的清洁消毒,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满足人性化服务的需要。结果通过实施人性化服务,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92.5%提高到98%以上。门诊病人和输液病人逐渐增加,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论人性化服务的开展,极大的丰富了护理服务的内涵,满足了病人的需要,提高了医院的形象和声誉。  相似文献   

19.
20.
周旭玲  何勤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1):984-985
静脉输液治疗是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的给药途径之一,特别是基层医院。门诊输液室是病人最集中的窗口。传统管理模式中,护理人员往往处在嘈杂、拥挤、秩序混乱的环境中工作,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医疗差错。为改进管理系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我院于2009年6月进行了输液室流程优化改建及管理软件的安装使用,有效杜绝了输液差错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用药的正确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