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方法:对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患者的初次术前诊断、手术方法、再手术前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分析初次手术失败原因。结果:86例初次手术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20个月,平均60个月。初次手术出现术后症状复发、腰椎不稳等问题,需再次手术治疗,初次手术失败中行开窗、扩大开窗法腰椎间盘摘除术占41.9%。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失败的原因包括: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多间隙突出遗漏、术中定位错误及髓核摘除不彻底、双侧型或中央型突出只切除一侧、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未切除、未处理中央椎管狭窄及神经根管狭窄,术后腰椎间盘突出复发,全椎板减压术后腰椎节段性不稳定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提出应对措施。方法:对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趔行了再手术.根据再次手术前的病史、体查、腰椎正侧位片、CT、MRI结合再次手术中的发现,分析复发原因。结果:对22例再手术患者随访1-5年,平均3年,优良率90%,总有效率96%。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原因有髓核搞除不彻底、术后继发椎管狭窄、疤痕增生等6点。手术精细,减少创伤,最大限度的减少瘢痕的形成,稳定脊柱的植,胃内固定方法,预防术后继发椎管狭窄,尽量多地切除髓核等方法能尽量保证首次手术的成功,预防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种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31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单纯中央型23例,合并腰椎管狭窄4例,侧隐窝狭窄5例,合并终板撕裂1例。全组病例均手术治疗,采用有限切口,双侧椎板间开窗,经硬膜外入路摘除突出的腰椎间盘髓核。评价其治疗效果并进行6月至5年随访。结果 优14例,良13例,可3例,差1例,总优良率87.1%,手术无定位失误,近期无腰椎失稳和腰椎滑脱,无医源性腰椎管狭窄。结论 有限切口双侧椎板间开窗行中央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能较好地保留腰椎管后部结构,术后脊柱稳定性影响小,避免了术后硬脊膜与神经根粘连受压,手术创伤小,康复快,操作可行。对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原因以便进行预防和治疗。方法 随访1975年1月至2000年12月在本院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345例,其中208例行开放式椎间盘髓核摘除术,137例行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对导致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共出现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30例,其中椎管狭窄8例,腰椎不稳7例,硬膜外瘢痕4例,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3例,同一节段椎间盘突出复发3例,术后椎间盘炎2例,神经根损伤、定位错误和假关节形成各1例。结论 术后椎管狭窄和腰椎不稳定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骨化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骨化104例,外侧型或推间孔型者,采用一侧椎板间开窗或扩大开窗:中央型及部分旁中央型,作两侧椎板间开窗;中央型和旁中央型合并椎管及侧隐患狭窄者,两侧椎板开窗并行桥式椎管潜行扩大,采用特制骨圆凿和“L”型骨刀切除骨化问盘.结果:104例经11个月~5年随访,优54例,良42例,可8例,优良率为92.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骨化经短期保守治疗无效,应选择手术治疗.根据临床特点、CT、术中所见确定手术方法,特制骨圆凿和“L”型骨刀的应用可减少对脊椎稳定性的破坏,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同节段复发的诊断、原因及再手术注意问题。方法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病例,行再手术突出椎间盘摘除7例,复发椎间盘切除加腰椎植骨内固定术9例。结果经过11-70个月随访,优良率81.3%,其中内固定加植骨融合组优良率8/9。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确切原因不清楚,症状及影像学诊断明确者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骨化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骨化104例,外侧型或椎问孔型者,采用一侧椎板间开窗或扩大开窗;中央型及部分旁中央型,作两侧椎板问开窗;中央型和旁中央型合并椎管及侧隐窝狭窄者,两侧椎板开窗并行桥式椎管潜行扩大,采用特制骨圆凿和“L”型骨刀切除骨化间盘.结果:104例经11个月~5年随访,优54例,良42例,可8例,优良率为92.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骨化经短期保守治疗无效,应选择手术治疗.根据临床特点,CT、术中所见确定手术方法,特制骨圆凿和“L”型骨刀的应用可减少对脊椎稳定性的破坏,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1994年以来,我院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患41例,施行开窗潜行减压,随访2年5个月.优良率达951%,作认为,开窗潜行减压术具有开窗创口小,既切除了致压物,解除了对硬背膜或神经根的压迫.保留腰椎稳定性和活动度,避免了因术后疤痕造成的再次狭窄。所以本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椎板间开窗与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及远期效果及术后腰椎不稳的发生率,为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将1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方式分组对比术后疗效及椎间不稳发生情况。结果 两种手术方式术后近期效果相近,远期椎板间开窗术效果较好,腰椎不稳定发生率较低。结论 对于不伴中央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来说,选择椎板间开窗术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手术及术后随访等临床资料。结果:156例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全椎板切除103例,半椎板切除38例,开窗术15例,术后疗效优良率全椎板切除95%,半椎板切除90.1%,开窗术86.2%,腰背肌锻炼好的患者无一例发生脊柱不稳,结论:全椎板切除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半椎板切除术和开窗术,三种方法对脊柱稳定性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29例,比较不同手术的时间、出血量、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椎管减压术、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时间长、出血量最多,手术效果良好,术后腰腿痛基本缓解,可长时间步行,所有29例患者椎间植骨均融合;26例患者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平均复位丢失率为8.3%,其中3枚螺钉松动、1例螺钉断裂。结论: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融合术。  相似文献   

12.
我科1988年6月至1994年6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得随访者共94例。其中合并侧隐窝狭窄44例,占46.8%;中央椎管狭窄4例,占4.3%。手术方式:开窗切除88例,半椎板切除4例,全椎板切除2例。手术优良率91.5%。  相似文献   

13.
我科1988年6月至1994年6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得随访者共94例。其中合并侧隐窝狭窄44例,占46.8%;中央椎管狭窄4例,占4.3%。手术方式:开窗切除88例,半椎板切除4例,全椎板切除2例。手术优良率91.5%。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对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随访6月-36月,平均15月,按M 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7例,良5例。结论手术节段定位错误,术中髓核切除不彻底,椎管狭窄未解除,腰椎不稳,以及椎管内粘连瘢痕形成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只有术前诊断明确,合理选择术式,彻底解除神经根致压物,保持腰椎稳定性,才能保证满意的临床效果,避免再次复发。  相似文献   

15.
徐挥 《中国医药导报》2012,9(8):164-165,167
目的探讨腰椎椎间盘突出症需要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其相应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资料完整的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56例,回顾性分析其再次手术的原因及治疗措施,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56例患者中,再次手术的原因为术中定位错误3例,椎间盘突出原位复发21例,内固定失败1例,遗漏相邻椎间盘多间隙突出10例,继发椎管狭窄6例,游离髓核清除不彻底9例,腰椎不稳6例;再手术方式为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术7例,半椎板椎间盘切除术12例,全椎板椎间盘切除减压术5例,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29例,内固定3例,再手术后,症状均好转。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需再次手术的原因为术中定位不准确、椎管继发狭窄或减压不充分、内固定失败、椎间盘突出复发、遗漏相邻间隙椎间盘突出等,再次手术可改善症状,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侧开窗法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2001年7月-2011年7月共对76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双侧开窗摘除髓核,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患者腰腿痛均消失,随访1年-3年零6个月,症状无复发,脊柱稳定性良好,优良率达96.08%.结论采用双侧开窗法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8例开窗髓核摘除动力型非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椎管狭窄病人的护理及康复锻炼的方法。方法:对28例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椎管狭窄患者,采用开窗髓核摘除动力型非融合内固定术。结果:通过临床观察与护理,随访1.22月,平均9.8月。按NaiKai标准评定,优20例,良6例,可2例,差O例。均无复发。结论:开窗髓核摘除动力型非融合内固定术,能有效减轻背部疼痛,改善下肢疼痛麻木无力,稳定腰椎。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整体护理、康复指导及早期功能锻炼,是该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微创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后复发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MED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症状复发73例.统计其症状复发的时间、原因及再次手术方式.结果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复发平均时间为(5.6±2.3)个月.术后症状复发的原因:侧隐窝狭窄未解除33例(45.2%),原位突出14例(19.2%),游离型椎间盘突出未发现8例(11.0%),椎间盘炎8例(11.0%),相邻椎间盘突出5例(6.8%),术后腰椎不稳3例(4.1%),神经根粘连2例(2.7%).再次手术方式:MED 8例,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29例,半椎板切除神经根减压术21例,半椎板切除、横突间融合单侧椎弓根螺丝钉固定术4例,全椎板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例,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7例,前路椎间盘摘除术1例.前3种术式占再次手术总数的79.5%.结论 MED治疗LDH术后复发时间一般在术后6个月左右.复发的主要原因是合并侧隐窝狭窄未解除和摘除椎间盘不彻底致原位突出.MED治疗LDH术后复发多数可采用MED、椎板开窗或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等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9.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提出应对措施。方法:对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进行了再手术,根据再次手术前的病史、体查、腰椎正侧位片、CT、MRI结合再次手术中的发现,分析复发原因。结果:对22例再手术患者随访1~5年,平均3年,优良率90%,总有效率96%。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原因有髓核摘除不彻底、术后继发椎管狭窄、疤痕增生等6点。手术精细,减少创伤,最大限度的减少瘢痕的形成,稳定脊柱的植骨内固定方法,预防术后继发椎管狭窄,尽量多地切除髓核等方法能尽量保证首次手术的成功,预防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失败的远期疗效。方法 1975~1994年经手术治疗2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18例获3年以上远期随访,对其中30例“下腰部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椎管狭窄9例,占30%;临床腰椎不稳8例.占26,7%;硬膜外瘢痕4例.占13.3%;不同水平椎间盘突出4例,占13.3%;同一水平椎间盘突出复发2例。占6.7%;神经根损伤、定位错误和假关节形成各1例,分别占3.3%。结论 术后椎管狭窄仍是FBSS的主要原因.而术后出现的临床腰椎不稳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