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规范玻璃体切除合并视网膜复位术围手术护理,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制定并执行玻璃体合并视网膜复位术围手术护理规范,对遂宁市中心医院60例进行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复位术的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分析。结果术后3月复查裂孔封闭、视网膜复位60,治愈率100%。无出现继发性青光眼、眼内炎的患者。结论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复位术围手术护理规范切实可行。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广视野系统在治疗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中的作用。方法对16眼巨大裂孔网膜脱离借助广视野系统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治疗。结果(1)一次手术治愈率87.5%;(2)术后脱盲率56.25%;(3)冷凝手术时间平均耗时(4.7±1.0)分钟;(4)并发症:角膜损伤1眼,玻璃体出血1眼,术后并发性白内障3眼,术后高眼压1眼。结论广视野系统联合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冷凝治疗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方式简化,冷凝时间缩短,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效果。方法将63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只眼,行巩膜外加压、冷凝术,并在围手术期应用中药干预;对照组30只眼,只行巩膜外加压合并冷凝术。2组患者接受相同的术前检查、手术方法和术后护理以及术后追踪随访。结果治疗组视网膜下积液吸收的速度、视网膜复位的理想程度、术后玻璃体混浊反应程度、术后视功能恢复速度、程度均较对照组效果好。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围手术期中药的干预治疗可以加快视网膜下液的吸收,提高视网膜脱离复位的成功率,提高术后视网膜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加压联合除风益损汤加减口服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18例(20眼)单纯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显微镜下进行巩膜外加压手术,所有患者术后给予除风益损汤加减口服,随访1~12个月,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率及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视网膜裂孔均闭合,视网膜复位,无严重并发症,手术后视力提高者13眼,不变7眼。结论:显微镜下外路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可以替代传统外路手术,切实可行;利用显微镜高放大倍率的优点,可以提高视网膜裂孔的封闭率,提高手术成功率,避免一部分手术并发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玻璃体混浊4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丹 《四川中医》2001,19(6):6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复位术后玻璃体混浊的疗效.方法81例网脱复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玻璃体混浊的程度的改变.结果治疗后玻璃体混浊的程度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玻璃体混浊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本身组织中的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层分离,是临床上致盲率很高的疾病之一,预后不良,复发率较高,且复发后治疗困难。其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为主,治疗目的在于封闭裂孔,一般患者采用视网膜加巩膜外加压辅以视网膜光凝活冷凝术,复杂病例选择玻璃体切割、气体或硅油玻璃体腔内填充手术,使视网膜复位,术后护理十分重要。为总结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的护理经验,现将我科30例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护理  相似文献   

7.
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是临床常见病,因为存在视网膜裂孔,现代医学施以手术封闭视网膜裂孔。但即使采取了成功的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视网膜下液吸收缓慢,同样影响患者的视功能恢复。我们采用了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3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陆绵绵教授辨治视网膜脱离术后三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积聚着液体而发生分离.根据病因可分为裂孔性、牵引性及渗出性3类.其中前两者多见。裂性视网膜脱离应尽早施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多选择巩膜扣带术),牵引性视网膜脱离需行玻璃体切割术。随着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术的发展.视网膜脱离的复位成功率明显提高.但仍有不少患者术后出现视网膜下积液吸收不良.脉络膜视网膜及玻璃体出血,视网膜功能恢复欠佳等情况。江苏省中医院眼科陆绵绵教授根据视网膜手术后患者的症状和眼底情况.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采用利水消肿、止血化瘀、补益肝肾3法,组方用药.予玻璃体视网膜患者术后常规使用.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化瘀散结片对视网膜脱离术后玻璃体混浊、视网膜下液吸收及术后视力的影响。方法:将62例原发性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于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于术后5天对照组予醋酸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瘀散结片治疗。分别于治疗开始时、术后1、3月行最佳矫正视力、玻璃体混浊程度、眼底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治疗后玻璃体混浊均有改善,其中治疗组玻璃体混浊明显吸收27只眼,占87.10%;对照组玻璃体混浊明显吸收20只眼,占64.5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视网膜下液吸收平均天数为(3.79±2.36)天,对照组为(5.62±2.18)天,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月、3月后视力疗效显效率为51.61%和58.06%,对照组治疗1月、3月后视力疗效显效率均为32.26%,治疗3月后治疗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结论:化瘀散结片能显著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0.
郑丹 《四川中医》2001,19(6):66-6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复位术后玻璃体混浊的疗效。方法:81例视网膜复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玻璃体混浊的程度的改变。结果:治疗后玻璃体混浊的程度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玻璃体混浊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巩膜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2005年至2010年我院采用巩膜外路手术的方法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88只眼,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其治疗效果和手术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视网膜裂孔在手术嵴外坡上331只眼(56.2%),在手术嵴正上方159只眼(27.1%),在手术嵴内坡上78只眼(13.3%),手术总复位率为70.75%.术后常见并发症依次为术后角膜上皮缺损(84.4%),术后视网膜下液存在(视网膜复位不良)(29.3%),术后高眼压(24.7%),玻璃体出血(6.3%).结论 巩膜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严格手术适应症,手术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患者LASIK术前对周边视网膜变性和裂孔进行预防性氩离子激光光凝的疗效.方法LASIK术前对高度近视患者常规行直接眼底镜、三面镜和间接眼底镜配合巩膜压迫法检查,对明确有周边视网膜变性或伴干性裂孔的42例(45只眼)进行了氩离子激光光凝治疗.结果接受氩离子激光光凝术42例(45只眼)高度近视患者周边视网膜变性及干性裂孔区封闭良好,色素斑形成明显.LASIK术后6个月随访,术前行氩离子激光光凝的患者视网膜情况稳定,未发生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结论LASIK术前对明确有视网膜变性或伴干性裂孔的高度近视患者预防性行氩离子激光光凝治疗的疗效确切,是预防LASIK术后出现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121例“飞蚊症”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眼部近期出现"飞蚊症"患者的各种眼底表现进行临床分析,总结视网膜病变类型及出现几率,指导临床诊疗工作。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1年11月间于我院眼底内科门诊就诊的121例(134只眼)病程不超过1个月的"飞蚊症"患者,进行常规眼部检查、B型超声检查及散瞳后间接眼底镜眼底检查,对发现的眼底病变类型进行总结分析,根据病情分别予激光、手术或药物等治疗。结果 121例(134只眼)被检查者中提示玻璃体完全后脱离者78只眼(58.2%);散瞳后眼底检查发现阳性体征共45例(33.6%),其中单纯玻璃体积血8只眼,视网膜周边变性(无裂孔)12只眼,视网膜裂孔16只眼,后部葡萄膜炎1例(双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3只眼(未累计黄斑区),视网膜局限性脱离3只眼,急性视网膜坏死1只眼。结论对于近期出现"飞蚊症"的患者,需要详尽的眼底检查及B型超声检查,多数有眼底病变者经过及时治疗预后良好,并且对此类患者应耐心解释,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和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 2005年10月—2011年2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破裂的患者32例(32只眼),术者为有10年以上超声乳化手术经验的医师,入组患者随访6~24个月。结果 1.术前情况:年龄相关性白内障21只眼,其中膨胀期白内障6只眼,Ⅳ级硬核白内障4只眼。外伤性白内障4只眼,后极性白内障3只眼,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2只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1只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1只眼。2.人工晶状体植入情况: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31只眼,其中后房型29只眼,前房型2只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1只眼。3.术后情况:视力提高在3行以上的25只眼;1只眼出现视网膜脱离。无角膜失代偿、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具有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高危因素的病例,除术中及时发现,恰当处理,尽量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有用视力外,术前对病情评估和提高患者对病情的认知程度也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辅助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视网膜脱离术后证实存在视网膜下积液的109例(109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常规静滴抗感染药物,局部点复方托吡酰胺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典必舒)治疗。治疗组61例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1剂/d,水煎分服。2组均于术后第1天开始药物治疗,连续治疗10天,个别10天后视网膜下积液仍未吸收者继续药物治疗。2周后视网膜下积液未能全部吸收、视网膜复位不佳者二次手术治疗。结果:视网膜下积液吸收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25%,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总体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80%,明显好于对照组(75.00%);结论:中药辅助治疗能促进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吸收,术后视力明显改善,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显微镜下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及视力的恢复。方法:对118例130只眼在双人双目手术显微镜下行小梁切除术并注重在显微镜下观察虹膜根部切除术中睫状突暴露的数目,巩膜切口位置和大小,结膜瓣的选择、巩膜瓣的张力。结果:术后随访1-2年注重观察这些因素与术后前房的恢复,降压效果、术后视力、滤泡形成的关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无巩膜瓣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无巩膜瓣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效果。方法:26例26只无晶状体眼接受了改良无巩膜瓣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23只眼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后囊破裂者行一期固定术,3只眼白内障囊内摘出术后无晶状体眼行二期植入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0个月。矫正视力在05或05以上者20只眼(769%)。术后主要并发症是角膜水肿和葡萄膜炎。结论:无巩膜瓣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是后囊膜破裂或无后囊膜的无晶状体眼进行眼内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纯巩膜扣带术联合术后氩激光光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2年10月~21304年10月行巩膜扣带术后接受氩激光光凝治疗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62例62眼。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62眼中视网膜完全复位60眼(96.77%),术后矫正视力〉0.05者58眼(93.55%),最佳矫正视力为1.0。结论将巩膜扣带术中冷凝改为术后氩激光光凝可简化术中操作,减少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的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改进式手法小切口劈核手术的并发症及效果。方法取2009年4115例(眼)白内障患者,随机抽样50-86岁200例(眼)应用作者设计的一体式劈核刀镊进行水平劈核,观察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时,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结果196例(眼)患者囊袋内一期植入IOL、3例(眼)术中后囊破裂、其中1例(眼)植入前房晶体,1例(眼)因后囊破口大晶体植入睫状沟,2例(踉)后囊破口小,晶体仍植入囊袋内。术后一天角膜轻度水肿9例(眼)占4.5%,中度水肿2例(眼)占1%。术后1月视力0.1~0.252例(眼)占1%:0.3~1.0者198例(眼)占99%。结论该术式手术成本低,手术方法安全,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约5-6min,适合大规模白内障手术复明行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氩离离子激光对视网膜裂孔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氩激光治疗视网例膜裂孔患者21例(21只眼),其中大多数采取全包围式光凝裂孔周围。随访1 ̄12个月。结果:21只眼经用氩激光治疗后18只眼(85.7%)裂孔完全封闭,视网膜下液吸收。结论:氩激光光凝是治疗不伴视网膜脱离裂孔的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