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姑息治疗学科的不断进步、发展, WHO三阶梯镇痛治疗原则和NCCN成人癌痛指南[1]已逐步被各级医师所掌握,80%~90%[2-3]肿瘤患者的疼痛症状能够通过规范、有效的治疗得以缓解.但仍有10%~20%[4-5]患者的疼痛属于难治性癌痛,仅通过常规的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6]和(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7].尽管这部分患者仅占癌痛患者的1/10~1/5,但难治性癌痛却是我国癌痛治疗的一个"软肋",其对医患的困扰超过其他疼痛的总和,成为医生、患者共同面临的棘手问题.为规范国内难治性癌痛的诊疗过程,提高癌痛治疗领域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促进难治性癌痛事业的长足发展,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CRPC)难治性癌痛学组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经过多次讨论、修订,最终撰写完成《难治性癌痛专家共识2017年版》.鉴于国内外可供参考的资料尤其是前瞻性资料有限,疏漏在所难免,希望专业人士多提宝贵意见,以便今后补充修订.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盐酸吗啡缓释片(美菲康)治疗妇科中度至重度癌痛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35例妇科癌痛患者开始剂量每12小时30mg,按VAS观察法治疗癌痛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74.4%的患者平均日剂量≤90mg.盐酸吗啡缓释片(美菲康)控制妇科中重度癌痛总体有效率为90.66%.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0.0001).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恶心、呕吐和头晕.结论:盐酸吗啡缓释片(美菲康)治疗妇科中度至重度癌痛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癌痛医护评估不一致的原因.方法:以疼痛评估表为基础设计查检表,查检我科2015年12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新人院患者共48例在癌痛部位、类型、性质、强度、持续时间、频率共六方面医护评估不一致情况;针对评估不一致集中的主要方面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查检结果显示医护癌痛不一致主要表现在癌痛持续时间、频率、强度方面(分别为50.00%、50.00%、47.92%);评估不一致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医护人员对于癌痛评估不重视、培训不够、医护人员代替患者进行评估、评估量表内容不熟悉、患方不能准确表述、患者疾病知识的缺乏、对于患者的癌痛宣教不够、患者床旁癌痛宣传资料欠缺、患者意识状态异常及医护患缺乏有效的沟通.结论:由于多方面原因,癌痛在医护评估上存在较大差异,传统的以护士为主体的评估存在片面性,医护共同评估能够更好的反应患者的真实情况,而加强医护培训,提高患者的知晓率及依从性是准确评估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埃托啡对晚期癌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4例晚期癌症伴重度疼痛的患者采用埃托啡治疗癌痛,比较疼痛级数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服药时间为7至92天,取得良好效果,疼痛消失者达65.9%,疼痛程度降级者为31.9%,有效率达97.7%。结论:晚期癌痛患者服用埃托啡后止痛效果明显,副作用少,易控制,基本不影响治疗,且因是口服药物,可于家中治疗,更适合于较为长时间接受治疗的癌痛患者  相似文献   

5.
路泰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路泰治疗晚期癌症疼痛的效果。方法 采用美国路坦医药公司的新型硫酸吗啡缓释片即路泰,应用于85例中重度癌痛患者,用量为10~60mg/次,隔12小时口服一次。结果 路泰对中度癌痛者,有效率为90.5%(19/21),重度癌痛者为93.8%(60/64).总有效率为92.9%(69/85),常见副作用为恶心呕吐、嗜睡,头昏、便秘等。结论 该药作为晚期癌痛患者止痛治疗,疗效好,服用方便,安全,无成瘾性及呼吸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6.
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癌痛58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盐酸吗啡缓释片(美菲康)治疗癌痛的疗效。方法58例癌痛患者开始剂量是美菲康30mg/12h,按VAS法观察治疗癌痛的疗效。结果吗啡缓释片在控制晚期癌症患者的中、重度疼痛方面有效率67.3%。75%。结论吗啡缓释片在疼痛方面疗效显著,毒副反应轻,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日本癌痛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愉  沈明 《中国肿瘤》2001,10(11):671-673
日本是最早参加制定和实施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痛治疗方案的国家之一。1982年在日本试行,1986年全面推广,并作为国策给予支持。1979年日本消耗吗啡11kg,至1998年增加到945kg,接近100倍。估计20年后,吗啡消耗量达5000kg。日本现有癌症患者150万-200万,80%将发展为晚期癌,癌痛发生率74%,是疼痛的主要因素。应解决药品供应,开展疼痛医学教育,深入临床研究,将癌痛患者从疼痛中解救出来,提高癌痛患者的生存质量(QOL)。  相似文献   

8.
癌痛是中晚期癌症常见的并发症,据WHO统计,大约有60%~90%的晚期癌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50%为中重度疼痛,30%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作者尝试应用大剂量持续静脉泵入吗啡治疗晚期顽固性癌痛患者26例,取得了满意的止痛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应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6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评价镇痛效果、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对于初次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滴定方法:起始剂量为10mg,给药1小时后评估镇痛效果,反复滴定,直至NRS 0-3分,维持此剂量,每12小时口服1次.出现爆发痛,予以前日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总固定量的10%-20%.阿片耐受的患者,则将前24小时的累积剂量换算成短效阿片(每4小时量),在此基础上再增加50%-100%剂量.结果:6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剂量在20-760mg/天之间,平均剂量154.3mg/天,滴定达有效剂量的平均天数为2.5天.疼痛总缓解率95.0%,其中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44例.中、重度癌痛患者生活质量总有效率分别为92.9%、93.8%.不良反应主要为便秘、恶心、呕吐、头晕.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奥施康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开放试验方法,对49例中重度癌痛患者进行治疗。奥施康定起始剂量10mg/12h,根据疼痛缓解程度调整剂量,评价镇痛效果、KP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49例中重度癌痛患者,平均镇痛时间12.45h。总有效率89.80%,中度疼痛组有效率93.75%,重度疼痛组有效率87.88%。KPS评分:28例(57.14%)升高,19例(38.78%)稳定,2例(4.08%)病情恶化死亡。不良反应主要为便秘7例(14.29%)。结论:奥施康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服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双氯芬酸钾片治疗癌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60例轻度或中度癌痛患者,口服双氯芬酸钾片,每次50 mg。结果 总有效率(CR+PR+MR)为96.7%,其中完全缓解(CR)41例,占68.3%,部分缓解(PR)12例,占20.O%,轻度缓解(MR)5例,占8.3%,无效(NR)2例,占3.3%。不良反应较轻,为上腹不适及恶心,发生率为18.3%(11/60)。结论 口服双氯芬酸钾片治疗轻、中度癌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是安全、有效且简单易行的控制癌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癌痛治疗的近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萍 《中国肿瘤》1998,7(1):22-24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发生肿瘤患者约700万,其中30%-50%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在我国每年新增肿瘤患者160万,最近调查显示:各期病程中,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者占51.1%,早、中、晚期患者分别占30%、50.6%、66.4%,晚期癌痛患者约60%-90%为剧痛。世界卫生组织于1982年在意大利组织专家会议,成立了世界卫生组织癌痛治疗委员会。经讨论一致认为,应用现有的为数有限的镇痛药物,就可解除大多数癌痛病人的疼痛,并提出到2000年达到全世界范围内“使癌症病人不痛”的目标,向全世界推荐三阶梯药物止痛方法和有关原则。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对食管癌癌痛患者进行癌痛滴定,研究滴定后药物的作用以及药物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食管癌癌痛患者100例,口服盐酸羟考酮,观察分析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记录滴定周期.结果 100例患者中,86.0%的患者在1个周期内完成滴定,2个周期内滴定完成率为12.0%,重度疼痛患者1个周期滴定完成率为20.0%(2/10),2个周期滴定完成率为70.0%(7/10),中度疼痛患者在前2个周期内滴定完成率高达98.9%;在治疗的早期阶段,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次数不断增加,甚至出现尿潴留,但是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逐渐不再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盐酸羟考酮在治疗食管癌癌性疼痛中有很明显的优势,操作简单,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用达宁对300例中、重度癌症疼痛的镇痛效果作了观察。结果表明,该药对中、重度癌症疼痛有良好疗效。有效率为95%,显效率为48.7%,平均显效时间19.4分钟,平均缓解时间为5.88小时。对急、慢性癌痛及持续性、间歇性癌痛之间的镇痛疗效均无明显差别,但对中度癌痛、间歇性癌痛的完全缓解率分别达13.7%与28.9%。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3%。消化道反应似乎在胃术后患者或女性患者易发生,本药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大,是一种较好的口服镇痛剂。  相似文献   

15.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75%~90%的转移性和晚期癌症患者可发生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1].但是,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的发生具有较大的可变性和不全面性,其发生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癌痛发生机制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6.
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来自上海市106所医院的1131例具有疼痛症状的癌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填写FACT-G生活质量自评量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资料。[结果]在1131例癌痛患者中,平均生活质量评分为84.53±0.53(95%CI:83.49~85.57)。最有效治疗方法、对止痛药满意程度、对止痛药会“成瘾”的认知态度、止痛药药费负担情况、一次门诊开的止痛药可以使用天数和过去24小时平均疼痛VAS评分是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加强癌痛规范化治疗,加强止痛治疗的宣传教育,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对于提高癌痛患者生活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癌痛护理在恶性肿瘤患者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癌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癌痛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癌痛知识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癌痛控制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癌痛可控、阿片有瘾、正确评估疼痛等癌痛知识方面的掌握率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的癌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情绪健康、个体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痛护理能够提高癌痛患者对治疗的认知,提高癌痛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Bernadei等利用一个包括5个州在内的大数据库,调查住在护理院中的老年癌症患者的癌痛治疗情况。这类护理院中38%的老年癌症患者诉说或有证据显示他们每日处于疼痛之中。85岁以上以及少数民族患者中未接受镇痛剂者更多。以WHO制订的癌痛镇痛剂使用指导方针为标准进行衡量,仅半数癌痛患者,以及极少数的85岁以上患者接受了阿片类镇痛剂的治疗。Bernadei的研究结果与其它的研究结果一致,即大多数医疗单位没有很好处理癌痛。已患有转移癌的门诊病人中,出现影响生活质量的疼痛的患者占1/3o目前,首要的是使大多数医务人员学会如何控制癌…  相似文献   

19.
美施康定控制癌症疼痛剂量个体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接受积极治疗的癌症患者中30%~50%经历着中度至重度的疼痛,成功的控制癌痛已成为对这些患者综合医疗关怀的核心,为更好控制癌痛,半年来我们应用美施康定(MST 硫酸吗啡缓释片)对30例重度癌痛患者的剂量个体化进行了前瞻性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患者按疼痛强度数字分级法均处于7~10为重度癌痛患者,其中肺癌8例,结肠癌8例,乳腺癌5例,原发性肝癌3例,鼻咽癌2例,食管癌、胃癌、肾癌、淋巴肉瘤各1例。全部患者中Ⅲ期11例,Ⅳ期19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2岁,中位年龄5…  相似文献   

20.
癌症疼痛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最难忍受的症状之一,常比癌症引起死亡更令人畏惧。癌症疼痛(简称癌痛)的发生率比较高,在癌症确诊时和癌症中期,30%~45%的患者有中度到重度疼痛,接受抗癌治疗的成人和儿童患者中的50%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晚期癌症患者的70%有疼痛。癌症疼痛问题的严重性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重视,将癌痛控制列为WHO癌症防治综合规划的四个重点之一。1982年,WHO组织有关学科国际知名专家在意大利米兰召开会议,讨论制定了WHO三阶梯癌症疼痛治疗方案。这是一个癌痛药物治疗方案,经在一些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