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相关基因的表达与化疗药物紫杉醇及顺铂敏感性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下载非小细胞肺癌病例的基因表达谱与相应的临床信息。筛选正常组织样本和癌组织样本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确定与临床分期相关的枢纽基因,单因素Cox分析确定预后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抗癌药物敏感性基因组学数据库下载整合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的表达量及细胞系与药物反应的基因数据,分析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和临床分期都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对紫杉醇及顺铂药物敏感度的相关性。结果 鉴定出4个基因与紫杉醇敏感性反应具有相关性;8个基因与顺铂敏感性反应具有相关性。SPATS2和CA3表达量的变化与紫杉醇及顺铂敏感性反应均具有相关性,CA3表达量的增加对紫杉醇及顺铂耐药性增强,SPATS2表达量的增加对紫杉醇及顺铂敏感性增强。结论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A3和SPATS2基因的表达量的增加对紫杉醇及顺铂的药物作用活性分别是耐药性增强和敏感性增强。  相似文献   

2.
用核磁共振和分子模型方法研究紫杉醇的溶液构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高分辨NMR研究,对紫杉醇的整体结构进行了归属;结合NMR与分子模型方法计算出了紫杉醇的一组溶液构象,其结构偏差RMSD值在0.025左右,NOESY谱峰强度偏差R因子小于0.022,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并与NMR实验结果相吻合,由此获得了紫杉醇分子的三维溶液构象。  相似文献   

3.
根据最近在意大利罗马联合国际会议上报告的EuroSTAR研究的初步结果,紫杉醇药物涂膜支架在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重新损伤应用中显示有前景。这一多中心研究人选145名使用紫杉醇药物涂膜支架的患者,在约30天持续释放10弘g紫杉醇。6个月随访发现,靶病变再血管化和累积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7%和4.8%。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紫杉醇体外对肺癌A549/Taxol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A549/Taxol细胞进行分组,空白对照组和药物处理组,药物处理组包括紫杉醇组、索拉非尼组、紫杉醇联合索拉非尼组,各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相应药物。利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紫杉醇及其联合索拉非尼对A549/Taxol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通过蛋白印迹法、Real-Time PCR观察埃兹蛋白( Ezrin)、磷酸化埃兹蛋白( p-Ezrin)及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紫杉醇组与索拉非尼组分别随着浓度的增加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加大(P<0.05),相对于上述3组,索拉非尼联合紫杉醇组抑制细胞生长更显著(P<0.01);空白对照组A549/Taxol细胞凋亡率仅为6%,紫杉醇组为14%,索拉非尼组为8%,而紫杉醇联合索拉非尼组明显提高为50%,与前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索拉非尼组、紫杉醇组bcl-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索拉非尼联合紫杉醇组bcl-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上述3组(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紫杉醇组、索拉非尼组Ezrin、p-Ezrin均有所下降( P<0.05),紫杉醇联合索拉非尼组的Ezrin、p-Ezrin得到明显抑制(P<0.01)。结论索拉非尼联合紫杉醇用药可通过抑制Ezrin及其Bcl-2表达,促进肺癌A549/Taxol细胞凋亡,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据一项为期24个月的研究显示,在瑞典与裸金属支架相比,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Taxus)在高危冠心病患者中使用的价效比好。最初12月的花费分析显示,与裸金属支架相比,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每避免一次再血管化治疗可节省约5126欧元。作者估计如果80%接受行经皮冠脉血管介入治疗的这类患者使用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瑞典医疗系统的花费不会明显增加(+0.8%)。如果另外95%接受冠脉旁路移植的患者也使用了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将节省瑞典医疗花费12%。  相似文献   

6.
王世卿 《淮海医药》2008,26(4):375-376
紫杉醇(Palitaxel,商品名Taxol,PTX)最初是从紫杉(红豆杉)树皮中分离提取的具有高效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现已通过合成、细胞培养、真菌发酵、基因工程等途径获得紫杉醇类化合物。近年来,紫杉醇类化合物被证实对卵巢癌、乳腺癌、食管癌、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具有确切的疗效,是当前国际公认的新型抗肿瘤药。由于其具有独特的抗癌机理,对其机理的研究一直国际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抗肿瘤新药紫杉醇的致突变性及致癌潜能,结果表明,紫杉醇在1~5000μg/皿范围内,无论有无S9活化系统对沙门氏菌株四株(TA97,TA98,TA100,TA102)标准测试菌株均无致突变性.但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CHL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试验中,均显示了阳性反应.紫杉醇在20,40,80mg·kg-1诱导的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分别为19.3‰,29.3‰,47.1‰,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的2.2‰(P<0.01)。染色体畸变分析表明,非活化条件下在20~160μg·L-1范围内,活化条件下在80~640μg·L-1范围内,紫杉醇可使CHL细胞染色体畸变增加.畸变类型主要为染色体数目改变,表明其作用点是纺缍体而不是DNA.本研究结果显示了紫杉醇的致癌潜能,也为其临床应用的风险效益评价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关键词紫杉醇;沙门氏菌;微核;染色体畸变  相似文献   

8.
紫杉醇脂质体经动脉介入治疗恶性肿瘤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尤琪  张玉  徐建伟 《中国医药》2008,3(12):786-787
目的观察紫杉醇脂质体经动脉灌注介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评价其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对32例恶性肿瘤患者均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肿瘤的靶血管,通过导管局部灌注紫杉醇脂质体90mg;肺癌和盆腔恶性肿瘤再灌注顺铂60mg,肝癌和转移性肝癌再灌注5-氟尿嘧啶1000mg。此外有部分肝癌和转移性肝癌患者进行了栓塞治疗。结果32例恶性肿瘤患者经过动脉灌注紫杉醇脂质体介入治疗,总的临床疗效达到50.0%,并且药物不良反应较轻,患者住院时间短。结论应用紫杉醇脂质体经动脉灌注介入治疗恶性肿瘤具有近期疗效好,药物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等优点,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固相萃取及反相层析分离提纯紫杉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Sep-Pak C18-硅胶、硅胶及氧化铝三种固相萃取和液-液萃取对云南红豆杉浸膏中的紫杉醇进行了初分离,其中以氧化铝固相萃取分离紫杉醇的效果最好,可使紫杉醇含量人0.65%提高到10%左右。获取的紫杉醇粗品再经反相层析纯化精制,紫杉醇的含量可进一步提高到了95%以上,紫杉醇的总回收率达96%。建立一种简捷、高效的紫杉醇提纯路线。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抗肿瘤新药紫杉醇的致突变性及致癌潜能,结果表明,紫杉醇在1 ̄5000μg/皿范围内,无论有无S9活化系统对沙门氏菌株四株(TA97,TA98,TA100,TA102)标准测试菌株均无致突变性,但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CHL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试验中,均显了阳性反应,紫杉醇在20,40,80mg·kg^-1诱导的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分别为19.3‰,29.3‰,47.1‰,均明显高于阴性  相似文献   

11.
紫杉醇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建强  王伟  朱平  程克棣 《药学学报》2007,42(4):358-365
紫杉醇是一种抗癌新药。紫杉醇及其衍生物还具有防治移植动脉硬化、抗瘢痕形成和抗血管生成等功能。目前,人们获得紫杉醇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直接从红豆杉中提取;化学全合成;化学半合成;细胞培养;内生真菌提取培养及代谢工程生产紫杉醇。已从红豆杉中克隆出了至少14个和紫杉醇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并进行了功能鉴定。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的阐明带动了紫杉醇前体组合表达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测定多烯紫杉醇脂质体的包封率测定方法。方法:通过超滤法和透析法分离游离药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烯紫杉醇脂质体的包封率,并考察了这2种方法的可行性。结果:2种方法测定多烯紫杉醇脂质体的包封率分别为98.6%,95.6%,回收率分别为99.3%,99.7%,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9%,99.5%。结论:超滤法和透析法可以较好地测定多烯紫杉醇脂质体的包封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阐明免疫遗传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应用微量淋巴细胞毒(MLC)和DNA检测技术,探讨了我国健康汉族人群HLA-类的自身免疫性基因-DR4的遗传多态性。对38例AS患者和101例健康人的分析表明,:(1)AS患者具有较高HLA-A30基因频率(RR=8.190,P〈0.01)该基因可能是汉族人群AS的易感基因;(2)AS患者具有较高的HLA-DRB1*0405基因频率(RR=8.4562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紫杉醇与紫杉醇脂质体治疗乳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选择静脉滴注紫杉醇进行治疗,观察组选择静脉滴注紫杉醇脂质体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药物治疗后各种不良反应分别为:皮疹发生率2.00%,肌肉疼痛发生率4.00%,面部潮红发生率6.00%,呼吸困难发生率2.00%,血小板减少发生率18.00%,末梢神经炎发生率6.00%,观察组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杉醇脂质体能够显著降低乳腺癌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较高的可行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紫杉醇作为一个能促进和稳定微管蛋白装配的细胞毒药物 ,它在体内的抗肿瘤活性已得到证实 ,但它最终的临床结果却不尽人意。最近 ,通过研究发现了两个优于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 (docetaxel ,Tax otere)的紫杉烷类似物BMS 184 476和BMS 188797。用人肿瘤细胞评价它们在体外的细胞毒性 ,并用多种鼠类动物和人类肿瘤模型评价它们在体内的抗肿瘤活性 ,结果发现 ,这两个化合物均有类似于紫杉醇在体外的细胞毒性 ,并部分克服了紫杉醇引起的不同形式的抗药性。而且还发现BMS 184 476在A2 780卵巢癌、HCT/PR和L2 987…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逆转录病毒介导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转移载体.方法:应用DNA重组和PCR扩增技术.结果:通过二步克隆,从质粒pKSiNOS分离编码巨噬细胞iNOS的全长cDNA,亚克隆于中间载体pSP72,调整插入片段二端酶切位点;进而构建含iNOS基因、巨细胞病毒启动子和neo抗性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iNOS.限制性酶切分析和PCR鉴定证实,重组体iNOS插入片段的大小和方向正确.结论:获得含iNOS基因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为建立iNOS基因修饰的神经细胞模型,研究NO/NOS在阿片耐受依赖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邓健浩  肖淋  史道华 《中国药房》2012,(40):3831-3833
目的:为临床提高紫杉醇疗效并减轻其毒副作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查询国内、外有关文献,就紫杉醇的代谢过程、药物代谢酶和药物转运体的基因多态性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紫杉醇可以先经细胞色素P4503A4/5(CYP3A4/5)酶代谢为3’-P-羟基紫杉醇,再由CYP2C8酶代谢为6α,3’-P-双羟基紫杉醇;同时也可以通过CYP2C8先代谢为6α-羟基紫杉醇,再由CYP3A4/5代谢为6α,3’-P-双羟基紫杉醇。其药物代谢酶CYP2C8、CYP3A4、CYP3A5和药物转运体P-糖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其疗效和毒副作用存在相关性。结论:阐明紫杉醇的药物基因组学有助于认识卵巢癌治疗时的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的规律性,使紫杉醇用于卵巢癌的治疗更加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不同的诱导耐药方法培养紫杉醇耐药细胞株A2780/Taxol,A2780/(DDP+Taxol),A2780/Taxol-1,以进一步探讨卵巢癌耐药机理,为临床逆转耐药研究提供模型依据。方法:采用逐步增加药物浓度和大剂量冲击两种方法处理细胞,直至细胞能在2.5μg&#183;ml^-1紫杉醇中稳定生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其耐药性及紫杉醇对各组细胞的抑制率,并在冻存3个月后再次检测耐药性。结果:MTT法检测A2780,A2780/DDP细胞对紫杉醇的药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23&#177;0.04)μg&#183;ml^-1和(0.26&#177;0.02)μg&#183;ml^-1,采用逐步增加药物浓度诱导法历经九个月时间建立A2780的紫杉醇耐药细胞株A2780/Taxol-l,对紫杉醇的Ic50为(6.63&#177;0.31)μg&#183;ml^-1,耐药倍数为28.83。采用大剂量冲击法以A2780和A2780/DDP为对象建立各自的紫杉醇耐药细胞株A2780/Taxol、A2780/(DDP+Taxol),检测大剂量冲击法建立的A2780/Taxol,A2780/(DDP+Taxol)耐药性,发现它们对紫杉醇的耐药倍数分别为19.65,17.96,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种方法建立的紫杉醇耐药细胞株A2780/Taxol、A2780/Taxol-1的耐药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检测A2780/DDP和A2780/(DDP+Taxol)对顺铂的IC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逐步诱导法建立的耐药细胞株比通过大剂量冲击法建立的耐药细胞株耐药性稳定,耐药性显著增高,提示临床用药中应足剂量用药。紫杉醇与顺铂无交叉耐药。在A2780/DDP细胞基础上使用紫杉醇建立双耐药细胞株时,紫杉醇对细胞的顺铂耐药性无影响,不能逆转其顺铂耐药性,所以对顺铂耐药患者多药合用意义不大,单用紫杉醇可能为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紫杉醇/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PEG-PBLG)纳米胶束冻干粉针剂的体外细胞毒性:进行研究评价。方法采用四噻唑蓝(MTT)法研究高分子嵌段共聚物PEG—PBLG、紫杉醇/PEG—PBLG冻干粉针剂对体外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与增溶剂聚氧乙烯蓖麻油的较强细胞毒性相比,高分子材料PEG-PBLG安全性好,仅在200ug/mL浓度时才表现出有细胞毒性;当紫杉醇浓度≤10ug/mL时.紫杉醇/PEG—PBLG冻干粉针剂对2种人癌细胞的毒性均低于相应浓度的市售紫杉醇注射剂(P〈0.01);结论与市售紫杉醇注射液相比,紫杉醇/PEG-PBLG冻干粉针剂能极大降低药物在体外的细胞毒性,并且该高分子嵌段共聚物本身毒性较低,安全性好,该纳米胶束制剂具有较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多烯紫杉醇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性质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多烯紫杉醇冻干脂质体并对其性质进行考察。方法:本实验采用改善的薄膜分散法制备了多烯紫杉醇脂质体并将其冻干制成多烯紫杉醇冻干粉,通过粒径测定、ζ电位的测定、包封率的测定、稳定性的考察等研究了多烯紫杉醇冻干脂质体的性质。结果:通过在脂质材料中加入聚山梨酯80可以较好地提高药物在其中的溶解能力,提高脂质体的载药量。采用蔗糖和甘露醇混合使用作为冻干保护剂可以使脂质体冻干粉具有较好的成形性和复溶能力。测得冻干前后多烯紫杉醇脂质体的包封率分别为98,6%和95.3%,粒径分别为136和152nm,ζ电位分别为一21.3和一20.8mV。脂质体在葡萄糖输液中6h内含量和粒径均无明显变化,而包封率有下降的趋势。结论:本实验所制得的多烯紫杉醇脂质体粒径分布范围窄,包封率较高,是很有应用前景的一种脂质体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