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机械通气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抢救中,与其相关的并发症甚多,其中意外拔管是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非计划拔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病人将插管拔除或插管脱落[2]。它既可以是病人自行拔管造成,也可以是护理治疗中意外拔除,少数是由于气管气囊破裂漏气及气管导管阻塞引起,其发生率占3%~16%[3]。妥善处理非计划拔管有可能缩短插管时间而改善预后,减少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反之,病人有可能由于过早拔管,终止病人所需要的机械通气支持,使病情恶化甚至死亡[4]。因此,充分了解非计划拔管的原因,积极寻求有效的护理对策,以便今后在ICU工作中…  相似文献   

2.
我们回顾了我院急诊监护室 (EICU)中机械通气患者发生非正常拔管的情况 ,针对容易导致该事件的影响因素提出综合防治策略 ,取得明显效果。对象与方法  1996年 6月~ 1999年 6月收入我院EICU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2 4h的 2 4 1例患者为A组 :男 16 7例 ,女 74例 ,平均年龄 (40± 2 1)岁。原发疾病为 :创伤 (包括急诊手术后 ) 12 6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2 5例 ,脑血管意外 2 0例 ,中毒 17例 ,外科择期术后 15例 ,其他 38例。1999年 7月~ 2 0 0 1年 7月的 2 0 5例患者为B组 :男 134例 ,女71例 ,平均年龄 (39± 2 0 )岁…  相似文献   

3.
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通气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抢救中,但在所有机械通气中,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气管插管患者自行拔管如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有可能成为患者的致死原因。患者可因失去有效的呼吸道而发生窒息,完全依赖机械通气的患者则出现呼吸暂停,有自主呼吸的患者可能出现肺泡低通气,引起急性缺氧,甚至循环骤停,从而延长患者机械通气的时间,治疗费用也会增加。我科从2001年至2006年对30例气管插管患者,采取积极预防措施,临床收到满意效果。1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1.1加强沟通,做好心理护理和知识宣教有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4.
孙运粉  李学勤 《山东医药》2012,52(42):78-79
目的探讨气囊漏气试验在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拔管时机选择中的作用。方法对165例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前进行气囊漏气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拔除气管插管后观察两组患者喘鸣发生情况。结果 165例患者中气囊漏气试验阴性127例、阳性38例。拔除气管插管后,气囊漏气试验阴性组有4例拔管后因严重上气道梗阻而再次气管插管,再插管率3.15%;气囊漏气试验阳性组有6例拔管后因发生严重上气道梗阻而再次气管插管,再插管率为15.79%;两组再插管率相比,P<0.01。结论气囊漏气试验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选择拔管时机有指导作用,可预防拔管后的气道阻塞,避免再次插管。  相似文献   

5.
杨阳  邹俊  张静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3):296-297
目的研究COPD气管切开患者的拔管时机。方法13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例,当自主呼吸试验时间大于24h拔管,对照组7例,当自主呼吸试验时间大于2h拔管,比较拔管后48h内的再插管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再插管率分别为16.7%和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气管切开患者,当自主呼吸试验时间大于24小时的时候拔管具有较低的再插管率。  相似文献   

6.
两种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在外科ICU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永方  金晓东  康焰 《山东医药》2011,51(48):71-73
目的为了降低外科ICU气管插管患者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探索一种安全、可靠的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外科ICU从2010年3~10月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资料(A组),对2010年11月起外科ICU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B组)采用寸布带双套结联合传统胶布固定气管插管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拔除气管插管发生率、气管插管移位发生率和气管插管固定相关并发症。结果A、B组非计划拔管分别为20例(6.12%)、4例(1.26%),P=0.001;气管插管移位分别为23例(7.03%)、12例(3.77%),P=0.082。两组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寸布带双套结联合传统胶布固定气管插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能有效预防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拔管。  相似文献   

7.
刘岚  王春生  赵强 《国际呼吸杂志》2005,25(12):918-919
目的探讨无创性经面罩机械通气在心外科手术后患者中应用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至2001年12月在本院心外科手术后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需再次机械通气的资料。结果共有22例患者进入本组分析,占同期心外科手术患者的5.7%。其中12例患者首选无创机械通气(NIMV),10例患者首选气管插管。两组患者年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首次拔管时间、再次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但NIMV组患者APACHEII评分显著低于气管插管组。12例NIMV患者中,8例患者经NIMV过渡后痊愈;4例患者中途改行气管插管,原因分别为神志异常不能配合咳痰(2例)、人机对抗(2例)。全部12例患者均成功转出ICU,无一例患者死亡。12例NIMV患者中除1例患者腹胀外无其它并发症,无感染病例。10例首选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6例痊愈,4例患者死亡。结论无创性经面罩机械通气是改善肺泡通气的一种有效方法,在选择性心外科手术后患者中可能会降低术后再插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治疗危重症支气管哮喘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危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16例危重症哮喘患者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上机前和上机后pH值、PaO2、PaCO2等动脉血气指标变化。结果16例患者抢救成功,机械通气后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pH值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发作危重症哮喘患者的有效方法,把握适应征、调节适当的通气模式和参数、尽早撤机拔管是抢救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无创机械通气在心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创性经面罩机械通气在心外科手术后患者中应用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至2001年12月在本院心外科手术后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需再次机械通气的资料。结果共有22例患者进入本组分析,占同期心外科手术患者的5.7%。其中12例患者首选无创机械通气(NIMV).10例患者首选气管插管。两组患者年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首次拔管时间、再次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但NIMV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气管插管组。12例NIMV患者中,8例患者经NIMV过渡后痊愈;4例患者中途改行气管插管,原因分别为神志异常不能配合咳痰(2例)、人机对抗(2例)。全部12例患者均成功转出ICU,无一例患者死亡。12例NIMV患者中除1例患者腹胀外无其它并发症.无感染病例。10例首选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6例痊愈,4例患者死亡。结论无创性经面罩机械通气是改善肺泡通气的一种有效方法,在选择性心外科手术后患者中可能会降低术后再插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呼吸机管道系统更换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总被引:86,自引:0,他引:86  
院内获得性肺炎 (NosocomialPneumonia)是最常见的院内获得性感染 ,死亡率高达 2 0 %以上[1] ,发生率约占住院患者总数的 0 5 %~ 1% [2 ] ,在ICU病房的发生率可高达 10 %~6 5 % [1] 。院内获得性肺炎多发生于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 ,人工气道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的建立和较长时间使用呼吸机 ,是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危险要素[3 ] ,其发生率是普通患者的 4倍以上[4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entilator AssociatedPneumonia)是指在使用机械通气过程中发生的院内获得性肺炎 ,是机械通气的主…  相似文献   

11.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急性呼吸衰竭110例次临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应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急性呼吸衰竭110例(101例)。经鼻插管60例次,经口插管50例次,留管时间1~62d,平均7.8d,拔管率70.3%。作气管切开29例次,气管切开率26.3%。文中评价了不同气管插管途径的优缺点,讨论了插管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拔管指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自主呼吸试验(SBT)作为程序化拔管步骤在机械通气脱机过程中的应用.方法 程序化拔管患者行前瞻性研究,非程序化拔管患者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48 h复插管率、住ICU天数及ICU病死率.对于程序化拔管组患者,比较SBT成功与SBT失败、拔管成功与拔管失败组SBT前后监测指标的变化.结果 程序化拔管组较非程序化拔管组机械通气小时数(经Ln数据转换后)缩短(4.01±0.71 vs 4.51±0.85,P<0.05).住ICU天数(经Ln数据转换后)缩短(1.86±0.82 vs 2±48±0.92±P<0.05),VAP发生率及48 h复插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程序化拔管组SBT成功与SBT失败患者SBT前后心率、呼吸频率、浅快呼吸指数(f/Vt)、PaC_2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拔管成功与拔管失败患者SBT前后监测指标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例拔管失败患者中3例由于痰液引流障碍导致48 h内复插管.结论 程序化拔管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住ICU天数,不增加48 h复插管率.SBT前后心率、呼吸频率、f/Vt、PaCO_2变化对于判断SBT是否成功较其他指标更为重要.对于拔管后可能存在痰液引流障碍的患者需谨慎拔除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3.
气管插管计划性拔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松梅 《内科》2008,3(2):307-308
机械通气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和手术后呼吸辅助支持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气管插管是机械通气中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之一,有经鼻和经口两种。气管插管是侵袭性操作,它破坏了上呼吸道天然的抗菌屏障,易诱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人工气道所致下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对于气管插管后的护理一般着重于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预防意外拔管和气道湿化。拔除气管插管是患者病情稳定好转的标志,但是,拔管操作具有潜在的危险性。现将我科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经鼻进行气管插管抢救各种原因引起呼吸衰竭患者82例的拔管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早期气管插管在严重胸外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插管对严重胸外伤患者的意义。方法58例严重胸外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0例早期气管插管,28例按常规行气管插管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变化,机械通气时间,平均ICU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及其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后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早期气管插管患者机械通气和平均ICU住院时间缩短(P<0.01),肺部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降低(P<0.05),但预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机械通气是严重胸外伤合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治疗,早期气管插管在严重胸外伤的治疗中起着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伴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16例)给予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照组(16例)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模式先后A/C,SIMV PSV PEEP或PSV PEEP。结果:实验组16例患者中,15例治愈,1例死亡,平均住院时间8.6d。对照组中16例,15例治愈,1例死亡,平均住院时间12.5d。治愈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平均住院时间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及时经鼻气管插管使用机械通气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呼吸衰竭是有效的,且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在神经外科手术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行神经外科手术并气管插管患者63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2009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行神经外科手术并气管插管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1.6%,低于对照组的10.4%(χ2=9.630,P=0.009)。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降低神经外科手术并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早期拔管改换无创机械通气策略的技术可行性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例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20例以同步间歇强制通气十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方式行机械通气,待"改良GCS评分达15分标准"稳定2h窗口期出现,此时拔除气管导管,改用经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十呼气末正压(PSV+PEEP)通气,以后渐减PSV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对照组16例待肺部感染明显控制时判为"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此时拔除气管导管,改无创通气直至脱离呼吸机。动态观察两组病例机械通气前通气及氧合指标,两组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重新插管率、VAP发生例数。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前各指标相仿(P〉0.05);两组有创通气时间分别为(3.2±1.1)和(5.4±2.3)d,P〈0.05;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例数分别为0和3例,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17士3)和(21士5)d,P〈0.05。结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插管上机病例,以"改良GCS评分达15分标准"窗口期为时机,早期拔管改用经鼻面罩无创通气可以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机械通气患者发生气道意外是十分危险的,甚至可能威胁生命。但若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气道意外事件可以被避免。对于气管插管(ETT)和气管切开患者而言,意外拔管是最主要的气道意外事件,其发生率最高。本文旨在研究ETT和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及其性质。 实验方法 作者用4年在一所有16张床位的综合性ICU中作前瞻性调查研究,共有5046例需机械通气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带管时间共为9289天。记录有创通气患者的数目及其诊断,记录气道意外事件发生的次数和发生时间,所用气管插管或气切套管的型号、管道在气道内的位置,描述气道意外事件发生的性质、严重程度及其给病程带来的影响。患者是否需要再插管或气道意外事件是否已被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拔管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可否减少患者气道狭窄及再插管的发生率。方法:研究纳入有创机械通气时间>36 h且气囊漏气容量0.05)。3组患者拔管后再次插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8%、3.5%和3.5%,P=0.995)。结论:拔管前1次或多次推注地塞米松均可以减少高危患者拔管后气道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呼吸衰竭时经鼻气管插管通气治疗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1995年以来 ,我们应用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呼吸衰竭 58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 58例 (男 33,女 2 5)年龄 14~ 81岁 ,平均 34 .5±12 .3岁 ,机械通气时间 1~ 12 6d ,平均 14± 8.4d ,原发病见表 1。直接经鼻气管插管 2 4例 ,先经口气管插管后改经鼻气管插管 34例 ,其中 1例后改气管切开。表 1 本组 5 8例原发病及转归原发病例数治愈死亡自动出院治愈率 (% )有机磷中毒 2 82 5 12 89.9COPD 9 5 2 2 5 5 .6ARDS 8710 87.0重症哮喘 5 5 0 0 10 0 .0低钾麻痹 5 5 0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