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色素痣样病变临床较为常见,可发生于不同的年龄,先天或后天发生的,可在幼年时有色素或至青春期时才有色素,生长在面部及暴露部分的皮肤,也有发生掌、跖或外阴部,偶见于黏膜表面,常为斑、丘疹或结节状病变,少数突出皮肤表面呈乳头状,皮损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但常到青年时即停止生长,表现为自限性。极少数病变可发展为真性肿瘤或恶性肿瘤,短期内生长较快、出血、瘙痒、颜色变深的应警惕恶变。笔者对2003年6月-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88例色素痣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及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陈雄德 《贵州医药》1989,13(1):26-27
对骨肿瘤的大宗统计在国内报导尚少。为协助全面了解我国骨肿瘤的发病情况,现按我国骨肿瘤分类(试行方案)将贵阳医学院附院骨科1956~1987年经病理检查确诊的684例及贵州省14家医院自1984年以来病检确诊的333例总计1017例整理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色素痣样病变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分析50例色素痣样病变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结果 50例.临床表现为色素痣样病变的病例中,病理诊断为色素痣38例,其中皮内痣30例,交界痣2例,混合痣6例。结论 临床表现为色素痣样病变的患者,最好能取组织作病理检查,以区别其性质及良恶性.并且对色素痣手术后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PLG)临床与病理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及 其对诊断处理的意义。方法 对84例PLG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PLG占同期胆囊切除的14%,其中瘤样病变占96.4%,肿瘤占3.6%。多数病变<10mm,仅少数病变>10mm,其中包括腺癌者。结论 ①B超对PLG诊断率较高;②≤5mm的病变,若症状不明显且病人较年轻,可定期B超观察,不急于手术;单发病变>10mm,年龄偏大者,或在随访中病变有增大趋势者,应给予手术治疗;6-10mm的病变,宜适当放宽手术指征,以免漏掉胆囊瘤等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5.
随着B超在胆道外科中的应用,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癌检出率明显升高,但临床早期诊断及鉴别胆囊良恶性病变仍较困难,迫切需要临床病理诊断。本文对我院13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为制定早期诊断和治疗胆囊癌方案提供依据。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985~1997年本院手术切除胆囊息肉样病变136例,男72例,女64例,平均年龄46.8岁。其中40~70岁最多。136例中94例(69.1%)无自觉症状,健康体检时由B超检出;42例(30.9%)有不同程度右上腹隐痛不适、消化不良、黄疸、包块等症状。本组在施行胆囊切除术中,经病理冰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色素痣样病变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42例色素痣样病变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临床诊断色素痣的病例中,病理诊断为色素痣33例,其中皮内痣25例,混合痣6例,交界痣2例,脂溢性角化病5例,基底细胞癌3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结论 色素痣样病变病理诊断多数为色素痣,少数为脂溢性角化病和基底细胞癌,需手术切除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7.
宫颈上皮瘤样病变 (CIN)是育龄妇女常见的宫颈疾病 ,是发生在癌前的病变 ,其中一部分可发展为宫颈癌。现对 6 5例病理组织学诊断CIN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旨在找出其临床特点 ,提高诊断率 ,预防宫颈癌的发生。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选择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  相似文献   

8.
脊柱肿瘤及瘤样病变(附70例临床分析)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030001)吕智,刘卓,马景昆脊柱肿瘤在全身骨肿瘤中所占比例并不算多,可分为良性肿瘤、原发恶性肿瘤、转移癌及瘤样病变。脊柱肿瘤好发种类与四肢骨有显著不同,四肢骨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骨肉瘤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如何提高诊断子宫腺瘤样瘤病理方法。方法本研究选取因子宫平滑肌瘤而进行子宫全部切除的389例病例,对该389例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与病理切片中符合子宫腺瘤样瘤(ATs)诊断的病例进行病理学实验分析与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子宫腺瘤样瘤(ATs)的诊断方法,该组患者中有18例可确诊为子宫腺瘤样瘤(ATs)。结果18例患者的平均患病年龄46.1岁,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或者月经不调、痛经。病理检查肉眼示病灶均呈实性,灰红或灰白色,界限不清。显微镜下最主要的特点是内衬扁平或立方上皮为特点,形成不规则腺腔样或裂隙样结构,且都有不同程度的平滑肌细胞的增生。18例患者的AB-PAS、HBME-1、广谱CK、MC、Vimentin、Ca lretinin、MC免疫指标阳性。 CEA、CD34和F8免疫指标阴性。结论子宫腺瘤样瘤(ATs)易误诊为平滑肌瘤,且临床症状缺乏明显特异性,并常和平滑肌瘤同时发生。多处取材在病理检查过程中是避免和误诊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大肠息肉样病变X线与病理表现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国华  程宇清 《天津医药》1998,26(3):166-167
大肠息肉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常见的良性疾病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腺瘤样息肉、绒毛样腺瘤、脂肪瘤及少见的平滑肌瘤、淋巴管瘤、纤维瘤。恶性的为腺癌,包括早期癌、进展癌。良性息肉、早期癌及进展癌在X线形态学上鉴别较复杂。本文回顾分析28例经双对比造影发现并由内镜活检和/或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大肠息肉样病变49个,探讨大肠息肉样病变X线的表现,及息肉大小、形态、发病部位与病变良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吴际 《中国乡村医药》2009,16(12):18-18
自1990年1月至2007年12月,笔者共收治胆囊隆起样病变30例,均行胆囊切除及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胆囊息肉样病变(PLG)也称胆囊隆起性病变,是指胆囊壁、腔内息肉突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包括除胆囊结石以外的许多胆囊疾患,常见的有胆囊息肉、腺瘤、胆囊腺肌增生和早期胆囊癌等。我院经手术治疗本病5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卢慎  郭琴荣 《天津医药》1994,22(3):146-148,F003
报告4例经病理确诊的肺弓形虫病,其临床及X线表现无明显特异性,难以与肺部其它感染性疾病鉴别。血清中弓形虫抗体可因多种原因出现假阴性,病理切片应注意查打弓形虫。肺部慢性或反复发作性疾病及肿瘤常可并存肺弓形虫病,应及时诊断。  相似文献   

14.
子宫腺瘤样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兰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6):527-528
目的 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组织发生、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ll例子宫腺瘤样瘤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光镜观察。其中6例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年龄2l—58岁,临床表现无特征性,肿瘤好发子宫角、宫底处。光镜下表现为上皮样细胞形成腺样、腔隙、条索样结构,有些上皮样细胞可呈空泡状、印戒样。大多伴有平滑肌瘤或平滑肌增生。免疫组化:CK、EMA、VIM、Calretinin均阳性表达,而FⅦ因子相关抗原、CEA均阴性。结论 子宫腺瘤样瘤是一种良性病变,符合间皮来源,尤其注意的是:此瘤出现以空泡、印戒样细胞为主时,易误诊为腺癌或印戒细胞癌,结合免疫标记,可鉴别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临床若干问题,提高其诊断、治疗水平。方法腹部B超检出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204例,其中31例经腹腔镜或剖腹胆囊摘除术,对其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进行比较。结果31例患者中,有症状者15例,占48.38%,胆囊原位癌1例(3.2%),真性肿瘤6例(19.35%),息肉样病变24例(77.42%),胆囊增厚20例(64.5%),合并结石者6例(19.3%)。结论胆囊息肉样病变属胆囊良性肿瘤,但少数有恶变危险,建议对于下列情况之一均应手术治疗:(1)年龄〉50岁单发性胆囊息肉;(2)单发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直径≥10mm或多发性的直径≥12mm;(3)直径〈10mm但胆囊壁显著增厚(〉4mm)及(或)伴有结石;(4)有较明显的临床症状内科治疗治疗后症状无缓解;(5)B超动态检查息肉短期增大者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癌变和治疗。方法:总结分析1983年-2000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6例GPL病例的诊断、治疗及癌变高危因素。结果:GPL的诊断B超检出率高于CT及口服胆囊造影,应为首选检查手段;病灶的大小、数目、组织学类型、年龄、合并结石与癌变有关。结论:对病灶直径>10mm,单发病灶合并胆囊结石,胆囊颈部息肉,胆囊体部息内有明显症状,年龄>50岁者应考虑手术;对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者定期随访观察,一旦发现病灶增大,应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7.
93例儿童颌骨肿瘤瘤样病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颌骨的肿瘤与瘤样病变是一类颌骨严重损害的疾病,多见于青壮年,儿童期相对少见。由于伴随牙颌发育,临床症状常不典型,治疗上也存在手术耐受性差和骨缺损修复难以满足后期骨改建要求的诸多难题,笔者就我院1961年-2000年收治、经病理学证实的93例15岁以下颌骨肿瘤和瘤样病变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发生、免疫组化表达特点及提高子宫腺瘤样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8例子宫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以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用即用型抗体SP法染色法。结果 18例子宫腺瘤样瘤患者,临床表现无特诊性;免疫化显示:AE1/AE3、vimentin、calretinin阳性,ER、PR、CEA、CD31阴性。结论子宫腺瘤样瘤并非罕见,支持间皮起源,临床和病理检查均易误诊和漏诊。免疫组化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陈勇  冯艺  赵彩霞  汪勤  唐曼  张卫琴  刘婷珽  娄蓉  张和平 《安徽医药》2020,24(10):1992-1995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Adenomatoid Tumors,ATs)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病理科 2012年 1月至 2018年 1月 67例子宫 ATs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病人均为女性,年龄范围 24~64岁,中位年龄 39岁。肿瘤位于子宫浆膜下或肌壁间,其中 66例呈结节状(直径 1.0~8.0 cm),平均直径 2.7 cm,1例呈巨大囊实性(直径 12.0 cm)。肿块切面灰白,质韧,类似平滑肌瘤,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肿瘤由大小不等的管腔或乳头状结构构成,被覆扁平或立方上皮细胞,呈单个或巢状分布于平滑肌组织之间。所有病例肿瘤细胞均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肿瘤细胞角蛋白广谱抗体(CKAE1/AE3)、钙网膜蛋白(Calretinin)、跨膜唾液酸糖蛋白(D2?40)、细胞角蛋白(CK5/6)的阳性率分别为 100.0%(67/67)、 100.0%(67/67)、 100.0%(67/ 67)、 19.4%(13/67)肿瘤增殖抗原(Ki?67)增殖指数低,约 1%~5%之间,高度糖基化的 i型跨膜糖蛋白(CD34)不表达。结论子宫 ATs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来源的良性肿瘤,但组织学特征多样,尤其出现腺腔样结构难与腺癌相鉴别,结合镜下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超声诊断方法。方法:对80例PLG的临床和病理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病人中胆固醇息肉41例,炎性息肉14例,腺肌瘤息肉5例,腺瘤息肉17例,胆囊癌3例。结论:B超诊断胆囊息肉准确可靠,对不同类型的胆囊息肉病理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