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穴是五输穴的第四个穴位,多位于腕踝关节附近及臂胫部,其经气流注特点是“所行为经,经象水之流”,是经气旺盛运行的部位,喻作水流变大,畅通无阻,相应也就有较强调整气血的作用。经穴前继荥输,后通合穴,是连接输合的桥梁,因而既能疏外经,又能调脏腑,内外兼治。  相似文献   

2.
三阴交穴临床主治作用浅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阴交穴主治范围极广,不仅应用于脾经之腹胀、泄泻等消化系统的病变,而且善治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的病变.三阴交穴的应用由来已久,其功能主治演变很大,甚至出现了一些传承失误.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研究中,常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用不同的对照方法,对照组的选择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200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针灸穴典》专项研究进行了59项单穴主治作用的临床评价研究。从对照设置情况分析,该研究较为全面地涉及到了针灸临床研究常用的对照设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为随后的研究起到了示范参考作用。但由于针灸过程是一种可见的治疗程序,对对照组设置和实施方法要求较高,要遵从盲法原则就不得不面对许多操作性的困难,这有待以后不断克服创新。  相似文献   

4.
马兰 《中国针灸》2005,25(4):268-268
1月10日,国家科技公益性工作专项项目“经穴主治规律和经穴主治国家标准研究”课题验收会在京召开,并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专家验收。  相似文献   

5.
经穴命名,始于《内经》,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气穴所发,各有处名"。经穴的名称是根据经穴各方面特点,利用比拟、象形、会意、写实的方法,把腧穴的实质通过命名具体、鲜明、生动地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6.
脊柱穴是小儿推拿主要的特定穴位。脊柱穴为背部督脉所行之处,贯穿整个脊柱,联系胸、腹诸脏腑,但又不同于十二正经与脏腑有固定的属络关系,只是通过上、中、下三焦的布散与阳气的通达作用,发挥其重要的生理功能,所以其经穴主治范围广泛。交会于大椎,循行于脊里,统领一身阳气,调节阳经脉气。故有循达于体表则可卫外御邪;通达于内,则可温通经脉,温煦脏腑。因此,脊柱穴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培元气,强健身体之功能。推拿治疗脊柱穴足太阳膀胱经的各腧穴也得到相应的治疗性刺激,可协调脏腑间的功能,治疗相应脏腑的疾病。故推拿治疗小儿脊柱穴具有调整阴阳平衡,调和脏腑功能,促进气血循行及疏通经络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尚士强  裴景春 《中医药学刊》2004,22(10):1928-1929
三阴交穴主治范围极广,不仅应用于脾经之腹胀、泄泻等消化系统的病变,而且善治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的病变。三阴交穴的应用由来已久,其功能主治演变很大,甚至出现了一些传承失误。  相似文献   

8.
国家科技公益性工作专项项目“经穴主治规律和经穴主治国家标准研究”课题验收会于2005年1月10日在京召开。  相似文献   

9.
10.
重言,亦称重文,是指两个汉字重叠使用的语言现象,古汉语中更为多见.一般认为,重言词可分为叠词重言和叠字重言两类.正确诠释重言词对准确理解句意乃至文意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胃脘下俞属经外奇穴,是现代针灸临床中常用来治疗糖尿病的第一要穴。该穴位于第八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胃脘下俞从古至今穴名演变颇多,各医家对其定位的认识也不尽相同,临床上对胃脘下俞的主治病症稍有争议。为更好地认识该穴,笔者通过查阅古籍及建国后高等中医院校教材和国家标准等资料,分析从古至今对胃脘下俞描述的演变过程,从理论依据、解剖结构及神经分布等方面出发,对该穴穴名、定位和主治进行考证探讨。结果发现,现代教材及国家标准对该穴的认识描述与古籍有所出入。胃脘下俞应重新命名为胃管下俞,定位应为:背部,第八胸椎棘突下方一穴,左右旁开各1.5寸处两穴,计三穴。本穴的主治应为:呕吐、呃逆、胸胁痛;消渴、咽喉干、胰腺炎;胃痛、腹痛。  相似文献   

12.
太冲穴从古至今都是治疗临床常见病症的要穴。整理发现,太冲穴擅长主治膝踝痛、疝气、咽喉肿痛,以及肝郁气滞引起的腹满痛、呕吐;在肝火上炎时,可平肝火,并有良好的调血功能。太冲穴对于相关的临床病症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主治穴位。  相似文献   

13.
光明穴为足少阳胆经络穴,沟通联系表里两经,对肝胆经的病变起着重要的治疗作用。从命名、定位、主治病证、主治机理、现代研究及应用展望等几个方面对光明穴进行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4.
试论非实践因素对经穴主治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灸疗效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穴处方的科学性,而选穴处方的科学性则取决于人们对经穴主治的科学认识。在对经穴主治的科学性进行严格的考察之前,必须首先对历代针灸文献所记载的经穴主治的实践含量(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成分)有一个基本判断。换言之,必须搞清楚在经穴主治的演变过程中,各种非实践成分的渗透过程以及对现行经穴主治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通报》2005,4(1):30-30
2005年1月1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国家科技公益性工作专项项目“经穴主治规律和经穴主治国家标准研究”的课题验收会。专家组由孙国杰教授等5位针灸学专家组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涌泉穴的生理特点、证治范围及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涌泉穴居足底,与人体诸脏腑关系密切。在临床上其治疗范围颇广,常用于眩晕、昏厥、癫狂、中风、头痛、喉痹等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井穴是临床要穴之一,通过文献整理,对井穴的主治作用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临床运用及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奇穴是指既有一定穴名,又有明显定位,尚未归属于十四经系统的一类腧穴。目前针灸学术界对奇穴存有种种意见分歧,为此,笔者不揣简陋,仅对其中两个问题略抒管见,不当之处,尚祈指正。  相似文献   

20.
摘要:背俞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经穴,位于后正中线旁开1.5寸,是直接以脏腑命名的一类特定穴,对治疗脏腑病症具有特异性。董氏奇穴在颈、背、腰部分布了大量的腧穴,且多个穴位与背俞穴重合,对治疗脏腑病证、痛症、疑难病症、局部及全身病症等疗效较佳。董氏“背奇穴”与背俞穴有一定联系,且扩大了背俞穴的分布及主治范围,在临床治疗中,二者可相互补充,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