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探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心理社会因素和心理症状。  方法 作者采用六种心理测验量表自评或他评的方法对住院冠心病 62例、非冠心病 3 2例进行了多因素对照调查。  结果发现冠心病患者病前个性以情绪不稳定多见 ,生活事件刺激量明显增多 ,A型行为是冠心病高危因素之一。病后以焦虑情绪为主的抑郁、强迫、敌对性、思维迟缓、睡眠障碍等心理症状与躯体症状并存 ,相互影响。  结论 心理社会因素和生物学因素对冠心病的防治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瘤患儿及其父母的心理特征。方法选取我科2009年10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78对脑瘤患儿及其父亲或母亲。患儿包括40例脑瘤初发、38例脑瘤术后康复期。另选取80对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儿童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和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对以上被试进行心理测评,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脑瘤患儿的父亲或母亲进行心理状态调查。结果 DSRSC三组被试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ARED结果显示,初诊脑瘤组患儿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康复组患儿在总分及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怖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在广泛性焦虑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初诊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和SDS结果显示:78名脑瘤患儿父母中有42例(53.85%)存在焦虑,32例(41.03%)存在抑郁,脑瘤患儿父母的SAS和SDS总分均高于我国常模分,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初发脑瘤组父母的焦虑得分明显高于术后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瘤患儿父母的焦虑与抑郁有正相关性(r=0.953,P0.001),但与脑瘤患儿的焦虑、抑郁得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术后康复期脑瘤患儿的焦虑抑郁情况较初诊脑瘤患儿及正常儿童严重。脑瘤患儿父母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疼痛及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85例伴有疼痛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三阶梯止痛治疗,观察组在给予三阶梯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的评定.结果 伴有疼痛的恶性肿瘤病人存在着相当严重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观察组疼痛治疗效果及焦虑抑郁状态均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有疼痛的恶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虑的心理问题,并且随着癌痛程度加重而加重,心理干预不仅对改善疼痛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能够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未婚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心理状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自编的定式调查表和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对住院的未婚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进行调查,共调查父亲42位,母亲37位。结果显示45.2%的父亲和54.05%的母亲有肯定的抑郁,多见于对女儿过分溺爱,对女儿患病难以接受,担心女儿住院受罪,担心名誉受损,担扰疾病影响女儿婚姻的双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肾移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因素,分析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实施心理干预的有效性。 方法:由本文第一作者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肾移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52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肾移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②肾移植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排除标准:Meta分析类文章。最终纳入21篇文献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①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肾移植围手术期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表现为焦虑、忧郁、不顺从医疗等。肾移植患者术后主要表现为紧张、烦躁、心理排斥、主观感觉异常及绝望心理。患者接受器官移植手术前后将出现一系列心理反应,导致心理上的排异反应,影响疾病的发展过程及预后。②影响肾移植患者心理状态的因素:肾移植患者的心理问题受移植肾在体内功能的影响很大,社会家庭的支持以及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时由于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降低了患者的抵抗力,长期使用使患者承受巨大经济负担, 从而引发心理问题。③心理干预措施:在肾移植术前对患者进行精神医学方面的评估及心理健康教育,可预防术后不良后果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及手术成功率。于肾移植术后对患者进行个别心理指导,可减少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 结论: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及个性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SCL-90和EPQ对44例癌症住院病人进行调查,并以44名正常人作对照。发现癌症病人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等6个因子分较正常人显著增高。EPQ结果神经质分较对照纽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失眠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睡眠门诊147例失眠患者,使用心理温度计(distress thermometer, DT)评估失眠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失眠严重指数、贝克抑郁量表、贝克焦虑量表、简化版睡眠相关不良信念和态度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评估失眠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其心理痛苦影响因素。结果 147例失眠患者中存在显著心理痛苦者114例,非显著心理痛苦者33例。显著与非显著心理痛苦失眠患者在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失眠病程、家属失眠情况以及失眠严重指数、失眠担忧、贝克抑郁、贝克焦虑、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评分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发现失眠严重指数高(β=0.279,P<0.001)、对失眠的担忧(β=-0.126,P=0.010)、家庭月收入水平高(β=0.908,P=0.004)、家属失眠(β=1.516,P<0.001)是影响失眠患者心理痛苦水平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心理痛苦感在失眠患者中普遍存在,失眠严重、对失眠担忧、亲属失眠、家庭高收入与心理痛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5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疗、化疗及最佳支持治疗,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EORTC-QLQ-C30量表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测定.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SDS及S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理干预组第6周SDS及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可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原发性面肌痉挛(HFS)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探讨病情与心理状态相关性。方法对2013年至2015年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肌张力障碍专科治疗门诊的120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并通过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相关性。结果女性患者中平均SAS标准分、平均SDS标准分均大于男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4%的女性患者存在焦虑症状,15.4%的女性患者存在抑郁症状,两者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10年及以上的患者平均SAS/SDS标准分高于病程10年以下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痉挛强度为重度的患者平均SAS/SDS标准分高于痉挛强度为轻中度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痉挛程度为重度的患者平均SAS/SDS标准分高于痉挛程度为轻中度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面肌痉挛患者的病程长短、痉挛强度以及痉挛程度为面肌痉挛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更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与性别无关,与病程长短、痉挛强度、痉挛程度呈现一定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心理干预改善脑卒中患者心理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神经内科2011-05-2012-05就诊的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早期心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护理前、后的心理变化.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SDS、SAS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生理自我、伦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及社会自我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批评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心理干预能改善脑卒中的抑郁、焦虑心理,提高患者的认识,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病人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方法 将250例脑卒中病人分成心理护理组和非心理护理组,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心理护理组做心理护理前、后与非心理护理组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脑卒中病人SDS、SAS评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组(P<0.01),心理护理后病人SDS、SAS评分较护理前显著改善(P<0.01),与非心理护理组比较SDS、SAS也有显著改善(P<0.05). 结论 对脑卒中后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可达抗焦虑、抑郁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初产妇在分娩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评定分析,测定血雌二醇和孕酮值。结果:分娩前后均有一定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结论:应重视孕产妇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网络成瘾患者症状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153例网络成瘾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78例)和对照组(75例),研究组接受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照组不接受心理干预,共3个月,并在基线及干预后应用上网情况调查表(IUQ)、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疗效.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的IUQ各因子评分以及SDS、SAS评分较基线时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对照组的各项量表评分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在干预后,干预组的IUQ各因子评分以及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网络成瘾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减少网络滥用行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心理弹性与焦虑抑郁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2014年9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妇科就诊的178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焦虑自评量表(SAS)问卷调查。结果焦虑抑郁阴性组较阳性组患者的CD-RISC得分高(P<0.05);相关分析发现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与心理弹性呈负相关。年龄、文化水平、工作状况、家庭收入等均能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产生影响(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心理弹性与焦虑抑郁情绪呈负相关,且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与患者年龄、文化水平等基本状况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手术室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定2019年8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患者给予手术室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1)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和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or、N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者重度疼痛率(8.82%)低于对照组(32.35%),轻度疼痛率(64.71%)高于对照组(32.35%)(P<0.05)。(4)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总满意率(88.24%)高于对照组(67.65%)(P<0.05)。结论 手术室心理护理可改善乳腺癌患者生理应激反应,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疼痛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术前心理干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围术期传统护理,观察组提供术前心理干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量表(SDS)评分、认知度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及生理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认知度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生理指标变化情况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予以术前心理干预护理,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疾病认知度及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患者心率、血压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方法将99例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2组在行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前、术后均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护理。护理前后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状态评估。结果干预后第7天,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家属心理障碍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家属焦虑、抑郁状态的形成因素及心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对105名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家属根据其焦虑或抑郁症状给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其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结果心理干预前后SAS分别为59.16±4.11、45.35±3.25(t=27.08,P<0.05),SDS分别为54.13±3.67、47.95±2.21(t=15.07,P<0.05),治疗后评定分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后症状减轻。结论焦虑和抑郁症状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家属不可忽视的心理问题,应引起医学界的重视。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焦虑和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