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存需要定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而建立和维持一个有效的血液循环通路是保证顺利进行血液透析和充分透析的关键,血管通路的建立有多种选择。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首选方法。其中头静脉-桡动脉吻合术是目前最常见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随着血液透析的广泛开展 ,为了使慢性肾衰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一个理想的血管通路越来越显得重要。我院自 1 994年 9月~2 0 0 0年 1 0月共进行了 5 2例动静脉内瘘吻合术 ,收到满意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5 2例内瘘吻合术患者 ,男 37例 ,女 1 5例 ,年龄 2 6~ 71岁 ,均采取局部麻醉 ,术式为端端吻合 ,端侧吻合 ,其中 1例因血路较细 ,术后血管闭塞失败 ,1例感染。2 术前准备2 1 手术环境器械的准备保持手术间环境清洁 ,空气净化 ,对桌面、地面、窗台、手术台定期擦洗 ,使其保持洁…  相似文献   

3.
桡动脉、头静脉吻合内瘘技术与使用体会丹东市第一医院外科(118000)李英民,郭连瑞,李忠善,仇明1966年Bresia和Cimino首次将桡动脉和头静脉在皮下吻合.使血液净化外科由外瘘时代转入内瘘时代。本文着重介绍最常用的标准内瘘技术的几点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用前臂动静脉内瘘吻合手术经验,提高建立理想血管通路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肾内科于1999年7月-2006年12月105例血液透析患者行内瘘吻合手术的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χ^2检验,统计并比较直视下钛轮钉吻合法,显微镜下端端吻合法及显微镜下端侧吻合法的手术时间和2年内瘘通畅率。结果:3组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2年内瘘通畅率分别为钛轮钉吻合法74.3%.端端吻合法88.6%,端侧吻合法达94.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前臂端侧吻合是动静脉内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于腕前应用头静脉桡动脉建立动静脉内瘘28例,手术均一期成功。术后一般2~3周启用内瘘行透析,内瘘血流通畅,血流量最大可达320ml/min。该处血管口径大,利于吻合,吻合后血流量大,同时,本手术未打开腕管,避免出现腕管综合征,术后禁止加压包扎,不宜使用止血药,以免发生血管栓塞。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的术式选择与血管保护的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09年对20例患者分别选择前臂头静脉及桡动脉内瘘端端术(14例)和端侧术(6例)建立动静脉内瘘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均一期成功,术后内瘘通畅良好.动静脉内瘘使用3个月,使用仍良好.结论 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的术式保持了桡动脉的连续性,避免了因缺乏桡动脉血供导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0):74-77
目的探讨非常规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困难下经前臂贵要静脉转位术内瘘的建立意义。方法对本院2014年2月~2016年8月常规内瘘建立困难患者14例采用前臂贵要静脉转位建立非常规自体动静脉内瘘,与行高位瘘对比,可明显增加可利用血管长度,总结接受这一手术患者节约静脉资源情况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接受该手术方式的患者手术均一次性成功,术后通畅良好,术后6~8周穿刺使用率为100%,透析血流量在180~250 m L/min。观察内瘘应用中均未发生窃血综合征、肿胀手综合征及肢体缺血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心功能未造成不良影响。结论大多数的常规内瘘建立困难患者利用前臂贵要静脉进行转位建立自体动静内瘘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有效利用了前臂的血管资源,是对上臂静脉宝贵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失为良好的优先于高位内瘘和血管移植内瘘选择。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3):102-104
目的探讨贵要静脉转位后与桡动脉吻合建立血管通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分析我科前臂贵要静脉转位与桡动脉吻合后建立血管通路的17例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及使用情况等。结果17例患者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100%。仅有1例患者出现少许渗血,均无心衰、窃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个月内瘘成熟率100%,术后开始使用时间(8.6±1.7)周,已使用(17.4±3.5)月,血流量均在(238.7±25.2)mL/min。结论贵要静脉转位与桡动脉吻合的动静脉内瘘术成功率高、安全性好,为前臂标准内瘘无法建立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肾脏替代治疗途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提前启用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家燕  闭闵黄玲 《广西医学》2005,27(10):1678-1680
动-静脉内瘘是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亦被称为HD生命线.在临床中有相当部分病人在内瘘成熟前需要进行透析治疗,近几年来有关提前启用动静脉内瘘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引起重视.本研究从护理的角度对提前启用动-静脉内瘘进行透析治疗时所选取的时间、穿刺部位、穿刺方式、进针角度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减少并发症及减轻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必要前提之一,对于短时急诊血液透析以及需维持血液透析但尚未建立动静脉内瘘等长期血管通路的患者,通常以中心静脉置管作为临时血管通路[1、2],目前大部分医师采用颈内静脉置管,其有效血流量和透析充分性已得到公认[2].虽然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作为血液透析临时血管通路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但其穿刺置管方法以及导管的护理仍然值得改进,我院对100例患者采用颈内静脉置管作为临时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获得满意效果,现回顾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动静脉内瘘作为血透患者永久性血管通路已在 临床广泛建立,我院自1997年以来成功利用患者头 静脉和桡动脉部位行动静脉直接吻合50例,并通过 术后的精心护理,同时也指导病人怎样保护好内瘘, 这样既能保证了透析的进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 量,同时也减少了病人因穿刺困难而造成不应有的 痛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术方法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8月通过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术建立血液透析通路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手术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健侧卧位及术前、术后扎止血带锻炼血管法。结果:73例患者72例一次手术成功,术后14~31 d使用动静脉内瘘均能达到血液透析要求的血流量;有2例患者分别在1.5个月、4个月时出现内瘘闭塞,均在原切口上方4 cm处行第2次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结论:对于动静脉内瘘患者,在常规手术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健侧卧位及术前、术后扎止血带锻炼血管法,不但可以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道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手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2例慢性肾衰患桡动脉纵向棱形切口,静脉管腔用肝素盐水稍加压后冲洗,行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吻合后血管表面滴注罂粟碱,结果:本组32例患均1次手术成功,术后血液透析中的平均血流量为252ml/min,内瘘平均启用时间为术后12天,血液透析效果满意,结论:头静脉桡动脉端侧显微外科吻事内瘘手术操作简便,吻合成功率,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聂翠芝 《吉林医学》2013,34(23):4803-4804
目的:旨在通过采用内瘘针行股静脉直接穿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方法:25例8 686次血透患者均采用日本NIPRO公司产的内瘘针行股静脉直接穿刺,透析结束后拔出内瘘针按压15~30 min。观察这种血管通路的成功率、血流量、并发症、清除率和成本费用等。结果:股静脉穿刺操作简单迅速,流量可达200~300 ml/min,并发症发生率极低,成功率达97.8%,清除率高于动脉穿刺、与中心静脉置管和内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具有成本低、安全简单的优点。结论:股静脉直接穿刺是除动静脉内瘘外较为理想的血管通路,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血管通路,也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因此一个好的内瘘是患者长期透析存活的保证。近些年来新增透析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比例逐年增高,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差,动脉血管尤其是桡动脉血管的钙化不仅影响动静脉内瘘的制作,同时也影响动静脉内瘘的远期通畅率。本文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40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及内瘘使用情况进行了回顾总结,以期为以后此类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加造贵要静脉-桡动脉内瘘对头静脉-桡动脉内瘘术后穿刺点渗血及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的改善状况. 方法 2005年4月-2009年4月,为改善头静脉-桡动脉内瘘术后穿刺点渗血及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共9例在同侧上肢加造贵要静脉-桡动脉内瘘,并于术后2周观察血透穿刺点渗血持续时间及头静脉假性动脉瘤怒张情况及血流量.结果 9例患者术后均降低了头静脉内血流量,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风险降低,穿刺点渗血时间缩短,同时增加了血透穿刺途径. 结论加造贵要静脉-桡动脉内瘘能较好改善头静脉-桡动脉内瘘术后穿刺点渗血及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并增加血管穿刺次数及拓宽穿刺途径.  相似文献   

17.
18.
唐秀莉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2):319-320
据估计,到2010年,我国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将超过100万人。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建立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重要环节。血液透析时,患者的血管通路一般选择动静脉瘘,尤其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但动静脉内瘘需行动静脉内瘘术后2周-4周才能使用;其次是深静脉插管需要由技术熟练的肾科医师操作,而紧急血液透析的关键是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直接动静脉穿刺进行血液透析,其优点是操作简单,不需要手术,费用低,血透后活动方便。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治疗方法,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建立一个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先决条件,动、静脉内瘘是最常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的形成需要4~6周,而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造瘘过渡期或内瘘闭塞、穿刺失败;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肱动脉皮下转移建立永久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应用前景.方法 选取近9年该院行肱动脉皮下转移术建立血管通路20例作为观察组,均为行前臂动静脉内瘘失败或前臂静脉直径过小难以建立动静脉内瘘者,另选择20例已行动静脉内瘘后2个月的病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管通路寿命、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两组的穿刺成功率、感染率、血液透析有效性等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使用时间长(P<0.05),血流量不足、假性动脉瘤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p<0.05),但易出血,血肿发生率高(P<0.05),且难以止血.结论 肱动脉皮下转移后可作为血液透析永久性血管通路,其手术简单、易穿刺、血流量大、使用寿命长、不增加心脏负荷、无血液再循环现象,但穿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血肿发生率高,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