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例1男,40岁。头外伤意识不清2h入院。检查:生命体征平稳,浅昏迷,右额头皮挫伤,双侧瞳孔直径均约3mm,对光反射灵敏。首次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1h后复查CT示左颞顶枕硬膜外下血肿,左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右偏。血常规:Hb:106g/L,WBC10.4×10^9/L,血小板(PLT):370×10^9/L,凝血酶原时间(PT)12.0s(参考值:13±3s),部分凝血活酶形成时间(APTT)48.6s(参考值:31.5~43.5s)。 相似文献
2.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1年8月~2003年3月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夹闭颅内动脉瘤29例,其中男15例,女14例;年龄10~70岁,平均43.7岁。单发动脉瘤27例,多发动脉瘤l例,烟雾病合并动脉瘤l例。动脉瘤部位:大脑前动脉瘤2例3个,前交通动脉瘤6例,颈内动脉一后交通动脉瘤12例,大脑中动脉瘤Ml段 相似文献
3.
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SAH)例中70%~80%为动脉瘤破裂所致,其中部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伴发颅内血肿,临床症状较重,尤其伴有较大血肿者,预后不佳。这些病例急诊容易被误诊为原发性脑实质出血或动静脉畸形(AVM)出血,甚至影响早期诊断和急救。临床上应尽早行DSA或CTA检查,明确病因后及时外科手术治疗。现将我院诊治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早期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附2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总结216例Ⅰ~Ⅴ级颅内动脉瘤破裂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动脉瘤的分级,手术时机的选择,脑保护剂与暂时阻断载瘤动脉联合应用,脑血管痉挛治疗,直接手术处理动脉瘤的技术等.结果术后早期良好191例,差12例,死亡13例.结论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采取显微手术与综合治疗措施,能有效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正>外伤性颅内迟发性血肿(DTICH)是指头部外伤后首次CT检查未发现颅内血肿,经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查发现血肿,或手术清除血肿一段时间后,在颅内不同部位又发现血肿。我科1999年11月~2004年12月收治DTICH 2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合并硬膜下血肿(SDH)的临床特点和机理。方法对16例经CT、脑血管造影、手术和11例尸解证实的颅内动脉瘤破裂致SAH合并SDH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结果临床表现意识障碍12例,玻璃体下出血7例,死亡13例。导致SAH合并SDH的原因可能为:(1)动脉瘤破裂,大量血液破入蛛网膜下腔,撕破蛛网膜;(2)伴随的脑内血肿破入蛛网膜下腔并撕破蛛网膜;(3)发病时突发意识丧失、摔倒,致头部外伤。结论颅内动脉瘤致SAH可合并SDH,其预后不佳,病死率高,CT阴性者不能完全排除合并SDH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CT定位后局麻下将颅内血肿穿刺针经头皮置入血肿腔,留置引流。结果:115例临床治愈,10例死亡(含1例家属放弃治疗),手术死亡率8%。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病人恢复快,不失为目前治疗颅内血肿较为理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征、显微手术治疗的疗效及手术前后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64例,其中囊肿全切20例,囊肿大部分切除加囊肿-腹腔分流术26例,囊肿大部分切除加脑池交通术18例。结果 随访1~7a,患者精神症状和癫痫发作均控制,体征消失。复查CT:29例囊肿消失,35例囊肿明显缩小。结论 显微手术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要手术方法得当,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中脑包围池血肿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中脑包围池血肿(PSH)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9例首次头颅CT所见符合典型中脑包围池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临床表现,头痛24例(82.8%),呕吐17例(58.6%),一过性意识障碍仅2例(6.9%);脑膜刺激征阳性19例(65.5%),有局灶神经障碍2例(6.9%);全脑血管造影均为阴性;均痊愈出院。结论:中脑包围池血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如一般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症状和体征,与动脉瘤破裂所致SAH有明显区别,病情相对较轻,并发症少,恢复期短,预后良好,全脑血管造影绝大部分阴性。对此型病例的治疗须遵循传统的SAH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0.
现对我科2008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74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50例,女24例;年龄12~68岁,平均30.6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2例。1.2临床表现本组患者外伤后均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 相似文献
11.
12.
成朋贵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1)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手术策略、术中处理及疗效。方法分析60例患者63个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颈内动脉瘤28个,前交通动脉瘤20个,胼周动脉瘤2个,大脑中动脉瘤13个。所有病例均行显微外科治疗。结果采用显微手术成功夹闭57例前循环动脉瘤,3例动脉瘤行包裹治疗,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35例恢复良好,12例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8例重度神经功能障碍,死亡5例。结论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急性期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防止再出血及脑血管痉挛,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颅压致颅内小血肿扩大的形成机制、临床特点、治疗体会。方法回顾2001-01~2003-06收治9例降颅压致颅内小血肿扩大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手术降颅压7例,手术减压2例。9例颅内小血肿扩大后均手术治疗。结果6例治愈,2例中残,1例死亡。结论降颅压和颅内小血肿扩大有一定的相关性。正确认识降颅压致颅内小血肿扩大的临床特点,把握好脱水剂的治疗原则,动态CT监测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脑挫裂伤致迟发性颅内血肿(DTICH)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过程中注意的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28例老年脑挫裂伤致DTICH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DTICH占老年颅脑损伤的28.9%,死亡率为39.3%。结论 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诊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及致死率。 相似文献
15.
段劲峰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8(2):80-80
目的评价内科床旁锥颅抽吸血肿的疗效及内科治疗注意事项。方法CT定位局麻下锥颅,应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抽吸血肿30例。结果30例全部临床治愈。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无复发。结论神经内科利用血肿碎吸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操作简单,创伤小,床旁可操作,能缩短手术时间,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文报告应用北京万特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YL-1颅内血肿穿刺针,治疗脑出血68例,分析其抽吸、粉碎颅内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CT立体定位法,确定最佳穿刺点,使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采用射流、液化技术消除颅内血肿。结果 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改善,术后4周Kamovsky3级以上48例,Kamovsky4级8例,死亡12例。结论 该技术操作简便,高效安全,对脑出血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的围手术期处理及并发症防治(附7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的围手术期处理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对7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采用可脱性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术前预防再出血,术后早期处理SAH,防治脑血管痉挛,并妥善处理并发症。结果瘤腔100%闭塞65个,95%闭塞8个,90%闭塞6个。术后GOS5分52例,4分12例,3分6例,2分4例,1分5例。全组病死率6.3%。术后68例随访3—58个月,均无再出血,1例复发者行再次GDC栓塞。结论动脉瘤性SAH病人在围手术期预防再出血,早期处理SAH,防治脑血管痉挛及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对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一、资料与方法
男性12例,女性34例,年龄21~78岁,平均49岁。病程3d至1个月,平均2周。头痛38例,头晕20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意识朦胧21例,昏迷5例。后交通动脉支16例,前交通动脉支20例,大脑前动脉2例,大脑中动脉6例,眼动脉2例。动脉瘤大小:0.4~1.0cm 43例,1cm以上3例,其中2.2cm 2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Ⅰ~Ⅱ级33例;Ⅲ级8例;Ⅳ级5例。颅脑CT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除4例急诊出现昏迷、脑疝、颅内血肿外全部经脑血管造影(DSA)证实为动脉瘤病变。全部患者均经翼点入路开颅行动脉瘤夹闭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CT检查的普及,快速自然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的报道逐渐增多。现将我院自2005年以来收治的9例快速自然消散ASDH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2例;年龄17~60岁,平均34岁;其中车祸伤6例,坠落伤3例。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1.2临床表现头痛、恶心8例,呕吐5例,脑脊液耳漏2例,一侧瞳孔散大2例,双侧瞳孔散大1例,病理征(+)3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