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腺样体刮除术在分泌性中耳炎中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强调腺样体刮除术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0年经鼻内窥镜检查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患者30例,全部病人均行腺样体刮除术,部分病人行耳膜置管术.结果腺样体刮除术后耳闷堵症状消失,听力恢复正常,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腺样体肥大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对儿童患者必须常规做鼻咽部检查,以免漏诊,延误治疗.腺样体刮除术对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是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腺样体肥大对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的影响,并探讨鼻内镜下用切割吸引器行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腺样体肥大及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5例住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腺样体肥大患儿,均常规进行鼻咽侧位片、声导抗检查;统计分析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及与腺样体肥大的关系.采用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在4 mm 70°鼻内镜下用切割吸引器行腺样体切除术,10例同时行扁桃体切除术.结果 在125例中经声导抗检查证实合并分泌性中耳炎者49例(39.2%);对合并和未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病例的腺样体肥大程度统计分析发现,腺样体过度肥大发生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性大.随访半年,125例腺样体肥大患儿鼻塞、睡眠打鼾、听力下降症状消失104例,改善21例.49例合并分泌性中耳炎者治愈35例:好转14例.结论 腺样体过度肥大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促发因素.鼻内镜下切割吸引器行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腺样体肥大及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方法简单,疗效确切,无并发症,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腺样体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重要发病环节之一,腺样体切除为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常用方法.为分析腺样体肥大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中的致病作用以及腺样体切除术在该病治疗中的作用,本文回顾了我院1995~2002年行腺样体及扁桃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35例,旨在对腺样体切除术在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作用进行总结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不同术式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腺样体切吸术(切除术组)与常规腺样体刮除术(刮除术组)两种术式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疗效。方法将70例腺样体肥大患者分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吸术40例(切除术组),常规腺样体刮除术30例(刮除术组),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2种术式对术后分泌性中耳炎、打鼾、鼻塞等症状恢复情况和腺样体残留情况。结果切除术组术后鼻塞、中耳炎症状改善有效率优于刮除术组(P<0.05);切除术组腺样体残留概率少。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吸术具有视野清晰、损伤少、残留少、安全微创,治疗效果好的优点,是目前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及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方法采用气管插管全麻,104例腺样体肥大患儿行腺样体切割术,其中,43例合并分泌性中耳炎:22例(44耳)显微镜下行鼓膜切开+置管术,21例(40耳)鼻内窥镜下行鼓膜穿刺抽吸造口术;58例行双扁桃体切除术。结果随访3~6个月,患儿行鼻内窥镜检查见鼻咽部黏膜红润、光滑,未见瘢痕及腺样体残留。所有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鼓膜愈合、标志正常存在,鼓室压图正常、患耳听力明显提高。结论鼻内窥镜下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方法简便、切除彻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少。  相似文献   

6.
<正>儿童腺样体肥大和炎症,易诱发分泌性中耳炎,常伴有副鼻窦炎,出现鼻塞、流涕、听力下降等症状[1]。传统行腺样体刮除术,治疗效果常不理想。为此笔者所在医院自2004-06起采用在鼻内镜下行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2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转归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腺样体切除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对24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并腺样体肥大患者,行腺样体切除,观察临床预后情况。结果全部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并腺样体肥大患者行腺样体切除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由于腺样体肥大引起患儿分泌性中耳炎手术切除腺样体后的好转情况,为临床对分泌性中耳炎及早做出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腺样体肥大的1000例患儿住院进行手术切除腺样体,同时进行鼻咽X线侧位片、电测听力测试及声导抗检查,分析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情况与腺样体肥大之间的关系。结果:100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中664耳有分泌性中耳炎,切除腺样体后,3个月门诊复查后治愈400耳,占总数的60.24%,有效225耳,占总数的33.83%,总有效率为94.07%。结论:腺样体肥大导致儿童出现分泌性中耳炎,进行腺样体切除对分泌性中耳炎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腺样体刮除术及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年龄5~12岁的36例(42耳)确诊为腺样体肥大所致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不分性别,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予以单纯鼓膜切开术,乙组行鼓膜切开置管术后,同时对腺样体肥大患儿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刮除术。术后均进行药物治疗。结果:随访12个月,甲组治愈12例(12耳),好转2例(4耳),无效4例(4耳)。乙组治愈17例(20耳),好转1例(2耳),无无效病例。结论:对于合并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手术切除结合鼓膜切开置管能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提高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疗效的方法。方法:对128例腺样体肥大的患者,在鼻内镜下采用XPS3000手术动力系统行腺样体切除术并辅以药物治疗,观察其转归情况。结果:128例患儿睡眠打鼾停止,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合并慢性鼻-鼻窦炎和分泌性中耳炎经药物治疗和鼓膜穿刺冲洗均获痊愈。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对腺样体肥大合并慢性鼻-鼻窦炎和分泌性中耳炎亦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手术切除儿童肥大腺样体后对其分泌性中耳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对本院腺样体肥大并发分泌性中耳炎入院的19例(27耳)患儿行腺样体切除术,并对患儿进行听力、声阻抗、纯音测听方面的检查。结果治愈16例24耳占88.9%;好转2例(2耳)占7.4%,无效1例(1耳)占3.7%,总有效率96.3%。结论对于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治疗的同时手术切除其肥大的腺样体可提高对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及疗效,为其治疗方案提供选择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6月本院确诊的26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进行治疗,先予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患儿再选择手术治疗64例。不伴腺样体肥大行鼓膜置管术12例;伴腺样体肥大且单纯声导抗测试异常患儿,行腺样体切除术22例:伴腺样体肥大且声导抗测试异常、听力损失者,行腺样体切除+鼓膜置管术30例。记录每组手术前后的纯音听阈值,随诊观察6个月以上,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第1、3组术后1周、1个月、6个月与术前比较各频率气导听阈明显下降(P〈0.001)。而第2组手术后1周、1个月的平均听阈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半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有3/4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1/4患儿需要手术干预。不伴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可行鼓膜置管术;伴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可行腺样体切除术:对疗程长,听力下降明显的伴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可行腺样体切除同时行鼓膜置管术为宜。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术式选择应该个体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穿刺抽液并加以类固醇激素中耳腔灌洗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将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儿67例109耳随机分为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穿刺灌洗组36例62耳和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组31例47耳。鼓膜穿刺灌洗组于术后2月复查声导抗,鼓膜置管组通气管取出后1月复查声导抗,并对两组治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鼓膜穿刺灌洗组术后2个月的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8%,鼓膜置管组取管1月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有效率为97.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在腺样体切除的前提下行鼓膜穿刺灌洗与鼓膜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儿腺样体切除术手术年龄与术后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效果的关系 ,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14 4例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接受腺样体切除术 ,观察术前及术后半年声阻抗鼓室压图。结果 3~ 5岁组术后分泌性中耳炎治愈率要明显高于 5~ 9岁组 ,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腺样体肥大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儿 5岁前接受手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张萍  杨明  张卫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5):47-47,49
目的 探讨腺样体切除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03年我院分泌性中耳炎合并腺样体肥大患儿72例(116耳),行腺样体切除或保守治疗。结果 手术与保守治疗前后从鼓膜色泽、声阻抗及听阈比较,前者好于后者。结论 分泌性中耳炎合并腺样体肥大患儿,应考虑手术切除腺样体,以利咽鼓管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进行分析,应用中耳穿刺及中耳腔注药方法加咽鼓管吹张、部分需要腺样体刮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方法用内镜常规加用鼓气耳镜常规检查鼓膜,可以准确发现鼓室积液,并应用中耳穿刺及中耳腔注药方法加咽鼓管吹张,对伴腺样体肥大的患儿全麻下行常规腺样体刮除术。结果 2008~2010年36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取得了安全、快速、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中耳穿刺及中耳腔注药方法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较好,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传统腺样体刮除术联合动力切割系统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93例腺样体肥大患儿采用鼻内镜下传统腺样体刮除术联合动力切割系统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91例术后1~2个月复查临床症状均消失,1例合并鼻窦炎保守治疗2个月后痊愈,1例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恢复欠佳,术后半月再行鼓膜穿刺术后达到痊愈,随访半年均无复发及并发症。结论该手术方法视野清晰,费时少,术中出血少,损伤小,切除腺体准确、彻底,避免腺体残留,无并发症,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腺样体切除对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腺样体切除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2004年6月至2008年4月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患儿117例(196耳),随机分为手术组(治疗组)和非手术组(对照组)。手术组常规行腺样体刮除术,术后予以0.5%麻黄素液滴鼻,头胞哌酮防治感染1周。对照组予0.5%麻黄素液滴鼻,头胞哌酮、强的松、仙露贝口服及波氏耳咽管吹张术,疗程2-3周。两组治疗结束后10周复查声导抗及纯音测听。结果手术组鼓室导抗图“A”型,声反射正常84(81.6%)耳,纯音测听正常82(79.6%)耳;对照组鼓室导抗图“A”型,声反射正常49(52.7%)耳,纯音测听正常51(54.8%)耳。经f检验,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腺样体切除有利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痊愈。  相似文献   

19.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常见病,是引起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慢性鼻一鼻窦炎及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疾病的主要病因,如长期不治疗可导致颌骨发育障碍及身体生长发育迟缓,因此,一经确诊应尽早进行治疗。传统治疗采取一般抗炎或腺样体刮除术,但前者疗效差,后者痛苦,成本高不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腺样体摘除术联合鼓室灌注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1例因腺样体肥大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儿童,在鼻内镜下用电动切割器行腺样体切除术+鼓室灌注观察其疗效。结果 81例患儿72例治愈,好转5例,总有效率95.06%。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鼓室灌注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