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血清AFP、CEA水平与乙肝肝硬化患者HBV-DNA载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6月本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618例作为研究组,按照病毒载量分为低病毒载量组(<1.0×103 IU/mL)、中病毒载量组(1.0×103~1.0×105 IU/mL)、高病毒载量组(>1.0×105 IU/mL),各20...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水平与乙肝肝硬化患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20年5月进贤县中医院乙肝肝硬化患者71例为乙肝肝硬化组,并以1∶1配比选取同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肝功能正常者71例作为对照组,均检测HBV-DNA载量和血清AFP...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HBeAg水平及其HBV-DNA载量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精确定量,检测31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以化学发光标记免疫法配对检测其血清HBeAg水平.结果 不同HBeAg水平对应的HBV-DNA载量有所不同.HBeAg 1~50(s/co)组的患者其HBV-DNA载量高于0~1(s/co)(即阴性组),但这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HBeAg水平>50(s/co)组患者的HBV-DNA与1~50(s/co)组及0~1(s/co)阴性组比较,发现前者血清HBV-DNA载量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 HBV-DNA载量与HBeAg含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也不完全一致;在低水平HBeAg的患者中,其血清仍有一定的HBV-DNA检出率,临床、流行病学上仅以HBeAg作为复制的血清指标,来判断HBV复制和评估传染性有明显的局限性,临床应结合HBV-DNA与HBeAg水平综合判断HBV复制程度,以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与HBV-DN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4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其中女性42例,男性102例,年龄(54.42±11.53)岁,Childpugh A级42例,ChildpughB级40例,Childpugh C级62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水平,对血清透明质酸、血清HBV-DNA水平进行统计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①随着乙肝肝硬化Child分级的加重,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水平也增高,不同分级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的血清HBV-DNA水平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O.05)。③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的血清HBV-DNA和透明质酸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随着患者的Childpugh分级升高,HA水平显著增高,说明HA是反映肝硬化程度的敏感指标;乙肝肝硬化患者HBV-DNA与肝硬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血清透明质酸与HBV-DNA水平之间也无显著相关性,因此抗病毒和抗纤维化治疗对乙肝肝硬化患者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与肝功能、癌胚抗原(CEA)及甲胎蛋白(AF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东莞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BV-DNA水平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8例(1.0×103IU/mL相似文献
8.
乙肝血清标志物是目前诊断乙肝最常用的指标,但其不能直接反映HBV在患者体内的复制与传染性情况;近年来随着对乙肝PreSl抗原的深入研究,人们已逐渐认识到PreSl的临床意义^[1-2]。为探讨乙肝PreSl抗原与乙肝标志物及HBVDNA的关系,我院对640例乙肝患者血清的乙肝PreSl抗原、乙肝标志物及HBV-DNA进行了检测,以分析乙肝PreSl抗原与乙肝标志物及HBV-DNA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蛋白营养支持治疗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在我科室住院治疗并排除了血总胆红素水平增高、经常或长期服用血浆白蛋白药剂、肾脏疾病以及糖尿病的56例乙肝肝硬化伴低蛋白血症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医院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医院常规食谱,观察组采用蛋白营养食谱支持治疗.结果 观察组4周后的血清球蛋白下降幅度和白蛋白水平的上升幅度明显比对照组幅度高,两组上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体质指数、上臂肌围检测值上升幅度也明显比对照组幅度高,两组上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乙肝肝硬化患者实施蛋白营养支持治疗可使患者机体营养及能量需求第一满足,身体状况好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根据不同HBeAg状态对其生化学、病毒学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BeAg阴性乙肝肝硬化比例高;两组之间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总胆固醇、胆碱酯酶、血清肌酐、凝血酶原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等水平无统计学差异;HBeAg阳性组病毒定量阳性率较高,高病毒载量病例所占比例较高;两组之间MELD评分及好转率无差别。结论:不同HBeAg状态的乙肝肝硬化其HBVDNA载量有所差异,在生化学指标、预后方面无差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乙肝病毒(HBV)-DNA水平与Toll样受体(TLR)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乙肝患者3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肝硬化情况分为观察组(合并肝硬化,n=120)与对照组(未合并肝硬化,n=200),检测两组血液中HBV-DNA含量、TLR2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HBV-DNA含量高于对照组,血清TBiL、DBiL、ALP、GGT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单个核细胞的TLR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分析显示HBV-DNA、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P)、直接胆红素(DBIL)、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与TLR2表达呈正相关性(r=0.762,P=0.000)。回归分析显示HBV-DNA、TBiL、DBiL、ALP、GGT水平为影响TLR2表达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伴随有HBV-DNA的大量复制与TLR2的高表达,两者存在正相关性,检测HBV-DNA、TLR2表达水平对指导乙肝肝硬化患者诊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优化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732例CHB及乙肝肝硬化(hepatitis B cirrhosis,HB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BeAg特点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分析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病情、病毒学、病理组织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阴性组373例(51%);阳性组359例(49%).阴性组患者入院时平均年龄较阳性组大[(50.2±12.8)vs 38.8±13.1)岁,P<0.05],HBsAg阳性持续时间长[12.0(0.5,59.0) vs 6.0(0.5,48.0)年,P<0.05],血清HBVDNA载量低[1.01×104(<103,4.9×108) vs 1.30×106 (<103,7.11×109) copies/ml,P<0.05].两组患者血清HBsAg定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85(1,9090) vs 3530(2,10600)U/ml,P>0.05].阴性组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较阳性组高(17.4% vs 6.69%,P<0.05).结论 在我院感粢科住院的CHB和HBC患者中,HBeAg阴性患者占相当的比例,HBeAg阴性患者年龄大,病史长,病情较隐匿,血清HBVDNA载量较低,并发原发性肝癌多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者血清转氨酶、HBV-DNA载量与乙肝五项指标检测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义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32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GGT)、HBV-DNA载量及乙肝五项指标水平。结果 肝硬化患者的血清ALT水平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率均显著低于无肝硬化患者(P<0.05),HBV-DNA载量<30IU/ml的占比、血清AST、AST/ALT及GGT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肝硬化患者(P<0.05),二者的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与HBsAg()患者比较,血清中ALT、AST、GG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患者的AST/ALT、HBV-DNA载量<30IU/ml的占比均显著低于HBsAg()患者(P<0.05)。不同HBV-DNA载量患者的血清ALT、AST、AST/ALT及GG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HBV-DNA载量的增加,ALT、AST、GGT水平逐渐升高,AST/ALT逐渐降低。不同HBV-DNA载量患者的HBeA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血清转氨酶、HBV-DNA载量与乙肝五项指标对判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乙肝e 抗原(HBeAg)阳性与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毒载量及肝功能指标的差异
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5 年2 月-2016 年2 月在该院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
患者270 例,分析HBeAg 阳性(124 例)和HBeAg 阴性(146 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
HBV DNA、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ALB)的差异及不同HBV DNA 载量的构成比。结果 HBeAg
阳性组HBsAg、HBV DNA、ALT、AST 的含量与HBeAg 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BeAg
阳性组均高于HBeAg 阴性组的患者;两组间TBIL、ALB 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BeAg
阳性组HBV DNA<103 IU/ml 及103 ~ 105 IU/ml 患者的比例均低于HBeAg 阴性组;HBeAg 阳性组HBV
DNA>105 IU/ml 患者的比例高于HBeAg 阴性组,两组间HBV DNA 水平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随着乙肝肝硬化患者体内HBeAg 的血清学转换,乙肝病毒复制水平降低,肝脏炎症反应减弱,但并不
意味着病情得到控制,有可能肝脏损害逐渐加重,仍需积极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HBVPreS7-Ag、HBV—DNA、HBeAg之间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对60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为HgsAg阳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化学发光法及全自动酶免仪分别检测患者血清HBV—DNA、HBeAg及HBVPreSl-Ag。结果60例HBs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中,HBVPreSl-心的检出率为58.33%,HBV—DNA的检出率为6167%,HBeAg的检出率为33.3%。HBVPreSl-Ag、HBV—DN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PreSl-Ag与HBV—DNA的检出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 PreS1-旭与HBV—DNA在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有相似的检出率,在反映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液中HBV的复制情况时,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对HBeAg阳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HBeAg阳性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将其分为恩替卡韦组与阿德福韦酯组,两组患者治疗前人口学特征、肝功能状况、病毒学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阿德福韦酯组40例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恩替卡韦组45例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后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ALT复常率及HBeAg转阴率比较(10.00%vs13.33%,72.50%vs7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恩替卡韦组TBIL、Child-Pugh评分、HBV DNA阴转率明显优于阿德福韦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及肾功能变化.结论 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但恩替卡韦对患者肝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临床可结合患者实际病情选择恰当的药物治疗方案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利旭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8):46-47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6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拉米夫定辅助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辅助治疗乙肝肝硬化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孕产妇各种血清学标志的乳汁HBV-DNA与血清HBV-DNA相关性的探讨。方法:用全自动荧光定量分析仪对已确认的乙肝孕产妇血清HBV-DNA与乳汁HBV-DNA的检测。结果:85例乙肝孕产妇其各种血清学标志的血清HBV-DNA与乳汁HBV-DNA是一致的。其同一种血清模式的血清HBV-DNA含量高,则乳汁的HBV-DNA相应高。反之,血清HBV-DNA含量低,则乳汁HBV-DNA含量低。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康医学》2015,(22)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疗法,另外,治疗组患者给予口服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口服拉米夫定片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HBV-DNA转阴、HBeAg转阴、HBe血清转换等病毒复制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白蛋白(ALB)等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hild-pugh评分、血肌酐以及层黏连蛋白、透明质酸等。结果:治疗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ALB及HBe血清转换率均高于对照组;TBIL、AST、ALT、PT、Child-Pugh评分、层黏连蛋白、透明质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