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某院地高辛血药浓度的监测情况,促进地高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调取该院2010~2011年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地高辛血药浓度和疗效分布情况。结果 219例地高辛监测结果中,105例(47.95%)浓度在0.8~2.0 ng/ml之间,89例(40.64%)浓度小于0.8 ng/ml,25例(11.41%)浓度大于2.0ng/ml;149例(68.04%)疗效明显,53例(24.20%)疗效欠佳,17例(7.76%)中毒。结论该院地高辛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临床医师需根据药物浓度和疗效调整用药。  相似文献   

2.
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工作开展后,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保障,但由于地高辛治疗指数窄,个体耐受量差异悬殊,且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故在解释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之间,不可仅以血药浓度为依据,要结合临床全面分析。 按文献报导,地高辛血药浓度的正常范围为0.8一2.0ng/ml,大于2.0ng/ml为中毒浓度。我院自89年开展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后,发现中毒者46例,其中有12例患者临床上已出现明显的洋地黄  相似文献   

3.
贾欣珠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9):584-586
目的分析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免疫偏振法监测使用地高辛的72例患者血药浓度,对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0.5-2.0μg/L为地高辛安全有效血药浓度,共监测72例,其中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共50例(占69.44%),低于治疗浓度下限的共9例(占12.50%),高于治疗浓度上限的共13例(占18.06%)。结论由于地高辛安全范围窄,个体差异大,故应对使用地高辛的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地高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高辛的血清浓度监测和剂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血药浓度监测,探讨地高辛的安全性和剂量。方法采用自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仪(TDx和TDx F lx)对服用地高辛的512例成年患者和4例儿童做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在成年患者中,84.6%例次的血清地高辛浓度在有效治疗浓度范围(0.5~2.0 ng/m1),7.5%例次超过中毒浓度,7.9%例次低于最低有效浓度。结论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对于地高辛的安全使用甚为重要。对于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的成年患者,地高辛的日剂量不宜大于0.25 mg/d。  相似文献   

5.
于莉 《大家健康》2015,(5):135-136
目的: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患者口服地高辛片6个半衰期左右,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后进行地高辛血药浓度的检测,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地高辛血药浓度在0.8-2.0ng/ml时的有效率76.6%,显著高于血药浓度在0.8ng/ml以下和2.0ng/ml以上的有效率,当血药浓度大于2.0ng/ml时,中毒率显著升高至47.1%,统计学检验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血药浓度监测提供的数据,结合生理指标和临床症状制定合理、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患者口服地高辛片6个半衰期左右,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后进行地高辛血药浓度的检测,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地高辛血药浓度在0.8-2.0ng/ml时的有效率76.6%,显著高于血药浓度在0.8ng/ml以下和2.0ng/ml以上的有效率,当血药浓度大于2.0ng/ml时,中毒率显著升高至47.1%,统计学检验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血药浓度监测提供的数据,结合生理指标和临床症状制定合理、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钟慧  李静 《广西医学》2003,25(7):1257-1258
地高辛 (Digoxin)目前仍是临床治疗心衰的首选药物 ,其治疗的指数窄 ,个体差异大 ,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在一定程度上相互重叠 ,血药浓度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长期使用易发生蓄积中毒。本文通过血药浓度监测 ,综合分析测定结果 ,旨在为临床治疗中合理使用地高辛提供依据。1 材料、方法与结果1 1 研究对象 :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的住院患者。风湿性心脏病 33例 ,冠心病 1 5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1 3例 ,心衰 1 2例 ,肺源性心脏病 1 2例。其中男性4 0例 ,女性 4 5例。均服用地高辛维持量治疗 ,常规剂量为 0 2 5mg ,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并根据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的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使用荧光免疫偏振法监测106例患者使用地高辛的血药浓度,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在106例监测结果中,共有40例在0.8~2.0μg/L的治疗浓度范围内,占37.74%;有41例血药浓度<0.8μg/L,占38.68%;有25例血药浓度>2.0μg/L,占23.69%。共有28例出现中毒症状,占26.40%。结论对使用地高辛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强心苷类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肝、肾功能不全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通过近四年98例肝、肾功能不全的心力衰竭患者地高辛用药的回顾性研究,对地高辛有效血药浓度与疗效关系进行分析。结果:0.8~2.2ng·ml-1为地高辛有效血药浓度范围,8例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0.8ng·ml-1,36例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在0.8~2.2ng·ml-1内,其心力衰竭缓解率较高(69.4%),54例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2.2ng·ml-1,患者中毒反应发生率较高(61.11%);肝、肾功能越差,中毒发生率越高。结论:临床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是必要的,尤其测定肝、肾功能不全心衰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实行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地高辛(Digoxin)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测定血药浓度,对结果作综合分析。结果:共监测121例,其中在有效治疗血药浓度范围内的为82例(占67.8%),小于0.5μg/L的为21例(占17.3%),大于2.0μg/L的为18例(占14.9%),中毒表现为13例(占10.7%)。结论:口服地高辛有必要加强血药浓度监测,特别是老年患者的血药浓度监测,并结合临床表现和用药特点进行分析,达到保证临床疗效,减少毒性反应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药物浓度测定的意义,本文以回归方法分析91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所用的地高辛剂量、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表明:地高辛中毒与治疗浓度间的界限大致为1.8ng/ml,最佳治疗范围0.6~1.4ng/ml。测定血药浓度对合理用药有指导意义。但由于对地高辛的反应个体差异较大,通过血药监测能够减少但并不能完全防止洋地黄中毒。  相似文献   

12.
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531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地高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本院1994年~2008年完成的531例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并分析年龄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低于治疗范围的有131例患者,均未出现中毒症状;在有效治疗浓度内有4例患者出现中毒症状,仅占1.2%,高于治疗范围的56例患者中有37例出现中毒症状,占监测例数66.1%;随着年龄增大,血药浓度<0.5 ng·mL-1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2.0 ng·mL-1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而在治疗血药浓度范围内的构成比则比较平稳;中毒的临床表现以心律失常(51.0%)和消化道反应(39.2%)为主;中毒原因有合并用药、血肌酐增高,离血钾等.结论:地高辛血清浓度监测能较好地反映地高辛临床疗效,地高辛浓度正常不能排除药物中毒的可能性,老年患者是临床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刘娟  周瑗志  向萍 《重庆医学》2011,40(30):3087-3088,3091
目的 对本院2007~2010年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108例口服地高辛的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的监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地高辛血药浓度在有效治疗浓度0.5~2.0 ng/mL的有69例(63.9%);低于有效治疗浓度的有32例(29.6%);高于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临床使用地高辛患者的血药浓度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临床使用地高辛患者的血清样本,使用FPIA法进行血药浓度测定,0.8~2.0ng/ml为有效治疗浓度范围,采用MSExcel 20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在1126例使用地高辛的临床患者中,655例(58.17%)的血药浓度在有效治疗范围内。204例(18.12%)血药浓度高于有效治疗浓度,267例血浓度偏低(23.71%)低于有效治疗浓度。结论 地高辛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影响因素多,故在使用地高辛进行治疗时其血药浓度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积极发挥血药浓度监测的作用,对2020年度血药浓度监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本院2020年开展的药物浓度监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信息、监测例次、频次,监测结果、住院患者监测情况和监测科室分布等情况。结果 2020年本院共监测了11种药物,共计1610例次,监测例次排名前三位的药物分别是丙戊酸(26.46%)、他克莫司(22.11%)和环孢素A(19.19%),监测例次排名后三位的药物分别是苯巴比妥(0.87%)、茶碱(0.37%)和霉酚酸(0.19%)。监测频次排名前三位的药物分别是他克莫司、环孢素A和丙戊酸,而地高辛、霉酚酸、茶碱大多数仅监测1次。所监测的血药浓度结果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比例达55.56%。住院患者监测比例排名前三位的药物分别是霉酚酸、苯妥英钠和他克莫司,监测比例分别为100.00%、40.00%、27.00%,地高辛监测比例为20.55%,而其他药物监测比例均低于20%。血药浓度监测涉及34个临床科室和简易门诊,其中血液内科、肾脏内科及神经内科监测例次位居前三位。结论 血药浓度监测已在本院普及开展,少数临床医师已经认识血药浓度监...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35例心衰患者进行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的结果,发现中毒者16例地高辛血药浓度为2.77±1.01毫微克/毫升,无中毒者17例,地高辛血药浓度1.06±0.73毫微克/毫升,可疑中毒者2例,血药浓度2.1±0.7微毫克/毫升。中毒组与无中毒组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可疑中毒组与无中毒组也有显著差异(P<0.05)。分析了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改变的因素,如抽血时间、肾功能、心功能与药物相互作用等,进行讨论。认为血药浓度在中毒与无中毒之间有交叉现象,但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在诊断洋地黄中毒上有重要价值,要结合临床病人情况,全面分析才能正确诊断。如果地高辛血药浓度为2毫微克/毫升以上,应高度警惕发生中毒的可能性,通常应停药以策安全。  相似文献   

17.
余少培  杨静 《四川医学》2013,(9):1440-1442
目的 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法对920例应用地高辛治疗的患者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分析对比其监测结果.结果 920例患者中,处于地高辛安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0.5~2.0ng/ml内的有550例(59.8%);<0.5ng/ml 260例(28.3%);>2.0ng/ml以上的有110(11.9%).结论 地高辛给药方案的确定,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及药理作用,重视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监测,制定符合患者个体需要的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地高辛(Digoxin)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测定血药浓度,对结果作综合分析。结果:共监测121例,其中在有效治疗血药浓度范围内的为82例(占67.8%),小于0.5μg/L的为21例(占17.3%),大于2.0μg/L的为18例(占14.9%),中毒表现为13例(占10.7%)。结论:口服地高辛有必要加强血药浓度监测,特别是老年患者的血药浓度监测,并结合临床表现和用药特点进行分析,达到保证临床疗效,减少毒性反应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地高辛中毒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引起地高辛中毒的相关因素。方法:30例接受地高辛治疗的心衰患者,风湿性心脏病2例,冠心病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5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肺源性心脏病9例,对导致地高辛中毒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地高辛中毒与年龄,缺氧等有关,30例病例均全部早期发现,临床治愈。结论:使用地高辛时对易导致中毒的高危人群应及时监测血药浓度,调整剂量,以保证疗效,防止中毒。  相似文献   

20.
心功能衰竭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频度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功能衰竭患者地高辛(digoxin)血药浓度监测频度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心功能衰竭患者202次digoxin血药浓度监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2组:规律组20例118次规律性监测;非规律组16例84次因各种原因不能定期监测。比较2组digoxin血药浓度统计学变异系数(CV)的差异。结果:规律组血药浓度CV小于非规律组(P〈0.05)。结论:规律性digoxin血药浓度比非规律性监测平稳;心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与digoxin血药浓度的CV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