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在肝癌肝切除术中应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癌肝切除时肝血流阻断法的合理选用。方法采用半肝血流阻断、缺血预处理、间歇性全肝血流阻断3种方法行肝切除术。对3组术前、术后肝功能变化及术中出血进行比较。结果83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两周肝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术前水平,3组分别为95.8%(23/24)、74.1%(20/27)和56.3%(18/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88±31.70)ml、(196±45.54)ml和(389±74.10)ml,前两组与后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癌肝切除时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是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快的有效肝血流阻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作者研究2 0 0 1年1月至2 0 0 2年1 2月因各种肝脏病变(包括良性和恶性病变)行肝门阻断、规则性肝切除病例,其中2 1例在持续性肝门阻断肝切除前,先行1 0 m in的肝门阻断后复流1 0 min,称为缺血预处理组;选择同期在年龄、性别、原发病、肝切除体积方面与缺血预处理组匹配,无缺血预处理而直接行肝门阻断肝切除的2 1例病例作为对照。两组患者肝脏均无肝硬化,手术方式基本相同。缺血预处理组的手术时间为31 2±92 m in,持续性肝门阻断时间为5 4±1 9min,其中7例超过6 0 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339±1 1 2min,持续性肝门阻断时间为36±1 4 m in,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入肝血流阻断和全肝血流阻断对胆道梗阻兔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 36只兔随机均分为3组:胆道梗阻组(A组,BCDL)、入肝血流阻断组(B组,PTC)和全肝血流阻断组(C组,THVE)。组织气体分析仪持续测定肝组织氧分压(P_(ti)O_2);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流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氢基转氨酶(ALT);光镜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 B、C组在肝血流阻断后,肝 P_(ti)O_2值均明显下降,再灌注 60 min仅恢复到缺血前的 87.5%和 73.4%(P<0.05),C组较 B组肝P_(ti)O_2 值恢复更慢(P<0.05)。B、C两组 ALT值在肝缺血-再灌注期间均有不同程度升高,C组ALT值升高更明显,且与肝细胞损伤的病理学改变相一致。结论 急性胆道梗阻兔行PTC和THVE均可导致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PTC较THVE对肝脏的损伤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4.
肝脏手术中肝血流阻断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随着肝脏外科发展,我们已经可以完成非常复杂的肝脏肿瘤切除术。但在切肝过程中,肝脏切面的出血仍为须认真对待问题。为减少出血量,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各种方法以阻断肝脏血流,最经典、最常用的是Pringle法。虽然肝脏血流的阻断可有效地控制出血,但是肝脏热缺血所造成的肝脏损伤成为术后严重的并发症。热缺血主要对肝实质细胞产生伤害,特别是肝脏伴有肝硬化等慢性病变时对缺氧更敏感。在亚洲人群中超过80%的肝脏恶性肿瘤伴有肝硬化,因此肝脏的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在阻断血流的肝叶切除术中更易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一种在肝切除术中控制肝血流的新方法。 方法 通过改进肝切除时肝血流的阻断方法 ,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切肝失血量、术后肝功能损伤等指标。 结果 观察组门静脉阻断时间为 ( 4 1± 12 )min ,切肝失血量为 ( 117± 79)ml,术后血清转氨酶为 ( 192± 12 6 ) μ L ,血清胆红素为 ( 195± 71) μmol L ,血清丙二醛 (MDA)为 ( 1.90 2± 0 .78) μmol L ;对照组全肝门阻断时间 ( 2 3± 9)min ,切肝失血量 ( 30 3± 2 72 )ml,术后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和MDA分别为( 336± 193) μ L、( 10 0± 74) μmol L和 ( 2 .774± 0 .732 ) μmol L ,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分步再灌注肝血流阻断法能较长时间地控制肝血流 ,明显减少肝切除过程中的失血量 ,且对肝功能损伤较轻。  相似文献   

6.
肝切除术中肝血流阻断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切除术中肝血流阻断方法的评价周信达,程树群(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上海200032)肝血流阻断是肝切除术中控制出血的主要方法,选择一种合适的肝血流阻断方法,既可达到无血切肝,又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肝热缺血操作,是肝外科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近20年来,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保留肝动脉血供的肝血流阻断对肝切除术失血量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9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118例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行保留肝动脉血供的肝血流阻断(保留组),50例采用Pringl法行肝门阻断(阻断组),比较2组的手术失血量、接受输血病例的比例、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保留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接受输血患者的比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阻断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l天及第5天,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水平保留组明显低于阻断组(P〈0.05)。结论保留肝动脉血供的肝血流阻断法能有效控制肝断面出血,明显保护了肝脏功能,且并未延长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肿瘤需要进行半叶肝切除术中预先进行患侧肝动脉、门静脉主干和主肝静脉的阻断或结扎后的半肝切除方法.方法 (1)阻断或结扎患侧肝动脉、门静脉和主肝静脉;(2)分离肝后下腔静脉前壁与肝实质后,二者之间建立隧道并放置阻断带进行阻断.结果 全组10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预先进行患侧肝动脉、门静脉主干和主肝静脉结扎方法以及利用肝后隧道放置阻断带阻断进行肝切除术可以减少出血、残肝再灌注损伤和防止重要血管损伤出血、医源性肿瘤扩散等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行巨大肝癌肝切除术时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9例巨大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脏血流阻断技术不同,分为第一肝门血流阻断组(第一肝门组,24例)和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组(选择阻断组,25例).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肝肾功能、并发症、生存率和肝癌复发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情况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施行肝切除术,第一肝门组患者的肝血流阻断时间为(32±19) min,选择阻断组为(34±22) 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5,P>0.05).第一肝门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736±543) ml,明显多于选择阻断组(273 ±298)ml(t =6.87,P<0.05).第一肝门组患者肝静脉损伤的发生率为21%(5/24),选择阻断组为24%(6/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5,P>0.05).第一肝门组有3例患者出现肝静脉破裂大出血,1例患者发生空气栓塞抢救无效死亡;选择阻断组未发生上述情况.第一肝门组患者中4例发现肿瘤侵犯血管,选择阻断组患者中3例发现肿瘤侵犯血管,两组患者切缘均为阴性.两组术前肝功能无明显差别,选择阻断组术后第1、3天ALT值较第一肝门组明显降低(t=7.12,6.35,P<0.05);两组尿素氮、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肝门组术后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4例,选择阻断组无一例发生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第一肝门组1、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8%、21%,明显低于选择阻断组的72%、30%(x2=5.32,6.07,P<0.05).第一肝门组5年无瘤生存率为21%,选择阻断组为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8,P>0.05).结论 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能有效预防肝静脉破裂出血和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并有助于减少巨大肝癌肝切除术后早期肿瘤复发,提高术后早期无瘤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06年10月行肝切除术65例,分为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HVC, n=28)和第一肝门阻断组(Pringle, n=37);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术后两天的平均引流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HVC组术后3天和7天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明显低于Pringle组,术后2天的平均引流量HVC组明显少于Pringle组;Pringle组有两例出现肝功能衰竭,其中1例死亡,HVC组没有肝功能衰竭及死亡病例.结论 选择性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安全、可行,较第一肝门阻断更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减少肝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06年10月行肝切除术65例,分为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HVC,n=28)和第一肝门阻断组(Pringle,n=37);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术后两天的平均引流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HVC组术后3天和7天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明显低于Pringle组,术后两天的平均引流量HVC组明显少于Pringle组;Pringle组有两例出现肝功能衰竭,其中1例死亡,HVC组没有肝功能衰竭及死亡病例。结论选择性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安全、可行,较第一肝门阻断更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减少肝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血流阻断是肝肿瘤切除术中减少及控制出血的重要手段,但血流阻断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因此,在肝切除手术中必须合理、灵活地运用肝血流控制方法。Pringle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法是目前肝脏切除中最常用的肝血流阻断方法,对肿瘤巨大需行半肝切除术、合并严重肝硬化或肝储备功能严重不足者可考虑用半肝血流阻断法,以避免残留肝脏因血流阻断缺血和再灌注受到伤害;对位于肝静脉主干,如肝、腔静脉结合部病变切除,各种全肝血流阻断方法因对血流动力学的严重影响而被逐渐慎用,目前以选择性血流性出入血流阻断法为首选。SHVE方法的应用完全改变了以往因害怕损伤肝、腔静脉而放弃手术切除的消极局面。笔者认为只要熟练掌握肝静脉和腔静脉的解剖特点,分离阻断右肝静脉及左、中静脉干并非难事,采用SHVE血流阻断技术对于第二、三肝门部肝肿瘤的手术切除是安全可行的血流阻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半肝血流阻断在肝硬化肝癌半肝切除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半肝血流阻断在肝硬化肝癌半肝切除术中的意义。方法将26例肝癌合并肝硬化行半肝切除的病人分为半肝血流阻断组(HVC,n=14)和第一肝门阻断组(Pringle,n=12)。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的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无显著差异。HVC组术后3天和7天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明显低于Pringle组,且下降程度也较后者明显。Pringle组有2例死于肝功能衰竭。Pringle组病人术后并发腹水显著高于HVC组。结论半肝血流阻断法比第一肝门阻断更利于术后肝功能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累及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的肝肿瘤切除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术中大出血,全肝血流阻断术(THVE)能有效控制术中大出血,但由于阻断下腔静脉,易引起全身血流动力学紊乱。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术(SHVE)仅阻断入肝与出肝血流而保持下腔静脉通畅,不会引起全身血流动力学紊乱。本文就这两种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作一比较。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共施行包括入肝与出肝血流同时阻断切肝术197例,其中THVE87例,SHVE110例。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情况、肝切除范围、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所有肿瘤均压迫或侵犯1根以上主肝静脉或下腔静脉,两组病人术前一般情况、肝切除范围、肿瘤病理类型无明显差别,术中出血量、肝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THVE组明显高于SHVE组。THVE组有15例同时行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4例肝静脉癌栓取出术,7例行下腔静脉壁修补术,SHVE组有7例同时行肝静脉取栓术,有1例因肿瘤侵犯下腔静脉壁而改行THVE。术后并发症THVE组明显高于SHVE组,前者有2例术后死于肝功能衰竭,SHVE组无1例死亡。术后ICU时间及住院时间THVE组明显高于SHVE组。结论THVE与SHVE均能有效控制术中肝静脉破裂大出血,THVE对伴有下腔静脉癌栓或静脉壁受侵犯的病人是唯一的选择方法,但THVE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影响大,对未侵犯下腔静脉而仅侵犯肝静脉的病人更适合采用SHVE。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下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解剖右侧肝门,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下,采用腹腔镜多功能手术解剖器(laparoscopic Peng's multifunctional operative dissector,LPMOD)刮吸断肝技术行肝脏良性疾病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7例.结果 除1例右肝血管瘤患者因中肝静脉属支出血难以控制,做小切口辅助止血而完成手术外,其余6例均完成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下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手术时间300 ~540min,平均(399±75) min,其中解剖肝门时间30~75 min,平均(51±16) min,切肝时间60~160 min,平均(116±32) min,术中出血600 ~3000 ml,平均(1486±809) ml,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至(302~557) U/L,平均(386±85) U/L,恢复正常水平5~11d,平均(7.1±2.0)d.术后住院时间10~18d,平均(12.4±2.6)d.术后2~4d下床,术后1~4d进食,术后2~4d肛门排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下行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入肝血流阻断和全肝血流阻断对肝组织氧压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兔常温下入肝血流阻断(portal triad clamp,PTC)及全肝血流阻断(total hepatic vascular exclusion,THVE)对肝组织氧压(tissue oxygen pressure,Ptio2)的影响。方法 24只兔均分二组即PTC和THVE组。分别测定二组缺血前、缺血30min及再灌注30min后肝Ptio2值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值变化。结果 PTC和THVE组均表现为肝Ptio2下降,但THVE较PTC组肝Ptio2值下降更显著(P<0.01)、血清ALT值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 PTC组较THVE组对肝缺血的耐受性增加。  相似文献   

17.
<正>1引言肝切除术中的大量出血是导致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肝血流阻断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阻断入肝血流行肝切除可引起正常肝组织遭受缺血再灌注损伤,尤其对合并肝硬化病人,会增加引发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可能[1-2]。因此,如何控制术中出血以及减少缺血再灌注对肝功能的损害,一直是肝脏外科中的重大难  相似文献   

18.
半肝血流阻断肝肿瘤切除术58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肝癌病人80%以上合并有肝硬化,常规第一肝门阻断肝切除肝缺血、肝功能损害重。我院自1994年至1998年5年间,采用半肝血流阻断肝切除58例,避免了上述缺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肝切除仍被认为是肝脏原发和继发肿瘤的最佳治疗手段,而减少和控制出血则是降低肝切除手术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关键。肝血流控制方法种类繁多,只有在肝切除中合理、正确、灵活并个体化地运用这些血流控制方法,才能达到减少和控制出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半肝血流阻断行肝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肝切除半肝血流阻断技术进行改进,预防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方法对37例行肝切除患者采用肝门解剖半肝血流阻断技术。结果术后肝功能恢复快,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肝功能不全,无手术死亡。结论肝门解剖半肝血流阻断方法,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是防止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