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种病因引起的失血性休克是临床急诊中常见而又具有代表性的低血容量性休克。本文介绍失血性休克的诊断与分级、监测(包括一般临床监测、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氧代谢监测与实验室监测等),强调原发病治疗(止血)是失血性休克抢救成功的基础;并介绍液体复苏的发展与限制性液体复苏新策略、复苏常用的液体种类、输血与防治凝血功能障碍、防治低体温及复苏终点指标等失血性休克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各种病因引起的失血性休克是临床急诊中常见而又具有代表性的低血容量性休克。本文介绍失血性休克的诊断与分级、监测(包括一般临床监测、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氧代谢监测与实验室监测等),强调原发病治疗(止血)是失血性休克抢救成功的基础;并介绍液体复苏的发展与限制性液体复苏新策略、复苏常用的液体种类、输血与防治凝血功能障碍、防治低体温及复苏终点指标等失血性休克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1例未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行低压复苏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银萍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7):128-128,F0003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常见原因之一。目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临床液体复苏传统的观念是早期、快速、及时、足量输入等张晶体液和(或)胶体液,短时间内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选择性地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使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防止休克的进一步发展,这被称为充分液体复苏或积极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4.
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可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甚至死亡。液体复苏是失血性休克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关于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的研究颇多,目前仍在不断深入。本文就输液通路的建立、液体的选择、输液速度及量和液体温度等方面对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复合右旋糖酐溶液与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高速公路急救失血性休克病人40人随机分成两组:高渗氯化钠溶液(HSL)复苏组(对照组,n=20)和高渗氯化钠复合右旋糖酐(HSD)复苏组(实验组,n=20),观察在急诊全麻手术中复苏急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并记录病人复苏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HSD组与HSL组相比在复苏急性失血性休克病人中,HSD复苏组MAP增幅高于HSL组,并且在180分钟的长时间内保持成功的复苏效果;液体潴留效果明显优于HSL组(CVP值,p〈0.01)。结论HSD在复苏急性失血性休克的病人中效果更显著更持久,疗效优于HSL溶液。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外周血监测失血性休克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失血性休克患者46例,分别在液体复苏前和液体复苏后1、3、8h抽肘静脉血4mL,测定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胃动素(motilin,MTL)和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并设对照组。结果 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浆中DAO和MTL水平明显升高,各监测点持续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浆LPS水平在各监测点都能监测到,但以液体复苏后第8小时最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DAO、MTL和LPS水平比不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明显增高(P〈0.01或P〈0.05)。结论 测定外周血血浆DAO与MTL水平能较好地反映失血性休克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失血性休克复苏方面存在两个争议问题——是充分限制性液体复苏还是复温低温复苏。临床医生面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时 ,是采用快速输液还是限制输液 ?是采用复温还是降温 ?现将这两方面的一些新知识介绍如下。1 充分和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于失血性休克 ,传统观念和临床措施是努力尽早、尽快地充分进行液体复苏 ,恢复有效血容量和使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 ,以保证脏器和组织的灌注 ,阻止休克的进一步发展。这被称为充分液体复苏或积极液体复苏。然而 ,1 992年以来 ,Copone、Stern和 Bickell等〔13〕经过动物和临床研究观察到 ,在活动性出血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限制性液体复苏与常规液体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Science Direct、EBSCO Host、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年限:1991-01-01-2013-08-01。收集限制性液体复苏与常规液体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8个RCT均为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限制性液体复苏与常规性液体复苏比较,可显著改善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清乳酸[MD=-0.59,95%CI(-0.79,-0.40),P〈0.01]、血小板计数[MD=61.73,95%CI(55.61,67.85),P〈0.01]、凝血酶原时间[MD=-4.00,95%CI(-4.26,-3.74),P〈0.01]、血红蛋白[MD=12.16,95%CI(8.80,15.52),P〈0.01],但血气碱剩余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较常规液体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患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2)和研究组(n=52),分别应用常规液体复苏和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输液量、平均动脉压、实验室指标(PLT、PT、HGB、BE、hsCRP、乳酸等)、入院2周内的死亡率、严重并发症(ARDS、MODS)的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在人院2周内的死亡率、ARDS、MODS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降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死率和存活患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复苏方案对失血性休克孕兔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0只孕兔制成未控制性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假休克组(P组)、休克未处理组(P0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PLH组)、传统液体复苏组(PNL组),对比研究各组各时间点血清肌酐(Cr)的变化情况,并观察孕兔处死后肾脏病理检查结果。【结果】孕兔失血性休克可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休克时各组的Cr均增高,模型第90 min、180min4、h PLH组血清Cr明显低于PNL组(P〈0.05)。P0组肾脏的病理损害最严重,PLH组肾脏病理损害较PNL组明显减轻。但较P组严重。【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显著提高肾血液灌注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血清Cr含量,改善肾功能,是抢救产科失血性休克的理想复苏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的40例患者归为对照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40例患者归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复苏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复苏后2 h,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较对照组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乳酸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2 h,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液体复苏治疗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改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凝血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2.
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军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1):1099-1100
液体复苏是失血性休克的一线救治方案,近10年来随着对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休克的传统输液理论有了较大的变革。复苏液体的种类及使用方法也不断增加并不断改良。现在临床上应用于失血性休克复苏的液体种类较多,各有优缺点,尚无最佳的复苏液体。现将液体复苏中各类液体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容量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家兔复苏即刻重要器官体系数、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27只健康实验家兔随机均分3组,颈总动脉放血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休克20min后将放出的全血加等倍生理盐水(1:1复苏组)或放出的全血加2倍生理盐水(1:2复苏组)行液体复苏,并设对照组。液体复苏后,观察重要器官体系数、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经不同容量液体复苏后,两组动物血压基本恢复正常;1:1复苏组复苏即刻的肝系数小于对照组与1:2复苏组(P〈0.01),三组间的心、肾、肺系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1与1:2复苏组各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三组间的血浆粘度与相对粘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失血性休克行液体复苏后.能较好地恢复血容量,但全血粘度及肝系数下降;休克早期的低粘血症,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创伤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01~2005-09我院急诊科187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不同方法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效果的关系及对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结果:187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中,充分液体复苏组病死率和存活病例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限制液体复苏组(P〈0.05),而实验室指标Hgb、PC及Hct显著低于限制液体复苏组.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降低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死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休克类型,通常由于大失血引起机体循环血量骤减而发生,大多继发于创伤或其他疾病。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传统复苏方法往往要求:快速、充分、正压、复温、复苏,即主张在失血性休克发生后快速给予大量液体,恢复有效血容量,并使用正性肌力或血管活性药物以尽快恢复血压,维持血压在正常水平,保证器官组织灌注,保持机体正常体温,防止休克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目前医学界对液体复苏时机、采用何种液体复苏、复苏原则等问题,均存在较大争议。为此,本文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策略进行简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NF-κB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快速大量液体复苏组(A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B组),每组90例,另选择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C组)。A组在创伤出血性休克出血未控制前进行充分的液体复苏,B组在创伤出血性休克出血未控制前行限制性液体复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PBMC中NF-κB活性,并采用RT—PCR检测NF-κBmRNA的表达。【结果】B组在入院后60min和入院后120minPBMC中NF—κB的活性及mRNA的表达都显著低于A组。【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有效降低失血性休克患者外周血PBMC中NF-κB的活性及mRNA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及综合护理措施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致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运用。方法:对2010年8月~2011年4月我院急诊科救治的39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致休克的患者,入院后早期快速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评估,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并综合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复苏12 h后对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值、血清乳酸、血气剩余碱值(BE)、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复苏前相比较。结果:限制性液体复苏12 h后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值、血红蛋白、血清乳酸、BE值与复苏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配合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维持失血性休克患者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改善内环境稳态,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全球每年有150万人死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本文基于2017年12月发布的"创伤失血性休克诊治中国急诊专家共识"和"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救治规范",以及2018年1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文献综述,结合外军战伤救治经验,从致伤机制、临床分级、影像学检查、对液体复苏的初期反应、复苏阶段划分、晶体复苏以及血液制品输注等方面,详细介绍创伤失血性休克进展。  相似文献   

19.
急性失血性休克是l临床非常常见的危重症,救治不及时或不合理常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较多研究表明,积极大量的液体复苏可能诱发“究致死三联征”(凝血功能障碍、酸中毒、低体温)。允许性低血压复苏则是一种较新的治疗理念,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失血性休克救治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近年我院急诊科采用允许性低血压复苏救治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失血性休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与传统液体复苏模式的差异,评估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妊娠期失血性休克救治的可行性.方法:将2007年6月-2010年12月我院救治的以产科因素导致的中重度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孕产妇95例随机分为限制液体复苏组(L组,n=48)与传统液体复苏组(T组,n=47),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L组与T组比较,平均动脉压无显著差异;输液量明显减少(P<0.05);术前L组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均优于T组 (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妊娠期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救治具有可行性,与传统的液体复苏模式相比,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