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可以通过射频消融治疗,通常好发于右心室流出道,其次是左心室流出道,发生于主动脉-二尖瓣交界区域的室性心律失常较少。主动脉-二尖瓣交界区域(aortomitral continuity,AMC)是一个富含纤维组织的区域,可以出现房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Ha6ssaguerre等[1]发现AMC区域的组织与房室交界区的组织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疗效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97例右室流出道患者经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前准备、术中护理配合及术后护理要点.结果 97例患者中91例1次消融成功,进行第2次手术的6例患者5例成功,其中1例患者术中发生室颤,经300 J电击转复为窦性心律;14例患者发生迷走反射,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 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疗效好、并发症少,护理措施得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疗效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97例右室流出道患者经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前准备、术中护理配合及术后护理要点.结果 97例患者中91例1次消融成功,进行第2次手术的6例患者5例成功,其中1例患者术中发生室颤,经300 J电击转复为窦性心律;14例患者发生迷走反射,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 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疗效好、并发症少,护理措施得当.  相似文献   

4.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2例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治疗,并给予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结果52例均完成了射频消融治疗。随访2~60个月,根治率92.3%(48/52),有效率98.1%(51/52)。结论合理、细致的护理可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提高手术耐受性,且能及早发现和防治并发症,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心室颤动(VF)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VF可为室性早搏(简称室早)诱发,射频消融室早可防止VF发生.我科对住院1例频发室早反复发作晕厥患者通过严密监测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持续心电监护,及时发现了室早发生情况,特别是诱发VF的室早,并对室早进行了射频消融,有效地预防了晕厥发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技术已日趋成熟,但是有关RFCA治疗室性早搏的报道不多,尚存在争议。目前对引起明显症状并可能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室性早搏,仍以药物治疗为主。我科自1996年1月至2004年5月对55例药物治疗无效的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室性早搏患者进行RFCA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3年8月~2005年8月在我院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患者29例,缘于右心室IVT采用消融导管起搏标测法,以起搏时与VT发作时12导联QRS波形态与振幅完全相同的起搏部位为消融靶点,并在周围做巩固消融;起源于左心室IVT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或寻找P电位。结果27例即刻成功,2例失败,成功率93.1%,随访1年3例复发,再次手术后成功。结论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疗效肯定,成功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大多属于良性早搏,对无症状者不必治疗,仅需治疗原发病。而对于有症状的频发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是否需要射频消融治疗目前尚无统一认识,但多家报道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6]。而我院采取单导管法,即仅用1根大头电极,而不插入冠  相似文献   

9.
心室颤动(VF)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VF可为室性早搏(简称室早)诱发,射频消融室早可防止VF发生.我科对住院1例频发室早反复发作晕厥患者通过严密监测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持续心电监护,及时发现了室早发生情况,特别是诱发VF的室早,并对室早进行了射频消融,有效地预防了晕厥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室性心动过速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正常心脏室速进行导管消融,采用起搏标测与激动顺序标测,前者以起搏时与室速QRS波型形态完全相同,后者以激动顺序标测法定位,以记录心动过速时较体表心电图QRS提前≥20ms的最早高频低振幅局部电位处为消融靶点,结果12例患者室速起源部位分别为:右心室2例,左心室10例,疗效100%。所有病人无任何并发症。结论对于发作频繁、症状明显的IVT,射频消融是一种安全、可靠、成功率高的根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黄水英  何金兰  林婷 《家庭护士》2009,7(14):1236-1237
总结了5例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护理经验.对5例病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手术准备、术中护理配合及术后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及病情变化,并做好穿刺肢体护理.5例病人均1次消融成功,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病人康复满意.  相似文献   

12.
室性过早收缩(PVC)又称室性早搏(室早),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临床上无症状、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多不予抗心律失常治疗。然而对于有些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拒绝长期服药的顽固性、频发性室早患者,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RFCA)是可取的选择。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对18例严重症状性PVC患者实施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室性过早收缩(PVC)又称室性早搏(室早),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临床上无症状、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多不予抗心律失常治疗[1].然而对于有些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拒绝长期服药的顽固性、频发性室早患者,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RFCA)是可取的选择[2].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对18例严重症状性PVC患者实施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导管法消融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伴左心室增大患者的疗效。方法对30例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伴左心室增大的患者进行导管法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ter ablation,RFCA)治疗。术前常规完成心脏超声检查,成功消融术后5年每年随访超声心动图(ultrasound echocardiography,UCG)及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DCG,又称Hol-ter)。结果 30例患者即刻成功者20例,远期成功8例,无效者2例。术后1年随访20例即刻成功者,UCG结果提示18例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已在正常值范围内,与自身相比缩小值在3~7 mm以上;随访至第2、3、4、5年,UCG结果无明显变化。另2例患者心脏大小虽未达到正常值范围,但与自身相比较亦有相应缩小。8例远期成功者临床症状也有明显改善。结论导管法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早伴左心室增大具有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16.
1 病历例 1,女 ,9岁 ,因活动后心悸、胸闷不适伴面色苍白半个月收入当地医院治疗。体查 :肢体欠温 ,心率 2 0 0次 /min ,脉弱。考虑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予以补液 ,抗休克治疗同时静脉推注普罗帕酮等治疗恢复窦性心律 ,血压正常 ,继口服普罗帕酮维持。 10d后上述症状又复出现 ,改用维拉帕米口服无效 ,而转入本院。起病前无感冒、腹泻等病史。既往体健。入院检查 :体温 36 .5℃ ,脉搏 10 6次 /min ,呼吸 2 4次 /min ,血压 10 5 / 6 0mmHg ,发育营养中等 ,无气促 ,无紫绀 ,心率 10 6次 /min ,心音可 ,律齐 ,无杂音。血、尿、粪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7.
18.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是一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 ,常产生明显的症状 ,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异常 ,甚至影响患者的寿命。室速治疗通常以药物为主 ,但药物往往不能满意控制室速的发作。射频消融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较新的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 ,但由于室速的发生机理复杂 ,发作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以及消融靶点难以确定等原因 ,射频消融一般不作为室速的一线治疗。近来研究发现 ,室速的射频消融效果取决于室速的来源和类型 ,而后者可由室速的电生理特征和基础心脏疾病来初步确定 ,因此临床上可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射频消融 ,提供患者最佳的治疗。本…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室性心律失常(RV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08年5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11例患者资料,其中男41例、女70例,年龄(45.2±16.7)岁.其中右心室流出道(RVOT)室性心律失常104例[室性心动过速(VT)13例,室性早搏(PVC)91例],右心室流人道PVC 7例.根据是台采用单根消融导管技术,将患者分为两组:(1)单导管组:76例,男27例、女49例,年龄(44.5±16.9)岁;RVOT-PVC 62例,RVOT-VT9例,RVlT-PVC 5例.(2)常规组: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龄(46.7±16.5)岁;ROOT-PVC 29例,RVOT-VT4例,RVIT-PVC 2例.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消融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单导管组手术操作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55.23±26.24)min和(9.93±5.32)min]较常规组[(68.37±21.83)min和(12.96±4.54)min]短(t:2.76和3.09,均P<0.01),手术费用(12440.32±761.24)元较常规组(22119.51±1071.07)元节省(t:46.09,P<0.001);其近、远期成功率分别为93.42%(71/76)、97.18%(69/71)与94.29%(33/35)、96.97%(32/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其他符项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RVA安全、有效,操作简化,节省费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RFCA)治疗9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方法和结果。方法分别行激动顺序标测法和起搏标测法,对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7例,右室特发性室速2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6例ILVT射频消融治疗成功,均起源于左室间隔面,有效消融靶点处P电位较体表心电图QRS起始点提前(34.6±8.9)m s(25~58 m s),2例IRVT射频消融成功,有效消融靶点处与心动过速时的12导联心电图QRS波形完全相同。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