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谭丽兰  杜哲明  白羽 《江西医药》2010,45(11):1081-1082,1134
目的通过检测哮喘患儿尿白三烯E4、血白介素-4水平变化,探讨尿白三烯E4用于研究哮喘病情变化的意义。方法年龄3~14岁儿童,23例急性发作期、临床缓解期哮喘患儿及21例健康体检儿童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尿LTE4、血IL-4水平。结果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尿LTE4及血清IL-4水平均高于临床缓解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缓解期尿LTE4及血清IL-4水平均较健康体检儿童高(P〈0.05);哮喘患儿尿LTE4水平与血清IL-4水平正相关(r=0.819,P〈0.01)。结论 CysLTs参与哮喘急性期和临床缓解期的炎症反应过程,是哮喘的重要发病机理之一;尿LTE4与哮喘的病情变化相关,有助于哮喘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急性发作期、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IL-8水平及FEV1/FVC值.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0.05);缓解期患者的血清TNF-α、IL-6、IL-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急性发作期、缓解期血清TNF-α、IL-6、IL-8与FEV1/FVC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清TNF-α、IL-6、IL-8水平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炎症反应,可作为判断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陈强  李莉  刘建梅  柯江维  邹音 《江西医药》2011,46(11):988-991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诱导痰中TGF-β1表达、IL-5水平及EOS计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5—15岁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哮喘组)、该组30例经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1年进入哮喘缓解期的患儿(缓解组).30例5—15岁健康儿童(对照组),对3组病人测定诱导痰巾TGF—β1表达、IL-5水平及EOS计数,3组病人均测定肺功能FEV.等值。结果(1)哮喘组TGF~β1阳性细胞表达率与缓解组比较,P〈0.01;哮喘组IL-5、EOS与对照组、缓解组比较,P均〈0.01;(2)哮喘组FEV1%pre、FEF25-75%均低于对照组及缓解组,P〈0.05;缓解组FEV1%pr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缓解组FEF25-75%低于对照组,P〈0.05;(3)哮喘组痰液中TGF-β1阳性细胞表达牢与IL-5水平、EOS%呈正相关:r=0.38P〈0.05,r=0.66,P〈0.01;与肺功能FEV1%pre、FEF25~50呈负相关:r=-0.68,P〈0.01,r=-0.555,P〈0.05。结论TGF—βl、IL-5、EOS在哮喘患儿诱导痰中有过度表达,这些指标与肺功能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作为气道慢性炎症的-个标示物用来监测哮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白细胞介素-9(IL-9)的水平及其与炎症细胞和肺功能的关系。方法分别选择28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哮喘急性发作组)和28例健康对照(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哮喘急性发作期和治疗后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组的肺功能;并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诱导痰上清液中IL-9的水平。结果哮喘发作组患者诱导痰中IL-9水平明显高于哮喘缓解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发作组和缓解期组痰中IL-9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发作组患者诱导痰中IL-9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数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8、0.81,P〈0.05),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呈负相关(r=-0.65,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中增高的IL-9水平与其气道炎症和气流受限有关。  相似文献   

5.
郭路生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103-105
目的 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33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6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于本院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对象的血清IL-33水平进行检测,并检测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gE及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和分析两组血清IL-33表达水平及观察组不同病情特点及严重程度的IgE及肺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L-3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急性发作期的血清L-33水平高于临床控制期(P〈0.05),重度患者的血清L-33水平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P〈0.05)。观察组中急性发作期的血清IgE水平高于临床控制期(P〈0.05),重度患者血清IgE水平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P〈0.05)。观察组中急性发作期的FEV1、FEV1/FVC、FEV1%pre均低于临床控制期(P〈0.05),重度患者FEV1、FEV1/FVC、FEV1%pre均低于轻度和中度患者(P〈0.05)。观察组IL-33水平与IgE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FEV1、FEV1/FVC、FEV1%pre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IL-33可能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通过检测其水平变化有利于判断患者的肺功能及病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1)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2例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者31例、缓解期者31例)血清IL-17、IFN-γ、IgE水平进行检测,并与30例健康受试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哮喘患者组血清IL-17、[gE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FN-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期组血清IL-17、IgE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组,急性发作期组血清IFN-γ水平均显著低于缓解期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哮喘患者血清IL-17、IFN-γ、IgE水平对患者疾病预测及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13、18(IL-8、IL-13、IL-18)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急性发作期组)和45例缓解期患者(缓解期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进行血清IL-8、IL-13和IL-18水平测定,另外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急性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患者血清IL-8、IL-13和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5.21,5.13,4.99,5.32,5.48,5.59,均P<0.05);急性发作期组患者血清IL-8、IL-13和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组患者(t=4.18,4.71,4.89,均P<0.05).结论 IL-8、IL-13和IL-18可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可能与IL-8、IL-13和IL-18的上调有关.检测血清IL-8、IL-13和IL-18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进展及指导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比较IL-8、TNF-α、IL-1-β等细胞因子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31例、正常对照组30例的血清和诱导痰标本,于病情缓解后作自身对照。用放免法分别测定血清和痰液中IL-8、TNF-α、IL-1-β水平。结果急性发作期血清及痰液中IL-8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和对照组(P均<0.01);急性发作期TNF-α与缓解期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缓解期IL-8、TNF-α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及痰液中IL-1-β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急性发作期血清中IL-8与TNF-α呈显著正相关(r=0.461,P<0.01),痰液中IL-8与TNF-α也呈显著正相关(r=0.572,P<0.01)。血清和痰液中IL-8呈显著正相关(r=0.553,P<0.01)。结论IL-8、TNF-α参与了气道炎症的形成,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病情严重程度与缓解期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9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使用ELISA法检测)空腹血清中的CRP浓度和WBC总数的变化,进行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和1s率FEV/FVC测定,患者根据肺功能测定及临床资料评估结果将COPD病情严重程度分为Ⅳ级,分析CRP水平与各级COPD之间及加重期与缓解期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病情的加重,血清中CRP的水平明显升高(P〈0.01),AECOPD患者CRP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P〈0.01)。结论:CRP可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感染的敏感及重要指标,并与AECOPD病性严重程度分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痰菌类型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悬液(PBMC)中胞核核因子-κB(NF-κB)活化水平、诱导痰液及血液中白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渗雾氯化钠溶液化诱导痰液,以革兰氏染色对诱导痰查痰菌谱。以免疫组织化学和酶联免疫法对COPD患者不同痰菌类型PBMC进行NF-κB活化水平及血清和诱导痰中IL-8水平进行同步检测。结果 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诱导痰中病原菌检出率为100%;稳定期组诱导痰病原菌检出率为30%。正常对照组检测未发现病原菌,检出率0%。COPD急性发作期3组各检测指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诱导痰中IL-8水平均明显高于血液中IL-8水平(P〈0.01);正常对照组痰液IL-8水平虽然高于血液中IL-8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病原菌类型对PBMC中NF-κB活化水平和诱导痰、血液中IL-8水平均无影响。诱导痰检测和血液检测有良好的相关性,可部分代替血液检测。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IL-2﹑IL-4﹑IL-13和IgE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外周血中IL-2、IL-4、IL-13和IgE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哮喘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空腹静脉血2ml,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IL-4、IL-13和IgE的含量。结果:急性发作组和缓解组中IL-4、IL-13、IgE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2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发作组IL-4、IL-13、IgE高于缓解组,IL-2的含量低于缓解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IL-2、IL-4、IL-13和IgE水平的变化与支气管哮喘发病进程及临床诊治具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清T3和C反应蛋白(CR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50例AECOPD患者及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测得血清T3、CRP的浓度。肺功能仪测定FEV1/FVC%、MVV%、FEV1%。可能相关的两变量间是否存在直线相关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确定。结果血清T3含量AECOPD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与对照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表明,AECOPD组患者血清T3水平与CRP呈高度负相关(r=-0.8785,P<0.01),与FEV1/FVC%、MVV%、FEV1%呈正相关(r=0.1234,P<0.05;r=0.9621,P<0.01;r=0.1325,P<0.05),CRP与FEV1/FVC%、MVV%、FEV1%呈负相关(r=-0.3979,P<0.05;r=-0.8663,P<0.01;r=-0.3862,P<0.05),其中血清T3、CRP与MVV%相关性最明显。结论血清T3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对评估AECOPD患者肺功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诱导痰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8(IL-8)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吸入糖皮质激素对COPD的影响。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一般组(35例)、激素组(35例),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20例),分别于入院后第1天及治疗2周后行肺功能测定FEV1.0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0pre),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诱导痰上清液中IL-8和SICAM-1的水平。结果一般组和激素组治疗前后诱导痰液IL-8和SI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FEV1.0pre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缓解后诱导痰液IL-8和SICAM-1水平低于治疗前(均P<0.01),FEV1.0pre有明显改善(P<0.01)。一般组和激素组治疗前诱导痰液IL-8和SICAM-1以及FEV1.0pr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激素组FEV1.0pre改善好于一般组(P<0.01),治疗后IL-8水平激素组低于一般组(P<0.05),SICAM-1水平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8和SICAM-1参与了COPD的炎症过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短期吸入糖皮质激素能抑制IL-8的表达,不能抑制SICAM-1的表达,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气流受限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血清8-异前列腺素(8-isoPG)、白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的影响,从气道炎症和氧化应激角度初步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AECOPD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以抗感染、化痰、平喘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2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14天,分别在治疗前后行肺功能检查及CAT量表评分,并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8-isoPG、IL-18、IL-1β水平,并与3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8-isoPG、IL-18、IL-1β水平进行对照。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8-isoPG、IL-18、IL-1β、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FEV1占预计值%及CAT评分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8-isoPG、IL-18、IL-1β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8-isoPG、IL-18、IL-1β、肺功能、CAT评分值均有所改善(P<0.01或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血清8-isoPG、IL-18、IL-1β、CAT评分值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FEV1/FVC、FEV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可改善AECOPD患者临床症状及降低血8-isoPG、IL-18、IL-1β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和减少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血清MMP-9、TIMP-1浓度的变化及其与肺通气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56例AECOPD患者和32名健康人血清中MMP-9、1 TIMP-1浓度。结果AECOPD患者血清MMP-9、TIMP-1浓度[(126.89±113.84)ng/mL、(226.28±105.133)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i(28.65±16.43)ng/mL、(132.69±40.41)ng/mL,P〈0.01I。AECOPD组和对照组血清MMP-9、r11MP-1浓度与FEV1占预计值%具有负相关性(r=-0.591、-O.651,P〈0.01);AECOPD组和对照组血清MMP-9、TIMP-1浓度与FEV1/FVC%具有负相关性(r=-0.558、-0.653,P〈0,01);MMP-9/TIMP-1比率与FEV1占预计值%及FEV1/nrC%具有负相关性(r:-0.363、-0.356,P〈0.05)。结论MMP-9、TIMP-1是引起肺通气功能下降很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梁建红 《中国基层医药》2014,(16):2428-2429
目的:探讨血清IL-1、IL-6和TGF-β1水平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IL-1、IL-6和TGF-β1水平,并以8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IL-1和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71.132、78.503,均P<0.01),而TGF-β1水平则低于对照组(t=36.165,P<0.01);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血清中IL-1和IL-6水平显著增加,而TGF-β1水平则显著降低;血清IL-1、IL-6水平与血清TGF-β1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r=-0.633,r=-0.615;均P<0.05),IL-1与IL-6呈显著正相关(r=0.730,P<0.01)。结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IL-1、IL-6和TGF-β1水平反映了病情轻重及关节损伤程度,对病情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