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影像学特点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21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X线钡剂造影:8例显示黏膜变平,撑开见"桥式皱襞",10例表现充盈缺损,2例显示外压性改变,4例见"牛眼征"改变.CT平扫:腔内外肿块密度均匀8例,液平3例,钙化1例.增强扫描肿块均显示强化.12例呈不均匀强化或周边强化.结论:影像检学查有助于胃肠道阃质瘤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特点,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23例,术前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肿瘤发生于胃16例,小肠6例,肠系膜1例,病灶多呈圆形或类圆形.生长方式以腔内生长者6例,腔外生长者10例,跨壁生长者6例;平扫:肿瘤呈均匀等密度...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间质瘤的MSCT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52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MSCT表现,评价MSCT对该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52例做回顾性分析,部分病例给予MSCT增强扫描.结果 肿瘤位于胃部23例,小肠18例,大肠5例,肠系膜4例,食管2例.恶性GIST 31例,主要CT表现:肿块直径≥5 cm 27例,29例瘤体内有低密度坏死,肿块边缘分叶状9例.良性21例,肿块直径<5 cm,边界清晰,密度均匀.CT检查的敏感性为100%,定位准确率为88.5%(46/52),定性准确率为86.5%(45/52).内生性生长23例,外生性生长18例,内外性生长11例.结论 CT可作为GIST的常规检查方法,对GIST的准确定位、定性的判断,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结果良性10例,恶性5例,交界性1例。位于胃部10例,十二指肠2例,空肠2例,回肠2例;肿瘤位于腔内5例,腔外11例,均为单发肿瘤。CT表现:良性GIST(含交界性1例)肿瘤最大径均小于4cm;恶性GIST肿瘤最大径均大于5cm。(1)平扫:良性GIST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整,密度较均匀;恶性GIST呈分叶状,部分边缘不清,瘤内密度不均,呈囊实性改变;1列回肠恶性GIST显示肿瘤细蒂与肠管壁相连,2例见点状及小斑片钙化。(2)增强:良性GIST多呈均匀性强化;恶性GIST呈不均匀性强化,实性部分强化,瘤内见不规则无强化坏死区,瘤内可见不规则扭曲异常强化血管影。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检查有助于肿瘤的定位及肿瘤良恶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表现特征和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表现,术前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16例胃肠道间质瘤中发生于胃9例,小肠6例,升结肠系膜1例.11例为恶性,5例为良性.CT表现为肿块密度多不均匀,可有囊变、坏死、出血等,增强后肿块实性部分强化,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更明显.结论:胃肠道间质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主要表现为胃肠道腔外生长软组织肿块,易囊变坏死,以肝脏和系膜转移较为常见,淋巴结转移、腹水及肠梗阻征象等较为少见.虽然这些征象并不能完全鉴别胃肠道间质瘤与其他消化道间叶组织来源肿瘤,但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最终诊断依赖于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6.
王志强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2,21(5):267-268,271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29例经病理学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进行不同的影像学检查。结果:29例原发胃肠道间质瘤中原发于胃10例,原发于十二指肠2例,发生于回盲部1例,发生于小肠12例,横结肠系膜1例,乙状结肠系膜3例。内生性生长者6例,外生性生长者15例,腔内外生长者8例。影像学判断GIST良恶性的符合率为81%(13/16)。结论:外生性生长是胃肠道间质瘤主要的生长方式,也是诊断的主要依据。CT是该病术前诊断及判断其生物学行为的主要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多层螺旋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质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结果 19例患者中,肿瘤发生于胃7例,小肠9例,食管和小肠系膜及直肠各1例.其中,良性间质瘤2例,潜在恶性3例,恶性间质瘤14例.胃肠道间质瘤表现为不同形式的软组织肿块,其中腔内3例,腔外11例,腔内腔外混合5例;CT平扫呈均匀等密度3例;混杂密度16例.增强扫描病灶呈中度到明显强化或呈中心坏死、囊变,周边强化.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以提高对GIST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32例,回顾性分析其CT和病理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32例肿瘤均为单发,位于胃部17例,空肠和回肠7例,结肠及直肠3例,食管1例,十二指肠和肠系膜各2例。良性9例,恶性23例。CT表现为黏膜下富血供性肿块,肿瘤倾向于腔外生长,可有囊变、坏死及钙化。双期增强扫描见静脉期较动脉期强化显著。结论CT是GIST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和定性判断,以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定性诊断需依赖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和电镜检查。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认识和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GIST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MSCT)资料。结果病灶分布于胃11例,十二指肠1例,空肠1例,回肠1例,结肠1例,直肠2例;肿瘤平均直径5.5cm。病理分型:良性5例,交界性2例,恶性10例。CT主要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具有跨越腔内外生长或以腔外生长为主特性。良性5例,直径均小于5cm,平扫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均匀强化。恶性及交界性GIST中有8例直径大于5cm(8/12),肿块不规则,密度不均匀,增强后肿块不均匀强化,内部出血、坏死、囊变明显,局部淋巴结无转移。结论 GIST是一类潜在恶性的肿瘤,MSCT检查对GIST的定位、定性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和MRI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手术病理学资料,提高术前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免疫组化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影像特征和病理学资料。结果 21例胃肠道间质瘤中,极低危险性3例,低危险性4例,中度危险性6例,高度危险性8例。肿瘤位于胃11例,小肠9例,会阴部1例。所有患者均无淋巴结肿大。免疫组化CD34阳性率90%,CD117阳性率100%。结论检测CD34,CD117是确诊胃肠道间质瘤的金标准;肿瘤的大小和核分裂计数的多少是GIST的危险程度的重要指标;CT影像学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危险程度的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胃肠道间质瘤(GIST)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特点的认识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胃肠道双对比造影(DC)15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9例,DSA检查2例。结果肿瘤位于胃10例,十二脂肠1例,空肠4例,回肠1例。良性5例,潜在恶性1例,恶性10例。良性直径多<5·0cm,边界清楚,DC主要表现黏膜皱襞受压推移改变,CT平扫密度均匀,增强均匀强化,恶性直径多>5·0cm,边缘分叶,DC黏膜皱襞有破坏,表面可见不规则溃疡,CT平扫密度不均匀,瘤体内有多发状和块状低密度区,增强不均匀强化。DSA发现2例小于3·0cm小肠间质瘤,显示血管丰富。病理,肿瘤多为梭形和上皮细胞,CD117( )100%,CD34( )87.5%。结论DC易于发现GIST腔内瘤体,CT定位准确,良恶性判断价值高,DSA显示小体积GIST能我强,GIST确诊有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并探讨CT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和随访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 27例GIST中胃13例,小肠10例,直肠1例,后腹膜2例,肠系膜1例.CT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分叶状肿块,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强化.CT随访14例,6例复发,5例转移.结论 GIST的CT表现对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2例均行螺旋CT平扫,其中10例加双期增强扫描。结果肿瘤位于胃部7例,大网膜3例,空回肠2例;单发11例,多发1例。良性间质瘤2例,肿瘤直径≤5cm,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均匀中度强化。恶性间质瘤10例,肿瘤直径≥7cm,边缘有分叶,瘤体内有多个小片状坏死或大块坏死及散在分布的细小钙化点,瘤旁常伴成簇状或线状排列的小血管;侵犯周围组织。CT定位准确度为75.0%,良恶性准确度为66.7%。结论多排螺旋CT平扫加增强动态扫描是目前检查GIST的重要方法之一,多平面重组后处理功能能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利于良恶性的判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4.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CT征象,评价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s)患者的CT平扫和双期动态强化螺旋CT扫描.结果 18例GISTs发生在胃9例,小肠9例;良性6例(均发生在胃),潜在恶性3例(胃2例,小肠1例),恶性9例(胃1例,小肠8例);多为边界清楚(16/18,88.9%)、圆形或类圆形(11/18,61.1%)、密度均匀(10/18,55.6%)的肿块.良性GISTs多强化均匀(5/6,83.3%),恶性者密度不均匀(7/12,58.3%),强化不均匀(11/12,91.7%).本组对GISTs的定位准确率和定性准确率分别为89.5%(16/18)和83.3%(15/18).结论 CT 能准确显示GISTs的部位、形态和大小,鉴别肿瘤良恶性,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间质瘤26例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关于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研究多见文献报道,国内相关影像学文献较少,笔者搜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26例,旨在探讨其CT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SCT评估胃肠道间质瘤(GIST)转移风险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例经病理诊断为GIS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转移发生率将患者分为低转移风险组(转移风险<10%)和高转移风险组(转移风险≥ 10%)。比较2组影像学特征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影像学特征与转移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 118例GIST中,低转移风险组78例,高转移风险组40例。2组肿瘤位置、大小、形态、生长方式、坏死程度、有无溃疡、边界是否清晰、有无肿瘤血管影、强化程度及强化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肿瘤有无出血、钙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95%CI(2.675,201.134),P=0.004]是预测GIST高转移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AUC=0.76(P<0.001),阈值为4.45 cm时其预测GIST高转移风险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7.50%、75.60%。结论 MSCT可通过影像学特征反映GIST转移风险,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和CT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胃肠道间质瘤的超声和CT表现。结果:超声表现肿瘤内部回声不均匀,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肿物内部和边缘部见彩色血流,点条状或环形分布。CT平扫表现为肿瘤内密度均匀或欠均匀。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轻度、中度或显著强化。结论:GIST的CT和超声表现没有特异性,但两者联合应用对其定位准确,对肿瘤良、恶性的判别及预后的估计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对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19例胃肠道间质瘤分别位于食管1例,胃7例,空肠4例,回盲部1例,结肠1例,直肠2例,肠系膜2例,后腹膜1例。CT扫描显示肿瘤多位于腔外生长,部分发生囊变、坏死、出血、钙化,增强后肿瘤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CT能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与邻近器官的关系以及肿瘤的血供情况,对其定位、定性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消化道钡餐及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消化道钡餐和MS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病人术前消化道钡餐和MSCT影像学资料,根据影像征象分析病变性质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病理检查显示,29例胃肠道间质瘤中,胃间质瘤17例,肠道间质瘤11例,胃及十二指肠同时发病者1例。消化道钡餐诊断胃间质瘤9例,肠道间质瘤5例;良性11例,包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腔内生长为主;恶性3例,包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或不清。MSCT诊断胃间质瘤15例,肠道间质瘤10例;良性16例,包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腔内外生长均有,密度均匀,边界清晰;恶性9例,多为腔外生长的不规则包块,体积较大(〉5cm),增强后多呈不均匀强化,病变中心可出现大片低密度影,其中2例出现肝转移。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消化道钡餐及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SCT能准确诊断胃肠道间质瘤与周围组织关系,对设计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对我院2000—08~2005—10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17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