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乐永宏  张敏  许嗣磊 《江西医药》2013,48(7):592-59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肺动脉高压COPD患者共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肺动脉压轻度增高患者15例,中度增高患者10例,重度增高患者5例,肺动脉压正常COPD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以上70例患者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肺动脉压正常、轻度增高、中度增高和重度增高COPD患者之间的血清HCY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与血清HCY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ys C)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胸部CT测量肺动脉径线与肺动脉压力之间的关系,讨论胸部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AH)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收集某医院近3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合并肺动脉高压的55例COPD患者,在胸部CT扫描图像上测量肺动脉及各分支的内径,分析肺动脉压力与各肺动脉径线的关系,了解胸部CT检出肺动脉高压的能力。另外,以55例同期患COPD未合并PAH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MPAD、rPAA、rPDA与肺动脉压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RPAD和LPAD与肺动脉压力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胸部CT在COPD相关性PAH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和意义,多参数联合使用可提高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功能、血浆内皮素等变化的疗效。方法临床统计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和氨氯地平对照组各19例,治疗组每晚口服辛伐他汀20mg一次,对照组每日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mg。结果治疗组中总治疗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中总治疗有效率为52.94%。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呼吸困难改善更为明显,肺功能改善也更为明显。结论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能提高疗效,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浆 N 端脑利钠肽前体(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 COPD 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96例,其中常规治疗50例作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加用法舒地尔治疗46例作为观察组。应用免疫分析系统进行电化学发光免疫夹心法测定血浆 NT-proB-NP 水平;心脏多普勒超声估测出肺动脉收缩压( systolic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SPAP),计算右心室 Tei 指数;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FEV1/预计值、FEV1/用力肺活量( FVC)等肺功能指标;监测动脉血 pH 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用药14 d 后观察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及出院1个月后患者转归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 NT-proBNP、SPAP、Tei 指数和 PaCO2均降低,pH 值、PaO2、FEV1/预测值和 FEV1/ FVC 均升高(P ﹤0.05)。治疗后观察组 NT-proBNP、SPAP、Tei 指数和 PaCO2低于对照组,且pH 值、PaO2、FEV1/预测值和 FEV1/ FVC 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住院不良事件发生及患者转归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两组血 NT-proBNP 与 SPAP 和 PaCO2均呈正相关性(P ﹤0.05),与PaO2呈负相关性(P ﹤0.05)。结论常规治疗加用法舒地尔治疗 COPD 合并肺动脉高压可有效改善肺动脉高压状态和肺通气障碍,缓解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8.
周芳  王佳 《北方药学》2011,8(10):101-1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及治疗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由于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其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COPD患者由于患病后肺功能受到不可逆的损害,易并发肺心病、呼吸衰竭,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因此,改善疾病症状、控制病情发展成为了治疗的主要目的。临床上除抗感染、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外,全面周到的护理同样是达到这一主要目的的关键因素。我院呼吸科平均每日有COPD患者5~7人左右,护理上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我科COPD护理取得成效的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程涛 《医药论坛杂志》2014,(11):125-126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肺动脉高压变化与肺栓塞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6例,其中合并肺栓塞(PE)40例设为对照组,无肺栓塞(PE)26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肺动脉压力变化及其临床特征。结果 两组对比结果显示,对照组下肢非对称性肿胀发生率、血浆D-二聚体阳性情况、超敏CRP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非对称性肿胀发生率、血浆D-二聚体阳性情况、超敏CRP等指标是COPD合并肺栓塞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对此需要引起重视并通过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ICU经机械通气治疗此类患者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明显有效者6例,有效者6例,总有效率85.7%。结论 机械通气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切实有效的方法,在挽救此类患者生命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H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80例COPD合并HP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用辛伐他汀,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地那非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动脉平均压变化、6min步行距离、PaO2、PaCO2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动脉平均压及6min步行距离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肺动脉平均压变化及6min步行距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O2、PaCO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aO2、PaC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西地那非治疗COPD合并HP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21(miRNA-21)表达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COPD患者70例分为单纯COPD组(A组 ,40例)和COPD并发PH组(B组 ,3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C组 ,30例).检测血清miRNA-21表达和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含量 ,心脏彩超测定肺动脉收缩压.结果 B组血清miRNA-21相对表达量高于A组与C组(P<0 .01).miRNA-21与肺动脉收缩压和NT-proBNP呈正相关(r分别为0.37和 0.44 ,P<0 .05 ).ROC 曲线分析显示 ,ROC曲线下面积为0.844 (95% CI= 0.762-0.926);取临界值2.18时 ,其诊断COPD患者并发PH的灵敏度为76.7% ,特异度为80.8% .结论COPD并发PH患者血清中miRNA-21明显升高 ,可能作为COPD患者并发 PH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3.
李多  陈思宇  邓述恺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2):1239-124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COPD并发肺部真菌感染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COPD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老年病人和合并糖尿病、肺结核等慢性基础疾病病人多见。结论 合理使用抗茵药物及糖皮质激素、及时早期诊断和抗真菌治疗,是降低COPD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倍氯米松气雾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远期治疗效果及肺功能的改变。方法 对112名COPD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只接受抗炎、止咳、平喘等常规治疗;治疗组6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予吸入倍氯米松气雾剂200μg,每日4次。于治疗前后观察症状、体征、肺功能、血气分析及气道反应性变化,6个月后评价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显效26例(41.9%),好转32例(51.6%),无效4例(6.5%)。对照组显效8例(16%),好转16例(32%),无效26例(52%)。治疗组肺功能FVC、FEV1、FEV1/FVC在治疗前后有显著改变.且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 倍氯米松气雾剂雾化吸入治疗COPD,不但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同时肺功能亦获得较好的改善,而且控制了肺气肿的进一步发展,具有较好的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有创通气早期拔管后行无创序贯通气治疗的疗效。方法将诊断为COPD急性加重需要机械通气的36例患者随机分成序贯组和对照组:序贯组18例,对照组18例。开始时均采用有创机械通气,A/C方式,然后改为SIMV+PSV方式,逐渐减少SIMV和PSV,序贯组到SIMV和PSV分别在10次/min和10cmH2O左右,在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时,拔管应用无创通气。而对照组则将SIMV和PSV分别减少到5次/min和5cmH2O水平时直至脱机。观察两组中ICU留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AP的发生情况、撤机成功率和病死率。结果序贯组和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4±7)d和(22±15)d,(P<0.05),ICU留住时间分别为(14±7)d和(25±15)d,(P<0.05),VAP的发生分别为0、9例(P<0.05)。撤机成功例数分别为16、14例(P>0.05)。病死分别为2、4例(P>0.05)。结论对COPD急性加重的患者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治疗,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留住时间,以及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诊断要点。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50例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体征、吸烟比例及吸烟史,肺功能检查中的肺功能1 s用力呼气比、用力呼气容积。结果观察组Velcro啰音、杵状指和桶状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叩诊清音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吸烟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吸烟史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1 s用力呼气比低于对照组(P〈0.05),用力呼气容积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长期吸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听诊出现双肩胛下广泛Velcro啰音,并伴有杵状指和桶状胸者,应提高对其发生肺间质纤维化改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家庭应用无创机械通气(DN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运动耐量、肺功能及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 将45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26例.2组于医院应用无创辅助通气治疗缓解后出院.治疗组继续应用DNPPV治疗,对照组停止无创机械通气治疗.12个月后比较2组血气指标、肺功能、6min步行距离(6WMD)及急性发作住院次数、住院费用.结果 出院12个月后,治疗组患者6MWD长于对照组,治疗组PaCO2低于对照组,PaO2、FEV1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住院次数及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DNPPV能延缓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速度,减少医疗费用,减少住院次数,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PIF)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4例COPD合并PIF患者的病程、症状、体征、肺功能和血气分析、胸部X线片、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单纯COPD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1与单纯COPD相比较,COPD合并PIF患者病程较长,临床多表现为混合型呼吸困难并进行性加重,肺部听诊可闻及Velcro啰音伴有杵状指(趾)(P〈0.01);2合并PIF组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及肺弥散功能降低显著大于单纯COPD组,单纯COPD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合并PIF组;3合并PIF组PaO2降低和PaCO2升高显著高于单纯COPD组;4影像学显示合并PIF组胸部X线片显示弥漫点状、结节状影、网格状、毛玻璃状和蜂窝状影较多,HRCT显示以支气管管壁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扭曲、变形、小叶间隔增厚为主。结论 COPD合并PIF患者由于双重的病理损害造成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严重障碍和严重低氧血症,并具有独特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影响患者预后,肺功能及HRCT可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双水平正压(BiPAP)通气及其联合可拉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146例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高碳酸血症的严重程度及有无意识障碍分为3组,A组60例:PaCO250~79mmHg,无肺性脑病;B组60例:PaCO2≥80mmHg,或合并轻型肺性脑病;C组26例:合并中型肺性脑病。各组再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BiPAP通气及BiPAP通气联合可拉明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变化、治疗无效例数、动-静脉血氧分压差(△PO2)变化。结果A、B组中治疗组及对照组动脉血气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A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中治疗组PaCO2改善程度较对照组为著(P<0.05),B组中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无效率分别为16.7%(5/30)、40.0%(12/30),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中治疗组及对照组PaCO2均无显著改善(P>0.05),治疗无效率分别为69.2%(9/13)、76.9%(10/13),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PO2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BiPAP通气联合可拉明治疗COPD合并严重高碳酸血症或轻型肺性脑病有较显著疗效,但对COPD合并中型肺性脑病,BiPAP通气及其联合可拉明治疗均无显著疗效。适量可拉明与BiPAP通气联用不会增加氧耗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ILD)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经胸部影像学及临床检查确定无明显病因的老年ILD患者102例,分析其发病及临床特点,并将ILD合并COPD与单纯ILD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ILD合并COPD 48例,单纯ILD 54例.ILD合并COPD组呼吸道症状、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干哕音、动脉血气异常、急性呼吸道感染构成比均高于单纯ILD组[分别为66.1% (39/59)比33.9% (20/59),68.4% (26/38)比31.6% (12/38)、64.9% (24/37)比35.1% (13/37)、87.5% (42/48)比12.5%(6/48)、66.7% (24/36)比33.3% (12/36)、69.8%(30/43)比30.2% (13/43),P<0.05或P<0.01].结论 老年ILD患者容易合并COPD,ILD合并COPD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