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肱三头肌后正中入路,"Y"形钢板在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Y"形钢板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45例,对其中随访资料完整30例进行分析,手术采用后正中纵行切开肱三头肌、骨膜下钝性剥离入路,应用克氏针临时固定,松质骨拉力螺钉横向固定髁间,使髁间粉碎性骨折转化为髁上骨折,最后应用"Y"形钢板螺钉进行固定。术后颈腕吊带悬挂2周,渐进功能锻炼。结果本组30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用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评定肘关节功能,优21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为86.7%。术后2例关节间隙轻度狭窄和边缘骨赘形成,异位骨化2例,无伤口感染和骨不连,无发生迟发性尺神经炎。结论经肱三头肌后正中入路应用"Y"形钢板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保护肱三头肌连续性,手术显露充分,能在近解剖复位的基础上,提供有效固定,酌情早期渐进功能锻炼,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经肘后正中切口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传统入路中需将肱三头肌舌形或“V”形切断[1],肱三头肌是伸肘的主要动力,切断后对术后早期活动关节不利。我们在肱骨髁上骨折内固定手术时不切断肱三头肌,将骨折以克氏针顺行穿入交叉固定,术后短时间石膏固定即早期活动肘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新的手术方式。方法:采用肘后正中切口纵行分开肱三头肌腱或肱三头肌两侧切开显露两髁,改变了常规倒“V”字切断肱三头肌腱肌瓣翻转术。这样可以降低肘关节压力;肘关节微循环损伤小,出血量少,使肌肉及其周围组织损伤尽可能减轻;肘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关节僵直的可能性下降到最低限度。结果:术后6~8周以上随访18例中,均使肘关节活动功能提前,损伤轻,关节疼痛时间短,无关节僵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而传统肱三头肌瓣翻转术,出血量多,周围软组织损伤较重,关节活动受限,疼痛,骨折部血运影响大,骨折愈合时间延长,尤其康复功能锻炼时疼痛明显。结论:肘后正中切口纵行分开肱三头肌腱或肱三头肌两侧切开显露两髁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微循环损伤小,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缩短,肌肉瘢痕形成少,肘关节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日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或全麻,取肘关节前外侧小切口,从肱三头肌和肱桡肌之间暴露骨折端,以克氏针交叉固定骨折端,克氏针应穿过对侧骨皮质。针尾撬弯后置于皮外。结果:60例患者经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手术复位治疗后,所有病例都得到随访。骨折均于4~6周达到临床愈合,其中解剖复位42例。近似解剖复位18例,其中1例在伤后8个月出现肘内翻。结论:肱骨髁上骨折主要发生于儿童,伸直型多见,诊断比较容易,X线照片可以确诊。手术复位可以对手法复位失败的患儿保持正常的解剖复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持和恢复关节活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两种肘后入路切开复位对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采用肘后入路切开复位治疗的75例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病例,32例采用肱三头肌舌瓣入路,43例采用肱三头肌纵行分离入路。根据Flynn等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术后肘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肱三头肌纵行分开组,优25例,良15例,中3例,无一例出现肘内翻、关节僵硬;肱三头肌舌瓣组,优15例,良12例,中4例,1例出现关节僵硬。结论肱三头肌正中分开肘后入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理想,综合评价优于肱三头肌舌瓣入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肱骨髁间骨折内固定手术疗效。方法:38例肱骨髁间骨折,按A0/AsIF分型:C1型11例,C2型18例,C3型9例。经肱三头肌舌形皮瓣入路20例,经三头肌劈开入路18例。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1a,平均8.5个月。采用改良的Aitken-Rorabeck评分系统评价:优28例,良4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8.8%。结论:肱骨髁间骨折应尽量解剖复位,合理选择内固定方式,早期关节功能锻炼取决于骨折固定的牢固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平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1年8月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平行双钢板内固定进行手术治疗的8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所有骨折均一期愈合。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疗效评估:优5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87.5%。结论:平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利用"拱门"原理,选择尺骨鹰嘴截骨显露,较肱三头肌—肘肌舌形瓣反转和劈开肱三头肌的软组织损伤小,只要鹰嘴固定稳定,即可早期康复训练,更有利于功能恢复。同时由于显露充分,给手术复位带来极大便利,大大提高了复位固定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背景:成人肱骨裸间骨折内固定及置入途径选择对置入成功及内固定后功能有明显影响。目的:比较Y形钢板和双钢板经不同置入途径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的差异。方法:纳入肱骨髁间骨折患者139例,采用Y形钢板和双钢板两种内固定方式,根据内固定方案分为4组,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44例,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46例,经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27例,经肱三头肌劈开入路22例。随访3个月~2年,根据Aitken和Rorabeck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对各组患者内固定后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与结论:双钢板在尺骨鹰嘴截骨组、肱三头肌两侧组和肱三头肌劈开组中优良率优于Y形钢板(P〈0.05),而在肱三头肌舌状瓣组中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前3种入路的双钢板固定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均比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双钢板固定优良率高(P〈0.05)。提示肱骨髁间骨折双钢板固定治疗优于Y形钢板固定,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和肱三头肌劈开入路可获得相同的临床效果,而且它们的内固定效果均优于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我院1992年至1999年10月经手法复位失败而行手术治疗的儿童肱骨髁、髁上骨折7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72例中,男48例,女24例;年龄2~14(平均8)岁;摔伤52例,车祸伤20例;伤后到住院时间1小时至30(平均8)天;伤后至入院未予治疗30例,不正确治疗42例;左侧44例,右侧28例,新鲜骨折50例,陈旧性骨折22例;骨折类型:伸直型髁上骨折30例,屈曲型髁上骨折16例;外髁骨折12例,内髁骨折8例,髁间骨折6例。合并尺神经损伤1例。1.2 治疗情况 72例,分离麻醉58例,臂丛麻醉14例。肘后正中切口:“V”形切断肱三头肌腱膜,直视下将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肱骨髁上骨折内固定手术方法探讨。方法:肱三头肌纵行切开一小部分。结果:减少并发症,恢复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肱三头肌内外侧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肱骨髁间骨折108例,按照手术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采用肱三头肌内外侧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及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及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效果及患侧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降低,总有效率(93.33%)、术后2个月及术后4个月患侧肘关节功能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三头肌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术后并发症少,早期恢复快,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肱骨髁间骨折是指肱骨远端2cm以内的骨折,累及关节面,常呈粉碎性,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临床上复位较困难,固定后容易发生再移位和后期关节粘连,对肘关节功能将有严重影响。以往的处理多采用保守治疗,疗效欠佳。目前多数学倾向于手术治疗。本院1998年至2005年间采用肱三头肌止点剥离暴露治疗肱骨髁间骨折31例,效果比较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选取我院肱骨髁上骨折患儿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例。对照组采用牵引、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对照组优良率为69.23%,观察组优良率为92.3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伤情暴露充分、损伤小、处理方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背景:成人肱骨裸间骨折内固定及置入途径选择对置入成功及内固定后功能有明显影响。目的:比较Y形钢板和双钢板经不同置入途径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的差异。方法:纳入肱骨髁间骨折患者139例,采用Y形钢板和双钢板两种内固定方式,根据内固定方案分为4组,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44例,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46例,经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27例,经肱三头肌劈开入路22例。随访3个月~2年,根据Aitken和Rorabeck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对各组患者内固定后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与结论:双钢板在尺骨鹰嘴截骨组、肱三头肌两侧组和肱三头肌劈开组中优良率优于Y形钢板(P<0.05),而在肱三头肌舌状瓣组中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前3种入路的双钢板固定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均比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双钢板固定优良率高(P<0.05)。提示肱骨髁间骨折双钢板固定治疗优于Y形钢板固定,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和肱三头肌劈开入路可获得相同的临床效果,而且它们的内固定效果均优于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疗效观察,探讨儿童髁上骨折的较为合理治疗方法。方法:本组2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肘外侧或肘后正中切口,处理骨折断端,清除折断间血凝块及嵌入之软组织,用2枚克氏针交叉固定,1根钢丝“8”字缠绕形成张力带固定。结果:25例患儿骨折均一期愈合,随访6~15个月,优良率96%,无肘内翻发生,无神经损伤发生。结论: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固定可靠,能有效防止肘内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肱骨髁间易发生粉碎性骨折、血管神经易累及以及骨折难以固定等特点被认为是较难治疗的骨折之一。本院以往采取经肱三头肌舌状切断或尺骨鹰嘴截骨的方法暴露肱骨下端有不少缺点。自2001年6月~2002年9月采用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55例 ,疗效较好 ,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5例 ,男35例 ,女20例。年龄25~52岁 ,平均36岁。左侧25例 ,右侧30例。致伤原因 :车祸伤33例 ,跌伤22例。开放性骨折10例 ,闭合性骨折45例。按照肱骨髁间骨折的Riseborough分型 :Ⅰ型0例 ,Ⅱ型26例 ,Ⅲ型27例 ,Ⅳ型2例。1.2手术方法患者取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近2 a来收治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40例,对其手术诊疗方法、术后康复及功能锻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肘关节功能评分参照Gasse baum标准,本组优32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2.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是诊治肱骨髁骨折的首选方法,解剖复位,坚强固定,早期锻炼和减少软组织损伤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选择2005—09/2007-lO在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骨一科就诊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1O例,均在伤后1周内采用肘后肱三头肌舌形肌瓣入路,先行滑车和肱骨小头对位恢复肘关节面的光整,然后固定肱骨内外髁骨块,将复杂的髀间骨折转化为髁上骨折,视骨折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双钢板、单钢板并结合螺钉和克氏针固定.术后早期在严密指导下行肘关节功能康复锻炼.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结果:①骨折全部愈合,内固定材料无松动,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0%.②无迟发性尺神经炎、肘内翻等并发症的发生.内固定材料无金属电解、腐蚀反应,无血小板等异常,无全身不适反应和手术局部的炎症、坏死及排导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手术入路、固定方法以及疗效。方法采用经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和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C3型15例。结果所有患者得到4-14个月(平均9.3个月)的随访,根据改良的Cassebaump评分系统评定,主观症状本组中优6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0.0%。其中经尺骨鹰嘴入路者优3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双钢板固定肱骨髁间骨折是比较可靠的固定方法,为使肘关节活动得到很好的恢复,我们建议手术入路可选择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相似文献   

20.
肱骨髁上骨折 ,临床较为常见 ,治疗难度大 ,许多肱骨髁上骨折 ,涉及肱骨髁间呈“T”字型骨折 ,周围血管神经易受损 ,随着医疗技能的提高 ,内固定器械的发展 ,采取手术治疗的病例在增加 ,我们对本院自1995年以来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采用手术治疗的45例进行跟踪随访。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在1995年8月~2000年10月共收治肱骨髁上骨折87例 ,手术治疗51例 ,对其中随访资料完整的45例患者进行分析。男28例 ,女17例 ,年龄12~64岁 ,平均39岁 ,左侧18例 ,右侧27例 ,其中有8例为髁上髁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