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艳  田晶  梁源  马琳 《中国新药杂志》2023,(19):1959-1965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的治疗方法仍有较多的局限性及不良反应,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近年来,随着对特应性皮炎复杂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很多新药逐渐应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本文就这些药物在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临床医生更好地治疗和管理特应性皮炎患儿。  相似文献   

2.
Eucrisa是由美国安纳考尔医药公司研制的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软膏剂,2016年12月14日FDA批准其用于轻度至中度特应皮炎的外用治疗。Eucrisa的活性成分Crisaborole是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是一种含硼的小分子抗炎药,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研究表明,Crisaborole的疗效明显,29 d对轻至中度特应性皮炎患者的平均治愈可达到32%,且安全性高,对2岁及以上儿童和怀孕期妇女未见不良影响。Crisaborole是美国FDA在过去15年首次批准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新药,为特异性皮炎患者提供了一种重要的非类固醇替代疗法。笔者就该药的基本信息、作用机制、药动学、药效学、临床试验及应用等研发动态进行了概述,以期能为医院临床用药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美国研究员称早期使用1% pimecrolimus(Ⅰ)乳膏治疗轻度及中度特应性皮炎经济有效。(Ⅰ)比传统疗法增加的经济成本低于普遍接受的每获得一个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花费5万美元的阈值。  相似文献   

4.
<正>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儿童最为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AD病因不明,目前认为与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有关[1],30%的患者由食物过敏引起[2]。本文从AD的临床特征、局部及系统治疗入手进行行阐述,使大家充分了解AD并对AD治疗有一些新的认识。1 AD概述特应性皮肤炎的临床特征取决于疾病过程及患者的年龄。AD最常见的特征通常是慢性瘙痒,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  相似文献   

5.
郭威  侯爱萍  王博 《中国药房》2010,(37):3537-3540
<正>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临床特征是持续瘙痒性的红色皮疹,好发于幼年期,大约80%的患者在5岁前发病,11岁以前儿童AD的累积发病率为10%~20%[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半个世纪以来,AD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  相似文献   

6.
阎明 《世界临床药物》2006,27(10):615-620
免疫调节剂为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对目前已证实有效的AD治疗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和临床疗效,及尚未进行临床研究的药物的优缺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曹菊 《国外药讯》2005,(10):19-20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瘙痒性皮肤炎症,患病率约为18%。AD对成年患者及小儿患者的父母亲或护理者在生理、社会及经济上造成较大负担。传统的AD治疗,包括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加润滑剂;然而,与皮质类固醇相关的潜在不良反应,常常造成患者依从性差以及治疗不足。Pimecrolimus是一种局部应用的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已于2002年1月被批准用于治疗AD,并且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可显著改善整体疾病的控制。在第63届美国皮肤病学会年会上发布的几项研究评价了该药对患者生活质量、医疗资源应用以及花费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abrocitinib是一种选择性小分子Janus激酶(JAK)1抑制剂,于2022年1月14日经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难治性、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成人患者。它是全球第三款获准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口服JAK抑制剂,略晚于因塞特公司开发的baricitinib以及艾伯维公司开发的upadacitinib。虽然美国FDA药品标签中包含了一个针对JAK抑制剂的黑框警告,但临床试验表明,abrocitinib具有可控的耐受性和长期安全性。本文对该药物的作用机制、用法用量、药动学、临床研究、安全性评价等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10.
特应性皮炎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骏 《河北医药》2009,31(2):223-224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炎症性皮肤病,近年来其发病有上升趋势。如何合理选用药物以提高AD的疗效,已成为皮肤科医生关注的问题。笔者就AD患者的药物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磷酸组胺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我科门诊就医的80例患者经过变应原皮内试验,结果磷酸组胺阳性或强阳性40例为治疗组、阴性或弱阳性40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5%,无1例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对照组有效率65.0%,两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磷酸组胺脱敏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佳、安全、方法简便、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根据初步Ⅱa期临床试验的资料,NUCRYST制药公司专有的银色处方纳米晶体NPI32101(Ⅰ),可能用于治疗成人轻至中度特应性皮炎。224名患该症的病人参加了这项多中心研究,患者随机局部应用含有(Ⅰ)的浓度为0.5%或者1%或者安慰剂的软膏,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皮肤病学会第64届年会上提出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特应性皮炎(AD)患者使用pimecrolimus霜(Ⅰ)的相关费用较低,且局部使用的皮质类固醇处方也比使用他克莫司(tacrolimus)软膏(Ⅱ)时少。  相似文献   

14.
15.
16.
《今日药学》2022,(3):161-175
<正>(2021年8月11日发布,在线出版日期:2021-09-02)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疾病,通常伴有剧烈瘙痒,且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特应性疾病,故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系统性疾病。近年来AD患病率逐渐增加,且其中重度患者比例高、儿童患病持续时间长,给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影响。为规范和指导AD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制定了《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20版)》,给AD的诊疗提供了科学和权威的参考依据。该指南主要从临床治疗角度进行了阐述,涵盖了AD的定义、患病率、发病机制、分类、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案,但由于篇幅所限,在药物治疗方面的信息只做了概括性介绍。一方面,AD的治疗药物较多,传统的主要包括外用药物(外用糖皮质激素、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和系统用药(抗组胺药、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17.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遗传过敏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是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环境因素、微生物感染、精神心理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免疫失调占主导地位,包括IgE的多种效应、局部细胞因子的释放、辅助T细胞的分化、嗜酸粒细胞活化、自身免疫反应、各种微生物感染及超抗原作用等。通过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就有可能找到有效的靶向治疗方法,如基因治疗、调节细胞因子及T细胞反应、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等,从而使本病得以控制,提高本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王敏华 《云南医药》2007,28(3):293-296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1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皮肤炎症性疾病。目前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遗传因素、免疫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的不断发展,对A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9.
余忠义 《家庭医药》2016,(6):152-153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1],患者多有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病史,临床表现复杂,常自婴儿期发病,皮疹在不同年龄表现也有所不同,主要包括剧烈瘙痒、湿疹样变、毛周角化以及皮肤干燥等,多发生在患者的头颈部、眼睑部,严重者可遍及全身。该病确切病因不明,易反复发作,主要与遗传、免疫、皮肤功能失调等有关,食物、环境变应原、内分泌紊乱、精神因素、刺激物、感染等也可诱发、加重。AD的发病机制至今也尚未明确,,但近年来有很多研究显示,微生物感染性因素与该病关系密切,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在AD发病中的作用得到了重视。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研究中金葡菌对AD的致病性、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特应性皮炎中西医诊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难治性皮肤病,2岁以后发病者,病程长且迁延难愈。多数婴儿期可愈,约有10%至成人期,45岁以后发病较少见,严重者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病因病机复杂,到目前为止,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但随着对其发病机制,尤其是免疫调节功能的研究,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文章对目前常用的中西医诊疗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希望能对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