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报道一例房间隔缺损补片术后房性心动过速的成功射消融。电生理检查先后诱发两种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大头消融导管分别在房间隔中上部及前中下部标测到最早激动A波,在该处成功地进行了射频消融;  相似文献   

2.
报道6例房性心动过速(AT)心电生理(EPS)检查和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结果。6例均有反复AT发作区有心电图(ECG)记录证实。男、女各3例,4例合并器质性心脏病。AT的诊断以EPS的标准为依据。EPS检查之始,AT发作时,分别行颈动脉窦按压(CSM)及腺苷6mg静脉推注视察AT变化情况。结合激动标测与起搏标测寻找RFCA的心房靶点。6例RFCA治疗5例成功、1例失败。随访半年1例复发。结果表明:AT机制的区分不能依赖腺苷。RFCA失败及复发的原因可能与输出功率、消融的位置和基础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总结5例房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探讨提高导管射频消融成功率的标测与消融方法。男1例、女4例,平时心电图正常,心动过速发作时心室率150~220bpm,RP>PR。大头电极在右房内标测到最早的心房激动点,在心动过速时放电。2例在冠状窦口附近、2例在右房侧壁(双大头法标测)消融成功,靶点局部电位较体表心电图的P波提前29ms以上;1例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失败。结果表明:激动标测是最基本的方法,结合拖带或隐匿性拖带、起搏标测、机械阻断等选择靶点的方法可以提高成功率;适当选择双大头法标测能够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4.
房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房性心动过速 (简称房速 )的电生理机制、标测方法及射频消融结果。 2 3例房速 :右房房速 15例 ;左房房速 8例 ,其中左上肺静脉口房速 3例、右上肺静脉口房速 2例、左下肺静脉口下方房速 1例、右下肺静脉口下方房速 2例。结果 :15例右房房速成功 13例 ,成功率为 87% ;左房房速 8例全部成功 ,成功率为 10 0 % ,总成功率为91.3%。成功消融靶点的A波较体表心电图P′波提前 44± 6ms。随访 2~ 36个月 ,无复发。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房速 (包括左房非经典部位房速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AT)长时间发作,可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药物治疗效果差。我科遇1例,经射频消融(RF-CA)治疗成功,现报道如下。患者女性,29岁,因心悸、胸闷10年,加重1年,曾在多家医院就诊治疗,诊断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后可发生多种心律失常,包括心房扑动(房扑)、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室性心动过速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1,2]。笔者成功为1例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后房扑、房速患者进行了射频消融,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4岁,因活动后心悸、气促、  相似文献   

7.
13例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腔内电生理检查证实10例为折返性,2例为自律性增高,1例为心房扑动。分布于冠状静脉窦口附近8例、右房侧壁2例、右心耳部1例、左上肺静脉口部1例。房速时标测心房最早激动点A波较体表心电图领先30ms处消融房速终止。心房扑动患者于三尖瓣峡部消融成功。随访3~24个月,1例复发后重复消融再次成功。  相似文献   

8.
9.
报道2例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SNRT)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结果。男、女各1例,两例患者心动过速发作时体表心电图12导联P波形态与窦性心律时相同,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SNRT。采用激动顺序标测,心动过速发作时于右房高侧壁记录到心房最早激动,且与窦性心律时激动顺序相同,成功消融靶点部位A波分别早于体表心电图P波50和30ms。以15~30W输出功率消融60~120s均成功。随访2~6个月无心动过速发作,窦房结功能正常。比较有效消融和无效消融的靶点特征,提示提前、增宽及碎裂的A波可作为消融靶点。根据笔者初步经验认为射频消融治疗SNRT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源于肺静脉口部的房性心动过速P'波形态和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道4例源于肺静脉口部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的P波形态和射频消融治疗。4例房速患者心电图Ⅱ、Ⅲ、aVF和V1导联上P波均呈正向;1例左上肺静脉口部房速Ⅰ和aVL导联的P波为负向,另3例右上肺静脉口部房速上述两导联的P波则为正向或双向。4例患者均消融成功,3例患者术中被误诊为右房房速并在右房内消融。结果表明P波形态对判定房速的起源部位有一定意义;源于肺静脉口部房速的射频消融方法和效果与左房其他部位的房速相同  相似文献   

11.
房性心动过速的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治疗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对8例患者进行了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方法:采用两根大头消融导管,在房速发作时标测心房最早激动点放电消融。结果:8例房速(包括房速伴心房扑动及房速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各1例)RFCA治疗全部成功,无并发症;其中4例在冠状静脉窦口附近、2例在右心房侧壁、2例在右心耳处放电消融成功,成功靶点局部电位(A波)较体表心电图P波平均提前34.23±5.23(22~46)ms。结论:心房激动顺序标测是房速消融的基本方法,AP间期≥30ms的部位可作为试消融靶点;对房速伴其他类型心动过速者可一次消融成功。  相似文献   

12.
将射频消融治疗的9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病人按心房起搏法和常规法进行分组(分别为39及55例),回顾性比较两组病人的消融治疗结果,以评价这两种方法在射频消融治疗AVNRT中的安全性、成功率和复发率。随访10.8±4.5个月,总成功率为96.8%、复发率为2.1%。与常规组相比,起搏组有效放电时间明显延长(145±38svs82±26s,P<0.01)、慢径阻断成功率高(61.5%vs40.0%,P<0.01)、一过性房室阻滞发生率低(2.6%vs12.7%,P<0.05),但各种类型的永久性房室阻滞发生率和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AVN-RT消融术中采用心房起搏法较常规法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典型心房扑动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回顾分析 35例典型心房扑动 (简称房扑 )患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结果。心内激动标测显示沿三尖瓣环 (TA)逆钟向折返性房扑 2 7例 ,顺钟向折返 2例 ,同时存在二种折返 6例。 8例行TA峡部拖带起搏者均呈隐匿性拖带 ,起搏后间期与房扑周长差值为 1± 4(- 3~ 5 )ms。采用TA峡部双线性消融、后峡部或 /和间隔峡部消融的方法治疗所有患者均成功。 15例以房扑不能再诱发为手术终点 ,随访 10例 ,3例复发 ,复发率 30 % ;2 0例达到TA峡部双向阻滞 ,随访 19例 ,1例复发 ,复发率 5 % ,两组比较P <0 .0 5。随访的 2 9例中 ,7例发生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 ,发生率 2 4%。与无房颤发作者相比 ,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心房扩大和有房颤病史者的比例明显增加 (6 / 7比 9/ 2 2 ,6 / 7比 4/ 2 2和 7/ 7比 2 / 2 2 ,均P <0 .0 5 )。结果表明 ,心内激动标测结合拖带起搏技术可确定典型房扑的诊断 ,后峡部或间隔峡部消融是治疗房扑的有效方法 ,以TA峡部双向阻滞为手术终点较房扑不能被再诱发为终点可明显降低复发率。房扑消融术后发生房颤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心房扩大和术前存在房颤有关  相似文献   

14.
应用CARTO系统标测和消融房性心动过速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初步探讨CARTO系统在房性心动过速 (简称房速 )标测和射频消融中的临床应用。 5例房速患者 ,年龄 42 .4± 15 .8岁 ,男 3例、女 2例。其中 1例为法氏三联症外科根治术后。心动过速周期 35 5± 76ms。在心动过速时应用CARTO系统标测相关心房 ,实时重建三维电解剖图 ,并用以指导射频放电消融靶点。 5例房速均成功消融。 3例为右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其中 1例法氏三联症手术后房速为右房外侧壁手术瘢痕所介导 ,经线性消融关键峡部成功。 2例为局灶性房速 ,起源点分别在右房His束旁和左房后壁。放电次数为 3.5± 2 .1。手术时间为 2 39± 45min ,曝光时间为 14± 9min。结论 :本研究提示应用CARTO系统标测和消融房速 (包括折返性和局灶性 )是可行的。在较少X线曝光下 ,易于标志到最佳靶点和成功消融 ,尤其是对于心脏结构异常和复杂房速的病例。  相似文献   

15.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局灶性心房颤动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报道19例局灶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结果,其中药物治疗无效且发作频繁(>1次/日)的阵发性房颤17例、慢性房颤2例。17例患者尚同时合并有频发房性早搏(简称房早)(动态心电图显示>700个/日)。同步记录高位有房、冠状静脉窦及左、右上肺静脉电图。根据房早或房颤开始发作时的心房激动顺序确定异位兴奋灶部位,以局部双极电图较体表心电图P'波起点最提前处为消融靶点。成功标准为消融后6Omin内房早/房颤消失及随访期内可以无须药物而维持窦性心律。结果:92.6%(25/27)的异位兴奋灶位于肺静脉,其中尤以双上肺静脉居多(21/25)。随访2.4±3.7个月后有13例患者(68.4%)达上述成功标准,其房早数目由术前的3720±2741个/日降至216±139个/日,除1例发生心房穿孔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局灶性房颤效果较好,可以作为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6.
报道 2例经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的起源点位于肺静脉的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 ,均伴有频发房性早搏 (简称房早 )的阵发性房颤。电生理检查时行两次房间隔穿刺 ,将两根 10极标测导管通过长鞘送入左、右上肺静脉 ,选择性肺静脉造影证实肺静脉开口部位。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后 1例诱发出频发房早 ,另 1例诱发出频发房早及房颤 ,且房早及房颤开始发作时的心内电图均显示最早心房激动点位于右上肺静脉内 ,其局部电位分别较体表心电图异位 P波的起点提前 61和 96ms。在最早心房激动点处以 15~ 2 0 W的输出功率消融 60~ 180 s后房早及房颤消失 ,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亦未再诱发房颤。术后随访 8~ 12个月 ,房颤无复发。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起源于肺静脉的房颤效果较好且相对安全 ;在这类患者应用两根多极导管同步标测双上肺静脉是一种有效的标测和消融方法。  相似文献   

17.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可行性。 3例房颤患者房颤持续时间 2个月至 1年4个月。术前口服胺碘酮 ,1例转为窦性心律伴频发房性早搏 (简称房早 ) ,1例转为房早与短阵房颤和阵发心房扑动 (简称房扑 ) ,1例转为房早与阵发房性心动过速 (简称房速 )。经导管作点状消融或点状消融加房扑线性消融 ,2例术中房早消失 ,1例房早显著减少 ,经快速心房刺激或静脉点滴异丙肾上腺素均不能诱发房颤。 1例术后有短阵房颤发作 ,服用莫雷西嗪 ,房颤未再发作。结论 :某些持续性房颤用药物后可转复成窦性心律伴频发房早、房扑或房速 ,局部单点消融或单点消融加线性消融可以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