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孕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度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淙  罗靖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948-1949
[目的]探讨孕前肥胖、孕期体重增长过度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从2 056例足月单胎初产妇中,筛选建立完善孕期档案并符合孕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度的孕妇138例作为观察组,随机从正常体重孕妇中抽取3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肥胖及正常体重孕妇的妊娠期并发症、分娩方式、产程以及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及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总产程、产程异常发生率、剖宫产率、胎吸助产率、早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以及围生儿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度对孕产妇和新生儿均产生不利影响,增加了妊娠期、分娩期并发症和增高了难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单位为kg/m2)分组的孕期体重增长与妊娠结局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按期完成产前检查并分娩的5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2018版《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提出孕前及孕期体质量增加建议,将样本分为四组: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各组按其不同总增长幅度再分为体重增长不足、体重增长正常和体重增长过多组,记录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产后出血的人数,并计算其发生率。结果孕前低体重及正常体重组的孕妇孕期不同体重增长范围与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剖宫产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超重、肥胖孕妇孕期不同体重增长范围与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超重组的孕妇孕期体重不同范围的增长致分娩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比较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肥胖组的孕妇孕期体重不同范围的增长致分娩后巨大儿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比较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研究超重组、肥胖组孕前BMI数值过高、孕期体重增长过快,均增加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巨大儿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巨大胎儿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孕期指导提供依据。方法:将776例巨大胎儿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分娩的800例出生体重〈4000g的正常足月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孕妇年龄、孕周、孕产次、身高、体重(孕前基础体重及孕期体重增长幅度)、孕期是否坚持运动锻炼、分娩方式、并发症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身高、孕前基础体重、孕期体重增长幅度、孕周、孕次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孕期坚持运动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男婴多于女婴。观察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剖宫产率为68.O%,高于对照组(27.3%)。结论:产妇的孕前基础体重、孕期体重增长幅度、身高、孕周、宫高、腹围、孕期运动锻炼情况及是否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是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巨大儿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相对安全。针对这些相关因素给予孕期健康指导,有望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改善围产结局。  相似文献   

4.
孕妇体重指数正常与过高者妊娠结局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增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记录孕前体重及分娩前体重,计算体重指数,并记录新生儿的体重、分娩方式、Apgar评分及孕妇产后出血量。结果:分娩时体重指数过高者巨大儿、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同期孕妇体重指数正常者。结论:孕期体重增加过多会对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本院建卡并行常规产前检查住院分娩的单胎孕妇281例。其中体重指数≥24kg/m2的孕妇100例,为高BMI组;体重指数在18.5~23.9kg/m2范围内的孕妇181例,为正常BMI组。并将两组孕妇按照孕期增重分为三个亚组<9kg、9~18kg、>18kg。分析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高BMI组HDP、GDM及巨大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BMI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BMI组孕期增重的三个亚组的产后出血、GDM、新生儿窒息、及巨大儿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孕期增重大于18kg的亚组HDP与其他亚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BMI组各亚组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是孕期增重大于18kg的亚组HDP、GDM、巨大儿与其他亚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孕妇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增长过高与不良妊娠结局呈现正相关,保持良好的孕前及孕期体重对于改善妊娠结局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孕期根据人体代谢动态测定分析仪对孕妇营养进行客观评价,制定个性化膳食指导,从而减少孕期过度增重的发生率,进而降低孕期并发症、妊娠不良结局和巨大儿发生率。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本院定期产检并分娩的单胎妊娠产妇272例,按体重不同分为分为两组,各136例。干预组为体重超重和肥胖的孕妇,对照组为体重正常的孕妇,分别予以营养个体化供给管理措施(人体代谢动态测定分析仪,编号ZY2017000113)和常规产科营养管理措施,观察两组孕产妇体重增长、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妊娠结局和围生儿结局。结果:对照组孕妇体重增长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孕妇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贫血患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FGR在两组间无差异(P>0.05)。对照组胎儿窘迫发生率高于干预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前置胎盘及分娩方式在两组间无差别(P>0.05)。新生儿体重、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畸形,在两组间比较无差别(P>0.05)。结论:通过人体代谢动态测定分析仪对干预组的超重和肥胖孕妇加强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孕期增重,可以达到和对照组正常BMI孕妇一样的分娩结局,因此,人体代谢动态测定分析仪在临床上可以更加客观的指导孕期营养,减少产时、产后并发症,改善分娩结局,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生儿出生体重,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孕妇孕早期在天津市某社区医院建立孕产期保健手册,已分娩的孕妇,记录其新生儿体重、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及其他相关资料。[结果]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41 kg±0.45 kg;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妇身高、孕妇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长及孕期平均每周增长体重呈正相关(P<0.05),与孕妇孕期合并症项目总数呈负相关(r=-0.125,P=0.020);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分娩方式、孕妇年龄、孕期是否合并贫血、高血压、乙型肝炎、糖尿病、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应合理控制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增长,从而控制新生儿体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生儿出生体重,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孕妇孕早期在天津市某社区医院建立孕产期保健手册,已分娩的孕妇,记录其新生儿体重、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及其他相关资料。[结果]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41 kg±0.45 kg;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妇身高、孕妇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长及孕期平均每周增长体重呈正相关(P<0.05),与孕妇孕期合并症项目总数呈负相关(r=-0.125,P=0.020);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分娩方式、孕妇年龄、孕期是否合并贫血、高血压、乙型肝炎、糖尿病、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应合理控制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增长,从而控制新生儿体重。  相似文献   

9.
孕期体重指数及其增长与分娩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妇孕期体重指数及其增长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分析460例单胎足月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孕妇孕10周体重体数(BMI)以及整个孕期体重指数增长(△BMI)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肥胖组巨大儿、剖宫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及消瘦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当△BMI>6时,巨大儿、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体重指数及其孕期体重指数的变化是影响分娩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重孕妇孕期体重增长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系统产检并分娩的500例单胎孕前体重指数(BMI)超重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院(IOM)修订的孕前体重及孕期增重指南作为孕妇分组的标准。根据孕前BMI的不同分为低体重组(BMI18.5)、正常BMI组(18.5≤BMI≤24.9)、超重组(25≤BMI≤29.9)和肥胖组(≥30)。超重组孕期总增重范围(7-11.5Kg)。超重组按照孕期增长幅度再分为体重增长不足、体重增长正常和体重增长过多组,并记录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产后出血的人数,并计算其发生率。结果体重增长≥11.5kg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巨大儿、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于体重增长不足组及体重增长正常组(P0.05)。三组对分娩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重孕妇妊娠期体重增长过多将增加妊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加强孕前及孕期宣教、控制孕期体重及营养干预,将会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及孕期增重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110例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住院分娩孕妇,均行产前检查。根据孕妇体重指数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55例孕妇体重指数(BMI)≥24作为观察组,另55例孕妇体重指数(BMI)为正常范围(18.5--24)间作为对照组;再依据孕期体重指数的增长幅度分为三组:孕妇体重指数(BMI)增长幅度〈4作为一组,孕妇体重(BMI)增长幅度在4"6间作为二组,孕妇体重(BMI)增长幅度〉6作为三组;观察并分析不同分组孕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体重指数BMI≥24)孕妇的妊娠不良结局在巨大儿、妊高症、GDM、产后出血、剖宫产及切口愈合不良等方面均明显多于对照组(正常体重),两组相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幅度过度者,其剖宫产、巨大儿、GDM、妊高症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明显增高,三组相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孕妇控制孕前体重并监测和控制孕期体重的增长幅度,可明显改善其妊娠的不良结局,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妇在不同阶段体重指数(BMI)及其变化情况与分娩方式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从而指导孕妇在妊娠的不同阶段通过调整饮食和运动控制新生儿出生体重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6月在宣武医院产科住院分娩产妇共200例,以分析孕妇孕前体重、怀孕早期、怀孕中期、怀孕晚期及分娩时的BMI与分娩方式、产时出血、新生儿体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分娩时BMI超过27的为138例,占69%,提示多数孕妇BMI均值已超过体重过重标准;孕妇孕前体重、怀孕早期、怀孕中期、怀孕晚期及分娩时的BMI与分娩方式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而与产时出血量、新生儿体重无相关性.结论:孕前和孕期BMI超标增长,孕妇BWI≥27应加强产程监护,一旦发现产程进展缓慢应采取剖宫产结束分娩,但对妊娠期的BWI的监测,随时指导饮食、运动,能改善妊娠结局,降低与其相关的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妇女孕前孕期体重指数对新生儿体重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对1322例单胎初产妇,测量孕前身高、体重和孕期体重增加情况,计算体重指数(BWI),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与正常体重孕妇相比,高体重孕妇的高体重儿发生率及低体重孕妇的低体重儿发生率显著增加,高体重孕妇剖宫产率升高,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孕前孕期体重指数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剖宫产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增重对非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分娩巨大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分娩巨大儿的非GDM孕妇作为病例组,并按照1∶1匹配对照组,分析两组孕产妇的不同孕期增重情况。结果两组各纳入95名产妇,巨大儿组产妇的孕前BMI、孕期总增重、孕中期增重、巨大儿分娩史、男性新生儿、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均高于对照组(P0. 05)。ROC显示孕中期增重的最佳拐点为8. 75 kg。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超重、孕期增重、孕中期增重、男性新生儿与巨大儿呈正相关,其中,孕中期增重超过8. 75 kg会增加巨大儿的发生(OR=2. 802,95%CI=1. 148~6. 836)。结论对于非GDM孕妇应重视全孕期的体质量管理,尤其是孕中期体质量。对于孕前超重、有巨大儿分娩史的孕妇更应加强全程体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婴儿肥胖相关性研究。方法:按孕前体重指数将285例单胎初产妊娠孕妇分为低体重组68例、正常体重组164例及肥胖组53例,观察记录三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婴儿肥胖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不同体重组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肥胖婴儿较多,且孕妇体重与肥胖儿月份呈相关性,其中不同体重组婴儿出生后1个月、3个月肥胖比例与孕妇体重呈正相关(P0.05),且孕妇体重指数越高,出现肥胖儿越早。结论:孕前体重与孕期增重无相关性,但孕期增重与新生儿的出生体重有密切相关性,故应在孕期严密监测孕妇体重增加情况,合理控制饮食,从而降低肥胖儿出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孕期体重增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932例妊娠前体重指数正常的单胎孕妇,按照孕期体重达标情况,将其分为A组(增重不达标)、B组(增重正常)和C组(增重超标),比较孕妇孕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孕妇分娩后,记录并比较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剖宫产、经阴分娩)以及分娩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C组孕妇孕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体重由低到高依次为A组、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剖宫产术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分娩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体重过度增加会提高孕妇孕期及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分娩危险,应合理控制孕妇体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持续围产期运动指导对孕期运动依从性及体质量的影响,为孕产妇围产期合理控制体质量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分娩的围产期孕妇1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围产期常规护理保健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持续围产期运动指导,观察两组孕期运动依从性、孕期体质量、新生儿体质量及妊娠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孕期运动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产妇体质量及新生儿体质量低于对照组,产妇贫血发生率、羊水过少发生率及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围产期持续运动指导可提高孕妇运动依从性,控制孕期体质量增长及新生儿体质量,同时可减少妊娠并发症,从而保证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2):2314-2315
观察高龄孕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将86例产后出血的高龄孕产妇设为研究组,另将同期未出现产后出血的高龄孕产妇86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一般资料及可能影响高龄产妇产后出血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产妇孕周、孕次、分娩史、吸烟、饮酒、妊娠糖尿病等因素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妊娠高血压、宫缩乏力、前置胎盘等因素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龄孕产妇产后出血影响因素较多,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诊疗措施,达到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量指数阴道分娩结局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按期完成产前检查的,年龄20-35岁之间,初产妇,无孕前合并症并分娩的28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孕期体重指数将样本分为三组:低体重组(BMI<18.5)、正常体重组(18.5≤BMI<25)、超重组(BMI≥25),记录并比较各组产后血红蛋白浓度、新生儿出生体重、产后24h出血、产间发热发生率等。【结果】孕前低体重组相较于另外两组更容易发生产后贫血(P<0.05);超重组产后出血及巨大儿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三组间产间发热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研究体重过低及超重均有可能增加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孕妇肥胖与分娩方式、新生儿低血糖及新生儿体质量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该院分娩的212例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孕妇产检资料、新生儿出生资料,新生儿于出生后30 min内采集足跟末梢血检测血糖.根据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分为消瘦组、正常组和超体质量/肥胖组,根据孕期增重分为增重不足组、增重适宜组和增重过多组,对不同孕前BMI分组及孕期增重分组的分娩方式、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及新生儿体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12例孕妇孕前BMI平均(20.86±2.91)kg/m2,超体质量/肥胖组孕期增重显著低于消瘦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瘦组、正常组、超体质量/肥胖组分娩方式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瘦组、正常组、超体质量/肥胖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重不足组、增重适宜组、增重过多组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前超体质量/肥胖会增加新生儿体质量、剖宫产占比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孕期增重过度会明显增加新生儿体质量,但未显著增加剖宫产占比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