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以下简称隐脑)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近年来,由于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发病率有所上升。现将我科收治的经CSF涂片及/或培养证实的隐脑5例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l.一股资料本组男1例,女4例,年龄30~60岁,平均40.5岁,确诊前病程12~86天,平均35天。2.症状和体征头痛、呕吐5例,发热3例,意识障碍3例,精神异常1例,复视2例,颈项强直4例,克布氏征阳性2例,巴氏征阳性2例,视力下降3例,3例眼底检查有程度不等的视乳头水肿。3.实验室检查CSF压力正常1例,Zoo~…  相似文献   

2.
3.
4.
<正>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3~69岁,20~50岁7例,平均31岁:入院时病程6~180天,平均15天;发病至确诊时间15~190天;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各1例;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二、临床表现:以头痛为首发症状9例,6例伴有呕吐,首发颈腰背痛、发热1例;全部病人均有头痛,呕吐9例,精神异常5例,视力障碍2例,颈腰背痛3例,意识障碍4例,抽搐发作1例,明显消瘦,全身乏力1例。  相似文献   

5.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新型隐球菌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亚急性或慢性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脑膜脑炎 ,少数可表现颅脑内占位性病变。我院自 1992年 6月至 2 0 0 0年 10月共收治 76例。临 床 资 料一、一般资料76例中男 4 9例 ,女 2 7例 ;年龄为 8~ 65岁之间 ,职业 :农民 31例 ,工人 13例 ,干部职员 13例 ,牙医 1例 ,学生 2例 ,经商 11例 ,待业 5例。二、发病前原发病肺癌 1例 ,胸腺瘤 1例 ,地中海贫血 1例 ,肺结核 6例 ,Evan` s1例 ,高血压 2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例 ,SL E 5例 ,乙肝 9例 ,糖尿病 2例 ,视乳头炎…  相似文献   

6.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0例临床分析詹霞王远臣一般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3~69岁,20~40岁7例,平均31岁;发病至确诊时间15~190天;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各1例;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临床表现:以头痛为首发症状9例,6例伴有呕吐...  相似文献   

7.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 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CM)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19例经病原学检查证实的 CM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CM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颅高压和脑膜刺激征 ,脑脊液改变与结核性或病毒性脑膜炎相似 ;但本病脑脊液压力均 >2 0 0 m m H2 O (1.96 k Pa) ,其中 >30 0 m m H2 O(2 .94k Pa) 13例 ;(2 ) CM误诊率极高 ,本组 19例中无 1例首诊时确诊 ;(3)本组患者经联合治疗疗效明显提高 ,尤其在二性霉素 B的加量期 ,联合用氟康唑和 5 -氟胞嘧啶 ,对早期控制病情极有帮助 ;(4 )对恶性颅高压的严重病例及时行脑室穿刺、腰池引流及脑室腹腔分流术 ,可赢得治疗的时机 ,提高疗效。结论  CM是以颅高压和脑膜刺激征为特点的亚急性脑膜炎 ,误诊率极高 ,反复腰穿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合理用药及颅高压的有效控制是治疗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M)的临床和脑脊液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6例病原学检查确诊的C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CM的治疗进行总结.结果 CM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颅内占位等.治疗以抗真菌和降颅压为主.病死率30.8%.结论 CM的临床和脑脊液特点与结脑、病脑及颅内占位有一定的差别,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可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误诊率,提高治愈率.抗真菌和降颅压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多途径联合用药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新隐球菌性脑膜炎 (下称隐脑 )是由新型隐球菌所致的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真菌病。隐球菌属有 17个种和 8个变种 ,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是新型隐球菌 (cryptococcusneoformans) ,按血清学分类又可将新型隐球菌分为A、B、C、D及AD五个型。在我国流行的主要是A型 ,占 90 %以上。该病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近年来 ,由于移植手术的广泛开展 ,艾滋病和肿瘤的患病率不断上升 ,该病发病率也正在随之上升。临床上本病容易被误诊或漏诊 ,加上治疗方法的局限性 ,使该病的预后不容乐观 ,死亡率高达 30 %~ 40 %。本文收集了 1992~ 2 0 0 3年间我院…  相似文献   

10.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M)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探讨CM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CM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确诊前均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多数患者无基础病变(65.0%).首发症状多表现为发热(90.0%),头痛(95.0%);发热、头痛、呕吐、视盘水肿和脑膜刺激征阳性为主要临床表现;19例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阳性,1例多次涂片阴性,培养出隐球菌.氟康唑和二性霉素B联用疗效显著.结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脑脊液常规、生化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脑脊液墨汁染色和细菌培养为确诊依据.氟康唑和二性霉素B联用效果好,二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5-氟胞嘧啶口服能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6例临床分析金辉,黄星火,王敏新为了提高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早期确诊率,现将我院收治的6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1例,均为青壮年。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精神症状、视力障碍、步态...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例为我院 1973年 3月~ 2 0 0 0年 3月期间的住院患者。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2 0~ 6 0岁 ,平均 32 .5岁。鸽粪接触史 3例。 1例曾使用多种抗生素。确诊前病程 2 0天~ 40月 ,平均 2 2 5天。确诊前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5例 ,误诊为颅内占位性病变 2例。1.2 症状和体征 急性起病 3例 ,亚急性起病 4例 ,慢性起病 2例。头痛 9例 ,呕吐 7例 ,发热 6例 ,颈项疼痛 3例 ,腰痛 1例 ,癫痫发作 1例 ,幻觉 1例 ,视物模糊 3例 ,复视 1例 ,耳鸣 1例 ,行走不稳 2例。意识障碍 6例 ,颈项强直 7例 ,kernig’s征阳性 2例…  相似文献   

13.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2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us meningitis,CM)是隐球菌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颅内感染,是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近几年来随着对隐球菌病原和血清学检查诊断水平的提高;以及血液病、淋巴瘤等肿瘤患者增多;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等,本病有增加趋势.本文通过对CM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提高CM的诊断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8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程长,对原治疗的反应差异颇大,病死率较高。现就我院近十几年间收治的经病原学证实的18例隐脑病例,报道分析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在16~68岁,平均年龄26岁。其中学生6例,工人4...  相似文献   

15.
新型隐球菌系具有荚膜结构的酵母真菌,因其嗜中枢性而使中枢神经系统成为主要攻击部位,可通过跨细胞途径、细胞旁途径或"木马机制"突破血脑脊液屏障,引起致命性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死率可达10%~25%,至少有约1/3的患者经历抗菌药物治疗失败。因此了解其致病机制、尽快明确诊断、探索更为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NM)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转归。方法对21例CN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21例患者均有脑膜刺激症状,部分有脑实质损害表现,均经病原学确诊。17例留院治疗,两性霉素B(或脂质体)联合氟胞嘧啶(5-Fu)治疗12例,AmB(或脂质体)联合氟康唑(FCZ)治疗5例。除药物降颅压外,脑室外引流术5例,侧脑室腹腔分流术2例。随访观察治愈10例,死亡7例,治愈率58.8%。结论 CNM误诊率高,早期确诊,联合用药治疗效果较好。对颅压显著增高者行脑室引流术能较快缓解症状、缩短疗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以下简称隐脑),常进行性加重,病死率极高.若未经抗真菌治疗,病死率高达87%.随着人们长期不规则大剂量的应用抗生素和皮质激素,有使本病增多的趋势.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993-07~2004-09在我院确诊的28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疾病[1],其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病情重。现对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1-01~2010-12收治的23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例做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0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NM)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入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的30例CN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其进行讨论。结果 30例CNM患者,仅1例有明确鸽子接触史,6例合并有致免疫力低下的基础疾病,11例发病前为无基础疾病的健康人群。3例为急性起病,6例亚急性起病,21例慢性起病。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头痛,伴有发热、非喷射性呕吐。平均经2.1次腰穿确诊,发病至确诊天数平均为24.3天,21例曾被误诊为其他疾病。15例患者失访,15例有完整随访资料,其中仅3例使用(Am B或脂质体Am B+5-FC)-FCZ序贯治疗。完整随访的15例中,死亡2例,存活13例,生存率为87%。结论 CNM在正常人群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均可发生,由于临床表现、脑脊液化验结果不典型及确诊手段不敏感,导致发病至确诊周期过长,误诊率高。虽然临床实际应用的治疗方案差异较大,但总体生存率较高,积极治疗有助于CNM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与治疗原则,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进展。方法对26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其治疗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头痛、发热,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阳性,其中21例脑脊液墨汁染色可见新型隐球菌生长。经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氟康唑治疗,总有效率达76.92%(20/26);4例早期采用两性霉素B联合伏立康唑治疗的患者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率高,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阳性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可减少误诊率。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均为一线抗真菌药物,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