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挖掘孟河四家诊治中风病的治法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孟河四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丁甘仁、费伯雄、费绳甫、马培之、巢崇山、巢渭芳的中风病医案,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孟河四家治疗中风的治法、用药及常用药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孟河四家治疗中风的67例病案中,治法以化痰和通络最常用,药物以半夏、当归、竹沥、茯苓出现频率最高,药物间关联分析以竹沥与川贝母、僵蚕与竹沥、僵蚕与川贝母的支持度最高,川贝母对天花粉的置信度最高。结论:从各位医家治疗中风的治法用药规律可见,孟河四家对中风病因病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重视金元以来的内风论,同时也继承了《内经》所倡导的外风论,并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外风引动内风"学说。数据挖掘的研究方法较传统的分析方法更能深刻揭示中风病证治特征,开辟医案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新安医家治疗痹证的含桑枝处方用药规律,为桑枝在痹证治疗中的运用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构建的《新安医家痹病文献数据库》中检索并摘录含桑枝的处方,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9、SPSS 22.0及IBM SPSS Modeler 14.1软件对处方中的药物进行频数、性味、归经、功效分类、系统聚类、关联规则及关联网络的统计分析。[结果]在纳入的35首处方中共涉及184味中药,出现频数位于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桑枝、当归、桂枝、秦艽、姜黄;药性主要以温、寒为主;药味以苦、辛为主;归经则以归肝、脾经为主;按功效分类,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祛风湿药、补虚药和发散风寒药;依据聚类分析结果选出了半夏-苍术、羌活-防风、秦艽-续断等10个可信度较高的药对;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药物组合中置信度为100%的药对有28个;根据药物关联网络分析结果,得出治疗痹证的核心处方为桑枝、防己、杏仁、独活、陈皮、杜仲、续断、狗脊、天麻、生姜。[结论]新安医家运用桑枝配伍方剂治疗痹证,组方规律明确,核心药物组合对痹证的中医治疗及桑枝的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IBM SPSS系列统计软件,探索孟河医派费氏代表性人物治疗痹证的组方用药规律和特色。方法:收集孟河医派费伯雄、费绳甫治疗痹证的医案医话,将所载处方运用Excel 2019进行中药频次、功效、性味归经及治法统计,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分析,通过IBM SPSS Statistics 20.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纳入的34首处方中,用药频率在50%以上者主要为当归、秦艽、独活、桑枝、茯苓,且以薏苡仁、桑枝用量颇多,最多用至29.84 g,其余多数药物轻取其量,以木香用量最轻微,为1.86 g;高频药效主要为补益、祛风湿和利水渗湿;高频药物的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经、脾经、肾经、胃经为主;常用治法以舒筋通络、养血和荣、利湿渗湿为主;关联分析置信度最高(100%)的是狗脊→当归、续断→当归、大枣→当归、陈皮→当归、木香→当归;聚类分析归为4大类。结论:孟河医派费氏治疗痹证主张以扶正为主,尤以补益营血为首,顾护脾胃中气,注重气血相合,善调肝脾肾,同时兼顾祛邪,以治湿为要,注重给湿邪出路,用药轻灵,以求“轻可去实”,并且提倡药食同源,寓治于调,体现其“醇正和缓”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针对泄泻的治疗比较孟河京派与孟河医派用药的异同,梳理孟河京派用药特色的传承与发展。方法:基于与孟河京派有传承关系的各代医家治疗泄泻的医案建立数据库,应用关联规则、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各医家常用单味药频次、药物组合频次、治疗泄泻通用药物、孟河京派特色用药等,并梳理形成孟河用药传承脉络。结果:京派医家擅用白术治疗泄泻,高频药物组合为"茯苓,白术""茯苓,陈皮""茯苓,薏苡仁",置信度为1的关联规则为"龙骨→牡蛎"。结论:孟河京派对前人经验既有传承又有发展,治疗泄泻的用药更趋平和,且尤重脾胃,形成了独特的用药思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孟河名医马培之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马培之治疗常见病的处方,在构建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药物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和核心组合等。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茯苓、当归、白芍、陈皮、山药等,核心组合包括“生地黄-牡丹皮-麦冬”“续断-桑寄生-牛膝”“防己-独活-秦艽”“桑叶-蝉衣-桔梗”等,新处方包括“桑叶-蔓荆子-僵蚕-蝉衣-桔梗”“续断-桑寄生-牛膝-桑枝-五加皮”等。结论马培之用药经验丰富,多在经方基础上,灵活辨证,加减化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当代中医妇科名家治疗闭经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当代中医妇科名家治疗闭经的医案,运用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找出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治疗闭经的核心药物组合以及新处方。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15位医家共235诊闭经医案,涉及250味中药。治疗闭经最常用的药物分别为牛膝、熟地黄、川芎、当归及白芍。最常用二联药物分别为赤芍-当归、鸡血藤-当归、白芍-当归、川芎-当归及熟地黄-当归;最常用三联药物分别为川芎-牛膝-当归、白芍-熟地黄-当归、川芎-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当归及白芍-牛膝-当归。最常用四联药物为白芍-川芎-熟地黄-当归及白芍-川芎-牛膝-当归。结论:当代妇科名家治疗闭经喜用养血活血药物,牛膝、熟地黄、川芎、当归及白芍则为核心药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高憩云外科全书》在治疗下肢疮疡过程中明确有效的内治法的用药规律,为治疗下肢疮疡的临床药物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整理《高憩云外科全书》中治疗下肢疮疡中明确有效的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的方法,分析所选处方中药物使用频次及相互关联规律。结果:共筛选出处方95首,药物使用以甘草、牛膝、当归、桑枝、黄芪等为主,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肝经、脾经、肺经为主,挖掘出核心药物组合24个,潜在新方组合8个。结论:基于《高憩云外科全书》治疗下肢疮疡明确有效的药物进行规律分析,得到以甘草、牛膝、当归、桑枝、黄芪、党参、秦艽、泽泻、炒白术等为核心的药物配伍组合,其对下肢疮疡的治疗主要可能与辛温、辛苦、甘平、益气养血、清热解毒等药物作用来实现,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分析方式获得的8首潜在新处方分别针对阴虚证、脾虚水泛证、脾虚证、肝气郁滞证、热毒炽盛证、湿热下注证等,为临床中下肢疮疡内治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检索《中华医典》中明清医家治疗痿病的医案,获取48位医家的53本著作,共计207篇医案,提取医案中的处方、药物,建立明清痿病用药数据库,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运用频率分析、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技术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明清医家在治疗痿病的过程中明辨病机虚实,着重从补益精血和清利湿热两个角度入手,在痿病核心方剂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人参-黄芪-白术、黄柏-知母、熟地-龟甲、黄柏-苍术、薏苡仁-桑枝、虎骨-锁阳、牛膝-肉苁蓉等常用药对,虚实兼顾,从而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分析孟河医家马培之治疗咳嗽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孟河医家马培之治疗咳嗽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孟河医家马培之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57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8个核心组合和9首新处方。结论孟河医家马培之治疗咳嗽经验丰富,多用疏风宣肺、化痰止咳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14例郁证医案中的用药规律,并探讨郁证的证治规律。方法:以214例古代郁证医案为研究对象,进行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涉及药物313种,使用频数最高的药物依次是茯苓、甘草、当归、香附,关联密切的药物组合方为茯苓、当归、白芍、甘草、人参、生姜、柴胡、大枣、白术、郁金、香附、陈皮。结论:用数理方法分析郁证医案的用药特点为疏肝健脾、理气活血,符合现行的中医学理论,能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孟河四家治疗中医喘证用药经验及规律。方法:基于频数分析及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对孟河四家治疗喘证医案60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孟河四家治疗中医喘证的60例医案中,以杏仁、半夏、茯苓、化橘红、苏子、补骨脂应用最多;常用药物组合包括苏子-化橘红-茯苓、杏仁-薏苡仁、杏仁-化橘红、杏仁-苏子等。结论:孟河四家治疗中医喘证以止咳化痰平喘药杏仁、半夏、苏子为主,配伍补虚药补骨脂、利水渗湿药茯苓、理气药化橘红等,为中医喘证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1),对平台中古代医案库、现代医案库、名医医案库、共享医案库中收录的关于治疗肩周炎的方剂进行整理分析,挖掘中医药治疗肩周炎的用药规律。方法: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检索中医药治疗肩周炎的有效验案,经过规范化的数据整理,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1)软件分析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聚类分析等,分析处方的用药规律。结果:共有222首方剂符合本次研究要求,涉及中草药262味,中药使用频次较高的前5位分别为当归、桂枝、白芍、姜黄、甘草;药物四气主要以温性、平性为主;五味主要以辛味、甘味、苦味为主;归经主要以脾经、肝经为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草药以活血化瘀、温阳行气、缓急止痛为主要治法特征进行分组。结论:当归是医家最常用于治疗肩周炎的中药,治法以温阳行气、化瘀止痛为主要治法,同时重视运用调理脾胃的药物,维护后天之本的运化功能,进而补益气血,濡养筋脉,从标本兼治角度促进肩周炎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姚新苗治疗痹证的用药规律。方法:对2020年1月—2021年9月就诊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姚新苗专家门诊的505例痹证患者进行临床资料采集,并使用Excel 2013建立病例资料信息库,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工具(V2.3.5),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及用药频数、属性、聚类等数据分析。结果:505例患者共涉及中药255种,从用药频数看,姚新苗治疗痹证多选用甘草、生姜、桂枝、白芍、牛膝、大枣、柴胡、黄芩、茯苓、白术、姜半夏、当归等中药,其功效主要为调和营卫、温通经脉、缓急止痛等。从药性频数和归经频数看,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脾、肝、肾、胃经为主。结论:姚新苗治疗痹证以调和营卫为治法,并根据辨证分清本虚标实,邪有异同,选方用药,逐层深入治疗痹证,做到祛邪不伤正。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与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公开发表的中药汤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文献进行研究,探究中药治疗RA核心药物及配伍药对,为中药治疗RA研究提供借鉴及新思路。方法:全面收集国内期刊公开发表的、治疗RA具有一定临床疗效的中药处方,采用Excel2010软件建立治疗RA药物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然后采用IBM SPSS Modeler 14.1软件进行购物篮分析。结果:总计纳入304篇文献,326个中药处方,共使用药物252味,药物使用总频率为3789,高频药物(频数大于20)为甘草、当归、桂枝、黄芪、地黄、白芍、秦艽、独活、川芎、鸡血藤、牛膝、防风等55味。已使用药物中强关联药对4组:桂枝、甘草与白芍组,当归、川芎组,当归、地黄组及当归、黄芪组。推测具有潜在关联规则药物为当归、川芎及甘草,当归、秦艽及地黄,当归、独活及地黄等9条,且几乎所有相关配伍中均有当归。结论:中药汤剂治疗RA核心药物为当归,核心药对为以当归为中心选配川芎、甘草、秦艽、独活、地黄、黄芪、桂枝、杜仲、牛膝或白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软件,分析孟河四家治疗不寐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孟河四家医集》中治疗不寐的医案,整理后录入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软件SPSS 22.0及数据挖掘软件Clementine 12.0对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通过对孟河四家治疗不寐的60例医案分析,确定药物的使用频次、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分析得到5个高频用药聚类组合。结论孟河四家治疗不寐的经验丰富,多用滋阴益气、镇惊安神之品。通过数据挖掘所得的孟河四家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92例不寐医案用药规律数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莺  刘晓虹  温惠贤  罗汀  何伟珍 《新中医》2011,(12):126-127
目的:分析192例不寐医案中的用药规律并探讨不寐的证治规律。方法:以192例古代不寐医案为研究对象,进行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涉及药物270种,使用频数最高的药物是茯神、酸枣仁、半夏,关联密切的药物组合方:茯神、酸枣仁、远志、白芍、当归、半夏、陈皮、生地黄、甘草。结论:用数理方法分析医案挖掘出的常用药物组合方,基本符合现行的中医学理论,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含桑寄生处方用药规律。方法:在收集颜正华教授含桑寄生处方的基础上,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构建数据库,进而以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为主要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获取含桑寄生处方中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与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含桑寄生处方常用于治疗眩晕、痹证、腰痛等病证,高频次药物包括赤芍、牛膝、白芍、丹参、续断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赤芍、桑寄生","牛膝、桑寄生","白芍、桑寄生"等,置信度≥0.9的关联规则包括"牛膝-桑寄生","茯苓-桑寄生","桑枝-桑寄生","炒酸枣仁-桑寄生"等。结论:颜正华教授含桑寄生处方所用药物多具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止痛、祛风湿强筋骨之功,用药较为集中,组方法度清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管理系统(V2.5),探讨李飞跃名中医诊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证经验及用药规律,总结其学术经验。方法:通过临床医案采集,结合软件的分析系统,统计得出医案症状、证候、治法出现频次,使用中药性味、归经、频次以及处方中药物组合使用频次,分析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对14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进行分析,其中中药处方中用药频次前三位的中药分别为川芎、桑枝、土鳖虫,药物组合频次前三位的分别为川芎-桑枝、当归-川芎、川芎-土鳖虫。结论:李飞跃教授认为本病总属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肝脾肾虚不足为本,风寒湿邪外袭、气血痹阻为标,以活血祛瘀行气、祛风湿、通经络为主,扶正补虚为辅的主要治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妇人癥瘕的用药规律及其特点。方法:整理《临证指南医案》中关于癥瘕的医案,采用Excel 2010、SPSS 19.0、SPSS Modeler 15.0软件对医案中的药物频数分析、药性药味、归经特点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网络分析。结果:茯苓、当归、香附的频数最高;补虚药的频数最高;药物性味多以辛温为主;归肝脾经的药物最多。关联规则分析包含2种药物的药组有8组:川楝子、延胡索;当归、白芍;当归、肉桂;茯苓、地黄;小茴香、青葱管;当归、桃仁;川楝子、青皮;当归、地黄。包含3种药物的药组有3组:茯苓、小茴香、当归;地黄、茯苓、当归;当归、青葱管、小茴香。聚类分析最终形成4个聚类,分别具有温经通脉、散瘀止痛;活血清热、调经止痛;健脾利水、养血调经;疏肝行气、散寒止痛的功效。关联网络分析得出的核心药物为白术、川楝子、当归、人参、桃仁、地黄、香附、延胡索、甘草、茯苓、陈皮、青葱管。结论:叶天士治疗癥瘕时,根据病情特点,最常用茯苓、当归和香附,最注重温经散结之法,并配以养血活血、疏肝解郁、温中健脾等治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古代治疗痿证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搜集整理古代文献中主要治疗痿证的方剂,建立Excel数据库,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系统、SPSS Modeler 14.1软件从单味药频次统计、归经统计、关联规则、聚类以及复杂网络分析等角度对搜集到的方剂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217首,包含药物264种,其中使用频次≥30的药物有23味,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是牛膝(81次)。药物归经以脾、肾经为主。共现频次较高的药物组合包括“牛膝-熟地黄”“当归-人参”“甘草-人参”等。频次居前10位的药物可聚为4类。经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处方包含牛膝、当归、熟地黄、黄芪等药物。结论:中医药治疗痿证标本兼顾,以补虚药为主,配伍清热、祛湿、活血药等以祛邪。用药上,以牛膝、熟地黄、当归等为基础药物。以脾肾为主要脏腑辨治痿证符合古代治疗痿证用药规律。提炼出的核心处方具有补益气血、补肾填精等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