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火针治疗中风后早期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中风后早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纳入的62例中风后早期肩手综合征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以火针点刺所选穴位,隔日1次;对照组为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1周为1个疗程,研究时间为2个疗程。对治疗前后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疼痛及肿胀程度进行评价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Fugl-Meyer数据、VAS评分及偏瘫侧肿胀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前后各项差值比较显示治疗组在改善上肢运动功能、疼痛及偏瘫侧手部肿胀的效果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和常规针刺对中风后早期肩手综合征都有效果,且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2.
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drome,SHS)又称反射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Reflexsyopathetic Dystrophy,RSD),它可以是原发的,也可由不同因素诱发[1]。本综合征的发生多在病后1~3个月,发生率为12.5%~70%[2]。肩手综合征是中风后的难治兼夹症,  相似文献   

3.
4.
宋秀媛 《光明中医》2011,26(8):1636-1637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作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reflexsympa theticdystrophy)。是中风后突然出现的手肿胀、疼痛的继发性并发症,约占12.5%,常在患中风后1~3月内出现,症状表现为手部肿胀,向近端止于腕关节,上肢各关节活动度受限,伴明显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锻炼及康复。  相似文献   

5.
杜斌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9):40-4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3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其中15例使用西医康复疗法,标记为对照组,另外15例使用祖国医学的针刺治疗,标记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疗程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安全可靠,值得椎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采用浮针疗法,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针刺法,两组均治疗2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浮针疗法和常规针刺法均可有效缓解肩手综合征所致疼痛,改善运动功能,减轻水肿,但浮针疗法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运用朱琏兴奋法联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予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朱琏兴奋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肩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肩关节功能评价均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VAS)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朱琏兴奋法联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肩关节功能,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银质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SH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银质针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2次,随访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简化上肢运动功能评定表(FMA)、水肿程度评分表及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针灸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82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电针疗法,观察组给予温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93%、78.05%,两组相比差异不显著(χ2=0.31,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和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2.12,2.95,5.37;P0.05)。结论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温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与电针法结合康复训练的效果相似,但是温针法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减轻肿胀,且有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更加显著,具有更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电针治疗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电针对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80例,以传统毫针针刺法治疗,治疗组80例运用电针针刺法治疗两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两个疗程后显示电针组手背水肿、屈指时手痛的疗效及总显效率均优于毫针组(P<0.05)。结论电针对消除手背水肿,防止手部肌肉萎缩,促进中风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浮针疗法对3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视觉模拟量表(VAS)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对患者肩手功能损伤程度、疼痛程度、运动功能等进行评定,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3%,显效率为30%;治疗后患者上肢的损伤程度、疼痛症状、运动功能等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浮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良好疗效,且安全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卢得健  王谦  梅世伟 《新中医》2011,(10):94-96
目的:观察火针和温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脱落6例,实际完成54例。火针组27例,温针组27例。火针组予火针治疗,温针组予温针治疗。观察2组活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15m行走时间、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3项指标。结果:2组治疗4周后活动疼痛VAS评分、15m行走时间、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均明显降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15m行走时间、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活动疼痛VAS评分比较,火针组比温针组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火针疗法和温针疗法均可以明显减轻KOA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疼痛。火针疗法在缓解KOA患者疼痛方面优于温针疗法。  相似文献   

13.
温针治疗偏瘫性肩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俞国桥 《中国针灸》2001,21(12):8-16
方法:采用温针治疗本病,并设电针治疗作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温针治疗组有效率为92.8%,电针对照组有效率为77.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针治疗组疗效优于电针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从络病理论论治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从络病理论论治予刺络拔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疼痛、手肿、肩关节活动度、上肢功能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疼痛、手肿、肩关节活动度、上肢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从络病理论论治予刺络拔罐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对疼痛、手肿、肩关节活动度、上肢功能均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舌三针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神经机制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舌三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精神状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表面肌电图各项指标[平均振幅值(AEMG)、持续时间(t)]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空吞咽时及吞咽5 mL水时sEMG各项指标(颏下肌群及舌骨下肌群的AEMG和t)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空吞咽时及吞咽5 mL水时sEMG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误吸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6.1%和17.7%,对照组分别为36.2%和32.8%,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三针配合康复训练及低频脉冲电刺激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改进雷火神针治疗眩晕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014年接治的100名因眩晕而就医的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并采用改进雷火神针治疗,对照组50例并采用普通针灸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与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结果: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中发现,观察组在治疗后的VA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并且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的随访记录,发现观察组患者无效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雷火神针不仅能够减轻并消除患者眩晕的症状而且还无副作用、操作简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圆利针结合蜡疗治疗梨状肌综合征( MPS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MP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圆利针结合蜡疗,对照组仅采用蜡疗,观察疼痛积分、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疼痛积分均显著降低,治疗组治疗后疼痛积分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圆利针结合蜡疗治疗梨状肌综合征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微针刀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堃  杨艺  濮晓霞  唐建锋  余文明 《新中医》2022,54(5):210-213
目的:观察微针刀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微针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运动功能评分[简化Fugl-Meyer评分(FM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常...  相似文献   

19.
芒针为主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对比观察芒针为主针刺与西药吗丁啉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81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5例以芒针中脘穴为主,对照组36例口服吗丁啉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项部横向刺法与单纯体针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项部横向刺法,用风府、百会、风池、完骨等穴,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两组均配合点刺井穴。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患者痊愈时间也比对照组短。结论:项部横向刺法配合点刺井穴对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