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动血压与踝臂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入选2008-05-2009-03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5例,予以行活动平板与baPWV的检查,根据运动血压结果分为运动高血压组(运动收缩压峰值≥200mmHg,n=36)和运动血压正常组(运动收缩压峰值<200mmHg,n=89),应用自动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仪测量baPWV作为反映大动脉硬度的指标。结果运动高血压组患者baPWV显著大于运动血压正常组[(14.9±1.3)比(13.0±0.9)m/s,P<0.01]。亚极量运动收缩压与baPWV密切相关(r=0.64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aPWV(OR1.022,95%CI1.012~1.032)、静息收缩压[1.127(1.013~1.254)]、体质量指数[1.368(1.049~1.783)],均为影响运动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运动血压与baPWV密切相关,大动脉硬化可能是导致运动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非洛地平、厄贝沙坦3类降压药对高血压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1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3个治疗组:贝那普利组、非洛地平组、厄贝沙坦组,各34例,均为1级高血压。3组患者分别给予贝那普利、非洛地平、厄贝沙坦降压治疗,服药前和服药1、3个月后测量患者的血压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 (1)3组降压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差(P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降压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SBP、DBP、P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降压治疗1个月后baPW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压3个月后baPWV与降压1个月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非洛地平、厄贝沙坦均能改善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获益主要来自降压,血压平稳持续达标可持续改善大动脉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型肥胖患者腹内脂肪厚度(VFT)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月体检中心腹型肥胖患者107例(腹型肥胖组),入选患者均测定baPWV以及腰围,以超声测量VFT,同时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98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baPWV以及分析腹型肥胖患者VFT和baPWV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腹型肥胖组腰围[(80.32±8.54)cm比(95.79±10.59)cm,P〈0.05]、VFT[(31.36±9.72)mm比(53.71±11.42)mm,P〈0.001]明显增加,baPWV明显增速[(1373.19±128.91)cm/s比(1539.17±158.79)cm/s,P〈0.001];控制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年龄等相关因素,腹型肥胖组VFT与baPWV呈正相关(偏相关系数r=0.47,P=0.027)。结论:腹内脂肪是腹型肥胖患者动脉弹性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予以血管保护,可能会延缓血管重塑,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规律有氧运动对中老年人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江苏省太湖疗养院体检者7 993例,其中男性4 371例,女性3 622例,年龄(55.8±7.9)岁。收集受检者运动、饮酒、吸烟、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静息心率、空腹血糖、总胆固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影响因素以及降压治疗对baPWV的影响。方法测定53例血压正常老年人和34例未治疗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baPWV,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baPWV的影响因素。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根据年龄匹配选取高血压未治疗者、降压治疗未控制者、降压治疗控制者和血压正常者各21例,分别为a、b、c、d组,方差分析法探讨降压治疗对baPWV的影响。结果老年人血压正常者baP-WV与年龄、心率、收缩压有关;高血压患者baPWV主要受年龄、心率、脉压的影响。a、b组baPWV及血压明显高于c、d组(P〈0.05)。结论年龄、心率、脉压是老年高血压患者baPWV的主要决定因素,降压治疗有助于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baPWV。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和培哚普利对高血压患者何处时血压、运动血压、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36例,随机分为两组时间活动平板试验。其中卡托普利组20例,剂量50mg;培哚普利组16例,剂量4mg。患者先后进行两次运动试验。结果:两药能降低何处时血压(除卡托普利组卧位时舒张压外),运动血压坡度明显减缓,峰值血压,血压心率剩积明显降低。总运动时间延长,尤以培哚普利组明显。两药间比较无差异。结论: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脉搏波速度的影响。方法测量健康体检首次确诊的高血压患者(30例)与正常对照组(30名)的血压、血糖、血脂和脉搏波速度;替米沙坦治疗12周后重复测量上述指标,前后对比分析脉搏波速度的变化。结果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154.3±9.1)mmHg]、舒张压[(103.1±6.9)mmHg]和脉搏波速度[(1989.6+198.7)cm/s]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18.5±13.6)mmHg、(68.3±8.9)mmHg和(1226.3±172.6)cm/s](P〈0.05);总胆固醇(4.98±0.6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2±0.58)mmol/L]和血糖[(5.02±0.45)mmol/L]与对照组[(4.87±0.26)mmol/L、(3.09±0.69)mmol/L和(4.98±0.97)mmol/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米沙坦治疗12周后,高血压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收缩压[(154.3±9.1)mmHg比(121.6±10.4)mmHg]、舒张压[(103.1±6.9)mmHg比(68.3±7.5)mmHg]和脉搏波速度[(1989.6+198.7)cm/s比(1412.5±181.7)cm/s)]显著下降(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脉搏波速度,改善动脉顺应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培哚普利、氨氯地平两种降压药在改善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方面的差异.方法 78例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成培哚普利组(38例)和氨氯地平组(40例),每组有36例纳入最终统计数据,在服药前和服药1个月、6个月后应用科林波形分析仪PWV/ABI型仪器测量患者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结果 降压治疗后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心率则未见明显变化.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在培哚普利组和氨氯地平组治疗1个月后(分剐为1 572.92±230.08 cm/s和1 542.31±227.59 cm/s)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为1 484.92±226.59 cm/s和1 432.50±217.88 cm/s)与治疗前(分别为1 737.39±275.99 cm/s和1 765.50±294.57 cm/s)比较均有所下降(P<0.001);且治疗6个月比治疗1个月下降更显著(P<0.001).与培哚普利组比,氨氯地平组降压治疗1个月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变化值(223.19±200.65 cm/s比164.47±104.18 cm/8)及降压治疗6个月后变化值(333.00±227.36 cm/s比252.47±141.26 cm/s)更显著(P<0.01);降压治疗6个月后与降压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均有进一步的下降(P<0.001).结论 培哚普利和氨氯地平均能改善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降压治疗1个月及6个月时,氨氯地平改善动脉弹性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替米沙坦、氨氯地平两种降压药在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方面的差异.方法 72例2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6例,分别用替米沙坦、氨氯地平治疗.有67例(替米沙坦组33例、氨氯地平组34例)纳入最终统计数据.在服药前和服药1、6个月后应用科林波形分析仪PWV/ABI型仪器测量患者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 降压治疗后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心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则未见明显变化.两组baPWV经降压治疗后均有所下降,治疗前替米沙坦组、氨氯地平组分别为1 763.48±307.57 cm/s、1 722.71±274.67 cm/s,治疗1个月后替米沙坦组、氨氯地平组分别为1 496.42±229.37 cm/s、1 550.12±236.06 cm/s,治疗6个月后替米沙坦组、氨氯地平组分别为1 436.52±216.23 cm/s、1 465.68±237.79 cm/s.治疗1个月后及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01).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1个月后比较亦有显著差异(替米沙坦组,P<0.05;氨氯地平组,P<0.001).降压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baPWV均数差值变化及降压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baPWV均数差值变化均为替米沙坦组大于氨氯地平组,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应用替米沙坦、氨氯地平降压均能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降压治疗1个月及6个月时,替米沙坦改善动脉弹性的作用更为明显.血压降至正常并平稳后继续应用替米沙坦、氨氯地平降压治疗对于动脉弹性仍然存在持续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影响动脉弹性功能的临床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影响动脉弹性功能的临床因素及其共同点。方法对入选的2176例高血压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动脉弹性功能测定,以评价各种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的临床影响因素。其中1100例测定脉搏波传导速度(PWV),647例测定大动脉弹性指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429例测定收缩期压力波增强指数(AI)。结果年龄、收缩压、脉压是PWV和C1的共同影响因素;年龄、收缩压是C1、C2的共同影响因素。在高脂血症患者中年龄、TC水平是C1、C2的共同影响因素。AI与PWV、C1、C2之间缺乏共同影响因素。结论(1)PWV与C1、C1与C2之间存在着一致性。(2)选择PWV、C1、C2作为临床研究指标,尤其进行组间比较,可能更为合理。(3)AI受操作熟练程度及生理因素影响较大,在采用AI进行临床研究时,必须充分考虑和估计这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以氨氯地平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及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全国180家医疗机构,入选50~79岁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13 542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对照盲终点评估的临床试验方法,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氨氯地平(商品名:安内真2.5 mg/d,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产品)+复方阿米洛利(商品名:安利亚半片/d,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产品)组或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商品名:安内强40 mg/d,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产品)组,计划治疗随访4年.主要研究终点是心血管病复合事件.结果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组(n=6776)和氨氯地平+替米沙坦组(n=6766)患者基线临床特征相似:平均年龄均为(61.5 ±7.7)岁,脑血管病史占19%、冠心病病史占12%,糖尿病占18%,血脂异常占 42%,平均血压水平为157/93 mm Hg(1 mm Hg=0.133 kPa).治疗第8周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组与氨氯地平+替米沙坦组血压分别降至(133.0±11.0)/(81.0±7.6)mm Hg与(132.9±11.6)/(80.6± 7.9)mm Hg;血压控制率分别达72.1%和72.6%.结论早期资料分析提示本研究患者多为高危人群,随机分配良好;以氨氯地平为基础的联合降压治疗血压控制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大动脉弹性改变的关系.方法 将入选的271例受试者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血压组,均检测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体质指数(BMI).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空腹血清抵抗素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胰岛素水平,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应用VP-1000动脉硬化分析仪测定受试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 (1)高血压组血清抵抗素水平、baPWV和TNF-α均高于正常对照组[(0.65±0.12)μg/L比(0.59±0.13)μg/L;(1513.24±182.30)cm/s比(1301.69±151.15)cm/s;(5.69±1.98)μg/L比(3.83±2.38)μg/L;均P<0.01].(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组血清抵抗素水平与baPWV、TNF-α、HOMA-IR呈正相关(r=0.219,r=0.212,r=0.183,P均<0.05);偏相关分析显示:血清抵抗素水平仍与baPWV、TNF-α呈正相关(r=0.238,P<0.01;r=0.207,P<0.05),而与HOMA-IR无关.(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组收缩压、年龄、TNF-α、血清抵抗素水平是影响baPWV的独立因素(R2=0.368,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大动脉弹性随着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药物疗效,以便进一步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连续2年来我院体检的4300人为对象,通过每年1次的健康体检和门诊治疗进行观察,并对696例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药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300例体检者中,确定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810例(患病率18.8%),其中696例(治疗率85.9%)患者使用口服降压药物治疗,单药治疗318例(45.7%),联合用药治疗378例(54.3%);高血压控制率90.8%(632/696),其中单药控制率86.8%(276/318),两药联用控制率94.70%(230/243),三药联用控制率94.8%(55/58),四药联用或固定复方制剂控制率92.2%(71/77),联合用药组血压控制率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P〈0.05或〈0.01)。联合治疗中以钙拈抗剂使用率(57.9%)最高,其次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使用率(42.2%)。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联合用药血压控制率显著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对不同胆红素水平的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弹性及左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利用动脉弹性功能测定仪检测动脉弹性,超声心动图(UCG)检测左室质量指数(LVMI),按照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将79例患者分为2组: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组(A组)和高血清胆红素水平组(B组)。患者连续服用氨氯地平36个月,比较两组动脉弹性和LVMI的变化。结果79例患者血清TBil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B组TBil显著高于A组,P<0.01。A组治疗前小动脉弹性指数(C2)明显低于B组,治疗后两组C2逐渐增加,A组在治疗24个月时即出现显著改善,两组均在治疗36个月时较治疗前有显著增加;治疗前A组LVMI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LVMI逐渐降低,A组治疗前与治疗36个月后比较,P<0.05,B组治疗前后LV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血管损伤呈负相关。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在平稳降压的同时,能恢复受损动脉血管的弹性,改善血管功能,减轻LVH。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接受药师药物咨询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确诊的高血压患者曾接受药师药物咨询者(药物咨询组)和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者(常规治疗组),各80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后用Morisky调查问卷评价用药依从性。结果:干预前药物咨询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佳者比例分别为20%和21.2%,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1个月及3个月后药物咨询组依从性佳者比例分别上升至42.5%及57.6%,较常规治疗组的22.5%和23.7%显著升高(P〈0.01)。3个月后药物咨询组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60.0%比42.5%,P〈0.05)。结论:药师药物咨询可显著提高病人用药依从性和疗效,药师在提高用药疗效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 9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综合康复组(n=42)和对照组(n=54),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综合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周期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血压、血浆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压、LDL-C、HOMA-IR和baPWV均有下降;综合康复组较对照组血压、LDL-C、HOMA-IR和baPWV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综合康复能进一步降压并改善动脉僵硬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隐性高血压(MH)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的关系。方法:选择诊所血压(CBP)正常的肥胖患者67例和体重正常的健康体检者2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均行24h动态血压检查(ABPM),按日间血压检测结果,肥胖患者被分为肥胖伴MH(诊所血压正常,动态血压高于正常值)组(MH组,28例)和单纯肥胖组(肥胖组,39例);并根据ABPM结果计算AASI。结果:ABPM:与正常对照组和肥胖组比较,MH组的24h平均收缩压[(118.8±9.5)mmHg,(120.3±9.2)mmHg比(130.3±10.2)mmHg]、24h舒张压[(75.1±6.3)mmHg,(75.4±7.1)mmHg比(84.4±7.3)mmHg]、日平均收缩压[(121.8±8.6)mmHg,(125.3±8.9)mmHg比(145.6±10.1)mmHg]、日平均舒张压[(77.7±6.5)mmHg,(78.6±6.3)mmHg比(93.5±8.2)mmHg]均明显升高(P〈0.01);MH组的AASI亦明显升高[(0.42±0.08),(0.44±0.11)比(0.56±0.12),P均〈0.01]。结论:肥胖伴隐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显著高于单纯肥胖者及健康者,提示肥胖伴隐性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大动脉内皮功能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将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 (氨氯地平治疗组 ,n =35 )和B组 (培哚普利治疗组 ,n =35 ) ,另设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 (C组 ,n =30 )。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各组对象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颈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Crouse积分。对A、B组分别在治疗 3个月、1年及 2年后复查血压和血管超声的上述指标。结果 与C组比较 ,A组与B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退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 (P <0 0 1)。氨氯地平组与培哚普利组在降低血压及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方面作用相同 (P >0 0 5 ) ,但氨氯地平组在逆转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降低新的粥样斑块发生率方面作用优于培哚普利组 (P <0 0 1)。结论 氨氯地平除能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外 ,还能逆转大动脉功能和结构异常 ,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