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服抗凝剂患者凝血因子促凝活性及其与INR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法林 (Warfarin)是临床常用的口服抗凝药 ,目前推荐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来监测药物剂量。我们对 33例口服华法林患者各凝血因子活性进行了检测 ,以探讨它们的变化以及与 PT国际标准化比率 (INR)的关系。材料和方法一、检测对象  1 .口服华法林组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 ,口服华法林 1周以上的患者 33例 ,男 1 5例、女 1 8例 ,年龄 2 2~ 55岁 ,平均 40 .2岁。 2 .健康对照组 :健康体检合格者 2 1例 ,男 9例 ,女 1 2例 ,年龄 2 0~ 60岁 ,平均 38.9岁。二、标本采集 空腹抽取静脉血 2 .7ml,用1 0 9mmol/L柠檬酸钠 9∶ 1抗凝 ,以 2 0 …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缺凝血因子Ⅶ血浆(FⅦDP)并初步评价该FⅦDP的性能。方法利用本实验室建立的抗人凝血因子Ⅶ单克隆抗体(FⅦMcAb)杂交瘤细胞株,采用小鼠体内诱生腹水法和亲和层析法制备高亲和力的FⅦMcAb,并将其偶联至CNBr-Activated Sepharose 4B上,制成FⅦMcAb免疫亲和层析柱,制备FⅦDP;采用凝血一期法检测自制FⅦDP中各凝血因子促凝活性并考察自制FⅦDP的精密度,对比自制FⅦDP和同类进口FⅦDP制品的测定线性范围、比较二者检测不同FⅦ水平样品的效果。结果所制备的FⅦMcAb亚类均被鉴定为IgG1型,利用该FⅦMcAb制备的FⅦDP中FⅦ促凝活性(FⅦ∶C)<1%,而FⅡ∶C、FⅤ∶C、FⅧ∶C、FⅨ∶C及FⅩ∶C都>70%,均满足正常凝血所需水平;该FⅦDP线性范围在1.625%—200%,3批次自制FⅦDP批内精密度(Sr)分别为3.30、3.36和3.30,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4.12%,4.11%,3.98%;批间精密度(Srr)4.20,批间变异系数4.99%,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8、-0.996和-0.996与同类进口制品(r=-0.998)基本一致;经相关分析,该FⅦDP对于不同FⅦ水平的样品的检测效果与同类进口产品一致,r分别为0.97、0.96和0.97。结论初步评价显示FⅦMcAb免疫亲和层析柱研制出FⅦDP性能良好,可作为FⅦ检测试剂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日本Sysmex CA-100血凝仪和Sysmex K-45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3例肝硬化病人和40例健康者。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PLT、MPV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PDW与对照组比有差异(P<0.05),PT、APTT时间延长,FIB减低,与健康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检测,可以早期发现凝血机制障碍,有助于肝硬化患者病情的预后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血浆凝血因子V、Ⅶ、Ⅷ、Ⅸ、X活性(FV:c,FⅦ:c,FⅧ:c,FⅨ:c和FX:c)的变化。方法 采用COAG—MATE—XM型血凝自动分析仪测定36例AL患者(ANLL28例,ALL8例)五种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并与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①AL患者FV:c,FⅦ:c,Ⅷ:c和FX:c大多降低,ANLL较ALL更显著;②组间比较:高危组FⅧ:c、FX:c降低;出血组FV:c、FⅦ:c、FⅧ:c和FX:c降低;缓解组FV:c、FⅦ:c、FⅧ:c和FX:c升高,前三项已恢复正常水平。结论 检测上述凝血因子水平对AL病情和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6.
急性白血病的出血在临床上甚为常见,特别是颅内出血及广泛的内脏出血是AL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许多敏感性较高的检查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应用,人们对AL的凝血状态、血栓形成及其与出血发生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AL出血的早期防治提供了更多的依据。本文就有关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简介。一、TAT-F_(1+2)-FPA 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是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中加速凝血因子活化和血液凝固的关键。在凝血系统的激活过程中,通过因子Xa作用凝血酶原在精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定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血浆8种凝血因子的活性水平,探讨血凝酶制剂在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47例,分为无贫血、轻度贫血、中度贫血及重度贫血4组,同时收集消化性溃疡不伴出血患者44例及慢性胃炎患者81例,以慢性胃炎组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及Ⅻ的活性及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凝血因子Ⅱ、Ⅴ的活性水平在轻度贫血和中度贫血的溃疡出血患者中降低,凝血因子Ⅶ、Ⅹ的活性在轻度贫血、中度贫血及重度贫血的溃疡出血患者中亦降低,而凝血因子Ⅷ、Ⅸ的活性在4组不同程度贫血的溃疡出血患者中均升高。各组患者的INR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血因子Ⅷ和Ⅸ活性的升高在消化性溃疡出血时对维持机体正常水平的凝血功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多种凝血因子、血小板参数等指标在肝病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对86例肝病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进行检测,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TT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除慢迁肝、慢活肝外,其余各组PT、INR、APTT、FIB均有差异;各组PLT有显著差异(P<0.05)。前三组PDW、MPV、PCT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PLT、PDW、MPV、PCT可作为肝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初步评价指标,凝血因子检测可视为肝功能受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一种制备高纯度凝血因子Ⅷ(FⅧ)复合物的方法。用新鲜冰冻血浆作为原始材料,收集冷沉淀,溶解后经氢氧化铝[Al(OH)_3]凝胶吸附、甘氨酸沉淀和氯化钠沉淀,得高纯 FⅧ。然后经 Sephacryl S-1000柱层析,收集富含 FⅧ促凝活性(FⅧ∶C)及 von Willebrand 因子(vWF)组分,得到进一步纯化的产品。层析后产品总蛋白含量为0.188mg/ml,FⅧ∶C 为15.43IU/ml,FⅧ相关抗原(FⅧR∶Ag)为9.85U/ml,vWF 的 Ristocetin 辅因子活性(FⅧR∶RCof)为24.2U/ml。火箭电泳测定未显示含有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Fn)和IgG 等杂蛋白。  相似文献   

10.
失血性休克大鼠凝血因子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研究观察SD大鼠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凝血因子的变化 ,探讨凝血连锁反应在休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制作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后 ,4 0只大鼠随机分为休克前组、休克 1、2、4、6、8、12和 2 4小时组。分别检测各组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 ,凝血因子Ⅷ (FⅧ ) ,组织因子 (TF) ,D 二聚体 (D D) ,纤维蛋白原 (FIB)的血浆浓度及观察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变化。结果表明 :与休克前比较 ,各休克组PT、APTT逐渐延长 ,于休克后 4 - 6小时显著延长 (P <0 .0 0 1) ,APTT平均 5 9.7秒 ,PT平均 30 .2秒。休克后 ,血浆D 二聚体显著增加 (P <0 .0 0 1) ,于休克 8小时达到峰值。血浆vWF、FⅧa、TF、FIB于休克早期增加 ,随着休克的发展 ,纤维蛋白原于休克 2小时开始明显下降 (P <0 .0 0 1) ,休克 12小时降至最低值。TF、vWF、FⅧa分别于休克 6小时、8小时开始明显下降 (P <0 .0 0 1或P <0 .0 5 )。凝血因子消耗比率 :FⅧ为 (86 .1± 1.8% ) ,纤维蛋白原为 (89.6± 0 .6 % ) ,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为 (5 5± 1.4 % ) ,组织因子为 (6 2± 2 .5 % ) ,其中 ,FⅧ、纤维蛋白原消耗比例较大。失血性休克时以外源性凝血途径激活为主 ,内源性凝血途径作用较小。纤维蛋白原和D 二聚体、PT、APTT可用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患者七种血浆凝血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朝英  张正 《华西医学》1999,14(1):77-78
血浆凝血因子检测可作为诊断肝病,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本文对3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促凝血活性进行了检测,以分析其临床意义,现报导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按1984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  相似文献   

12.
肝病患者几种血浆凝血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部分血浆凝血因子产生于肝脏、肝细胞损害时,凝血因子的生成减少,其减少的程度与肝病严重性相关。本文检测了100例各种肝病血浆凝血因子的活性,如Ⅱ:CA,Ⅴ:CA,Ⅺ:CA,Ⅹ:CA及因子Ⅱ抗原含量(Ⅱ:Ag),以探讨它们的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一、检测对象(一)正常组:男女各10例,年龄23~54岁。无肝病和维生素K缺乏症史,无出血性与血栓性疾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凝血因子VII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本文检测了2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激活的因子VII水平(FVIIa)、血浆因子VII活性(FVIIc),血浆因子VII酶原激活(FVIIAg)水平,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及甘油三酯、胆固醇的水平,并与26例健康人进行了对照。结果表明: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激活的因子VII水平(FVIIa),血浆因子VII活性(FVIIc).血浆因子VII酶原激活(FVIIA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且与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的水平呈正相关。提示:凝血因子VII异常可能是肾病综合征惠者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的潜在因素,如对肾病综合征患者通过调控因子VII水平及活性,可能有助于缓解其高凝状态,减少其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李波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7):1394-1395,1397
目的研究妊娠期妇女凝血功能的动态变化及其提示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2011年间150例住院治疗的妊娠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其中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的妇女各50例,将她们定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非孕期妇女50例,定为对照组。采用RT-2204C半自动四通道血凝分析仪对两组患者在妊娠不同时期的凝血功能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进行动态的检测。结果妊娠早期的比较上观察组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提示无明显差异;而在妊娠中、晚期的比较上两组有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处理,P<0.05,提示妊娠中、晚期妇女的PT、APTT、INR等指标较非妊娠妇女明显缩短而TT、FIB明显增加,并且随着临产期的靠近变化逐渐增大。结论在妇女的不同孕期凝血功能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这时动态监测凝血功能的变化,对预防孕期及术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和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临产妇血浆凝血因子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临产妇血液的凝血状态及判断预后,我们对72例临产妇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等四项进行检测,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1·1·1正常对照组体检健康者育龄非孕女性30例,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6·8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获得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患者多项凝血因子活性假性降低的原因。方法 4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对其进行纠正试验、狼疮抗凝物及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Ⅻ活性检测,并对活性降低的凝血因子稀释不同倍数后复检,对稀释后活性没有明显变化的凝血因子进行相应的抑制物筛查。结果 4例患者均出现多项凝血因子降低,纠正试验提示不纠正,狼疮抗凝物检测提示超出检测限,经不同稀释倍数稀释后,除凝血因子Ⅴ外,其他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大幅升高,凝血因子Ⅴ抑制物检测阳性。结论获得性凝血因子V缺乏症患者常伴有多种凝血因子活性假性降低,凝血因子Ⅴ抑制物的存在会干扰狼疮抗凝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血浆凝血因子Ⅶ测定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瞻性研究表明,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增高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子,甚或与心肌梗死及猝死相关[1,2]。FⅦ:C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其增高可能是FⅦa增高或凝血因子Ⅶ抗原(FⅦ:Ag)增高或两者同时增高所致。动脉粥样硬化因血管内皮广泛损伤而致组织因子(TF)过度表达,但TF与FⅦ两者各自单独存在时并无促凝活性,只有当两者结合为TF-FⅦ复合物时才有促凝作用,而TF-FⅦa的促凝活性比TF-FⅦ大25~100倍。因此有人认为,通过测定血浆FⅦa水平预估高凝状态,并作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子更为恰当。我们测定了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Klotho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妊娠期糖尿病中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妊娠期糖尿病患者247例、正常妊娠孕妇261例和健康体检妇女254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Klotho蛋白表达水平,并收集各入组人群的空腹Glu、果糖胺及糖化血红蛋白等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α-Klotho和β-klotho蛋白在妊娠期糖尿病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妊娠组及健康对照组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α-Klotho和β-klotho蛋白与空腹Glu、果糖胺及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相关程度空腹Glu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结论α-Klotho和β-klotho蛋白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低表达,且与血糖控制达标指标相关,提示Klotho蛋白可能在妊娠期糖尿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颜楠  韩峰  刁艳君  陈启颖  刘家云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4):3588-3590,3594
目的 探讨稀释法在评价狼疮抗凝物(LAC)对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的干扰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该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作为对照组,将这30例受试者的混合血浆标本分别按1:1、1:21、1:22、1:23、1:24、1:256种不同稀释比例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血浆,检测标本中的凝血因子FⅧ、FⅨ、FⅪ、FⅫ、FⅡ、FⅤ、FⅦ、FⅩ活性,将其与所对应稀释度的理论值作线性相关分析.选取于该院住院治疗的LAC阳性且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的抗磷脂综合征患者6例作为LAC阳性组.将6例LAC阳性组患者的血浆标本按同样的方法进行梯度稀释并对上述8种凝血因子的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对照组8种凝血因子活性检测值与理论值均呈直线相关(R2≥0.90,P<0.05).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随之升高,能恢复到大致正常水平,且升高到一定水平时不再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而继续升高.结论 病理性抗凝物质如LAC可对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检测造成干扰,稀释法可通过降低干扰物质的滴度来获得更加准确的凝血因子检测值.  相似文献   

20.
颜楠  韩峰  刁艳君  陈启颖  刘家云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4):3588-3590,3594
目的 探讨稀释法在评价狼疮抗凝物(LAC)对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的干扰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该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作为对照组,将这30例受试者的混合血浆标本分别按1:1、1:21、1:22、1:23、1:24、1:256种不同稀释比例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血浆,检测标本中的凝血因子FⅧ、FⅨ、FⅪ、FⅫ、FⅡ、FⅤ、FⅦ、FⅩ活性,将其与所对应稀释度的理论值作线性相关分析.选取于该院住院治疗的LAC阳性且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的抗磷脂综合征患者6例作为LAC阳性组.将6例LAC阳性组患者的血浆标本按同样的方法进行梯度稀释并对上述8种凝血因子的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对照组8种凝血因子活性检测值与理论值均呈直线相关(R2≥0.90,P<0.05).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随之升高,能恢复到大致正常水平,且升高到一定水平时不再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而继续升高.结论 病理性抗凝物质如LAC可对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检测造成干扰,稀释法可通过降低干扰物质的滴度来获得更加准确的凝血因子检测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