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期以来关于山茱萸(CornusOfficinalissiebetZucc)果核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很少。为了开发利用这一丰富的天然资源,我们曾对其化学成分与果肉进行了对照研究,发现核中含环烯醚萜、鞣质和油脂等成分。现报告如下。1山茱萸果核与果肉中环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山茱萸果核提取物对小鼠常温耐疲劳实验和常压耐缺氧实验的影响.方法 通过化学方法 对山茱萸果核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动物随机分组,用山茱萸果核提取物进行小鼠常温抗疲劳实验和常压耐缺氧实验.结果 抗疲劳实验显示山茱萸果核水提物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可明显延长小鼠游泳时间(P<0 05),与果肉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耐缺...  相似文献   

3.
<正>山茱萸与吴茱萸只有一字之差,但它们是两味不同科属、功效各异的中药,不可混淆。山茱萸又名蜀枣、枣皮,为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肉,每年秋、冬季果实颜色变红后采摘,除去枝梗和果柄,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及时去除果核,干燥即可入药。其性微温,味酸,具有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的功效,用于治疗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等症,为补肾益肝的常  相似文献   

4.
商品山茱萸为山茱萸科小乔木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 ,主产浙江 ,呈不规则片状或扁筒状 ,长 1 5cm ,宽0 5cm。肉质果皮破裂多皱缩 ,新货紫红色 ,陈货紫黑色 ,表面皱缩有光泽 ,形似小黑枣 ,以肉厚柔软、皮肉紫红有光泽者为佳。能补益肝肾 ,涩精缩尿 ,敛汗 ;临床常用于肝肾不足头晕耳鸣、阳痿滑精、尿频等症状。近来由于价格作用 ,商品山茱萸往往留有果核 ,且带有普遍性 ,残留果核随着价格作用大有上升迹象 ,最近笔者在中药仓库抽检小包装山茱萸 1 0 0 0g,经过挑拣 ,残核达 1 30 g。在去年 8月中旬 ,绍兴市药品检验所对绍兴市第六人民医…  相似文献   

5.
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是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以干燥果肉入药,有补益肝肾、涩精止汗作用。安徽是山茱萸产区之一,主要产在皖南歙县金川公社和石台县七井公社。解放后皖南山区、大别山区各县均  相似文献   

6.
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e)的干燥成熟果肉。中医临床常用以补肝益肾,涩精固脱,并多要求炮制后入药。其炮制历史久远,本文拟就其炮制历史沿革、传统炮制理论及现代研究结果作一概述。1山茱萸炮制历史沿革山茱萸炮制历史悠久。汉代《金匮玉函  相似文献   

7.
山茱萸肉核抑菌作用的对照试验尚遂存,关宏良,李向书,雷玉萍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山茱萸/药效学山萸肉是一种公认的传统名贵中药材,但对于果核的药用价值认识尚不一致。据文献[1]报道,全国每年有40~50万吨果核被遗弃,这在药用资源上是极大浪...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山茱萸果核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开发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山茱萸果核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山茱萸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别名蜀枣、鼠矢、鸡足、山英肉、实枣儿、枣皮、英肉等。主要产地为豫西、浙江。其品种优劣对该药材的产量和质量有重要影响,临床常以除去种的成熟果实入药。味酸、涩,微温,归肝、肾经。其功效为补益肝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山茱萸及其果核的研究现状,为其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论文回顾性调查,对山株萸及其果核的国内外研究,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分析、整理.结果 山茱萸及其果核化学成分相似,有降血糖、调节免疫、抗休克、抗心律失常、心血管保护作用、抗氧化作用等多种功效.结论 山茱萸及其果核有进一步开发的价值,但其有效成...  相似文献   

11.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家族医药理论认为“气”与“血”是影响人体机能健壮的两大要素.在土家族药物中,有许多维持“气血平衡”的“治血”与“治气”之药.根据土家族药物分类法,将具有赶火败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作用大致相同的药物称为“七”类药,其药用功效、作用机制均与“气”的调节作用密切相关,加之土家族语言长期汉化,“七”与“气”互为谐音字,故名“七”之药谓为“气”药则更准确.本文即从病因、病机、功效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进一步阐释土家族“七”药实为“气”药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2.
张承坤  崔为 《中医学报》2022,37(1):78-81
"阴火"最初为自然界真实存在的事物,如海火、地热等。宋代开始,理学思想兴盛,大量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被征引来解释人体。金代名医李杲将"阴火"的概念植入人体中,形成了中医的阴火理论,完成一次中医学术创新。李杲所论之"阴火",是脾胃气虚、升降失常引起的下焦病理之火,但明清医家将之与朱丹溪的"相火"理论混淆,形成内容相互冲突的阴虚之火说和命门之火说两种理论,并且各自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代中医教材《中医各家学说》为了消弭观点冲突,并基于临床实际情况,先后将"阴火"的概念进行范围扩大,最终形成"阴火"是指一切内伤引起的虚性火邪的观点,完成中医学术史上的又一次创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针“引气归元”穴组治疗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腹针治疗组20例、体针对照组20例和中药四君子汤对照组20例,进行治疗观察.结果:腹针治疗组对脾虚证主症食欲减退、神疲懒言、肢体倦怠、食后腹胀、大便溏泻等有明显疗效,腹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优于体针对照组(P<0.05),与中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寻求更好的系统解剖学教学方法.方法 将泰山医学院2008级本科护理学专业(麻醉护理与重症监护方向)1班和2班109名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以学习小组为基础的问题讨论式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系统解剖学.课程结束后,两组学生采用相同的试题进行闭卷考试,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学生考试成绩的及格率和优秀率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95.0%以上的学生对以学习小组为基础的问题讨论式教学方法持肯定态度.结论 以学习小组为基础的问题讨论式教学方法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医师"走穴"的伦理法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医师"走穴"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较复杂的现实原因.一方面,它满足了患者的需要,增加了医师的收入;另一方面,它又带来了一些法律负效应,如引发医疗事故和知识产权纠纷,偷税漏税等.所以,从伦理和法律的角度解决医师"走穴"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与现实状况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医师单一地点执业却又允许兼职,出现医疗事故处理难等.为此,作者建议:借鉴国外经验,实行兼职医师准入制,制定邀请医疗机构的标准,启动执业医师终生禁业机制,增加医师职业责任感,建立全国性执业医师基本信息数据库,调整患者的权利与义务等.  相似文献   

16.
《金匮要略》气机升降出入思想贯穿全书.气机升降出入失常的病因有多种,气机升降出入失常的表现形式亦存在多样性.《金匮要略》气与水、血联系密切,则气机升降出入失常的治疗法则也独具特点.从全书范围对气机升降出入失常进行系统研究,挖掘气机升降出入失常主要病篇之间的联系,必然会对今后气机升降出入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三效愈创软膏解热镇痛的药效学作用。方法:按不同剂量分别观察了三效愈创软膏对干酵母诱发大鼠升体温作用的影响,对豚鼠局部疼痛刺激阳性反应的影响,以及对注射醋酸后小鼠扭体次数影响。结果:三效愈创软膏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尤其是8%剂量组具有较好的止痛效果;对小鼠腹腔注射醋酸后的扭体次数亦可明显减少,但对抗干酵母诱发的大鼠升体温作用无显著作用。结论:三效愈创软膏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8%剂量组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8.
教育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先导.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范畴,必然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需要改革与创新.“医+X”人才培养模式正是基于时代教育理念所创建的一种新型模式,其目的是为了培养社会所需的“医+X”人才.该模式是一个系统、动态、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其运行机制应基于多种保障.  相似文献   

19.
文章试图分析“SARS”的快速蔓延对我国的“卫生防控体系”造成的严重冲击 ,思考我国预防医学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医学实践中真正地体现“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 ,并以此为契机去建构适应我国现今和未来需要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 ,以有效维护公众的健康水平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捉”的本义是“握、持”,作动词用。六朝时,“捉”的意义开始虚化,转向介词。隋唐以后,介词“捉”构成的处置句的用法比较普遍。明以后“捉”字句消失于文献资料。现代汉语只在少数方言中保留了“捉”字句的用法,“吴语西播”是这些方言共同保存“捉”字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