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24例卫亚敏,高雪琴,何洛建(中信重机公司中心医院,洛阳471003)主题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药疗法,活血祛瘀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其主要临床症状有痛经、月经不调、肿块、不孕等。临床常采用激素...  相似文献   

2.
从湿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以盆腔疼痛和不孕为特点的持续性病变,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病程长,缠绵难愈,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中医学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名,但类似此病的临床表现及体征,散见于“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癌瘕”等疾病范畴。“瘀血”是产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和体征的关键,活血化瘀已成为中医药治疗该病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然古今治疗多从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推陈出新着眼,鲜有论及从湿而治。在临床中若单纯运用活血化瘀方法治疗该病,疗效不尽如人意,笔者在总结全国名老中医班秀文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治疗经验的同时,对部分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发现,湿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见和重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药周期性续惯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镇痛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中药周期性续惯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盆腔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伴有典型痛经症状并经彩超或腹腔镜检查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以疏肝清热活血化瘀为主中药进行周期性续惯治疗共3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每个月进行疼痛症状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各种腹痛症状明显减轻,痛经评分治疗前后比较(P<0.01),痛经完全缓解率达到20%,中重度痛经比例从治疗前的75%下降至45%(P<0.01)。[结论]中药周期性续惯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镇痛有确切疗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葛晓梅 《中外医疗》2012,31(36):107+109-107,109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原本生长在子宫腔内的子宫内膜组织"跑"到子宫腔之外的地方,进而造成的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和体征随异位内膜的部位而不同,同时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子宫内膜异位症虽并非肿瘤,却被称为一种妇科"良性癌",这与其具有植入性以及难以治愈的特点有关,患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一定要理性对待,积极治疗。依发生部位之不同,将子宫内膜异位症分为内外两类,"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主要为:痛经、月经过多、不孕、性交疼痛、大便坠胀、膀胱症状等,腹壁疤痕及脐部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则出现周期性局部肿块及疼痛;临床治疗上,笔者在使用抗孕激素促使患者痛经症状缓解的基础上,加用龙血竭,具有化瘀止痛、活血止血的功效,联合用药起到了抗炎镇痛作用,控制痛经及预防复发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肖承悰教授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资深专家、妇科首席教授、丰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肖承悰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提出"阳气不足,寒凝血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腺肌病痛经的主要病机之一,并据病机特点采用温经通络,化瘀行气止痛之法,运用古方"葫芦巴丸"加减施治,临床收效颇佳.现将其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腺肌症痛经的经验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守性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典型痛经患者,拒绝手术要求口服药物治疗的38例患者为对照组,保守性手术治疗术后辅以药物治疗的38例为治疗组。治疗后随访2年,观察患者痛经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痛经的有效率为86.84%,高于对照组的47.30%(P0.05)。服用孕三烯酮、米非司酮、去氧孕烯炔雌醇患者的胃肠道反应、阴道异常出血、体质量增加平均发生率分别为18.42%、22.37%、18.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见症状,保守性手术后配合药物治疗可作为首选治疗,术后个体化用药可参考不良反应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电视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电视腹腔镜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本组178例中,镜下手术成功166例,成功率93.3%,术后患者痛经和性交痛症状均有明显缓解.结论 电视腹腔镜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阳和汤加味周期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阳和汤为主方,经前加活血通络之药,经期加以理气、化瘀、止痛之药,经后加补肾、化瘀、散结之药治疗;对照组予孕三烯酮治疗,停药后观察疗效及痛经的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47%,对照组7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药物对痛经均有明显改善作用,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阳和汤加味周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之一,近年有明显升高趋势。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表现,严重者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临床常选用不同类型的药物治疗该病,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以前我们医院是使用孕三烯酮、丹那唑、内美通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从2003年我们医院引进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后,  相似文献   

10.
许润三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经验总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所引起的病症.由于异位的内膜在卵巢激素影响下,发生周期性出血及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故临床以逐渐加重的痛经、月经失调及不孕为主要症状.若子宫内膜生长于子宫肌层时,则称其为子宫腺肌病.根据临床表现,中医归属为"痛经"、"癥瘕"、"不孕"范畴.因其发病机制为经血不循常道,离经之血蓄积盆腔而成瘀,故活血化瘀始终为中医治疗该病之大法.但由于本病疗程长,复发率高,活血化瘀药久用易耗伤气血,使患者难以坚持治疗;加之临床个体差异较大,不可以一方一法概而论之.  相似文献   

11.
张金生 《中医学报》2021,36(4):721-724
瘀血在演变过程中呈现两种状态,即显性瘀血状态和隐性瘀血状态。显性瘀血状态包括不通而瘀和离经而瘀;隐性瘀血状态包括不畅而瘀和不荣而瘀。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瘀血骤然形成,血管闭塞,继而引发全身血流紊乱,治疗应以峻攻、破瘀、通络、开窍之品活血化瘀攻邪;脑梗死亚急性期患者病机由"不通而瘀"转变为"不畅而瘀"合并"不荣而瘀",或表现为三者并行的状态,治疗应以活血化瘀注射剂为主,辅以口服剂效果明显;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多依赖其生新功能,正是生新功能推动着病情好转和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12.
通过阐述“痰瘀同源”的理论渊源,结合咳嗽的临证经验,认识到痰饮、瘀血为咳嗽的重要致病因素,痰瘀互结是咳嗽发病的重要病机。对于咳嗽辨治要以“痰瘀同源”理论为基础,重视痰瘀同病、互结、同治,从而提高中医药治疗咳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血瘀证的客观化指标。方法: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血瘀证类型分为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阳虚血瘀证等3种类型,每组30例患者,比较3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化血红蛋白、C 反应蛋白等指标。结果:阴虚血瘀证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明显高于气虚血瘀组、阳虚血瘀组(P <0.05)。3组患者发病的 BMI、平均年龄、平均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阴虚血瘀证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明显较高,其他指标在不同血瘀证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健脾活血化瘀法治疗痰浊血瘀型高血压5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痰浊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将104例痰浊血瘀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贝那普利)52例、治疗组(健脾活血化瘀法联合贝那普利)52例,疗程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 P<0.05);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脾活血化瘀法联合贝那普利对痰浊血瘀型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改善临床症状、血流黏滞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痰瘀相关,意在梳理痰瘀知识、并强调痰瘀相关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多角度地分析、刍议"痰瘀同源"、"痰瘀互结"、"痰瘀同治"等痰瘀经典理论的方式论述痰瘀相关。结果:痰与瘀是中医界里重要的元素,痰与瘀互结是许多疾患共同的病机,痰瘀同治是常用治法。结论:痰瘀同源、互结、同治,不但在临床上有着实用的指导意义,又能与时俱进、在探究中创新。  相似文献   

16.
国医大师张学文瘀血证治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医大师张学文认为瘀血证病因复杂,主要有虚、寒、热、燥、情志内伤、膏浊痰湿、外伤、出血等.瘀血可分为凝血、死血、蓄血、恶血4态.瘀血形成后常出现气血亏虚、气机郁滞、痰饮与水肿、化热酿毒、藏腑经络失调等病理演变,治疗方法有散血、活血、化瘀、放血4类,形成治瘀17法,广泛应用于瘀血病证的治疗,发展了瘀血学说.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近代医药界对于“瘀血”病机与“活血化瘀”治则研究的兴起,现代医家也在更深入地对张仲景所论“瘀血”进行研究探讨。收录近10年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张仲景对“瘀血”病因病机的认识很是复杂,与气滞、水停等有关;辨证治疗具有鲜明特点,不独治停滞之血;后世对涉及方剂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颇多,其良好疗效得到肯定,且治疗范围在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8.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与瘀血证关系密切,多从气、热、痰几个方面治疗。因气致瘀者,治疗旨在求"和",即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因热致瘀者,当首辨虚实;阴亏血少、中焦阳虚发热致瘀者治以补泻兼施;五志化火致瘀,热瘀胶结,难解难清者以清热凉血法伍以活血散瘀法,邪祛而瘀散;痰瘀交阻者,以荡痰汤及抵当汤化裁治疗,祛邪扶正。  相似文献   

19.
肺血瘀证古之记载罕见,现行规划教材中亦弃而不载,然收集先哲所论,参以现代临床及实验研究,认为临床中肺病从瘀论治并不少见,肺血瘀证有其形成的生理基础、病理机制,临床多表现为咳痰喘伴有血瘀证,如咯血、胸痛有定处、口唇指甲紫绀,舌紫有瘀斑等。现代医学普遍认为,血黏度增高、肺间质纤维化、肺动脉高压为瘀血的病理表现,药理研究证实中药活血化瘀药可改善上述情况,亦证明肺血瘀证的客观存在。但肺血瘀证常兼见他证,易于被掩盖,肺血瘀证应得到复兴。  相似文献   

20.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指停经后,卵巢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的骨量减少引起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一种疾病,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常见的一种。本文从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血瘀和骨质疏松的关系,结合近几年来从血瘀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结果,对活血化瘀治疗PMOP进行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