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肺癌因虚而得,因虚致实,是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本虚标实之病。虚以肺气虚、阴虚为主,实则为癌毒、痰毒、瘀毒互结,治疗以益气养阴、解毒散结、化痰消瘀为基本大法,但需正确处理益气养阴与解毒散结、化痰消瘀之间的关系,做到标本兼顾,不可偏废。同时治疗应辨病辨证相结合,配合手术、放疗、化疗等多种手段。肺癌早期,邪实而正未虚,可首选手术切除,配合中医药治疗,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中期则邪衰正气渐复,则应祛邪与扶正兼顾,且攻且补;晚期患者正虚邪实或正虚邪衰,脏腑功能低下,应以中医药治疗为主,益气养阴兼顾五脏,时时注意顾护胃气,以期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文章总结了朱佳教授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分析了肺癌的病因病机,包括烟毒袭肺,邪毒侵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正气亏虚等;痰瘀互结,癌毒阻肺,气阴两虚是肺癌的病机。痰、瘀是第二病理产物,既是邪毒侵肺,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又是导致正气内虚,产生肺癌的致病因素。癌毒阻肺是肺癌发生的关键,是肺癌的致病之根,病变之源。肺阴亏虚贯穿于肺癌的始终。扶正、祛邪、固护是肺癌的治疗原则。扶正是指益气养阴,温煦阳气。祛邪包括宣肺祛痰,软坚散结,清热解毒,化瘀通络,以毒攻毒等。固护是指疏肝理气,调理脾胃。文中详细介绍了朱佳教授治疗肺癌的经验方肺消瘤散,其组方配伍工整,有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祛湿化痰,疏肝理气等功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导师宋康教授治疗肺癌常用药对的组成、配伍特点。[方法]通过跟师临证学习,搜集整理宋师治疗肺癌的医案,总结宋师临证治疗肺癌的常用药对、配伍特色、用药规律及常用剂量,探讨药对作用机制,同时附验案一则。[结果]宋师认为,肺癌的形成是由正气亏虚,气机失调,痰、毒、瘀等阻塞肺络,日久成积所致,正虚与邪实是其两大病机,因此扶正与祛邪是其治疗总纲,清、消、补为其常用治疗三法。宋师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对于正气不足的肺癌患者,常用补益中焦、益气养阴、补肾益精等药对扶助正气;属邪实者,针对其痰、瘀、毒等不同致病因素,常用清热解毒祛瘀、化痰散结通络等药对以祛除实邪。所举病案,病属肺癌之痰瘀互结证,治以宋师常用降气化痰、解毒祛瘀之药对,疗效真实肯定。[结论]宋师运用药对治疗肺癌,选药精当,用药精准,疗效良好,值得深入学习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从虚毒治疗癌症是临床行之有效的重要法则.正虚是癌症的病理基础,癌毒是癌症的致病要因.扶助正气是癌症治疗的根本;解除癌毒是癌症治疗的关键.从虚治疗中,补益脾胃是基础,注重补精气补精血,注意运用血肉有情之品;从毒治疗中,解毒软坚是基础,注重化痰毒化瘀毒,注意运用虫类药.扶助正气和解除癌毒应贯穿于癌症整个治疗的始终.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扶正不留邪、养正积自消和祛邪不伤正、解毒可散结的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益气养阴解毒法是王瑞平教授治疗中晚期肺癌最常见的方法。王瑞平教授从肺癌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经验用药阐述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理论思想和临证经验,揭示气阴亏虚、癌毒内结贯穿中晚期肺癌发病始终,益气养阴解毒法是中医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重要治法。其中,益气、养阴需辨证使用,解毒需分清癌毒性质——热毒、痰毒、瘀毒,分别运用清热、化痰、祛瘀等方法。运用益气养阴解毒法治疗中晚期肺癌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章永红教授认为,肿瘤多因虚而得,因虚致实,是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病性总属正虚邪实,正虚以脾胃气虚为主,邪实以湿热瘀毒多见。治疗大肠癌的用药特点在于以补为本、首重健脾,攻补兼施、气阴为要,祛邪重视解毒化浊、善用破瘀消肿。  相似文献   

7.
郭淑云教授认为,正虚毒结是消化道肿瘤发生的两大因素,正虚为本,毒结为标,对此类病症,如何辨别病性寒热尤为重要。郭教授重视患者自身对寒热的感觉以及饮食寒性热性的问诊来辨明寒热,并细辨寒热错杂及寒热真假之证。治疗上,早期邪盛而正未衰,人体正气有能力祛邪,当以祛邪为主,使邪气外出;中期邪气盛,正气渐虚,机体尚能耐受祛邪药物的作用,治宜扶正、祛邪并用,扶助人体正气,以祛邪外出;晚期正虚而邪实,人体正气虚衰,邪气盛实,则需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相似文献   

8.
国医大师张学文辨治肺癌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医大师张学文认为肺癌是因毒邪侵淫、情志内伤等导致脏腑失调,正气虚弱,气滞血瘀,痰浊内生,毒痰瘀互结,壅结于肺,日久恶变成癌积,临床从气阴亏虚型、热毒内蕴型、痰浊内阻型、毒瘀互结型、阴阳两虚型辨治。治当扶正祛邪,以益气养阴、活血散结、化痰解毒为原则,并应将扶正祛邪贯穿肺癌治疗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恶性淋巴瘤多由正气虚衰,痰凝结滞所致,友邪实为主,宜化痰散结为先,采用基本方随症加减;康复阶段,以正虚邪留为特征,宜扶正为主,兼顾祛邪,而健脾益气则地康复阶段的固本清源,防止肿瘤复发转移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化疗、放疗及手术治疗的不同时期分别采用健脾和胃、补益脾肾;养阴清热、凉血活血;或补气养血等方法,以达到减毒增效,优势互补,促进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从“正气内虚,痰瘀并存”论治肺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因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肺、脾、肾三脏虚损,标实为痰、瘀、热、毒,痰、热、毒均在虚和瘀基础上形成.正虚和邪实可以相互影响,并互为因果,形成因虚致实、因实致虚、虚者更虚、实者更实的病理特点.中医药治疗该病有其独特优势,可外感与内伤并重,扶正与祛邪并调.从“正气内虚,痰瘀并存”的病机观点论治肺间质纤维化,可为该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清瘀温通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慢性疾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在治疗过程中难免耗伤气血,活血化瘀的药物又多属攻伐之类,易损伤正气,造成机体正气虚损,阳气不足,无以温煦气血,从而使得活血化瘀的功效减弱,加重血瘀症状。瘀血癥瘕难以清除,阳虚症状日益明显,表现为畏寒怕冷、舌苔暗淡、脉象细弦。此时,若加入温阳通络的药物,如乌药、五灵脂、小茴香、艾叶、炮姜等,温补阳气,散寒通络,可以增强活血化瘀药物的功效,同时扶助正气,且这些药物的止痛作用显著,可明显缓解痛经症状。文献引用:庄梦斐,曹阳,赵莉,等.清瘀温通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J].中医学报,2015,30(2):289-291.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暖宫散瘀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给予口服暖宫作用的中药汤剂治疗本病;对照组以少腹逐瘀丸治疗。结果:观察了3个月经周期,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4%;对照组总有效率81%。结论:可见暖宫散瘀中药汤剂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良好效果,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阐述“痰瘀同源”的理论渊源,结合咳嗽的临证经验,认识到痰饮、瘀血为咳嗽的重要致病因素,痰瘀互结是咳嗽发病的重要病机。对于咳嗽辨治要以“痰瘀同源”理论为基础,重视痰瘀同病、互结、同治,从而提高中医药治疗咳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痰瘀相关,意在梳理痰瘀知识、并强调痰瘀相关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多角度地分析、刍议"痰瘀同源"、"痰瘀互结"、"痰瘀同治"等痰瘀经典理论的方式论述痰瘀相关。结果:痰与瘀是中医界里重要的元素,痰与瘀互结是许多疾患共同的病机,痰瘀同治是常用治法。结论:痰瘀同源、互结、同治,不但在临床上有着实用的指导意义,又能与时俱进、在探究中创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血瘀证的客观化指标。方法: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血瘀证类型分为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阳虚血瘀证等3种类型,每组30例患者,比较3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化血红蛋白、C 反应蛋白等指标。结果:阴虚血瘀证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明显高于气虚血瘀组、阳虚血瘀组(P <0.05)。3组患者发病的 BMI、平均年龄、平均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阴虚血瘀证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明显较高,其他指标在不同血瘀证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聂文欢  张翠英 《中医学报》2021,36(4):706-70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机为胸阳不振、阴寒凝结,乃本虚标实之证,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气滞、寒凝、痰浊、血瘀为标。痰浊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过程中既可以是致病因素,又作为病理因素贯穿疾病始终。痰浊与瘀血之间的同源关系,决定了痰瘀形成之后不仅可单独致病,还可因痰致瘀,因瘀致痰,相互影响。对本病的治疗,当以化痰祛瘀、清热解毒、宣痹通脉为主,兼顾养阴生津、调理脾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活血化瘀法应用于恶性肿瘤临床治疗的体会。方法:针对恶性肿瘤的病因机理、用药原则、用药规律等方面具体分析活血化瘀法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结果:活血化瘀法能够减轻放化疗时产生的不良反应,增强患者免疫力,抑制肿瘤转移,减少扩散,杀灭肿瘤细胞,提高治疗的效果。结论:活血化瘀法可作为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特色方法,抑制肿瘤转移、扩散,收效甚好,应用时注意和辨证用药相配合,以利于对胃气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建立证候模型是中医药研究领域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力竭性游泳复合线栓法复制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病证结合模型为范例,探讨了建立中医证候模型的思路与方法,力求使气虚作为始动因素、主要因素而贯穿气虚血瘀模型的全过程,动态观察相关的宏观表征和生物学指标,确定其评价体系,为揭示气虚血瘀证的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王旭教授秉承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的"瘀热致消"学术思想,潜心研究糖尿病瘀热证型的临床病证特点及辨证思路,以清化瘀热为治疗大法,运用清化瘀热方治疗糖尿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气虚血瘀动物模型造模方法、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存在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