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佳尧  侯威生 《健康文摘》2008,(11):23-23
目前,冠心病的治疗已经形成了药物一介入一搭桥的综合治疗模式。其中,搭桥手术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明显提高生活质量。虽然。科技的进步使手术风险大大降低但搭桥手术后如不加控制.冠状动脉的其余血管甚至新搭的“桥”仍会发生病变,出现狭窄。因此。搭桥术后患者应该注意保护“心桥”。  相似文献   

2.
大隐静脉(ITA)作为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CABG)搭桥血管易于发生进行性内膜增生,致远期硬化阻塞,术后10年通畅率仅30%~35%,ITA又称乳房内动脉,作为搭桥血管,具有解剖位置恒定,术后跟踪无进行性内膜增生硬化阻塞,10年通畅率高达95%,且具有大隐静脉相似血供率,促使了ITA作为心脏搭桥血管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孤立性心肌桥的心电图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心肌桥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 选择2351例冠状动脉造影所检出的37例孤立性心肌桥患者为研究对象,按Nobel分级标准分为3级,对其心电图进行分析。另选择15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且无其他心脏疾病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早期复极综合征(Ells)发病率。结果 部分心肌桥患者的心电图可表现为ST段下移〉10.1mV伴或不伴有T波倒置(心肌缺血样改变),其中Ⅰ级占12.5%,Ⅱ级占33.3%,Ⅲ级占72.7%,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桥患者中ERS发病率为21.6%,对照组发病率为2.0%,P〈0.05。结论 心肌桥患者的心电图可以表现为正常、心肌缺血样改变及ERS,心肌缺血样改变的发生率与心肌桥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心肌桥患者中ERS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  相似文献   

4.
下肢静脉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的难治I生疾病,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中,静脉性溃疡的发生率为0.3%-1.0%。“创面床准备”是治疗慢性溃疡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当患者机体条件差,合并糖尿病,存在多器官功能损害及全身感染,加之静脉溃疡时间长时,往往会使病情恶化,导致溃疡难以愈合。我院于2013年6月1日收治1例糖尿病合并顽固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自2004年1月以来,我们对9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采用股静脉解剖学定位“盲穿”采血,成功率高、病人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96例,男62例,女34例。年龄7个月~84岁。烧伤面积15%~98%,所有病人均为全身大面积烧伤或四肢烧伤。股静脉盲穿一次穿刺成功93例,占97.1%;二次成功3例,占2.9%。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人群中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发生率、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接受选择性冠脉造影36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362例选择性冠脉造影的人群中,发现心肌桥8例,检出率为2.2%;心肌桥以单发为主,最常出现部位在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临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绞痛、心律失常及不同程度的心电图、CTnT改变;药物可治疗心肌桥患者。结论(1)心肌桥可以引起心肌缺血症状;(2)心肌桥可继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3)有症状的心肌桥首选药物?受体阻滞剂治疗,无效时可考虑PCI及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20世记90年代以来,冠脉搭桥手术在中国兴起。在冠心病外科中,目前桥血管替代材料是白体动脉如乳内动脉,挠动脉,胃网膜动脉及腹壁上动脉等,或常用静脉如大隐静脉,上臂的静脉(贵要静脉)等。然而能使用的自体动脉或静脉常常有限,另外桥血管受年龄,伴随病症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影响,远期通常率将进一步下降。因此在冠脉血管重建领域中目前或不远的将来所面临的问题之一是血管材料短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意义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943例病人中共检出心肌桥10例。结果孤立性心肌桥4例,2例手术,1例置入支架,1例药物治疗。合并冠心病1例行搭桥手术,心肌病5例采用药物治疗。结论有症状孤立性心肌桥治疗应当积极,药物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心肌桥松解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应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开展超声监测下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技术与感染的预防。方法将224例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肉眼观察血管,经验性操作;观察组:将超声技术应用于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中,记录两组静脉炎、血栓发生率及1次置管成功率。结果两组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观察组静脉炎及血栓发生率低,1次置管成功率高,静脉炎由18.4%降至0.8%,血栓由5.1%降至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超声监测下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可提高1次置管成功率,降低静脉炎及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有症状心肌桥患者的临床和长期预后.方法 2001年7月至2010年7月确诊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632例,其中孤立性有症状心肌桥患者38例(心肌桥组),38例患者中收缩期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50%12例(Ⅰ组),狭窄程度50%~75%15例(Ⅱ组),狭窄程度>75%11例(Ⅲ组).另取同时期15例无冠状动脉狭窄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心功能参数及随访结果.结果 孤立性有症状心肌桥患者38例,占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6.0%(38/632),发生在左前降支占76.3%(29/38).各组心功能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1~36个月,心肌桥组84.2%(32/38)的患者持续进行了药物治疗,在此过程中1例患者突发死亡,研究结束时有5例患者在药物治疗后仍有劳力性心绞痛,1例患者发生严重的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患者需要介入治疗.对照组无死亡、劳力性心绞痛、严重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并发症发生.Ⅰ、Ⅱ、Ⅲ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68%、76%、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桥对患者心功能影响较小,有症状的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即可改善症状、预后较好,只有严重的症状并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才需要外科及介入治疗,但少数严重变异的心肌桥可以引起心肌缺血、甚至猝死事件的发生.因此,对孤立性有症状心肌桥患者可考虑进行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1.
辛浩蓉 《中国卫生产业》2013,(35):165+167-165,167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早期激光治疗临床的观察。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6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行激光光凝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激光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其中治愈52例,占60.5%。显效、有效31例,占36.1%,无效3例,占3.4%。结论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进行早期激光治疗,可有效促进病症的吸收,缩短病程,减少新生血管形成,防止并发症的产生,保护和提高视力,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长期化学治疗患者延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时间的可行性。方法对我科2002年6月-2006年6月间留置PICC的826例患者的留置时间、拔管原因、维护方式、导管相关性感染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PICC留置时间为7天-34个月,其中留置时间达1年以上者112例(13.6%);拔管主要原因是治疗结束及死亡,占95.4%;因导管相关性感染拔管者12例,仅占2.5%。结论因治疗方案需要长期化疗的患者,在经过PICC资格培训的护理人员的维护下,能够将PICC导管的留置时间延长至1年以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堵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使用静脉留置的患者10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发生堵管的原因。结果:共24例患者静脉留置针发生堵管,发生率为24.0%。堵管原因:因患者穿刺手臂活动过度或用力的占2.0%,共2例,因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占1.0%,共1例,因静脉留置针较长时间留置的4.0%,共4例,静脉输注刺激性药物和高营养液后没有彻底冲洗的占4.0%,共4例,不恰当操作封管的占8.0%,共8例,封管液剂量不足的占5.0%,其5例。结论: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患者发生静脉留置针堵管,护理人员应根据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使患者发生静脉留置针堵管的几率降低,其经济负担与痛苦得以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梗死相关动脉合并心肌桥对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影响。方法将594例STEMI直接行PCI治疗成功的患者分为两组:梗死相关动脉合并心肌桥者46例为肌桥组,梗死相关动脉未合并心肌桥者54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直接行PCI治疗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死亡、靶血管重建、靶病变重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结果594例患者术后即刻前向血流TIMI3级率为92.1%(547/594),其中肌桥组为60.9%(28/46),对照组为94.7%(519/5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病死率为4.4%(26/594),其中肌桥组为13.0%(6/46),对照组为3.6%(20/5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肌桥组为22.5%(9/40),对照组为5.1%(27/5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梗死相关动脉合并心肌桥患者直接PCI治疗术后即刻前向血流改善较差,可能是导致住院病死率高和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常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TH胶(含显影剂的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灌注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将46例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采用TH胶“三明治”(无水乙醇-纤毛钢圈-TH胶)灌注栓塞胃冠状静脉+部分脾动脉栓塞;对照组21例,采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密集套扎方法。分别观察食管胃底静脉再出血率、病死率、肝功能改善率。结果治疗组随访3~48个月,食管胃底静脉再出血率为8.7%,病死率为4.3%,肝功能改善率为87.0%;对照组曲张静脉再出血率为28.6%,病死率为19.0%,肝功能改善率为47.6%。结论TH胶“三明治”灌注栓塞胃冠状静脉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操作安全,与内镜套扎方法比较,再出血率低、病死率低,肝功能改善率高,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中输液管调节器的适宜夹闭位置。方法:132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组,并分别将输液管调节器夹闭在不同的位置,通过观察静脉穿刺时的静脉回血情况,以确定适宜的夹闭位置。结果:输液管调节器夹闭lOcm、20cm、30cm、40cm、50cm处的静脉即刻回血率分别是28%、59-3%、92%、96.3%、100%。结论:输液管调节器距过滤器越远静脉即刻回血率越高,在30cm以上处夹闭为宜。  相似文献   

17.
杨锋 《健康生活》2012,(2):25-25,27
有不少冠心病患者做了冠脉搭桥手术后,便认为万事大吉,今后不用再操冠心病的心了。殊不知,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如果术后疏忽养生,这座新架起的“桥”仍会面临再堵塞的危险。因此,凡是做过搭桥术的病人在Et常生活中一定要加强自我保健,时刻维护好“桥”,才能保证血流畅通无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社区静脉吸毒人群(IDUs)艾滋病相关行为特点及目前同伴教育的开展情况,提出建议。方法: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法对某市城市社区静脉吸毒人群和疾控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结果:IDUs对艾滋病知识已有相当程度了解。共用注射器情况在减少。但仍有37.1%的对象近半年内共用过注射器。90%的对象有固定的活动圈子,圈子中毒友相处时间平均约4.5年,圈子中存在“核心人物”。在和固定性伴、非固定性伴、商业性性工作者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分别为28.6%、53.3%、60.0%。结论:1)仅知识的增加并不足以阻止HIV在IDUs中传播;2)应更加关注HIV由IDUs经性途径向非高危人群传播的可能性;3)同伴教育的基础是IDUs“圈子”和“核心人物”的存在,但也受“圈子”和“核心人物”特点的限制。故其作用不宜高估;4)同伴教育的策略方法应予改进。  相似文献   

19.
不同置放途径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比两种经不同途径置放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选择需长期输液治疗的患80例,分为A、B两组,每组各40例。A组应用双腔或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美国Arrow公司)经锁骨下静脉穿刺至上腔静脉置管,B组应用“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美国B—D公司Peripherally Insented Central Catheter,简称PICC)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观察2组置管成功率、流速及导管相关并发症30天。结果 置管成功率相近(P=0.5562):PICC导管置管成功97.5%(39例);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100%(40例)。导管堵塞率有明显差别(P=0.0231):PICC9例(22.5%),锁骨下静脉穿刺2例(5%)。锁骨下静脉置管流速明显快于PICC(P=0.0001)。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两组无明显差异(P=0.1521~0.5562)。气、血胸并发症:PICC末发生,锁骨下静脉穿刺1例(2.5%)。动脉损伤:PICC末发生,锁骨下静脉穿刺1例(2.5%)。导管易位:PICC2例(5%),锁骨下静脉穿刺1例(2.5%)。静脉炎:PICC2例(5%),锁骨下静脉穿刺末发生。导管感染:PICC末发生,锁骨下静脉穿刺2例(5%)。大多数PICC置管可由护士完成,而锁骨下静脉置管全部由医师操作。结论 经锁骨下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流速大,是抢救危重患的首选导管。PICC导管穿刺更安全、易推广;导管堵塞或感染后,能进行原地置换;是长期输液和大剂量长时间化疗的首选中心静脉导管。两种置管途径的导管相关感染率无统计学羌异。  相似文献   

20.
王玉凤 《现代保健》2011,(32):68-69
目的探讨上肢浅表静脉硬化或不易见时,对远心端代偿性增粗的掌指关节处血管行离心方向静脉穿刺的效果及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56例上肢浅表静脉硬化或不易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行离心方向静脉穿刺,对照组行向心方向静脉穿刺,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和皮下淤血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穿刺成功率为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8%(P〈0.05);试验组皮下淤血发生率为9.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2%(P〈0.05)。结论对上肢浅表静脉硬化或塌陷患者,对代偿性增粗的掌指关节处血管行离心方向静脉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