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里表述了母亲的温柔.“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驾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 相似文献
2.
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呢?一位家庭教育专家的一只手理念会给我们很深的启迪:大拇指,表示赏识,意味着要有恰到好处的表扬。很多孩子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信心。要培养孩子的信心,就要学会赏识和表扬。父母要学会对孩子说:我相信你,你一定能行! 相似文献
3.
生活中常看到这样的情形:一边是上中学的孩子。不知何时起。突然失去了儿时的乖巧顺从。变得桀骜不驯,甚至叛逆。处处和父母对着干。一边是焦虑不堪的母亲,放弃休息和娱乐,乃至放弃事业。一切围着孩子转。情绪变成了孩子学习成绩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4.
5.
6.
7.
两点只是一条线,线断了,和任意一点又可以连成线。有了宝宝后,三点构成一个面,是稳定结构,缺一不可。说一千道一万,对孩子来说,这道理那道理,原装家庭原配父母是硬道理。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一项《家庭教育中母亲素质现状》的调查显示,母亲是家庭教育的最主要实施者,决定着孩子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式,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9.
10.
有关学研究证实,患有抑郁症母亲的孩子在情绪气质、智力发育和行为适应等方面都比心理健康母亲的孩子差。他们与其他孩子相比,在婴儿期更容易出现烦躁不安情绪;在幼儿期面临压力时,常做出消极反应,在学龄期和少年期缺乏社交技能,自我评价低,行为问题多。 相似文献
11.
12.
研究人员2日表示.美国有上百万贫困人家的儿童在10岁以前发胖.原因就是他们的母亲压力过大.孩子只能靠吃不健康食品来寻求安慰。 相似文献
13.
14.
15.
单亲家庭的孩子该如何教育?这个问题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困扰着我。实践使我坚信单亲家庭对子女的教育首先要把握一个原则.让孩子认识到——爸爸妈妈对他(她)的爱没有变。 相似文献
17.
站在我面前的男孩有着清秀的脸庞,虽然只有14岁,但他紧锁着眉头,看上去好似历经沧桑一般。难以想像的是,他患上了“抽动-秽语综合征”。
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多发性抽动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综合征,以面部、四肢、躯干部肌肉不自主抽动伴喉部异常发音及猥秽语言为特征的症候群。特征是患儿频繁挤眼、皱眉、皱鼻子、撅嘴等;继之耸肩、摇头、扭颈、喉中不自主发出异常声音,似清嗓子或干咳声。少数患儿有控制不住地骂人说脏话的症状。 相似文献
18.
研究发现,高龄产妇所生之子较少住院,也更易于接受重要疫苗注射,因而更加健康。此外,他们的语言能力发育更快,5岁以前较少出现社会和情绪障碍。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