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艳 《家庭健康》2011,(6):30-31
养生“清”为贵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的观点。即养生要适应自然环境、季节气候的变化。六月开始进入署季.天气多热。故养生的关键在于“清”。  相似文献   

2.
立秋之后,天气渐凉。秋季的气候特点是,初秋湿热重,白露后雨水减少,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在这"多事之秋"的季节里,许多人很难适应这样的气候变化,是多种疾病的高发季节,因此,安度多事之秋,做好防病就显得尤为重要。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气候特点】每年的9月23日前后是“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节点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  相似文献   

4.
伴着秋天的到来,新的学期开学了,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凉,气候的变化,人的机体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对于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够成熟的幼儿来说,一些细菌、病毒便会趁虚而入。幼儿园本着“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本学期气候及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特拟定以下学期计划:  相似文献   

5.
<正>气候特点每年10月23日前后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为秋季到冬季的过渡。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  相似文献   

6.
张益丰 《自我保健》2007,(10):60-60
闷热的盛夏已经过去,前些天的一场大雨拉开了金秋的大门,气候的变化也越来越明显。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由于秋季由热转寒气候不稳定,人体肠胃免疫力下降,更要做好自我保健。  相似文献   

7.
Amy 《家庭育儿》2007,(9):21-22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谓之中秋,早晚温差较大,气候干燥。对于抵抗力相对较弱的宝宝来说,外出赏月该注意哪些方面呢?去年中秋的时候,全家带着2岁  相似文献   

8.
【气候特点】小寒时值阳历1月上半月,农历十二月(腊月)上半月。小寒是反映温度变化的节气,意思是天气虽然寒冷,但还不到最冷的时节,故名小寒。同时这时正值三九前后,俗话说冷在三九。这是因为在上一个节令冬至时,地表得到的太阳光、热最少,但还有土壤深层的热量补充,所以还不是全年最冷的时候。等到冬至过后,也是到三九前  相似文献   

9.
【气候特点】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秋"字是由一个"禾"一个"火"构成,意味着火烧秸秆,是秋天麦收后的一种行为,旨在秋收后通过烧秸秆来重新滋养大地,也象征着一种成熟、收藏的状态。立秋后,天气渐渐转凉,农  相似文献   

10.
柳鹏 《健康世界》2011,(9):72-73
秋季在我国是指从立秋开始,到立冬结束的这段时间,包括了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相当于农历的7、8、9月。秋季的气候特点是由热转寒、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因此,保养体内的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  相似文献   

11.
昊健 《东方药膳》2009,(8):45-45
时入秋令,是一个冷暖气团交锋的过渡季节。初秋雨水较多,“一场秋雨一场寒”;中秋前后,气候干燥凉爽;深秋,秋风渐紧、寒凉渐重。正是由于秋令的上述气候特点,人体易于患上与这种气候密切相关的时令疾病。因此,人们要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12.
【气候特点】每年11月7日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之立冬,是冬季的第一节气。“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指这一节气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  相似文献   

13.
【气候特点】 每年的10月8日前后为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此时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渡,暑气尚不曾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晶莹闪光,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相似文献   

14.
增减衣服秋季中午热早晚凉,要适时增减衣服,但不可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严,防一脱一穿息感冒。尤其老人代谢功能低,血液循环慢,怕热又怕冷,宜白天开窗,晚间关窗,不开空调,薄被盖腹,注意脚部保暖,防脾胃受凉。  相似文献   

15.
【气候特点】处暑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的本义是隐,止。《古汉语常用字字源字典》释“处”曰:止几会意。“几”是矮小的桌子。用来依靠休息。因而“处”的意思是止息、停留。此时暑气渐隐,  相似文献   

16.
张阳春 《健康博览》2007,(11):36-37
秋天,是从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并以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作为气候转化的分界。 从秋季的气候特点来看,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随“夏长”到“秋收”,而相应改变。  相似文献   

17.
过去的毒大米、毒奶粉、石蜡油等事件还余音绕梁,苏丹红、孔雀石绿等致癌物又掀起阵阵浊浪。在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报道之下,三聚氰胺、瘦肉精等这些过去不为人知的名词,如今成了人们谈论的焦点。由于公众信息沟通渠道不健全,它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便是——在物质极丰富的今天,人们却陷入了不知吃什么才安全的恐慌。据调查显示,对于平时购买食品时是否担心安全问题,80%的受访者表示有不同程度的担心。然而,这种“护心”有必要吗?  相似文献   

18.
气候特点春分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日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南北半球昼夜相等。  相似文献   

19.
【气候特点】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在每年2月18日前后。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阴历正月的中旬有降水,是因为春属木,而木的生长需要水,所以立春后就是雨水,东风吹化了冰水,蒸腾而为雨。  相似文献   

20.
【气候特点】每年12月7日或8日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雪”。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每看到日历的这一页,大雪压枝,银装素裹成了我们情感上的无限希冀。其实,气候变化的事实并不是这样。从这天起,天气越来越冷,阴寒越来越重,空气越来越干燥。降水量会逐渐减少。此时是阴气最盛的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一些对阳气极为敏感的花草也开始萌动而抽出新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