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CD81在正常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的表达。方法:用抗CD81抗体EAT2对正常大鼠RPE组织切片及体外培养RPE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H121对RPE组织进行CD81蛋白的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正常大鼠视网膜的色素上皮细胞膜表面呈CD81的阳性染色,体外培养的大鼠RPE也呈CD81阳性表达;Western blot分析RPE层蛋白出现CD81阳性条带。结论:正常大鼠的RPE层可以表达CD81。  相似文献   

2.
李雯霖  姜德咏 《眼科研究》2004,22(4):390-392
目的 研究在具有完整基底膜的人羊膜上培养牛视网膜神经胶质 (RG)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用常规培养液进行原代及传代牛RG细胞的培养 ,并以GFAP及S 10 0染色进行免疫组化鉴定。取第 3代或第 4代牛RG细胞 ,以 1 0× 10 5/mL密度接种于羊膜基底膜面进行培养 ,并进行上述同样的鉴定。结果  ( 1)原代RG细胞GFAP及S 10 0染色阳性细胞分别为 86 2 %和 83 5 % ,传代RG至第 3代时GFAP及S 10 0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数明显增加 ,分别为 92 8% ,90 3 %。 ( 2 )培养的牛RG细胞的羊膜基底膜面大部分细胞阳性着色 ,其GFAP和S 10 0染色阳性细胞分别为 91 4%和90 1%。结论 牛RG细胞可以在人羊膜基底膜面生长。  相似文献   

3.
Fu QL  Zhang Y  Su YH  Sun YQ  Sun SJ  Shi JB 《中华眼科杂志》2011,47(12):1084-1088
目的 研究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中小胶质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 实验研究.选取30只成年雌性健康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分别用于细胞计数、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印迹实验.实验组在眼球后约1.5 ~2.0 mm处行右眼视神经鞘内切断术,术后5d于视神经断端处用荧光金逆行标记视网膜节细胞,手术后7d处死取材.对照组小鼠右眼行视神经切断术并标记,2d后处死取材.视网膜做铺片用于计数.用免疫组织化学法于视网膜切片上行小胶质细胞的表面标记物Iba-1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及数量,同时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视网膜内Iba-1蛋白含量的变化.两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student 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视网膜中有少量小胶质(Iba-1阳性)细胞表达,并呈非活化状态.视神经切断7d后小胶质细胞明显增多且呈半活化状态,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损伤后Iba-1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到对照组的2.3倍(t=7.669,P=0.001).视视神经切断7d后节细胞数量为(1182±64)个/mm2,明显减少至对照组的51%(t=23.850,P<0.01).结论 大鼠视神经损伤后小胶质细胞表达增多且呈部分激活状态,可能是视网膜受损后自我保护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4.
抗CD81抗体对培养大鼠RG的增生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抗CD81抗体EAT2和H121对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RGC)增生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将2μg/ml、10μg/ml抗CD81抗体EAT2和H121加人体外培养SD大鼠RGC中,7d后以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加入抗CD81抗体后RGC增生活性下降,H121对RGC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可达50.37%。结论抗CD81抗体EAT2和H121可以抑制培养大鼠RGC的细胞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5.
大鼠视网膜神经网膜上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N GF)、神经营养因子 3 (N T- 3 )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 F)在大鼠神经视网膜上的表达与分布。方法  4 0 g· L- 1多聚甲醛灌注成年 Wistar大鼠 ,断头取眼球 ,放入 4 0 g· L- 1多聚甲醛 -蔗糖 (3 0 0 g· L- 1)固定液中过夜。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定性测定视网膜神经网膜上 N GF、BDN F、N T- 3的表达与分布。结果  NG F、BDN F、NT - 3在 W istar大鼠视网膜神经网膜内均有表达 ,而且 3种神经营养因子主要分布于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 ,NT- 3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内 ,而N GF和 BDN F主要分布于细胞浆内。结论  W istar大鼠视网膜神经网膜内含有丰富的神经营养因子 N GF、BDN F、N T- 3。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高眼压SD大鼠在不同眼压下视网膜小胶质细胞CD11b表达情况及视网膜损害程度与小胶质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实验研究.采用532-激光建立SD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对大鼠前房角进行90~110个点的光凝固,分别在光凝后2周、1…2 3 5及6个月测量大鼠眼压,在相应的时间点,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膜表面抗原CD11b表达阳性率.四甲基葡聚糖罗丹明标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并计数.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组间对比t检验,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不同时间点的眼压值.回归分析判断眼压升高率与RGC损失率及小胶质细胞CD11b表达阳性率的相关性.结果 造模后2周,实验组SD大鼠眼压开始升高,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4,P=0.287);1个月时实验组眼压升高达到峰值为(24.156±2.704)mm(1 mmHg=0.133 kPa),与对照组(15.930±3.278)mm 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7,P=0.036);其后眼压逐渐下降,6个月时眼压恢复至对照组水平(t=1.103,P=0.290).造模后2周,实验组视网膜小胶质细胞CD11b表达阳性;1个月时,CD11b表达阳性细胞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33,P=0.008);1个月后,小胶质细胞表达CD11b仅限于视网膜内丛状层和内颗粒层;CD11b表达水平与眼压的升高峰值时间一致(r=0.891,P=0.014).实验组RGC呈持续性损害,至6个月时,RGC数量降至最低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6,P=0.045).RGC密度下降率与眼压升高率呈显著相关性(r=0.757,P=0.021).结论 慢性高眼压SD大鼠在造模后不同时段视网膜小胶质细胞CD11b表达水平与眼压升高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提示小胶质细胞有可能在眼压导致的损伤中发挥呈递损伤抗原作用,从而导致自体抗原产生,启动免疫过程.  相似文献   

7.
罗贤民  姜德咏 《眼科研究》1996,14(3):174-176
研究了28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网膜下液(SubretinalFluidSRF)对人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RetinalGlialRG)生长的刺激作用。结果表明:所有标本通常具有刺激RG细胞增殖能力,但存在较大范围的活动性,增殖率范围在基线上36.4~181.8%,SRF促RG细胞增殖能力与PVR程度呈平行关系,PVR在C级以上,促RG细胞增殖活力显著性加强(P<0.01)。  相似文献   

8.
9.
Ling ZH  Sun XH 《中华眼科杂志》2008,44(5):391-397
目的 研究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其在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照实验研究.选用造模成功的慢性高眼压雄性SD大鼠72只,眼压>22 mm Hg(1 mm Hg=0.133 kPa).右眼为慢性高眼压眼,左眼为假手术对照眼.根据慢性高眼压模型建立的时间(手术结束时开始计算),将实验鼠分为6组(2、12 h,1 d,1、4、8周),每组12只鼠.正常组SD大鼠12只,平均眼压12.56 mm Hg.分别取实验各组(慢性高眼压)、假手术组及正常组大鼠4只眼球,冰冻切片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激光共焦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星形胶质细胞及Müller细胞的GFAP表达情况;分别取实验各组(慢性高眼压)和正常组大鼠4只眼球,在视网膜铺片上进行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星形胶质细胞计数并观察其形态;分别取实验各组(慢性高眼压)、假手术组及正常大鼠4只眼球的鼻侧半视网膜,在视网膜铺片上行小胶质细胞标记物OX4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小胶质细胞计数并观察其形态;取剩余的颢侧中周部视网膜,半薄切片行甲苯胺蓝染色并进行Müller细胞计数.对不同时间点慢性高眼压组与正常组大鼠细胞表达数最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多水平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 慢性高眼压模型建立后2 h,即有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出现;1 d后小胶质细胞的数量开始增加,为(327.40±68.32)个/mm2;1周后小胶质细胞的数量达到高峰,为(965.06±86.63)个/mmw,与正常组小胶质细胞数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6.56,P<0.01);其后小胶质细胞数量逐渐减少.慢性高眼压模型建立后12 h,星形胶质细胞及Müller细胞开始呈现活化状态;4周时两种细胞的活化程度达到高峰,以后活化程度逐渐下降,且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在结构上出现明显异常,表现为星形胶质细胞突起变得粗短、僵硬,胞体的星型结构破坏;但慢性高眼压组视网膜星形胶质细胞及Müller细胞数量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36,1.89;均P>0.05).结论 在慢性高眼压条件下,小胶质细胞可能是视网膜最早发生病理学改变的组织;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可出现明显的形态和结构变化,其结果不仅将加速神经节细胞的损伤,同时也会形成不利于神经节细胞轴突再生的视网膜微环境.  相似文献   

10.
人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消化培养法培养山人视网膜神经胶质(retinal glia,RG)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细胞进行鉴定,显示培养细胞呈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S-100染色阳性。结合透射及扫描电镜观察,证实为人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5,11:247-249)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抗CD81抗体EAT2和H121对培养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pigmentepithelium,RPE)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将2,10mg/L抗CD81抗体EAT2与H121加入体外培养大鼠RPE中,7d后以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加入抗CD81抗体后RPE增殖活性下降,10mg/LEAT2对RPE的细胞生长抑制率达72.7%。抑制作用的强弱随抗体种类及抗体浓度的不同而不同。结论:抗CD81抗体EAT2和H121可以抑制培养大鼠RPE的细胞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2.
CD44是细胞粘附分子的重要成员之一,介导细胞与细胞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膜表面糖蛋白分子,广泛分布于细胞表面,参与组织发育、炎症反应、创伤修复等许多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对CD44在视网膜上的表达、功能、及与视网膜相关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倍频激光诱导的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中CD105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激光诱导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CD105的表达情况.方法 532 nm倍频Nd:YAG激光诱导生成BN大鼠CNV,于光凝后7、14、21、28、56 d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处死动物后摘取眼球,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激光后7、14、28 d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CNV中CD105的表达情况.结果 激光后7 d,CNV开始形成,7~14 d为迅速增生期,此后CNV增生平稳.CD105在激光后7 d初步表达于CNV组织,于激光后14 d时表达明显.激光后28 d,新生血管形成趋于静止,CD105在CNV的表达较早期和中期明显减弱.结论 CD105在CNV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并且可以作为增生内皮细胞的一种标记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正常和变性视网膜内CD45动态表达特点。方法分别取生后(postnatal,PN)0、1、2、3、4周龄C57BL/6和rd小鼠各8只,处死后,立即摘出眼球,制备冰冻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摄片,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C57BL/6小鼠PN旬周龄时视网膜下腔(subretinal space,SRS)内CIM5不表达,以后逐渐增加,PN-3、4周龄时趋于稳定;rd小鼠SRS内CD45表达强度从PN-O周龄开始增加,PN-2周龄达到高峰,以后开始减少,PN-4周龄不表达;rd小鼠PN-2周龄时SRS内CD45表达强度高于正常组,PN-3、4周龄低于正常组。C57BL/6小鼠PN-0周龄时内丛状层(inner plexiform layer,IPL)内CD45表达强度开始减少至PN-1周龄,PN-3周龄表达强度开始增高至PN-4周龄;rd小鼠PN-1周龄时IPL内CD45表达强度开始增加直至PN-4周龄;各周龄彪小鼠IPL内CD45表达强度均低于正常组。结论正常小鼠视网膜CD45的表达与发育过程有关。视网膜变性不同时期,小胶质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活化,从内层视网膜移行到SRS。  相似文献   

15.
背景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眼底多种疾病的共有病理改变,是造成中心视力严重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诱导因子CD147能通过旁分泌作用刺激多种细胞MMPs表达,降解细胞间质和基底膜成分,具有促进血管新生作用. 目的 通过建立激光诱导的棕色挪威(BN)大鼠CNV动物模型,观察CD14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CNV形成过程中的动态表达. 方法 将30只清洁级BN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和激光光凝组24只,于光凝后1、7、14和21d通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观察CNV形成;采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和激光光凝后1、7、14和21 d组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脉络膜-巩膜复合物中CD147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玻璃体腔内VEGF质量浓度变化. 结果 FFA检查显示,激光光凝后7d开始出现盘状荧光素渗漏,激光光凝后14d形成CNV.正常对照组激光光凝前,光凝后1、7、14和21d,大鼠RPE-脉络膜-巩膜复合物中CD147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43、0.97±0.53、0.99±0.45、1.56±0.67和2.27±0.54,玻璃体腔内VEGF质量浓度分别为(72.96±29.95)、(79.36±10.46)、(103.82±32.94)、(166.05±21.54)和(195.64±39.90) pg/ml,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D147:F=10.95,P<0.01;VEGF:F=304.50,P<0.01);激光光凝后14 d和21 d,大鼠CD147蛋白和VEGF的相对表达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D147在激光诱导的大鼠CNV中进行性升高,与VEGF的表达趋势一致,CD147可能参与CNV的早期形成,在眼部血管新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PURPOSE: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TGF-bet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TGF-beta transduces signals through the mediation of type I and type II receptors. We investigated the expression of TGF-beta receptors in a normal rat retina and a model of experimentally induced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METHODS: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was induced by laser photocoagulation in rat eyes. The expression of TGF-beta receptors was determined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in situ hybridization methods. RESULTS: In normal adult rat retinas, immunoreactivity and mRNA expression of TGF-beta receptor type I (TbetaRI) and TGF-beta receptor type II (TbetaRII) were found in the ganglion cells. During the process of neovascularization, immunoreactivity and mRNA expression of TbetaRI and TbetaRII we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laser lesions soon after photocoagulation; thereafter, these receptors were specifically detected in the endothelial cells of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ONCLUSIONS: The expression of TGF-beta receptors in normal rat retinas suggests that TGF-bet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omeostasis of normal retina. The upregulation of TGF-beta receptors in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strongly suggests that TGF-beta is most likely transduced through specific receptor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