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萍  姜丽娟 《护理学杂志》2009,24(22):66-67
目的 探讨长效青霉素混悬液最佳注射时机,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方法 将149例门诊注射长效青霉素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第1组先选择注射部位,消毒第1遍皮肤,然后抽取药液,消毒第2遍皮肤,快速进针;第2组先选择注射部位,然后抽吸药液,再次确认注射部位,消毒2遍皮肤,注射;第3组先抽取药液,再选择注射部位,消毒2遍,进针.记录三组从抽取药液到推注药液前的时间及一次注射成功率.结果 三组注射时间分别为(13.0±0.8)s、(19.1±1.2)s、(33.0±1.3)s,一次注射成功率分别为100%、58.3%及13.9%,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采取选择部位、消毒、抽取药液、再消毒、进针的注射程序即长效青霉素混悬液抽取后15 s内注射,可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长效青霉素为混悬液,肌内注射时针头容易阻塞,为了减少反复换针头再次注射的疼痛及药液浪费.我们对肌内注射时的排气方法进行了改进,针头阻塞的情况明显减少.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余静 《护理学杂志》2006,21(1):48-48
采用常规方法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由于其浓度高易堵塞针头。为解决该问题,笔者采取抽完药液后再抽少许0.9%氯化钠注射液肌内注射的新方法。2002年6月至2005年8月用于150例次患者.效果理想,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长效青霉素一次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注射疼痛。方法对60例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240万U的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分两侧肌内注射,每侧注射120万U。左侧采用传统方法肌内注射(生理盐水作溶媒),右侧采用改良方法(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在注射前抽取0.2%利多卡因0.2mL充满注射器乳头部、针梗和针头)肌内注射。观察记录一次注射成功率和注射疼痛程度。结果改良方法一次注射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方法,患者注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传统方法(均P<0.01)。结论采用生理盐水稀释长效青霉素,在注射前抽取0.2%利多卡因0.2mL充满注射器乳头部、针梗和针头,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长效青霉素注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吴伟  邝蕾  杨桂华 《护理学杂志》2007,22(15):73-73
长效形霉素为混悬液,肌内注射时针头容易阻塞,为了减少反复换针头再次注射的疼痛及药液浪费,我们对肌内注射时的排气方法进行了改进,针头阻塞的情况明显减少,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肌内注射青霉素不同溶剂的选择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将600例病人随机分为A、B、C组,分别用灭菌注射用水(A组)、0.9%氯化钠注射液(B组)、0.2%利多卡因注射液(C组)为溶剂稀释青霉素。结果A组疼痛发生率显著高于B、C组(P<0.01);局部反应C组与A、B组比较,P<0.01。提示青霉素常规量(40~80万U/次)短期注射宜选用0.2%利多卡因为溶剂;大剂量(160万U/次)注射宜选用灭菌注射用水;常规量长期注射宜选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剂。  相似文献   

7.
探讨血管腔内激光、贝复济及长效青霉素联合应用治疗合并慢性溃疡的下肢静脉曲张的远期疗效。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08年1月应用腔内激光联合贝复济及长效青霉素治疗的40例下肢静脉曲张合并慢性溃疡的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与2005年8月—2006年7月应用传统的高位结扎加剥脱的手术方法治疗的38例下肢静脉曲张合并慢性溃疡的患者作对比分析。2组慢性溃疡治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是一种有效、简便且安全的微创技术,贝复济联合长效青霉素的使用使溃疡创面更快愈合,并能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长效青霉素注射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肌肉注射长效青霉素常规方法选用8~9号针头,溶媒4~6ml,常因阻力大针头发生堵塞,不能一次注射成功。为此,我们改进了长效青霉素注射法,易于操作,使一次性注射成功率达98.2%,介绍如下。1资料及方法1.1材料:5ml玻璃注射器,7号普通针头,0.9%氯化钠注射液3.5ml,长效青霉素1支。1.2操作步骤:常规取0.9%氯化钠注射液3ml稀释长效青霉素粉剂,充分摇匀后,用注射器抽吸备用。注射部位选臀大、中肌,消毒皮肤,排尽注射器内空气;缓慢抽吸0.5ml0.9%氯化钠注射液,使其停留在注射器乳头根部;针头与皮肤呈90°进针.抽无回血.均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长效青霉素一次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注射疼痛.方法 对60例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240万U的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分两侧肌内注射,每侧注射120万U.左侧采用传统方法肌内注射(生理盐水作溶媒),右侧采用改良方法(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在注射前抽取0.2%利多卡因0.2mL充满注射器乳头部、针梗和针头)肌内注射.观察记录一次注射成功率和注射疼痛程度.结果 改良方法一次注射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方法,患者注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传统方法(均P<0.01).结论 采用生理盐水稀释长效青霉素,在注射前抽取0.2%利多卡因0.2mL充满注射器乳头部、针梗和针头,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长效青霉素注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皮下脂肪较薄,凝血功能尚不健全,采用常规方法肌内注射后容易出现皮下淤血、硬结,有些皮下硬结甚至3~6个月后才能消退.鉴此,我科对新生儿肌内注射方法进行改进,效果显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余静 《护理学杂志》2006,21(2):48-48
采用常规方法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由于其浓度高易堵塞针头.为解决该问题,笔者采取抽完药液后再抽少许0.9%氯化钠注射液肌内注射的新方法,2002年6月至2005年8月用于150例次患者,效果理想,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一种肌内注射减轻疼痛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曾庆银 《护理学杂志》2004,19(12):57-57
肌内注射刺激性药物时所致的疼痛,常使病人难以忍受,甚至感到恐惧。经临床实践发现,注射中旋转针尖斜面的方向注药,有效减轻其疼痛程度,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臀大肌注射部位再探讨   总被引:34,自引:14,他引:20  
为了减轻臀大肌肌内注射引起的疼痛 ,对 12 5例需臀大肌肌内注射治疗的患者行右侧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外上 1/ 3处 (对照组 )和左侧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外上 1/ 4处 (实验组 )肌内注射各 375例 ,并行自身对照。结果实验组疼痛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1)。提示采用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外 1/ 4区域肌内注射 ,可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上,患者使用甲氧氯普胺后发生肌内震颤,口角歪的现象时有发生,但颈项强直,不能活动的报道尚少见,我科于2004年8月收治1例颈项强直的患者,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范平  王元春 《护理学杂志》2006,21(12):35-35
目的 选择干扰素肌内注射的最佳溶剂,减少患者痛苦。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干扰素,B组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干扰素。结果 A组疼痛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1),两组局部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干扰素,可减轻对肌肉的刺激,使疼痛减轻。  相似文献   

16.
破伤风杆菌产生的毒素可以导致肌肉痉挛,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特别深而小的污染伤口感染破伤风的危险性更大,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破伤风重在预防。门、急诊就诊的外伤患者,常规给予清创、缝合、包扎、固定的同时,为了防止发生破伤风,需在24h肌内注射精制破伤风抗毒素(下称精破抗)。精破抗是异体蛋白,易引起过敏反应,如果过敏,除严重过敏者外需要脱敏注射。由于脱敏注射次数多,增加患者的痛苦。鉴此,笔者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脱敏注射方法进行改进,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注射器内少量空气对肌内注射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探讨注射器内少量空气对肌肉注射疼痛的影响。选择100例门诊患者进行自身对照,采用改良注射液(注射时注射器内有0.2-0.3ml空气)和传统注射法(注射器内无空气)进行常规肌内注射,拔针30s后评估局部空气能减轻局部疼痛,且减少药物浪费。  相似文献   

18.
肌内注射甲氧氯普胺致颈项强直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桂荣 《护理学杂志》2005,20(11):13-13
临床上,患者使用甲氧氯普胺后发生肌肉震颤、口角歪的现象时有发生,但颈项强直,不能活动的报道尚少见。我科于2004年8月收治1例颈项强直的患者,现介绍如下。病例简介:男,29岁。因左侧精原细胞瘤术后住院化疗加放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呕吐等严重胃肠道反应,遵医嘱用甲氧氯普胺20mg肌内注射,2次/d,5d后患者出现颈项强直(不能活动),立即停药,2d后患者症状逐渐缓解,1周自行恢复正常。讨论:甲氧氯普胺是一种多巴胺阻断药,具有强大的中枢性镇吐和胃肠道兴奋作用,主要通过抑制中枢催吐化学感受区(CTZ)中的多巴胺受体而提高CTZ的阈值,使…  相似文献   

19.
分析1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症倾向患者肌内注射后引起臀部巨大血肿的原因。从疾病本身的原因,肝素使用史,肌内注射史,患者的体形和遵医行为进行分析。提示护士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性,为凝血功能差的患者注射时需选择准确的部位,行肌内注射或静脉穿刺完毕,延长按压时间;加强对药物及其不良反应的学习,加强监测患者凝血功能,才能减少血肿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中药外敷治疗肌内注射形成的硬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内注射 (肌注 )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长时间注射易导致局部吸收不良 ,而引起局部硬节。为解除病人的疾苦 ,促进局部硬节消退 ,我科用中药外敷治疗肌注形成局部硬节 8例 ,疗效显著。1 临床资料资料 :本组 8例中 ,男 3例、女 5例 ,年龄最大 5 9岁 ,最小30岁。其中肌注链霉素 2例 ,升白素 3例 ,用药不明 3例。硬节形成时间最长 2年 ,最短 1天 (注射刺激性药物引起明显疼痛 )。方法 :中药黄芪、红花、乳香、没药、肉桂、王不留行各 5 0克 ,将上述药物研碎 ,取适量加 35 %乙醇或温水调合外敷 ,纱布敷盖外用塑料布覆盖 ,胶布固定 ,每天持续敷 6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