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108例,根据是否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分为心律失常组(77例)和非心律失常组(31例),根据血浆醛固酮水平分为醛固酮增高组(65例)和醛固酮正常组(43例)。所有入组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QTc间期、室性期前收缩数目、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等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醛固酮水平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 心律失常组患者的体重指数、高血压史、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浆醛固酮均高于非心律失常组,LVEF低于非心律失常组(均P<0.05)。与醛固酮正常组相比,醛固酮增高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24h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数目及QTc间期延长发生率更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醛固酮水平增高(OR=2.774,95%CI1.1~7.0,P=0.031)是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  相似文献   

2.
对26例心脏病患者进行了超声心动图及放射性核素平衡法心室造影检查,评价了E峰顶 至室间隔距离(EPSS)对估测左室射血分数的价值。结果表明,EPSS不但受左室射血分数的影响,尚受舒张未期左室内径的影响。提示以EPSS估测左室射血分数时,要以舒张末期左室内径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3.
李英  唐英蓉 《四川医学》2001,22(11):1035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 (AMI)最常见的并发症。约 80 %的 AMI患者有室性心律失常 (VA)。复杂的室性异位心律是 AMI病死率和猝死的独立预测指标。鉴于此 ,我们对 AMI患者 VA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1 对象 :AMI10 0例 ,男 69例 ,女 31例 ,年龄 5 9.74± 7.91岁 ,均具有 AMI典型临床表现、血清酶异常及心电图动态改变。1.2 方法1.2 .1 发病 4 8小时内取静脉血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镁浓度 ,同时采用日本 NIHON KOHDEN监测仪行2 4小时床旁监护并定时记录心电变化 ,将 相似文献   

4.
5.
运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对64例冠心病人进行半定量分析室壁运动指数(WMI),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WMI与LVEF之间有良好的负相关性(心绞痛组r=-0.72p〈0.01,心肌梗塞组r=-0.82p〈0.01)并且WMI的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LVEF异常检出率。提示在反映冠心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方面,WMI比LVEF有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李淼  朱笑寒  刘士超 《河南医学研究》2022,31(11):1955-1958
目的 观察8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ST段变化与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9月沈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AMI患者,均行PCI术及术后心电图(ECG)检查,根据术后1 h ST段变化分为对照组(ST段回落<50%,n=13)和观察组(ST段回落≥50%,n=67)。对比两组一般资料、不同时间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情况及心功能相关指标[左心房径、LVEF、左室舒张末直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围手术期相关情况及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析AMI患者PCI术后ECG检查ST段回落与其LVEF水平的关系。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基础疾病、吸烟史及用药情况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左心房径、左室舒张末直径、LVEDV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AMI患者PCI术前、术后3个月ECG检查ST段回落与其LVEF水平均呈负相...  相似文献   

7.
<正>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常导致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降低,此类患者有发生各种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且死亡率较高[1-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左心室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其心力衰竭患者比例也在逐年上升[3]。对于射血分数严重减低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最佳的治疗方法[4]。  相似文献   

8.
Ector  J.  Ganame  J.  Van  Der  Merwe  N.  刘少伟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7,3(7):48-48
目的:耐力运动员中的自发性或诱发性持续室性心律失常(VA)常起源于右室(RV),即使在无家族性致心律失常性RV心肌病(ARVC)的情况下亦是如此。本研究拟确定在此类患者中RV易致心律失常的特性是否与RV功能异常具有相关性。方法和结果:对以下三组进行双平面RV血管造影:22例有VA的耐力运动员、15例无VA的匹配运动员和10例无VA的非运动员。共采用4种RV血管造影定量分析方法(面积一长度法、Boak法、单平面锥体法和双平面锥体法)计算RV舒张期末容积(EDV)、收缩期末容积(ESV)(均经体表面积校正)和射血分数(EF)。  相似文献   

9.
运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对64例冠心病人进行半定量分析室壁运动指数(WMI),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WMI与LVEF之间有良好的负相关性(心绞痛组r=-0.72 P<0.01,心肌梗塞组r=-0.82 P<0.01)并且WMI的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LVEF异常检出率。提示在反映冠心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方面,WMI比LVEF有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总结评价左室功能明显减退的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外科治疗结果。方法:1993年5月至2002年12月对因长期慢性心肌缺血造成心室功能明显减退的9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CABG,男性92例,女性4例,年龄42-78岁,平均(65.2±7.2)岁。左室功能明显减退(LVEF)0.30-0.40的64例,0.20-0.29的26例,0.10-0.19的6例。结果:50例联合应用左胸廓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46例单纯大隐静脉搭桥,人均3.10支。手术死亡2例。术后随访3-82个月,平均(39.6±14.2)个月,死亡3例。LVEF均有改善0.08-0.20,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左室功能明显减退的冠心病患者,进行CABG有令人满意的手术成功率和良好的近、中期效果,手术能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重症冠脉搭桥术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效果?方法:31例重症冠脉搭桥术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40%)分别于术前放置球囊反搏导管,心脏复跳后行IABP辅助,对使用IABP前和停IABP前患者舒张压(DBP)?心输出量(CO)?尿量?血管活性药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1例患者术后死于右心功能不全,病死率3.2%,其余患者于2~8天转出ICU;停用IABP前心输出量?舒张压和尿量均值明显高于使用IABP前均值;停用IABP前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均值明显低于使用IABP前均值?结论:对重症冠脉搭桥术患者进行IABP辅助具有明显的循环支持效果,提高了重症冠脉搭桥术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脉搭桥术,CABG)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有症状、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冠心病患者经冠脉造影确诊后进行CABG手术。所有病人均有陈旧性心梗,心功能(NYHA)I~IV级,术前预计平均死亡率(ParsonnetScore)8.4%(2%~18%)。采用大隐静脉(SVs)及左内乳动脉(LIMAs)作为移植物材料。结果本组病人手术后全部存活,无重大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发生。术中平均搭桥2.8根,平均应用LIMA0.5根,平均体外循环(CPB)时间137.6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95.0min,术后辅助通气时间平均14.0h,ICU监护平均5.5d。所有病人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不再服用抗心绞痛药物,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CABG治疗冠心病有着非常好的临床效果,手术安全性高,可被绝大多数CABG病人所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冠心病合并非重度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的冠心病合并非重度慢性心力衰竭行血运重建患者4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血运重建方式分为PCI组268例和CABG组144例.随访截止至2016年1月,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病死率,次要终点事件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比较PCI组与CABG组长期预后的差别.结果 随访时间5(3,6)年,其中PCI组失访28例(10.4%),CABG组失访17例(11.8%).住院期间总MACE、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变化比较,PCI组有效比例高于CABG组,无效比例PCI组低于CABG组(P<0.05).随访期间,PCI组累积全因病死率低于CABG组(7.8%vs.19.4%,P<0.05),总MACE发生率低于CABG组(38.1%vs.43.8%,P<0.05);PCI组累积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累积TVR率与CABG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矫正后,PCI组总MACE发生率(HR=1.357,95%CI 1.105~1.729),全因病死率(HR=0.426,95%CI 0.121 ~ 0.753)仍低于CABG组(P<0.05);TVR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非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行PCI安全有效,与CABG组相比心功能改善更明显,可降低全因病死率和MACE.  相似文献   

15.
梁恒  谢丹 《北京医学》2015,(3):250-252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加室壁瘤切除术后患者血乳酸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我院55例行OPCABG加室壁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5例,女10例,平均年龄(58±7)岁。分别监测患者返回监护室、术后6、12、24 h 4个时间段的血乳酸变化,对比血乳酸的变化与患者早期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死亡13例,存活42例。死亡组返回监护室时血乳酸为(5.33±1.41)mmol/L,之后逐渐上升,至术后12 h 达峰值(12.80±2.76)mmol/L。存活组返回监护室时血乳酸为(3.68±3.49)mmol/L,之后逐渐上升,至术后12 h达峰值(6.09±3.09)mmol/L。死亡组术后12 h血乳酸值显著高于存活组;2组12 h 后血乳酸值逐渐下降,至术后24 h 死亡组血乳酸值仍显著高于存活组[(6.80±1.07)mmol/L vs.(2.90±1.0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加室壁瘤切除术术后血乳酸值增高是预测术后死亡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心肌梗塞后伴发的室性心律失常与心室晚电位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频心电检测仪记录41例心肌梗塞后病人的体表心室晚电位,并于心室晚电位检查前或后一周内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用于评价室性心律失常的程度。结果:室性早搏Lown分级大于或等于Ⅲ级的病人和Lown分级Ⅰ Ⅱ级的病人比较,其QRST、D40显著延长而V40明显降低(P<0.05及P<0.01)。Lown分级大于或等于Ⅲ级组的心室晚电位阳性检出率要显著高于Lown分级Ⅰ Ⅱ级组和未检出室性早搏组。Lown分级Ⅰ Ⅱ级组和未检出室性早搏组比较,二者的心室晚电位阳性检出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室性早搏的严重程度反映了心肌梗塞后心肌缺血或心脏电生理改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18.
观察了37例心梗患者和28例正常对照组的~(99m)TC-MIBI首次通过法左室造影(FPRNA)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肌断层显像加作短轴面左室腔-心肌比值(C/W),旨在了解一次注药进行两种分析对于缺血性心肌病变的心肌灌注和心功能变化的临床实用价值,并结合超声心动图(UCG)的LVEF和左室内径对比观察.结果示:(1)心梗组的FPRNA的LVEF,C/W均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C/W(p<0.05~0.01).(2)心梗组中FPRNA的LVEF与UCG的IVEF相关显著(r=0.62,P<0.01),与左室内径呈负相关(r=-0.63,P<0.01).与梗塞节段数是显著负相关(r=-0.79,P<0.001).(3)心梗组中C/W与FPRNA的LVEF呈显著正相关(r=0.69,P<0.001);与左室内径呈显著负相关(r=-0.51,P<0.05);与患者梗塞节段的数量呈显著负相关(r=-0.76,P<0.001).(4)C/W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检出敏感性92%,特异性50%,准确性7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影响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延迟撤机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早期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该院行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入住重症外科(SICU)患者共15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分为延迟撤机组(机械通气≥24h)和早期撤机组(机械通气时间<24 h),对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早期共31项指标作为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对象,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心功能(NYHA)分级、体外及非体外循环(ON/OFFPUMP)、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瓣膜置换、搭桥数目、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总量、术中输液总量、术中出入量平衡、术后血白蛋白及肌酐、术后8h胸液量、术后8h输血量等14项指标在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NYHA分级(P=0.035,OR=1.5)、体外循环时间(P =0.000,OR=4.53)、搭桥数目(P=0.041,OR=0.683)、术中出血量(P =0.001,OR=2.25)及术后8h胸液量(P =0.005,OR=1.75)5项指标是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术前心功能水平、术中体外循环时间、搭桥数目、术中及术后早期的出血量是影响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呼吸机早期撤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合并左心功能不全 (LVD)的围术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CABG和PCI治疗的复杂冠脉病变合并左心功 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LVEF≤50%)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ABG 患者386 例,PCI 患者580 例,采用1∶1 配对方法,以 EuroSCORE危险因素及术前超声心动图指标为配对标准,两组各纳入患者135例,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结果及术前术后左室形态 及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PCI组慢性肺病及3个月内心梗发生率显著高于CABG组(8.1% vs 0.7%,P=0.003; 64.4% vs 31.9%,P=0.000),而左主干病变比例显著低于CABG组(12.6% vs 23.7%,P=0.018),其它方面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 异。血运重建结果比较:CABG组处理的靶血管数目明显多于PCI组(2.90±0.81 vs 1.67±0.73,P=0.000),完全再血管化程度明 显高于PCI 组(94.8% vs 51.8%,P=0.000)。术后术前超声结果比较:CABG组与PCI 组LVEF差值无显著差异(P=0.171),而 CABG组LVEDD差值明显高于PCI组(P=0.000)。围术期不良事件方面,两组住院死亡率及其它严重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对于复杂冠脉病变合并LVD患者,CABG与PCI均为安全可行的血运重建方式。与PCI相比,CABG完全再血管化程度 更高,术后早期左心功能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