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用巴西利什曼巴拿马亚种的前鞭毛体,于34℃培养的无鞭毛体,经以单层非洲绿猴肾细胞系(Vero Cell(,于34℃培养产生的无鞭毛体,以及从金色仓鼠皮肤损害处检得的无鞭毛体作为美洲皮肤利什曼病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的抗原,试验用的血清为34名皮肤利什曼病患者感染利什曼后3~24个月于治疗前采得的血清,并以30份健康人的血清作对照。抗原的制备是将分离出的前鞭毛体或无鞭毛体用磷酸缓冲盐水(PBS,pH7.6)于4℃以1,200g离心10分钟,洗涤3次,每种抗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具有黑热病临床症状的幼儿患者,同时也用于杜氏利什曼及热带利什曼虫种鉴别。实验用的原虫有二种:一种是取自一例7岁患儿骨髓中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另一种是从一例东方疖患儿分离出来的热带利什曼原虫。经三恩氏培养基大量培养5天后收集鞭毛体。在每一张载玻片上滴10滴鞭毛体,干燥后的0.3N盐酸浸泡5分钟,再用PBS(pH7.2)洗涤,干燥后置有矽胶的干燥器内,放-20℃贮存使用。  相似文献   

3.
作者介绍了一种快速、微量、用极少量的点状抗原纸片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并与标准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进行比较,观察其诊断价值。血清44份取自肯尼亚、内罗毕,肯尼亚国家医院的住院病人,经确诊为内脏利什曼病,对照血清33份为健康的美国人所提供,并试验了有细菌、真菌、和其他寄生虫感染的血清,以观察有无交叉反应,血清保存于-20℃。抗原制备:杜氏利什曼前鞭毛体,经RPMI 1640培养基培养,用pH7.6 Hank's平衡盐溶液(HBSS)洗3次,离心,1.5%福尔马林-HBSS固定1小时,三乙醇胺缓冲盐水(FBS)洗3次,然后滴1μl(含2.5×10~4前鞭毛体)抗原于硝化纤维素滤纸片上,在56℃中10分钟经干燥后贮存于-20℃备用。  相似文献   

4.
利什曼原虫的种类颇多,它们的形态和结构等颇为相似,难于相互鉴别。因此我们用NNN培养基加抗血清对同种及异种利什曼原虫生长影响作了光学显微镜的观察。 一、材料和方法 1.利什曼前鞭毛体抗血清的制备: 抗原:将利什曼原虫置NNN培养基内培养10~12天,收集前鞭毛体用生理盐水离心洗涤4~5次,取有原虫部分。最后按前鞭毛体的压积量加9倍的pH7.2PBS制成15  相似文献   

5.
作者用直接凝集试验(DAT)进行内脏利什曼病的血清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并与传统方法IFAF及ELISA进行了比较。将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于NNN培养基中大量培养,离心洗涤后以0.4%胰蛋白酶处理45分钟,而后用含2%福尔马林的Locke's液于4℃固定20小时,经考马斯亮蓝着色后用含1%福尔马林的生理盐水将原虫浓度调为1×10~3/ml,经30μm孔径的尼龙网过  相似文献   

6.
已知长期培养可降低利什曼原虫的感染性和毒力。Ebert等(1979)证明长期培养的前鞭毛体在仓鼠巨噬细胞内可转变为无鞭毛体,但不能重复。本文报告以Tobie氏培养基长期培养的前鞭毛体产生的某些变化。试验用仓鼠保种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加以培养,每周转种一次。长期培养是在培养基内转种104次以上,短期培养转种1~4次。观察发现长期培养的前鞭毛体要比短期培养的明显为  相似文献   

7.
在拉丁美洲地区,由于粘膜皮肤利什曼病、内脏利什曼病常与恰加斯氏病的分布重叠,虽然过去曾应用过一些不同的血清学方法,但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作者以活的克氏锥虫鞭毛体经培养大量收集后,以pH7.2的0.01MPBS缓冲液洗3次,并在PBS中提取48小时后离心取得抗原。利什曼抗原以巴西利什曼和杜氏利什曼的鞭毛体经PBS洗3次后冰冻干燥,再将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伊朗德黑兰比较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间接荧光抗体技术(IFAT)两种血清试验诊断两种利什曼病的效果。观察了109例门诊临床诊断为东方(疒节)的患者,71例肝脾肿大与发热的住院病人,其中包括9例黑热病人。对照组为70名健康者。血清诊断:利什曼抗原虫株系9年前从1例2岁婴儿分离所得用 NNN 基培养保种,用培养3~5天的新鲜鞭毛体作为抗原。供ELISA 用的鞭毛体抗原是以 pH7.2 P.B.S.洗涤3次后,悬液(每个高倍镜视野含有200~250个原虫)经超声处理后离心沉淀,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用同种抗原作补体结合反应诊断内脏利什曼病的效果。抗原系用从肯尼亚黑热病人分离的杜氏利什曼原虫的前鞭毛体制成。前鞭毛体经于4℃以900g离心20分钟,以盐水洗3次,并稀释成20倍的悬液。超声处理后,以32g离心1小时。测定上清液中的蛋白浓度为5mg/ml~(-1)。补体结合反应用Staak等(1979)改良的微量板进行。所用稀释液均为有镁钙离子的巴比妥缓冲液。绵羊红细胞按1:1的比例加Alsever液保存,在6~14天应用,用前用巴比妥缓冲液洗3次,并制成2%的红细胞悬液。  相似文献   

10.
将人工培养的杜氏利什曼1-S株前鞭毛体,经胰蛋白酶处理和甲醛固定后,再用R-250考马斯蓝染色,经尼龙绢过滤,制备成鞭毛体抗原,于4℃保存备用。在V型微孔板中加入不同稀释度的血清50μl,再滴加50μl鞭毛体抗原,振荡半分钟后,置室温(20℃)18  相似文献   

11.
枯氏锥虫、刚果锥虫以及伯氏疟原虫等血内原虫均有溶血作用。本文报告对杜氏利什曼原虫溶血活性的观察结果。所用杜氏利什曼原虫MHOM/IN/90/RMRI 188株系分离自一印度的黑热病病人,在Tobie氏双相培养基25℃加以培养,于生长对数期(3—4天)或生长稳定期(8—10天)收集前鞭毛体进行试验。实验前,原虫用pH5.8含1%葡萄糖的PBS(PBG)洗3次,使其浓度为6×10~6  相似文献   

12.
采用培养的溶组织内阿米巴HK-9株制备高度免疫的兔血清,从加尼福利亚获取针对HK-9株分泌的单克隆抗体,贮于-70℃。将6株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置入含维生素和牛血清的Diamond's TYI-S-33培养基生长48小时,粪内寄生物以pH7.4 PBS洗涤2次,450g离心5分钟2次,沉淀微粒悬浮于2ml PBS中,实验前置于-70℃ 5分钟。分别收集粪检溶组织内阿米巴阳性和阴性的大便标本,测定前先置于冰上或4℃,渐至-20~-70℃,最长达7个月,用于ELISA试验。结果:6株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以PBS连续10倍稀释,每种稀释度取25μl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达到评价利什曼抗体定量的目的。血清来源有3种:用利什曼免疫的家兔、实验感染的仓鼠及利什曼病病人。此外,还与被动血凝试验(PHA)、补体结合试验(CF)及反向免疫电泳(CCIE)同时进行了比较。ELISA 用的抗原为培养的巴西利什曼原虫前鞭毛型,洗净混悬于10倍的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14.
犬血清经56℃灭活后,常出现抗补体影响补体结合试验(CF)的效果。作者用抗羊红细胞抗体吸收犬血清中的补体后进行CF试验。病犬血清采自感染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的雄性牧羊犬。感染后每周或隔周采血,直至12周。血清保存于-20℃。以杜氏利什曼原虫肯尼亚株和巴西利什曼巴拿马亚种新大陆株的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经冻融、  相似文献   

15.
巴西里约热内卢城周围,有美洲皮肤利什曼病和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两种利什曼病的病原体曾经鉴定为巴西利什曼巴西亚种和杜氏利什曼。作者在流行区内用加有PRMI的NNN培养基培养七天的巴西利什曼前鞭毛体制备的抗原作间接荧光试验(IFT),共检测了1,342头犬的抗利什曼抗体。试验用的抗犬免疫球蛋白(Ig)荧光结合物由圣保罗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提供。从犬耳用滤纸采集血液数滴,干后将每份滤纸血样置于0.7ml PBS(60°~80℃)内浸泡16小时,浸脱液相当于血清的1:40稀释度,而后再稀释一倍(1:80)。IFT为半定量法,试验以滴度1:40或1:40以上的为阳性。试验结果:在内脏利什曼病区内从脾脏内检出利什曼原虫的6头犬均阳性;从皮肤损害内检出病原体的14  相似文献   

16.
作者用有感染性和无感染性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与田鼠的脾、淋巴结和腹膜渗出物中的巨噬细胞,在体外进行粘附试验。杜氏利什曼原虫IS株按照Stanber法用田鼠保种。前鞭毛体在肝浸胰胨(LIT)培养基或含20%灭活胎牛血清的Schueider培养基中置于27℃培养,当它们静止6~8天后收集。每ml培养基接种10~6个脾的无鞭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一种应用蛋白A酶结合物替代抗IgG酶结合物的方法,可以增高ELISA诊断内脏利什曼病的敏感性。ELISA:1μg恰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溶解物用50μl包被缓冲液稀释加于微量反应板孔中,残留的结合位点用蛋清缓冲液封闭。每孔用PBS加0.1%Tween 20(PBS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在肯尼亚5种不同类型的地区用利什曼抗原进行了Montenegro皮内反应试验。采用的抗原为热带利什曼原虫的培养物。培养物经以3,000转/分离心10分钟后,去其上清液,将鞭毛体混悬于无菌生理盐水中,再以盐水混悬离心,如此洗涤3次。经离心浓集的鞭毛体悬液,以0.5%的石炭酸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并通过微孔滤器过滤,最后抗原的稀释液为每毫升含有鞭毛体1×10~6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我国不同类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繁殖情况,为选择合适培养基用于利什曼原虫培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3 ×105个KS?2、Cy、JIASHI?5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分别接种至1 mL NNN培养基、1 mL M199 + 20%胎牛血清培养基、1 mL M199 + 20%马血清培养基及1 mL 脑心浸液培养基(含血红素)中,22 ℃温箱中无菌静置培养,显微镜下连续观察计数8 d,绘制3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的生长曲线。 结果 KS?2、Cy、JIASHI?5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均能在NNN培养基、M199 + 20%胎牛血清培养基和M199 + 20%马血清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在NNN培养基中培养不同时间后的3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计数均显著高于M199 + 20%胎牛血清培养基和M199 + 20%马血清培养基(P均 < 0.05),在这3种培养基中培养不同时间后的KS?2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计数均显著高于Cy和JIASHI?5株(P均 < 0.05)。KS?2、Cy、JIASHI?5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均不能在脑心浸液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结论 分离自我国不同类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的利什曼原虫在同一培养基中生长增殖速度有差异,同一利什曼原虫分离株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繁殖速度亦有差异。NNN培养基是最适合我国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我国不同类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繁殖情况,为选择合适培养基用于利什曼原虫培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3 ×105个KS?2、Cy、JIASHI?5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分别接种至1 mL NNN培养基、1 mL M199 + 20%胎牛血清培养基、1 mL M199 + 20%马血清培养基及1 mL 脑心浸液培养基(含血红素)中,22 ℃温箱中无菌静置培养,显微镜下连续观察计数8 d,绘制3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的生长曲线。 结果 KS?2、Cy、JIASHI?5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均能在NNN培养基、M199 + 20%胎牛血清培养基和M199 + 20%马血清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在NNN培养基中培养不同时间后的3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计数均显著高于M199 + 20%胎牛血清培养基和M199 + 20%马血清培养基(P均 < 0.05),在这3种培养基中培养不同时间后的KS?2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计数均显著高于Cy和JIASHI?5株(P均 < 0.05)。KS?2、Cy、JIASHI?5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均不能在脑心浸液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结论 分离自我国不同类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的利什曼原虫在同一培养基中生长增殖速度有差异,同一利什曼原虫分离株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繁殖速度亦有差异。NNN培养基是最适合我国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