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肠血管瘤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血管瘤临床上较少见[1~ 2 ] ,首诊多误诊而延误正确治疗。本文收集 1980年 1月~ 2 0 0 3年 1月治疗的 6例病人 ,经多方保守治疗无效 ,被迫剖腹探查而得以确诊 ,现予报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例病人中 ,男 3例 ,女 3例 ;年龄 18~ 66岁 ,平均 46岁。首诊呕血 3例 ,便血 5例 ,腹痛 3例 ,腹部包块 2例 ,肠梗阻 2例 ,病程平均 2个月 ,住院平均 3人次 ,有 1例因症状反复于第 5次住院手术痊愈。其中胃镜检查 4例 ,结肠镜检查及钡灌肠 3例 ,气钡双重造影 3例 ,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 1例 ,合并胃窦部弥漫性扩张性海绵状血管瘤 1例…  相似文献   

2.
小肠血管瘤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小肠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疾病 ,临床容易误诊 ,国外文献仅有 2 0 0例报道 [1 ]。我们收治 3例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治疗分析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 男 ,75岁。因上腹疼痛 2 d拟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收住入院。B超示慢性胆囊炎 ,胆囊结石。经消炎、解痉及对症治疗后症状未能缓解。患者渐出现腹胀 ,查腹部 B超提示有大量腹水 ,腹穿检查腹水呈淡血性。纤维胃镜和结肠镜检查均未发现异常。于入院后 7d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腹腔有淡血性液体约 15 0 0 ml,距回盲部约 2 5 cm处回肠有 4 cm× 5cm大小的肿块 ,呈暗红色 ,质地中等。行回肠…  相似文献   

3.
1 病历摘要 女,1岁。因反复便血0.5a、加重伴阵发性哭闹1d于2007—12-06入院。患儿近0.5a来无明显原因及诱因地反复便血5次,每次发作1~2d,每次便血2~3次,量较少,近1d来便血量较前增多,伴阵发性哭闹,呕吐2次,非喷射性,  相似文献   

4.
我院 1980年 1月~ 2 0 0 3年 1月收治并手术确诊的6例小肠血管瘤 ,术前均误诊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例中 ,男、女各 3例 ;年龄 18~6 6岁 ,平均 4 6岁。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平均 2个月。1 2 临床表现 首诊症状 :便血 5例 ,腹痛、呕血各 3例。查体触及腹部包块 2例 ,趾部血管瘤 2例 ,胃镜检查提示胃血管瘤 1例。1 3 误诊情况 本组均经 2~ 5次住院保守治疗 ,曾行胃镜、结肠镜、结肠钡剂灌肠造影及小肠气钡双重造影等检查。分别误诊为门脉高压症 2例 ,消化性溃疡、肠套叠、肠梗阻及结肠癌各 1例。后均经手术确诊…  相似文献   

5.
四肢血管瘤3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血管瘤为较常见的肿瘤之一 ,而肌肉血管瘤约占全部血管瘤的 1%。我院 1986 - 0 4~ 1999- 10共收治侵及肌肉及关节内的血管瘤 34例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34例 ,男 19例 ,女 15例 ,最大年龄 49岁 ,最小年龄 16月龄 ,其中 10岁以下患者 7例 ,11岁~ 2 0岁患者 13例 ,2 1岁~ 30岁患者 10例 ,30岁以上患者 4例 ,约 5 9%的病例发生于 2 0岁以下。随访时间最长为 11a,最短为 1a。1.2 发病位置 上肢 19例 ,下肢 15例 ,所涉及的肌肉有三角肌 1例 ,肱三头肌 2例 ,小圆肌 1例 ,指浅屈肌 3例 ,指深屈肌 2例 ,指总伸肌…  相似文献   

6.
1 病例报告 女,54岁.因反复间歇性便血20 a,曾先后住院10~12次,经胃镜、结肠镜检查均未发现明确出血灶,大便潜血(++~+++),Hb 35~80 g/L.查体:面色苍白,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左上肢及下肢散在 紫红色隆起肿物(手术证实为血管瘤),骨髓细胞组化染色显示缺铁,一直按缺铁性贫血治疗,近3 d患大量血便,伴失血性休克而入院,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距Treitz韧带20 cm以下空肠上段散在肿物7个,直径0.5~1.5 cm大小,呈蓝紫色,位于黏膜下,切除肿物.病理诊断为海绵性血管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小肠血管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小肠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有反复黑便史,并发肠套叠1例,缺铁性贫血1例;小肠镜确诊1例,CT仿真肠镜发现病变2例;均行手术治疗;组织病理诊断为回肠单发海绵状血管瘤2例,空肠单发混合性血管瘤1例。结论小肠血管瘤以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并发肠套叠;病变好发于空肠、回肠;术前诊断困难,小肠镜和CT仿真肠镜易于发现病变;手术切除病灶为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小肠血管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小肠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有反复黑便史,并发肠套叠1例,缺铁性贫血1例;小肠镜确诊1例,CT仿真肠镜发现病变2例;均行手术治疗;组织病理诊断为回肠单发海绵状血管瘤2例,空肠单发混合性血管瘤1例。结论小肠血管瘤以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并发肠套叠;病变好发于空肠、回肠;术前诊断困难,小肠镜和CT仿真肠镜易于发现病变;手术切除病灶为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小肠肿物并慢性肠套叠的声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92年至1997年应用B超检查,诊断小肠肿物并慢性肠套叠9例,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17岁。临床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反复发作最长6个月,最短2个月余。经消炎及解痉治疗可缓解,其中7例在腹痛时扪及腹部...  相似文献   

11.
小肠出血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贵恺  荣绍元 《临床荟萃》2005,20(16):951-953
小肠出血临床上并非常见,在所有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占3%~5%,以往由于诊断技术的限制,大多需手术或术中内镜确诊。近年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特别是胶囊内镜的出现,小肠出血确诊率明显提高,下面就小肠出血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对我院1992-10~2005-10结肠镜诊断小肠大出血手术17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声学造影诊断小儿小肠型肠套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院从1990年4月至1995年3月对临床上初诊为肠套叠、B型超声(以下简称B超)显示不清晰、病情允许的患儿,有选择地进行了42例超声腹部造影观察。初诊肠套叠患儿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3个月~6岁10个月,发病时间5~24小时。使用阿洛卡SSD-630B超仪、探头频率3.5MHz。造影剂为杭州照相机械研究所感光研究室生产的腹部B超造影显影剂。方法按说明用温开水调制造影剂,3岁以下患儿50ml,3岁以上100ml一次服下。婴幼儿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呕吐窒息。半小时内观察胃,一般半小时后在脐周纵切、横切能观察到小肠结构(图1),个别…  相似文献   

15.
肠套餐是小儿常见急腹症之一,主要有回盲型、回结型、小肠型及结肠型等病理类型,由于各型处理原则有所不同,治疗前确定其分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义通过对12例小儿小肠型肠套叠声像图所见进行观察分析,旨在探讨B型超声对其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12例小肠型肠套餐中男10例,女2例,年龄8个月~12岁(平均3.8岁),临床上12例均有腹痛或哭闹及呕吐,5例出现血便,2例腹部扪及包块,病程1~11天不等,伴随基础疾病为小肠息肉4例、美克尔憩室1例、经手术证实8例,4例由X线空气灌肠或X线钡剂灌肠造影所见确定.均经以上灌肠检查、治疗复位成功,表现为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16.
朱信强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5):3679-3680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术后复发的原因及诊治经验和疗效。方法:对2004-01-2008-01本院收治的小儿肠套叠手术患者87例,分析原因,查找对策,术中应用肠系膜固定,术后通过对家长的健康教育。结果:对近期22例的治疗,无一例复发。结论:术中应用肠系膜固定,以及通过对家长的健康教育,对小儿肠套叠术后复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易文中  李维金  曹阳  易刚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2):2041-2044
[目的]评价口服大剂量5%等渗甘露醇螺旋CT小肠造影(spiral CT enterography,SCTE)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6例小肠肿瘤患者每人口服约1 000~1 500 mL 5%等渗甘露醇后,肌注20 mg山莨菪碱注射液,10~15 min后行螺旋CT三维扫描,分析不同小肠肿瘤的SCTE表现,并比较42例传统CT扫描与SCTE的诊断结果.[结果]36例SCTE患者除2例回盲部充盈欠佳外,余病例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肠腔充盈良好,对肿瘤的显示、衬托满意.SCTE检查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4.4%(34/36),高于传统CT扫描78.57%(33/42)(χ2=4.03,P<0.05).[结论]SCTE是一种简便、安全、非侵袭性、有效评价小肠肿瘤的方法,能明显提高肿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肠造影对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消化科进行选择性小肠造影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经鼻插入型小肠减压管行小肠造影,以出院最终诊断的结果为标准。根据造影结果统计梗阻部位、范围、程度、影像学表现。比较小肠造影与出院诊断结果,通过诊断一致性评分进行诊断效能评估。【结果】造影诊断符合率为93.8%(75/80),其中肠粘连、肠套叠诊断符合率均为100%,肠肿瘤符合率88.9%(16/18),肠结石符合率90.9%(10/11),肠内疝符合率80%(8/10)。32例(40%)患者诊断为多发性肠梗阻,16例(20.0%)为单发性梗阻,47例(58.75%)为不完全性肠梗阻。51例(63.75%)影像学显示为肠部粘连、肠道狭窄;0~0.3分低一致性评分共7例(8.75%),0.8~1.0分高一致性评分共53例(6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肠造影对肠梗阻能够明确梗阻的具体部位、范围,判断梗阻的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影像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小肠疾病所致的下消化道出血临床颇为少见 ,因其病因复杂、病变范围广泛 ,诊断较为困难 ,极易误诊误治。现将本院近年收治的 9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2~ 80岁 ,平均 36岁 ,病程 5 d~2 a不等 ,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回盲部腺癌 3例 ,小肠平滑肌肉瘤 1例 ,克隆氏病 1例 ,出血坏死性肠炎 1例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并出血 1例 ,小肠血管畸形 1例 ,另 1例经小肠气钡双重造影确诊为回肠囊袋状畸形。所有患者均有轻、中度贫血及轻度腹痛 ,3例腹部可触及肿块。短期出血量为 30 0~ 10 0 0 ml。全组入院时均先予行保守…  相似文献   

20.
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X线影像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钡剂X线造影对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我院经手术证实的24例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在X线影像上的不同表现。结果:19例经钡灌肠显示盲肠或结肠位置异常,其中17例显示盲肠位于右上腹或偏左中腹,2例显示结肠均位于左侧腹部,5例经泛影葡胺上消化道造影,显示为十二指肠有梗阻或不完全性梗阻。结论:钡剂灌肠和选择性上消化道造影,目前对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仍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