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减少母婴并发症。方法:选择出生体重≥4000g的新生儿407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出生体重〈4000g的407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平均身高、体重、孕周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产妇的年龄无明显差异;经产妇发生巨大儿的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男性胎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巨大儿组手术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孕妇的身高、体重、孕次、产次、孕周、新生儿性别与巨大儿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地分析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找出巨大儿的特征作为产前诊断的依据。掌握产时并发症加强产时处理。收集本院1991~1997年间出生体重≥4000g的新生儿246例作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体重≥2500g、<4000g的新生儿171例作对照。结果提示巨大儿的发生与孕妇的体重、身高有关;宫高 腹围≥138cm,胎儿双顶径 股骨长≥16.7cm可以作为筛选巨大儿的依据;分娩时巨大儿可以提高母婴井发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近3年来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有关因素的关系,了解低出生体重儿(LBW)、早产儿、巨大儿和剖宫产率的发生状况,提高围产保健质量,提升母婴健康水平。[方法]根据我院SQL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2005—2007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2003例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平均体重3336.3g,男婴高于女婴101.3g;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周有直接联系,孕周增长新生儿体重也增加;与母亲年龄无明显关系。LBW发生率与多胎妊娠有关,胎数越多发生率越高。早产儿发生率为6.1%,3年间下降0.9%;巨大儿发生率6.4%,3年间下降0.3%;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51.5%;剖宫产率39.7%,3年间上升4.8%。[结论]要减少过期妊娠经阴道难产发生率,产前要及时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选择最佳的分娩方式和分娩时机,以降低母婴并发症,确保母婴安全。同时要发挥健康教育作用,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有效干预,是降低LBW、早产儿和巨大儿的发生率,控制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时期余姚市城区巨大儿的发生情况、高危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将余姚市城区2001~2006年分娩巨大儿的孕妇与同期分娩4000g以下新生儿的孕妇分组比较。分别对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孕周与产次、分娩方式、分娩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巨大胎儿的发生率各年基本持平,巨大胎儿发生主要由于孕妇营养过分摄入所致,也与孕妇基础体重、身高等遗传因素有高相关性,巨大胎儿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阴道助产率及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性。结论:做好孕期保健,合理指导孕期营养,加强孕期监护及巨大胎儿的筛选可以降低巨大胎儿的发生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苏州市新生儿出生窒息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加强围生期保健管理,进一步预防苏州市新生儿出生窒息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登陆苏州市妇幼卫生信息平台,调取2014年苏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分娩登记信息,包括 Apgar 评分、孕妇年龄、户籍、分娩孕周、胎儿性别、出生体质量、胎数、胎位、胎次、产次、产检次数和分娩方式等,选择胎龄≥28周活产儿进行出生窒息单因素卡方分析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评估相关性。结果2014年苏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出生窒息发生率为1.05%。外地户籍、分娩孕周<37周、出生体质量<2500 g 或≥4000 g、产次≥3次、助产和剖宫产均为新生儿出生窒息发生的危险因素(P <0.05),而胎数≥2为新生儿出生窒息的保护因素(P <0.01)。结论出生窒息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产前及产时多因素均为其影响因素,需加强围生期管理,强化新生儿复苏技能培训,从而降低出生窒息发生概率和危害性。  相似文献   

6.
孕妇体质指数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孕妇体质指数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选取单胎初产妇360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按照孕前和产前体质指数(BMI)分组,孕前肥胖组33人,孕前体重正常组327人;产前肥胖组204人,产前体重正常组156人.对妊娠结局、新生儿出生体重等进行调查并进行组间分析比较.结果 孕前肥胖组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前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肥胖组剖宫产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与产前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产前体重增加值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相关(P<0.05).结论 加强围生期保健,控制孕期体重,可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应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找出低体重儿的危险因素,为避免低体重儿的发生即优生优育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5842例确立为分析和研究的对象。结果:①通过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产次、孕次、孕周、产前空腹血糖、产前血压、季节、脐带长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产次、孕次、孕周(37~40周)、产前血压是危险因素;秋季、脐带长度(30~70cm)是保护因素。②影响低出生体重儿的计量资料分析,通过成组t检验发现:产妇的产前体重、产妇的身高、胎盘重量有统计学意义,都对低出生体重儿有影响。③通过低体重儿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孕周、产前血压、秋季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孕周、秋季是保护因素,可避免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产前血压是危险因素,易导致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结论:孕妇的身高、体重、胎盘重量、孕次、产次、秋季是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其中孕周、秋季、产前空腹血糖、脐带长度是低出生体重儿的保护因素;产前血压是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2003~2012年汉中市南郑县足月单胎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足月单胎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布及相关因素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分析2003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在汉中市南郑县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足月单胎新生儿出生体重,记录其出生体重及孕妇年龄、孕周、职业、居住地理位置、不同年度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12年收住孕38~42周孕妇8 469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布在1 700~5 100 g,平均(3 241.89±399.81)g,平均出生体重随孕周增加而增重(P<0.001);26~35岁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重较高,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重于女性,在平川丘陵地区居住的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体重较在山区居住的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体重重,产次为2~3次的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体重较产次为1次和产次为4次的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体重重(P<0.001),农民与职工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各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2003、2012和2011年较重。结论: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性别、居住地理位置、产次、年度及孕妇年龄有关,与孕妇职业无关,新生儿出生体重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1093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新生儿性别、胎次、孕母年龄、孕周、分娩方式的关系, 降低母儿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093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新生儿出生体重随胎次及孕周增加而增加, 男婴体重明显高于女婴, 与孕母年龄无关; 随着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增加, 难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亦增加。结论: 产前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尤其是对巨大儿的预测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的影响因素,为孕期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昆明社区上报全国儿童营养与健康监测数据直报系统的数据,选取901例分娩母亲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产前保健次数、孕期体重以及901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等指标,通过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 241.80±394.30g,平均身长为50.09±1.18cm.单因素分析,不同体重新生儿的母亲职业、父亲职业、分娩孕周、母亲孕期增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104.482、322.546、36.771;F=47.98,均P<0.05).不同身长新生儿的母亲文化程度、父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父亲职业、分娩孕周、母亲孕期增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21,2.895;x2值分别为140.597、526.251、19.076;F=14.69,均P<0.05).多因素分析,父亲文化程度、分娩孕周、孕期增重均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038、0.037、0.063,均P<0.05),产检次数、分娩孕周、孕期增重均影响新生儿出生身长(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044、0.061、0.114,均P<0.05).结论 昆明市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新生儿体重受父亲文化程度、产检次数、分娩孕周、孕期增重的影响;新生儿身长受产检次数、分娩孕周、孕期增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降低剖宫产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分析剖宫产围产儿40例的死亡原因。结果:死亡原因以宫内缺氧为主,包括妊娠合并内科严重疾病、重度子痫前期、胎盘及脐带因素,其次为新生儿肺部疾患及新生儿畸形。孕周<37周,体重<2 500 g死亡率最高。结论:为了降低剖宫产围产新生儿的死亡率,必须加强产前保健工作、产时胎儿监护及提高窒息儿复苏的抢救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巨大儿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如皋市如城街道2015年单胎活产新生儿资料,计算巨大儿发生率,分析产妇年龄、孕产次、体质指数、是否接受孕期营养指导、分娩孕周与巨大儿发生率的关系;对比巨大儿组和对照组分娩方式和母婴并发症情况。结果如城街道2015年巨大儿发生率为13.9%,男女比为1.74∶1。孕早期BMI≥24、孕周≥40、未接受孕期营养指导、孕产次≥3次是产妇生产巨大儿的高危因素(P值均<0.05)。巨大儿组剖宫产率(74.37%)、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13.87%)、母婴并发症发生率(4.62%)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0.99%、5.59%、1.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如城街道2015年巨大儿和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应做好孕前和孕期保健宣传和营养指导,加强筛查,有效控制孕早期体重。  相似文献   

13.
1109例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为孕期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08年2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109例糖代谢正常且无妊娠合并症孕妇的新生儿体重分布及影响因素。对孕妇年龄、身高、流产次数、孕周、孕前体重、孕中期增重、孕晚期增重、产前体质指数、子痫、贫血等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同时从1109例中随机选取260例与同一时期分娩的252例糖代谢异常者进行分析。结果:产前低体质指数是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β0,OR1,P=0.000),中期增重过多、产前高体质指数是巨大儿的危险因素(β0,OR1,P=0.000;β0,OR1,P=0.006)。产前血糖控制情况不同,新生儿出生体重异常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Fisher's=0.045)。结论:加强孕期管理,使孕期体重增长适度,避免发生早产的因素,及时、合理、有效地控制血糖,可能使新生儿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胎盘植入评分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术前评估作用。方法:对118例凶险性前置胎盘资料回顾性分析,根据超声胎盘植入评分分组,≤5分组、6~10分组、≥10分组,对各组术中出血、输血量、子宫切除率、住院天数、母儿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组孕周、产次及剖宫产次数存在差异(P0.05),而年龄、孕次、人工流产次数及距上次剖宫产年限未见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子宫切除例数、手术持续时间等在≥10分组中最高(P0.05),急诊手术发生率无差异(P0.05)。胎盘植入评分值与术中出血量呈正相关(r=0.77,P0.05)。3组新生儿窒息、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10分组中最高(P0.05),新生儿体重无差异(P0.05)。结论:术前超声胎盘植入评分能预测产后出血风险,对减少产后出血及围产期并发症,改善母婴结局起到重要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或人工流产(刮宫术)对再次妊娠及母婴的影响。方法将初孕有一次药物流产史的健康孕妇120例分为A1组,初孕〉1次药物流产史的健康孕妇70例分为A2组,初孕有一次人工流产(刮宫术)史的健康孕妇120例分为B1组,初孕〉1次人工流产(刮宫术)史的健康孕妇60例分为B2组,孕前无流产史的健康孕妇随机选择120例分为对照组C,分析3组孕妇病例随访资料。结果除先兆流产外,药物流产组与对照组再次妊娠的孕期,围生期及新生儿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人工流产组相比,药物流产组与对照组胎盘粘连、胎盘残留、胎盘植入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均较低(P〈0.05)。一次以上人工流产组胎盘植入,胎盘粘连和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1次人流组(P〈0.05),而药流组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药流次数无明显关联。结论药物流产对再次妊娠母婴的影响小于人工流产,相对更安全,为中止非意愿妊娠首选,但仍可能引起某些并发症,人工流产后再次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与人工流产次数有关,因此仍要大力普及避孕知识,提倡安全妊娠和分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体重指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360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205例产前BMI≥28者为产前肥胖组,156例产前BMI<28者且孕期体重增长≤15kg为产前体重正常组。分析两组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产科并发症有无差异性。结果:肥胖组孕妇剖宫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切口延期愈合、产科并发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P<0.05)。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避免肥胖,可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妇肥胖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单胎初产妇3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孕妇体重指数(BMI)分组。孕前肥胖组33例,孕前体重正常组327例;产前肥胖组204例,产前体重正常组156例;按孕期体重绝对增加值分组分为≤10kg(A组)、10.5~15kg(B组)、15.5~20kg(C组)、20.5~25kg(D组)、>25.5kg(E组)共5组。以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为观察指标对各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孕前肥胖组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与孕前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肥胖组剖宫产、新生儿出生体重与产前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3组分别与A、B两组比较,巨大儿、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控制孕期体重,避免肥胖,可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孕妇社会学特征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妇社会学特征及相关因素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的影响,为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的发生、建立孕期保健临床护理路径提供依据。方法:由专人调查分娩孕妇的一般情况、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孕期居住地、孕次、产前保健次数等指标,孕妇分娩后立即测量新生儿体重和身长。结果: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与孕妇年龄、孕次无统计学关联。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在不同职业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84,P=0.0 012;F=3.98,P=0.0 192);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在不同受教育程度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27,P=0.0 014;F=4.37,P=0.0 047;)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妇居住地具有统计学关联(t=2.57,P=0.0 108);新生儿出生身长与孕妇居住地无统计学关联(t=1.69,P=0.0 922)。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在不同产前保健次数的孕妇组间有统计学差异(F=10.07,P<0.0 001;F=9.55,P<0.0 001)。结论:孕妇年龄和孕次未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受教育程度、孕妇的职业、居住地、产前保健次数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应重视孕妇社会学特征及相关因素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的影响,并提供适时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分娩方式及并发症,提高产前诊断率,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分娩的267例巨大儿的情况,并随机选择同期分娩的267例体重2 500~3 999 g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孕妇身高、体重、产次、孕龄、宫高、腹围及胎儿双顶径、股骨长、腹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剖宫产率明显增高,剖宫产组分娩并发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结论 巨大儿增加母婴并发症,应正确产前诊断,巨大儿分娩方式以剖宫产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医学营养治疗后的妊娠结局。 方法 采用少量多餐的饮食模式结合适量的运动对879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控制,根据年龄的不同进行分组,分为1组为年龄小于25岁(50例),2组为年龄25岁~(400例),3组为年龄30岁~(276例),4组为年龄35岁以上(153例),分析四组患者妊娠结局及产前产科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年龄35岁以上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使用率、剖宫产率、早产儿发病率和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发病率显著高于35岁以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均P<0.05);孕期体重增长显著小于30岁以下的患者(P<0.05)。分娩孕周、产前体重、新生儿出生体重、巨大儿的发病率、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高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产科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显著高于非高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因此更应加强对高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管理,以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