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氯硝柳胺控释贴膜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初步效果。方法小鼠和家兔于感染前7天将氯硝柳胺控释贴膜贴于背部皮肤上,进行感染后,观察其预防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初步效果。结果氯硝柳胺控释贴膜预防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效果(减虫率)分别为72%和46%。结论氯硝柳胺控释贴膜对小鼠预防尾蚴感染有一定效果,对家兔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
日本血吸虫是以尾蚴侵肤方式而感染人体。因此,研究血吸虫尾蚴钻穿宿主皮肤的机理,对进一步了解人体如何发生血吸虫感染以及提供预防感染的措施都是十分重要的。为此,作者应用了组织学、组织化学、电镜、生理学、血清学及微量测定等多学科手段,对小鼠、大鼠、仓鼠、沙鼠、豚鼠、家兔和恒河猴等7种哺乳动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和观察。从以下几方面系统地阐明了日本血吸虫尾蚴钻穿皮肤的全过程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紫外线致弱尾蚴疫苗(UVC)免疫动物攻击感染后的局部组织免疫病理变化.方法 将7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疫苗免疫组和感染对照组.疫苗组小鼠接种紫外线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后5周,再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正常日本血吸虫尾蚴(800±50)条;感染对照组经皮肤感染同量尾蚴.于攻击感染后6~120 h的不同时间点各剖杀小鼠5只,取攻击部位皮肤及/或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UVC疫苗免疫小鼠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皮肤炎症反应较感染对照出现早、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EOS百分比高,但肺部出血斑点出现时间(72 h)迟于感染对照组(48 h).72~120 h,疫苗组小鼠肺部局灶性炎症明显,肉芽肿样结节形成,肺泡壁多正常.而感染对照组小鼠肺组织炎症轻,但肺泡壁水肿明显,且有较多红细胞渗出.结论 紫外线致弱尾蚴疫苗免疫增强了小鼠皮肤及肺组织的细胞反应及其杀虫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蜂胶霜和珊瑚姜霜阻止日本血吸虫尾蚴侵入皮肤的效果。方法:在小鼠裸腹上涂不同浓渡的蜂胶霜和珊瑚姜霜,在泥水中模拟下水作业8小时以上后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35天后剖杀,用灌注法加撕碎法查找虫体,计算防护率。结果:2.5%的蜂胶霜加2.5%的珊瑚姜霜防护率在93.5%,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蜂胶霜和珊瑚姜霜可以用来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  相似文献   

5.
耕牛是农村主要劳动力,在血吸虫病流行区病牛达220万头,是血吸虫病主要传播来源。近年来,减毒疫苗预防血吸虫感染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国内我们首次采用紫外线(400μW)照射日本血吸虫尾蚴经皮肤免疫水牛3次,每次10000条/头,每次间隔4周,所有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于末次免疫后6周均以1000条正常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或感染,所有水牛在攻击感染后6周被处死,检查免疫后水牛抗感染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血吸虫病是一种遍及世界70多个国家、累及2亿多人口的地方性流行病,在我国约76万人受累。病原体为具有复杂生活史的血吸虫,其常见有6种,主要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Sj)、曼氏血吸虫(Sm)及埃及血虫(Sh),具有两个宿主,即人和淡水螺类。血吸虫的尾蚴穿透人的皮肤脱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观察雷公藤多甙(T_2)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及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周围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前列腺素E_2(PGE_2)能力的影响,并与前列腺素抑制剂消炎痛及地塞米松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发现,T_2可抑制PBMC在体外产生PGE_2,其抑制作用比消炎痛稍弱,但比地塞米松强。  相似文献   

8.
血水草生物碱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预防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水草生物碱(ECA)实验室及现场杀灭尾蚴、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效果。方法 在实验室配置不同浓度的血水草生物碱溶液:玻片法灭蚴、实验室及现场防护动物血吸虫感染的试验。结果 尾蚴接触药物2.5mg/L,60min死亡率为97.71%,5mg/L死亡率为100%。10mg/L-100mg/L尾蚴100%死亡时间由45min缩短至3min。10mg/L组药物浸杀尾蚴后,对小鼠的防护率为100%;5mg/L ECA组的防护率为82.35%—94.53%。现场实验1.25mg/L能完全阻止血吸虫尾蚴感染。结论 血水草生物碱具有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素E_2(下简称PGE_2)与免疫密切相关,至今尚未有关于PGE_2与扁桃体免疫功能方面的报道。本文通过对14例病变扁桃体标本中淋巴细胞增殖指数的测定,并同时检测了相应标本中PGE_2的含量,探讨了PGE_2在扁桃体免疫功能中的作用。结果提示:PGF_2含量与淋巴细胞增殖指数呈负相关,PGE_2在扁桃体组织中起着双重调节作用,对后者正常生理功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尾蚴经紫外线(UV)照射后抗原成分的改变。方法日本血吸虫尾蚴经UV(400 μW/cm2)照射1 min 后,取其可溶性抗原经照射尾蚴抗原(UVCA)与未经照射的尾蚴可溶性抗原(NCA)同步进行SDS-PAGE和免疫印迹试验。结果经UV照射后,日本血吸虫尾蚴新出现了Mr 212 000和82 000抗原带,Mr 116 000、26 000和16 000抗原带浓度明显升高;NCA的Mr 67 000分子仅能被UVCA免疫猪血清识别,而不能被感染猪血清识别,Mr 79 000和94 000与免疫猪血清的反应也明显强于感染猪血清。结论UV照射后新出现或含量增加的抗原成分以及仅免疫猪血清所识别的抗原分子可能是照射尾蚴激发高度保护性免疫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全死因寿命表的基础上,应用去死因寿命表的方法,计算寿命的差数,比较、分析了8组主要死因对内乡县农村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的影响。1988~1990年与1974~1976年相比,因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意外死亡损失的寿命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传染病、肺结核、呼吸系病和消化系病则下降。综合分析损失的寿命数和百分比,可见8组死因对各年龄组人群的影响不同:传染病和肺结核主要影响婴幼儿;而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则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呼吸系病和消化系病影响以婴幼儿和老年人为主;意外死亡则以婴幼儿和青壮年为主。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pH指示剂吸收度比值法测定瘤普霖的含量,并与电位滴定法、凯氏定氮法及氧瓶燃烧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此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变异系数<0.1%。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第二代中医医院的主要结构,包括中医临床系统、康复系统、养生系统、益智系统和检查系统。第二代中医医院不仅重视洽已病,而且更重视治末病。它将以开放式的形式服务于广大需求者,并将成为“2000年人人健康”目标的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历代治风的常用代表方入手,探讨其配伍的理论和主要的配伍方法。其中疏散外风方剂的配伍,除以辛温疏散药为主外,主要有养血、补气、温阳、清热、熄风止痉、活血、理气等类药物;平熄内风的方剂,以平肝熄风药为主,主要配伍滋阴养血、清热、引血下行、疏肝理气、化痰安神等药。疏散外风以唐宋以前的方剂为主。平熄内风是以明清以降的方剂为主,它是对风病认识和治疗上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从非平衡态热力学分析,认为中医的气机概念似与“熵流”类同,是关系着各项生理活动是否协调稳定、心身是否健康的重要调节机制,是维持身心稳态的要素。借助气机和熵流学说,可以从宏观上阐述心理和生理病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转化机制以及药物和心理疗法之间的联系。如果在治疗疾病中,注重条畅气机,促使负熵化,将能更好地祛除形神之苦,维持身心稳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睡眠限制对大鼠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方法取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采用大鼠右侧上颌第一磨牙和右侧上颌中切牙为实验牙,随机分为4组:正常加力3天组,睡眠限制加力3天组,正常加力7天组,睡眠限制加力7天组。分别测量牙齿移动的距离和牙龈指数(CI)。结果睡眠限制加力7天组与相应正常加力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个7天组与相应正常加力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睡眠限制可促使大鼠正畸牙移动加快,且可致牙龈炎症加重。  相似文献   

17.
以电子冷热针为刺激手段,以药物造成家兔胃机能低下和亢进的病理模型为观察对象,以胃电作为观察指标来研讨不同温度针刺的针刺效应及机理。结果显示:电热针对不同机能状态的胃电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而电冷针则不明显。提示治疗胃机能异常的疾病以电热针为佳。  相似文献   

18.
为给腹主动脉主要分支插管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作者在34具成人尸体上测量了从股动脉始端至腹主动脉主要分支起点的长度和这些动脉的口径,并与身高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股动脉始端至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和肾动脉起点的长度均与身高呈高度相关;各动脉口径除肾动脉外均呈低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眼球摘除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122例眼球摘除的原因。以因肿瘤摘除者占首位(54例,44.3%);次为绝对性青光眼(24例,19.7%);第三位原因为眼球破裂伤(21例,17.2%)。并对如何减少眼球摘除手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流式细胞仪(FCM)测细胞DNA含量及维多利亚兰和HE复合染色法染血管,对乳腺癌病人进行浸润转移机制的研究。乳腺癌细胞中异倍体肿瘤其血管浸润的阳性率和术后复发都较二倍体肿瘤高。乳腺癌病人血管浸润的阳性率为48%,术后复发病人血管浸润阳性率为67%。直径在2.0cm以下的肿瘤,肿瘤直径与血管浸润呈正相关,超过2.0cm的肿瘤血管浸润的阳性率不再增加。淋巴结转称程度加重,血管浸润阳性年增加,n1β期以上的肿瘤可作为血管浸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