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腺癌激素受体调控的研究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腺癌是激素依赖性肿瘤,受雌激素和孕激素调控,多数乳腺癌组织均有其受体(ER/PR)表达。随着对激素受体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研究,作用于激素受体的药物即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的研制也呈方兴未艾之势。总体而言,集中于激素受体的结构与功能、细胞信号传导系统和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方面。 ER(ERα/ERβ)的组织结构研究 ER和PR属表面核受体类,人类ER基因有8个外显子,含140kb个碱基对。经典的ER(ERα)包含595个氨基酸,编码基因位于第6号染色体;而ERβ含530个氨基酸,编码基因位于第1…  相似文献   

2.
腋淋巴结无转移的乳癌患者雌激素受体检测的预后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状况对腋淋巴结阴性(以下简称NL)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1985年4月至1992年8月手术治疗的128例NL乳腺癌患者和266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标本的ER状况,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28例NL乳腺癌ER检测阳性率71.1%,同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226例的ER阳性率为45.5%,二者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测定乳腺癌细胞内雌激素受体,以判断肿瘤对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和预后,利用^125碘标记17α-乙烯雌二醇-3-醋酸酯在不同ER含量的荷人乳腺癌裸鼠体内进行生物学分布研究,观察其与受体含量的关系,淡进一步进行肿瘤ER显像奠定基础。每只鼠尾静脉注射示踪剂92.5kBq,2小时后处死,测定其肿瘤及重要组织器官每克组织中放射改性摄取率及肿瘤与非肿瘤放射性比值。  相似文献   

4.
三苯氧胺 (tamoxifen ,TAM)是最常用的一线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临床大量应用于绝经后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文献报道绝经前雌激素受体 (estrogenreceptor ,ER)阳性乳腺癌患者单用TAM辅助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无瘤生存率 (disease freesurvival,DFS)或总生存率 (overallsur vival,OS) ,但在绝经前ER阳性乳腺癌患者TAM能否进一步提高CMF辅助化疗的疗效一直存在争议[1]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从 1990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我院 40 2例绝经前ER阳性乳…  相似文献   

5.
雌激素β受体与乳腺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历史背景早在 1个世纪以前 ,乳腺癌激素依赖性现象已引起某些学者的注意。 1896年Beaston首次报道 2例晚期乳腺癌在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后 ,肿块明显缩小 ,并据此提出卵巢分泌的“某些物质”对绝经前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在发现雌激素后很长一段时间 ,Jensen在 196 2年首次发现雌激素受体 (ER) ,并认为ER与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密切相关。随着免疫学 ,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的飞速发展 ,ER的检测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认为ER(目前重新命名为ERα)是调节雌激素对靶器官发挥效应…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测定乳腺癌细胞内雌激素受体( E R),以判断肿瘤对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和预后,利用1 25 碘标记 17α乙烯雌二醇3醋酸酯(1 2 5 I V E2 A)在不同 E R 含量的荷人乳腺癌裸鼠体内进行生物学分布研究,观察其与受体含量的关系,为进一步进行肿瘤 E R 显像奠定基础。每只鼠尾静脉注射示踪剂92.5 k Bq,2 小时后处死,测定其肿瘤及重要组织器官每克组织中放射性摄取率及肿瘤与非肿瘤放射性比值( T/ N T)。结果表明: 在 E R 为阳性的肿瘤( M C F7),其放射性摄取率及放射性比值均高于 E R阴性肿瘤( M D A M B231)的相应值,且分布具选择性,雌激素靶器官选择性高,非靶器官选择性低。1 2 5 I V E2 A 对 E R 阳性的肿瘤及子宫具亲和力,可望用作对体内 E R 进行定位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胃癌表皮生长因子及雌激素受体同步表达的临床意义何双梧,郭连营,谢尚奎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104例胃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和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表...  相似文献   

8.
雌激素受体与原发胆囊癌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与原发胆癌临床病理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36例原发胆囊癌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 36例原发胆囊癌组织(ER)阳性表达率为63.9%,ER一的胆囊癌PCNA指数显著高于阴性者;ER阳性与原发胆囊癌的分化程度、侵袭转移密切相关;ER阳性者胆囊患者的累计生存率低于ER阴性者,结论ER阳性的原发胆囊癌有较差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雌激素受体与大肠癌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对72例大肠大肠癌新鲜标本,进行雌激素受体(ER)检测。结果提示(1)大肠癌亦归属于激素依赖性肿瘤,对于大肠癌ER受体阳性的患者,抗雌激素辅助治疗或内分泌治疗将有良好的前景。(2)ER受体与大肠癌分化程度相关,分化程度越低,受体含量也就越少,另外,受体含量与男妇性别有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无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内分泌疗法可行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与性激素及其受体的关系,及内分泌治疗的可能性。采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定量测定27例原发性食管癌病人的癌组织、正常食管粘膜组织及外周血白细胞中的雌激素受体(ER)和雄激素受体(AR)的含量;同时应用放免法测定病人血浆中雌二醇(E2)和睾酮(T)的水平。结果见食管癌组织中存在ER和AR,受体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病人性别及鳞癌病理分级有显著关系。外周血白细胞中ER和AR的含量明显降低。血浆中E2和T水平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研究提示,性激素及其受体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并对今后在食管癌的临床治疗中,提出内分泌疗法的可行性设想。  相似文献   

11.
腋淋巴结无转移的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检测的预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状况对腋淋巴结阴性(以下简称NL)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985年4月至1992年8月手术治疗的128例NL乳腺癌患者和266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标本的ER状况,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128例NL乳腺癌ER检测阳性率711%,同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226例的ER阳性率为455%,二者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发生转移及复发19例,ER阳性和阴性组的复发转移率分别为121%和216%;5年生存率为945%和838%(P<005);10年生存率为682%和600%(P>005)。128例NL乳腺癌患者中随访126例,占984%,随访时间60~144个月,平均809个月。结论NL乳腺癌的ER状况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ER阴性组发生复发转移多于阳性组,且易转移至内脏,其5年生存率也明显低于ER阳性组。故对NL乳腺癌,当ER阴性时,应积极施行化学药物治疗在内的辅助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美国 2 0 0 0年乳腺癌新发病 1 82 80 0例 ,死亡 40 80 0例 ,女性恶性肿瘤中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位[1 ] 。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 ,国外许多学者开始进行乳腺癌预防试验 (BCPT) ,其中研究最多的是内分泌预防 ,又称化学预防 (chemoprevention ) ,代表药物为三苯氧胺。三苯氧胺的结构和作用  三苯氧胺是种非甾类抗雌激素药物 ,属于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制剂 (SERM)类。其结构式与雌激素相似 ,作用机理是与雌二醇在靶器官内争夺雌激素受体 ,减少胞浆内雌激素受体的含量 ,从而阻断雌激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与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内分泌治疗的效果。方法 经大体和显策镜检查了57例胰腺癌的病理特征,观察了术后生存期,并用单克隆抗体检测nm23-H1、p21ras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的表达与ER的关系。17例病人予以长期服用他莫昔芬(TAM)30mg/d治疗。结果 雌激素受人本阳悸的胰腺癌分化程度较好,低浸润、术后生存期长,其构成比高于ER阴性胰腺癌。P〈0.05,E  相似文献   

14.
胃癌组织内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状况初步研究傅佩芬梁廷波郑树森于吉人黄东胜胡娟英为了探讨胃癌组织内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状况及其与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我们采用酶联组织化学方法对我院于1995年手术治疗的其中53例胃癌组织内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与性激素及其受体的关系,及内分泌治疗的可能性。采用放射配体结合结合分析法定量测定27例原发性病人的癌组织、正常食管粘膜组织及外周血白细胞中的雌激素受体(ER)和雄激素受体(AR)的含量;同时应用放免法测定病人血浆中雌二醇(E2)和睾酮(T)的水平。结果见食管癌组织中存在的E手AR,受体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病人性别及鳞癌病理有有显著关系。外周血白细胞中ER和AR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免疫组化研究李彦锋,方玉华,李黔生,邓晚洪,江军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了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BPH)、青年正常前列腺(YNP)和老年非增生前列腺(ONP)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  相似文献   

17.
胃肠道癌的雌激素受体测定分析:附193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胃肠道癌的雌激素受体测定分析(附193例报告)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200040)余枫,乐竹琴,王虹,王倩近年来,国外研究发现,在乳庙之外的一些肿瘤中存在着雌激素受体(ER)[1],并用三苯氧胺作为这些肿瘤病人的术后辅助治疗[2],我们自1992年9...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在前列腺生症(BPH)患者前列腺组织中的分布及AR的含量,探讨性激素受体在BP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染色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36例BPH组织中的AR、ER、PR。结果:AR、ER的阳性率及染色强度在基质显著高于腺上皮,腺上皮AR与ER染色强度呈正相关;基质中AR染色强度的增加主要表现为AR阳性细胞数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前列腺带性结构中的分布,应用单饱和剂量测定法,分别测定了前列腺移行带、外周带组织中AR、ER、PR和EGFR的含量。结果表明,在11例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22份标本中,移行带和周围带AR全部阳性;尽管AR浓度个体差异很大,但是两带之间仍有密切相关性(P<0001);周围带AR浓度高于移行带,两带AR浓度均高于PR、ER;PR和ER在前列腺带性结构上没有明显差异。EGFR在移行带明显高于周围带。研究证实了AR、ER、PR,EGFR在前列腺移行带和周围带上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前列腺带性结构中的分布,应用单饱和剂量测定法,分别测定了前列腺移行带、外周带组织中AR、ER、PR和EGFR的含量。结果表明,在11例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22份标本中,移行带和周围带AR全部阳性;尽管AR浓度个体差异很大,但是两带之间仍有密切相关性(P〈0.001);周围带AR浓度高于移行带,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