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p53、bel-2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1例胃癌及癌旁组织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增殖和p53、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1)凋亡细胞在癌旁和早期胃癌组织中的凋亡指数(AI)分别为13.19±6.68,6.54±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增殖指数(PI)则相反,在癌旁和早期胃癌组织中分别为29.86±15.33,61.64±1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53在早期胃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在肠型及弥漫型胃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bcl-2在早期胃癌组织中表达率略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肠型胃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在弥漫型胃癌组织中表达率与癌旁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p53阳性病例AI明显低于p53阴性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l—2阳性病例AI明显高于bcl-2阴性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凋亡及p53、bcl—2在胃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中细胞凋亡、增殖在胃癌发生及形态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较敏感且特异性较强的TdT酶介导的生物素化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分析研究了51例早期胃癌细胞凋亡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1)凋亡细胞在癌旁组织较为多见,为5.6%~29.3%,凋亡指数AI=13.19±6.68,而在早期胃癌中,凋亡细胞明显减少,为1.5%~16.0%,凋亡指数下降,AI=7.45±3.25,P<0.005,PCNA增殖指数在癌旁组织(PI=29.86±15.33)明显低于早期胃癌(PI=61.64±15.64);(2)肠型胃癌的凋亡指数(AI=7.86±3.47)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AI=4.63±1.94),而PCNA增殖指数则相反,结果分别为59.03±10.66,68.20±14.49,P<0.05;(3)隆起型胃癌的凋亡指数(AI=9.60±3.51)明显高于凹陷型胃癌(AI=4.95±1.91),P<0.005,PCNA增殖指数则隆起型胃癌明显低于凹陷型胃癌,P<0.005。结论胃癌的发生与癌细胞过度生长及凋亡受抑有关;肠型胃癌较弥漫型胃癌净细胞增加少,所以肠型胃癌生长缓慢;早期胃癌的形态形成可能与肿瘤的增殖活动、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组织PCNA、C-erbB-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乳腺癌PCNA、C-erbB-2表达与腋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对44例乳腺癌标本PCNA和C-erbB-2基因表达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PCNA阳性39例,阴性5例;C-erbB-2阳性29例,阴性15例.PCNA过度表达与腋淋巴转移明显相关(P<0.05,RR=2.6).C-erbB-2过表达与腋淋巴转移明显相关(P<0.05,RR=6.1).结论乳腺癌组织PCNA与C-erbB-2呈高表达,并与腋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突变型P53基因(m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20例正常肠粘膜中mP53、PCNA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例结直肠癌中mP53阳性表达率65.0%,PCNA阳性表达率78.3%,20例正常肠粘膜中mP53、PCNA表达均为阴性(P<0.05).mP53和PCNA阳性表达率在低分化组、浆膜层浸润组、淋巴结转移组均较高(P均<0.05).mP53和PCNA表达呈正相关(r=0.58,P<0.05).结论:mP53和PCNA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均增高,二者与结直肠癌病理学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27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肠黏膜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正常人结肠肠黏膜中p27蛋白和PCNA的表达,用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标本中的细胞凋亡。结果结肠癌及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的PC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结肠(P<0.05);p27蛋白阳性表达的结肠癌细胞平均凋亡指数(0.93±0.32)%高于p27蛋白阴性表达的细胞凋亡指数(0.39±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7与结肠癌PCNA的表达无关。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标本PCNA表达呈强阳性且组织分布弥散提示结肠黏膜癌或有癌变倾向;p27蛋白表达可能不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但有促使结肠癌细胞凋亡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7.
食管鳞癌组织中p57kip2、cyclin D1和PC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p57^kip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并探讨其与cyclin D1和PCNA在食管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0例食管鳞癌组织及15例癌旁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p57^kip2、cyclin D1、PCNA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对这些组织的DNA含量和细胞周期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p57^kip2在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yclin D1在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PCNA在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57^kip2和cyclin D1、p57^kip2和PCNA之间表达负相关(r=-0.429,r=-0.585,P〈0.01)。流式细胞术: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癌组织中DNA含量增高,异倍体细胞增加(P〈0.01);G0/G1期细胞减少,而S期和G2/M期细胞增多,增殖指数(PI)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结论p57^kip2低表达与cyclin D1和PCNA高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erbB-2、PCNA在20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66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及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肌层浸润相关性。结果cerbB-2、PCNA表达阳性率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与到子宫内膜癌的表达逐渐升高,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分别与子宫内膜癌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9.29、30.66、15.93、5.98,均P〈0.05);随临床分期、肌层浸润、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erbB-2、PCNA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9.
ER、PR、PCNA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进一步探讨子宫肌瘤的发生机理。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测定30例子宫平滑肌瘤和相应子宫肌层组织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子宫肌瘤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为70%,孕激素受体阳性率为63.33%,相应子宫肌层组织阳性率分别为43.33%、33.33%。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肌瘤增殖细胞核抗原明显高于子宫肌层组织,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可能与雌激素,孕激素受体及PCNA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2 7蛋白 (p2 7)、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骨肉瘤中表达的意义和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测取 32例骨肉瘤、2 0例骨软骨瘤标本的p2 7、PCNA表达值 ,以SPSS 10 .0软件系统行数据处理 ,分析其表达的意义和相关性。结果 p2 7的阳性表达率在骨肉瘤中为 4 0 .6 3% (13 32 ) ,在骨软骨瘤中为 75 .0 0 % (15 2 0 ) ,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PCNA的阳性表达率在骨肉瘤中为 84 .38% (2 7 32 ) ,在骨软骨瘤中为 10 .0 0 %(2 2 0 ) ,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1) ;在骨肉瘤中 ,p2 7与PCNA呈负相关 (γs=- 0 .5 71,P <0 .0 5 )。结论 p2 7表达下降可能是骨肉瘤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PCNA可作为骨肉瘤增殖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252锎中子射线治疗宫颈癌的机制。方法:应用TUNEL法、免疫组化检测宫颈鳞癌放疗前后的细胞凋亡、PCNA表达变化。结果:20例患者宫颈癌细胞凋亡阳性率和凋亡指数(AI)分别由放疗前的35%和(4.22±4.14)%增加至放疗后的85%和(34.64±24.36)%,差异显著(P均小于0.01)。PCNA标记指数放疗后为(24.18±5.37)%,比放疗前的(48.67±5.62)%下降明显,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252锎中子射线治疗宫颈癌的机制不仅在于诱导细胞凋亡,而且抑制了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SPP2和PCNA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MC)组织中ASPP2和PC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15例正常子宫内膜、26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52例子宫内膜癌标本中ASPP2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ASPP2 mRNA和PCNA表达在子宫内膜腺癌与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之间存在差异(P<0.05),并且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PCNA表达与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ASPP2 mRNA和PCNA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结论:ASPP2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且与细胞增殖活性及复发明显相关,可用来评估肿瘤恶性程度、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4.
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PCNA、COX-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环氧合酶-2(COX-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Warthin—Starry银染色观察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胃癌中PCNA、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慢性胃炎、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标本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胃癌、慢性胃炎和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组织中HP感染率分别为:84.5%、42.9%、66.7%;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86.2%、47.6%、72.2%;COX一2阳性表达率为84.5%、28.6%、72.2%。在同一病变中HP阳性组PCNA、COX-2阳性表达率高于HP阴性组,胃癌组有显著差异(Fisher’s ExaCt Test:前者P=0.000,后者P=-0.025)。胃癌中HP感染与PCNA与COX-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521。P=0.000及r=0.342,P=0.009)。结论:胃癌组织中PCNA与COX-2蛋白表达及HP感染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及肝癌组织中PCNA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ABC免疫组化方法研究20例慢性肝病(7例CPH、8例CAH、5例LC)和39例原发性肝癌(肝细胞性肝癌34例,胆管细胞性肝癌5例)组织中PCNA表达.结果正常肝组织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均小于3%.在慢性肝病中,CAH(7/8)和LC(5/5)组织中的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显著高于CPH(3/7)(P<0.05),肝癌组织中PCNA阳性强级表达明显增高,且与肝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PCNA检测可作为慢性肝病发展或向恶性转化的重要预测因子,对预测肝癌的发生及早期发现肝癌有重要意义,并有且肝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p53、p21waf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4例肺癌和89例肺良性疾病组织标本p53、p21waf1和PCNA蛋白表达状况,计算三项指标及其组合诊断肺癌的各项参数。结果 (1)肺癌p53、p21waf1及PC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37%、75.44%和80.70%,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织(P<0.001)。其OR值分别为39.15,5.75和6.76。(2)p53、p21waf1及PCNA蛋白表达与肺癌TNM分期无关。不同病理类型p53和p21waf1蛋白表达也无差异,但鳞癌PCNA表达阳性率高于小细胞癌。(3)p53诊断肺癌的阳性似然比为21.08,高于p21waf1和PCNA,但灵敏度较低。(4)PCNA诊断鳞癌的Youden指数为0.5146,显著高于小细胞癌。但其阳性似然比为2.29,仍低于p53。(5)p53和PCNA平行试验的灵敏度为89.47%,特异度为60.67%,其综合评价参数最高。结论 (1)肺癌p53、p21waf1和PCNA表达均上调,三者与肺癌均有很强联系。(2)p53是一项很好的肺癌诊断单项指标。p53和PCNA平行试验诊断肺癌的综合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 p16、p5 3蛋白表达与胃癌细胞增殖、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研究 10 0例胃癌 ,2 0例中、重度异型增生 ,16例萎缩性胃炎和 10例正常胃黏膜p16、p5 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 NA)的表达。结果 正常胃黏膜 p16阳性率为 80 % ,p5 3未表达。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 p16阳性率分别为 68 8%、3 5 %和 4 3 % ;p5 3阳性率分别为 12 5 %、2 5 %和 5 6%。p16在胃癌中的阳性率与预后明显相关 (P<0 .0 5 ) ;p5 3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级、Lanren分型有显著相关 (P <0 .0 5 ) ,与预后关系密切 (P <0 .0 1)。从正常胃黏膜到病变组织PCNA指数逐渐上升 ,以异型增生、胃癌细胞增殖显著 (P <0 .0 1) ,癌细胞PCNA指数p16阴性组 ,p5 3阳性组高于对照组 ,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P <0 .0 5 )。p16、p5 3阳性表达具有协同性 (P <0 .0 5 )。结论 胃黏膜中、重度异型增生有较高的增殖活性 ,基因水平上已表现出癌变特性 ,是癌变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p16、p5 3蛋白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乳腺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VEGF与PCNA在30例良性乳腺疾病和67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VEGF在良性乳腺疾病和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5/30)和56.7%(38/67)。乳腺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无关,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c-erbB-2的表达相关(P<0.05)。乳腺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PCNA的表达密切相关(P<0.05)。结论VEGF的表达与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能力有关,可作为评估乳腺癌预后的一项指标。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VEGF与PCNA之间可能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53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P53的表达,探讨三者对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意义。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09年11月,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35例(SCC组)和宫颈炎患者13例(宫颈炎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患者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53的表达(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SCC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53均为高表达,与宫颈炎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增殖细胞核抗原强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但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P53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53之间无相关性。结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53免疫阳性,是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病理表现,增殖细胞核抗原强阳性提示癌组织分化差,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