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elx classⅡmolecules,MHC-Ⅱmolecules)向T淋巴细胞提呈抗原肽,在免疫系统特异性识别和免疫应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MHC-Ⅱ类分子的表达受到精细的调控,其调控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一系列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参与了MHC-Ⅱ类基因转录活性的调节.同时,MHC-Ⅱ类分子在同种异体器官移植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参与移植排斥反应的强反应抗原.MHC-Ⅱ类分子配型与移植物的排斥反应以及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MHC-Ⅰ类相关链A(MICA)位于人类第6号染色体,属于非经典HLA-Ⅰ类基因家族.抗MICA抗体与肾移植排斥反应相关及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观点已得到学者的广泛认同~([1-2]).MICA分子在移植物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特别是在内皮细胞膜蛋白的表达.增加了MICA抗原在移植受者体内成为抗移植物靶目标的可能性~([3]).  相似文献   

3.
MICA分子是非经典的HLA-I类基因MICA编码的膜结合蛋白,为应激诱生性抗原,具高度多态性,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表面.MICA分子不但与某些肿瘤、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而且可能在肾移植的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MICA通过与其受体NKG2D的特异性结合而启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参与移植肾的急慢性排斥反应,导致移植物失功.  相似文献   

4.
组织化学检测MHC-Ⅱ抗原表达水平,其余受体观察生存期.结果 NS组、对照组和shRNA组大鼠肝移植术后平均生存期分别为7.75、7.25和15.75 d,shRNA组大鼠生存期明显延长(P<0.01);shRNA组大鼠的排斥反应病理分级明显减低(P<0.01),CⅡTA和MHC-Ⅱ的mRNA表达水平及MHC-Ⅱ抗原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沉默供体肝脏CⅡTA基因表达可以有效减轻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其机制可能与干预免疫识别有关.  相似文献   

5.
未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MHC-Ⅰ、MHC-Ⅱ类抗原与共刺激分子CD80(B7—1)和CD86(B7—2)的表达及探讨MSC的抗原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SC表面MHC-Ⅰ、MHC-Ⅱ类抗原与共刺激分子CDS0(B7—1)和CD86(B7—2)的表达,测定淋巴细胞MSC混合反应的强度。结果 MSC表达高水平的MHCⅠ类抗原,不表达MHCⅡ类抗原,低表达CD86(B7—2),不表达CD80(B7—1),IFN-γ刺激48h后,MHCⅠ类抗原表达增加,MHCⅡ类抗原表达,CD80(B7—1)、CD86(B7—2)也均有表达。未分化的MSC经γ-干扰素(IFN-γ)刺激之后,不会引起很强的免疫排斥反应,表现为弱免疫原性。结论 未分化的MSC抗原性较弱,具有同种异体移植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抗MHC- Ⅰ类链相关蛋白A抗体(anti-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Ⅰchain- related A, anti- MICA)与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相关,它可以诱导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反应,对移植物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是导致移植物失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HLA匹配良好的移植受者也可能出现难治性排斥反应。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抗体(AT1R antibody, AT1R-Ab)是目前最受关注的非HLA抗体, 主要通过非补体依赖机制参与移植物损伤。本文主要整理了AT1R-Ab在移植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 并进一步探讨如何防治AT1R-Ab介导的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8.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目前已知功能最强的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其抗原能力是巨噬细胞的10~100倍[1].树突状细胞能否发挥其强大的功能,与其在机体迁移机制密切相关.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前体经血液到达外周非淋巴组织后,在外周抗原的刺激下捕获抗原,与自身合成的MHC-Ⅱ类分子结合成抗原-MHC-Ⅱ类分子复合物表达于细胞膜表面[2].此后细胞继续迁至淋巴结T区,将抗原提呈给T细胞,激发T细胞细胞毒作用.这个过程伴有树突状细胞由未成熟向成熟转化,并有多种因子对整个过程进行调控,现将目前研究状况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经典移植免疫理论中,B细胞可以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参与细胞免疫,亦可通过产生抗体发挥特异性免疫功能。在器官移植中,B细胞的免疫效应也被认为与移植物功能减退及排斥反应有着密切关系。但近期研究发现,一类新B细胞亚群即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Breg),在诱导移植免疫耐受及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发展等起着重要调控作用。Breg的发展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为诱导移植耐受策略提供了新方向。本文主要回顾了已知的Breg的各种表型和相关的免疫调节机制,并讨论了其在动物移植模型及移植受者中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证据显示体液免疫在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体液排斥反应在.肾移植中的机制已经明确[1,2].有报道在临床上检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相关A基因(MICA)的多态性,可预测肾移植患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排斥反应的产生.本研究旨在探讨肝移植患者MICA和MICA与肝移植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肝移植术后的排斥与感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排斥和感染均是免疫系统对各种外来抗原作出的免疫应答.在排斥反应中,宿主针对的是同种异体抗原(获得性免疫);在感染中,宿主针对的是各种病原体抗原(天然免疫).两种免疫往往交织在一起而相互影响.加强抗排斥治疗使移植物耐受,但同时会造成免疫低下;降低免疫抑制剂量虽然会减少感染率,但又可诱发排斥.一旦发生排斥,更容易引起感染,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合理调控排斥和感染对减少肝移植术后并发症,提高远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T细胞是参与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关键成分,随着现代免疫学的发展,T细胞识别同种抗原、活化、增殖及参与针对移植物免疫应答的机制得以进一步阐明,其不同亚群在移植免疫反应及其调节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以T细胞为靶点诱导移植耐受以治疗移植排斥反应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已知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的抗原递呈细胞,DC表面持续表达的MHC-Ⅱ类分子和B7分子能有效地与肿瘤抗原结合并递呈肿瘤抗原,DC还可以作为肿瘤免疫反应的启动因素,在肿瘤免疫的产生和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HLA配型及受者PRA情况对致敏患者肾移植后2年疗效的影响.方法 测定73例预致敏肾移植受体体内抗-HLA抗体的致敏程度及抗体特异性,并与81例未致敏受体进行比较,受体以及相应供体的HLA基因型均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进行分析,分析了影响早期移植结果 的因素(移植物的2年排斥率和生存率),包括HLA错配、群体反应性抗体种类及特异性,以及供者的靶抗原.结果 预致敏受者比未致敏受体的2年预后差(移植排斥率P=0.019,生存率P=0.01),无论是以6抗原匹配(AgM)或氨基酸残基匹配(Res M)为标准,对预致敏受体而言,HLA错配数对移植物排斥率,或者移植物存活率均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同时产生PRA-I、PRA-Ⅱ两种抗体的移植物受体的两年预后更差(移植排斥率P=0.001,生存率P=0.002).PRA峰值≥50%的组及其分组,移植时PRA值大于50%,他们的两年预后明显比对照组差(移植排斥率P1=0.025,P2=0.001,生存率P=0.043,P=0.024).移植时靶抗原阳性组及其分组,HLA-I阳性的组,其移植物排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0.001),高于靶抗原阴性组(P=0.003,P=0.001),高于靶抗原峰值阳性但移植时靶抗原阴性的受体(P=0.024,P=0.002).靶抗原阳性组还有HLA-I靶抗原阳性组的两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P=0.001),靶抗原未明组的两年移植结果 与靶抗原阳性组类似.经过血浆滤过及免疫吸附的预致敏受者(PRA处理组)的两年移植结果 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但未经处理的PRA预致敏受者的结果 与对照组是不同的(排斥率P=0.004,生存率P=0.005),3例HLA-I靶抗原阳性、按照氨基酸残基标准无错配的受体发生超急性排斥,1例PRA-Ⅱ阳性(靶抗原未知)的受者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PRA-Ⅱ靶抗原阳性的8例受者未见超急性期排斥反应.结论 移植前PRA预处理可以改善预致敏受体肾移植后的预后,避免抗原阳性供者仍然是预防超急性排斥反应和早期排斥反应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Toll样受体(TLR)在抵御病原感染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TLR的活化与移植排斥反应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一方面,移植时伴随的感染可活化TLR引发排斥反应;另一方面,TLR的活化参与了移植物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TLR引起的IRI可加剧移植物的损伤修复反应,导致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本文将就TLR信号活化对移植排斥反应和IRI的影响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Toll样受体(TLR)在抵御病原感染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TLR的活化与移植排斥反应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一方面,移植时伴随的感染可活化TLR引发排斥反应;另一方面,TLR的活化参与了移植物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TLR引起的IRI可加剧移植物的损伤修复反应,导致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本文将就TLR信号活化对移植排斥反应和IRI的影响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Toll样受体(TLR)在抵御病原感染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TLR的活化与移植排斥反应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一方面,移植时伴随的感染可活化TLR引发排斥反应;另一方面,TLR的活化参与了移植物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TLR引起的IRI可加剧移植物的损伤修复反应,导致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本文将就TLR信号活化对移植排斥反应和IRI的影响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8.
心脏移植术后严重的移植物功能丧失,而没有缺血或细胞排斥反应证据,被高度怀疑为体液排斥反应(血管排斥反应,抗原一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发生.体液排斥反应虽然较少发生,却通常是难治和致命的.  相似文献   

19.
活化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EC)在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启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黏附分子和共刺激分子不仅在急性排斥反应的启动阶段.而且在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也发挥重要作用~([1,2]).  相似文献   

20.
同种异体骨移植的免疫排斥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一、 同种异体组织免疫排斥的原理 同种异体组织 (简称同种组织 )免疫排斥反应是由供体组织 MHC抗原引起的宿主对同种异基因供体组织的免疫攻击,主要通过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来完成。人类的 MHC抗原称为 HLA抗原,与移植排斥有关的是主要分布在白细胞表面的 HLA-Ⅰ 类抗原和主要分布在 B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表面的 HLA-Ⅱ 类抗原。 HLA的高度多态性使无关个体间的 HLA型别不会完全相同,因而对同种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反应。 参与免疫排斥的细胞根据其功能分为三类:抗原呈递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