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考察ZTC1+1天然澄清剂在清开灵口服液中的澄清效果。方法:以清开灵口服液中含氮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优选,找出理想的ZTC1+1天然澄清剂处理工艺,并研究澄清剂在口服液中的残留量。结果:ZTC1+1天然澄清剂既能保留清开灵口服液的有效成分,又能保证制剂的稳定;并与澄清剂的加入次序、反应温度两个因素有关。在清开灵口服液中无ZTC1+1天然澄清剂残留。结论:ZTC1+1天然澄清剂的澄清工艺可代替清开灵口服液的醇沉工艺。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II型ZTC1+1天然澄清剂,建立百瑞口服液的澄清工艺。方法 考察澄清剂的加入顺序、加入量、澄清时间对口服液澄明度的影响;采用HPLC法测定口服液中紫云英苷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口服液中总黄酮含量。结果 确定了口服液的澄清工艺:以先B组分后A组分的次序加入20%的澄清剂,各组分的澄清时间均为12 h。结论 ZTC1+1天然澄清剂不影响紫云英苷及总黄酮等有效成分的含量,可作为制备百瑞口服液的除杂澄清工艺。  相似文献   

3.
喉咽灵口服液的体外抗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喉咽灵口服液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为临床分离细菌为受试菌,采用连续倍比稀释法,观察喉咽灵口服液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结果:喉咽灵口服液对不同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是成品浓度64-128倍,最小杀菌浓度是成品浓度32-64倍。结论:喉咽灵口服液对所有受试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和杀菌作用,且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ZTC1+1-Ⅱ型澄清剂应用于莲子心提取液除杂的最佳工艺。方法以固形物去除率、甲基莲心碱保留率为指标,分别考察药液浓度、澄清剂加入的顺序、澄清剂的用量、加入澄清剂时的温度、搅拌时间及水浴保温时间对除杂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除杂工艺条件。结果在药液浓度为1∶6,ZTC1+1-Ⅱ型澄清剂2组分加入顺序为先B后A,ZTC1+1-Ⅱ2组分(浓度为1%)用量分别为0.8 mL.g-1(B)及0.4 mL.g-1(A),作用温度为80℃,分别搅拌10 min后保温30 min的工艺条件下,固形物去除率为22.81%、甲基莲心碱含量保留率为89.42%。结论 ZTC1+1-Ⅱ型澄清剂可用于莲子心提取液的除杂工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ZTC1+1-Ⅱ用于驴胶补血颗粒水提液的最佳澄清工艺。方法实验通过ZTC1+1-Ⅱ澄清剂A、B两组分的加入顺序、用量、药液浓度、温度、搅拌等为影响因素,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澄清工艺条件。结果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液浓缩至1:7,温度:60℃,搅拌速度:150r·min^-1,先加ZTCA组分0.3mL·g^-1,后加B组分0.15mL·g^-1。结论ZTC1+1-Ⅱ天然澄清剂的澄清工艺可用于驴胶补血颗粒的除杂。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及ZTC1+1-Ⅱ澄清剂对大青叶提取液的澄清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海宁  谢印芝  樊飞跃 《中国药房》2008,19(21):1625-1628
目的:研究壳聚糖及ZTC1+1-Ⅱ天然澄清剂处理大青叶提取液的最佳工艺。方法:以多糖保留率、靛玉红保留率、药液澄清情况等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优选最佳除杂工艺条件。结果: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取浓缩至1:10的提取液,加热至50℃,按8%澄清剂用量加入;ZTC1+1-Ⅱ取浓缩至1:10的提取液,加热至70℃,按5%澄清剂用量,先B后A的次序加入。结论:壳聚糖及ZTC1+1-Ⅱ天然澄清剂均可用于大青叶提取液的除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万富贵  程丽娟  周燕 《中国药师》2010,13(2):295-296
目的:比较ZTC1+1-Ⅱ澄清剂与醇沉法制备芪仁回春合剂的方法。方法:通过薄层色谱鉴别及多糖的含量测定比较ZTC1+1-Ⅱ澄清荆与醇沉法两种工艺的差异。结果:ZTC1+1-Ⅱ澄清剂样品中多糖的含量明显提高(P〈0.01)。结论:ZTC1+1-Ⅱ澄清剂既能更有效地保留多糖等有效成分,又能保证制剂稳定且生产周期缩短,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5,(16):2263-2265
目的:研究天然澄清剂ZTC1+1应用于参乌益气口服液的最优澄清工艺。方法:以药液浓度、澄清剂(ZTC1+1)用量、搅拌速度为考察因素,以人参皂苷Rg1、Re、Rb1总提取转移率和药液澄明度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澄清条件。结果:优选出的最优工艺为ZTC1+1(A、B)组合澄清剂加入量1%B-1%A(4%∶2%),药液浓度12 g/100 ml,搅拌速度2 000 r/min。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与澄清前比较,澄清后各指标均差异不大且较稳定(人参皂苷Rg1、Re、Rb1总提取转移率平均值为70.8%,RSD=1.49%,n=3)。结论:筛选的以ZTC1+1为澄清剂的优选澄清工艺对参乌益气口服液的澄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使用天然澄清剂ZTC1+1精制法替代水提醇沉法,提高复方板蓝根颗粒有效成分的提取率。方法通过澄清剂用量试验,选择澄清剂最佳用量比例,以干浸膏收得率和含氮量评价澄清剂ZTC1+1的澄清精制效果。结果制备复方板蓝根颗粒选用ZTC1+1澄清剂量以A剂0.15%、B剂0.30%的加入比为最佳,使用ZTC1+1澄清剂精制法干浸膏相对收得率为163.39%,相对含氮量174.41%。结论使用ZTC1+1澄清剂精制法明显优于水提醇沉再水沉法,且能缩短生产周期,降低能源及材料消耗。  相似文献   

10.
扶正解毒口服液和克喘口服液是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研制生产的院内制剂,多年来临床应用疗效确切。原工艺中一直采用水醇法沉淀除杂质的制备方法。本实验采用ZTC1+1澄清剂沉淀法的新工艺方法制备扶正解毒口服液、克喘口服液并与水醇法制备工艺进行了比较。 1实验材料   黄芪、党参、枸杞子、藤梨根、麻黄、石膏、紫苏子、莱菔子、葶苈子等十九味中药;ZTC1+1澄清剂;何首乌对照药材,麻黄碱对照品;GC-105管式高速离心机;苯、氯仿、乙醚、丙酮、甲醇、正丁醇、无水乙醇等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 2制备方法 2.1水醇法制备工艺   扶正解毒口服液:取浓缩液1份,加入95%乙醇使含醇量达到70%,搅匀,静置48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入甜叶菊甙,调整体积至规定量,搅匀,冷藏48小时,滤过,滤液高速离心(16000r/min),调PH至规定值,灌封于10ml安瓿中,灭菌即得样品1a。   克喘口服液:制法同扶正解毒口服液,得样品2a。 2.2ZTC1+1澄清剂法制备工艺   扶正解毒口服液:取另一份浓缩液,加入ZTC1+1澄清剂预处理剂A,煮沸20分钟,然后加预处理剂B,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煮沸20分钟灭酶。然后加入ZTC1+1澄清剂Ⅳ型B组及A组,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高速离心(16000r/min),加入甜叶菊甙,调pH至规定值,调整体积至规定量,搅匀,灌封于10ml安瓿中,灭菌即得样品1b。   克喘口服液:取另一份浓缩液,加入ZTC1+1澄清剂Ⅳ型B组及A组,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高速离心(16000r/min),加入甜叶菊甙,调pH至规定值,调整体积至规定量,搅匀,灌封于10ml安瓿中,灭菌即得样品2b。 3稳定性观察   将上述两种工艺制成的扶正解毒口服液样品1a、1b,克喘口服液样品2a、2b分别置于室温下放置3个月,观察其澄明度、色泽变化,测定其相对密度、pH值。两种工艺制备的样品均稳定、澄明,不混浊,色泽相近,无明显变化。 4质量鉴别 4.1扶正解毒口服液 4.1.1供试品溶液的配制:分别取样品1a、1b各30ml,加乙酸乙酯30ml振摇提取,提取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1a、1b。 4.1.2对照品溶液配制:取何首乌对照药材1g,加甲醇1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为对照品溶液。 4.1.3样品的薄层色谱分析:按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桔黄色的荧光斑点,各斑点大小相近。见图1。 4.2克喘口服液 4.2.1供试品溶液的配制:分别取样品2a、2b各20ml,加浓氨试液1ml,用乙醚振摇提取二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提取液,加盐酸乙醇溶液(1→20)1ml,摇匀,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2a、2b。  相似文献   

11.
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在黄精多糖纯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湘乡  李兰林 《中南药学》2012,10(9):666-668
目的考察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在黄精多糖提取中的纯化效果。方法以固形物去除率、多糖保留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进行方法优化。结果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能有效纯化多糖,并与澄清剂的加入量显著相关。结论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处理黄精多糖的最佳工艺为:在药液浓度为1:10的情况下,加入配制好的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B组分使其体积占溶液总体积的2%,搅拌10 min,60℃水浴保温50 min;再加入A组分使其占总体积的1%,搅拌10 min,60℃水浴保温50 min;静置12 h,过滤,即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考察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在黄精多糖提取中的纯化效果.方法 以固形物去除率、多糖保留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进行方法优化.结果 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能有效纯化多糖,并与澄清剂的加入量显著相关.结论 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处理黄精多糖的最佳工艺为:在药液浓度为1∶10的情况下,加入配制好的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B组分使其体积占溶液总体积的2%,搅拌10 min,60℃水浴保温50 min;再加入A组分使其占总体积的1%,搅拌10 min,60℃水浴保温50 min;静置12h,过滤,即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胃苏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提取时间、次数、加水量及ZTC1+1Ⅲ型在药液中的使用浓度等4个因素;以黄芪甲苷含量为指标成分。结果:ZTC-Ⅲ型絮凝法能代替醇沉法用于胃苏口服液的澄清工艺,最佳制备工艺为:选用ZTC-Ⅲ型B组分(A组分为B组分的一半)在药液中浓度为2%的浓度,加药材12倍量的水提取3次,每次3h。结论:制剂工艺简便、稳定,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吸附澄清剂在黄芪补血颗粒纯化工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黄芪甲苷的含量、干膏得率为指标,比较了乙醇沉淀与加澄清剂的除杂效果;并采用单因素实验优选ZTCl+Ⅰ~Ⅱ型吸附澄清剂加入量、加入顺序、药液浓度等除杂的工艺参数。结果:ZTCl+Ⅰ~Ⅱ型吸附澄清剂处理对黄芪甲苷含量影响较小,且能明显降低出膏率。结论:以ZTCl+Ⅰ~Ⅱ型吸附澄清剂除杂较乙醇沉淀法能较好的保留黄芪甲苷。而且除杂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喉咽灵口服液的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分别采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进行喉咽灵口服液的微生物限度检查验证。结果实验表明采用培养基稀释法对喉咽灵口服液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能充分消除药品中的抑菌作用,有效检出该药品中污染存活的细菌;回收率达70%以上。结论培养基稀释法可有效的控制喉咽灵口服液的质量,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BD系列天然澄清剂在中药口服液-刺五加脑灵液提取工艺中的澄清。方法:对澄清条件进行优化选择,用醇沉法的效果进行比较,并用比色法测定刺五加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最佳的澄清条件为:澄清剂的用量为5A2、5B1,提取液的浓度为生药:水(1:4)。刺五加总黄酮的含量增加20%。结论:BD系列天然澄清剂澄清效果好,成本低,可以代替醇沉法用于中药口服液的精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种不同制备工艺在复方苦参止痒液中的应用。方法采用ZTC1+1澄清剂沉淀法的新工艺制备复方苦参止痒液,并与原水醇法制备工艺进行比较。结果 2种工艺制备的样品均稳定、澄明、不混浊、色泽相近,无明显变化,苦参碱的含量相对稳定。结论吸附澄清剂工艺不仅能够使君药的含量增加,而且可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回收乙醇程序,降低成本,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Ⅱ型ZTC1 1天然澄清剂在仙鹤复方总糖精制中的效果.方法:以脱蛋白率和总糖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优化,找出理想的Ⅱ型ZTC1 1天然澄清剂纯化总糖工艺.结果:实验表明Ⅱ型ZTC1 1天然澄清剂能有效提高该复方总糖的纯化效果,并与药液的浓度和澄清剂加入量有关.结论:Ⅱ型ZTC1 1天然澄清剂纯化仙鹤复方总糖的最佳工艺为A1B3C1D2.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双根口服液除杂质的工艺方法.方法:采用乙醇法与汉威斯特天然澄清剂法,对双根口服液进行除杂质的比较研究.结果:澄清剂法除杂质可获得澄清的液体,且能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结论:澄清剂法可代替乙醇法用以除杂质.  相似文献   

20.
王世宇  廖婉  付超美 《中国药房》2007,18(18):1381-1383
目的:考察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与大孔吸附树脂联用在香菇多糖提取中的纯化效果,确定理想的纯化工艺。方法:用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代替醇沉工艺,并与大孔吸附树脂联用;采用蒽酮-硫酸法对香菇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采用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与大孔吸附树脂联用能显著提高香菇多糖的得率。结论: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与大孔吸树脂联用既可提高产品内在质量,又能缩短生产周期、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降低成本,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