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直肠下段癌保肛治疗的新术式和效果。方法 对 1980~ 1998年我们应用经腹肛结直肠拖出斜行切除吻合保肛治疗直肠下段癌 10 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 8例直肠下段癌中全部应用经腹肛结直肠拖出斜行切除吻合术式行外科治疗 ,切除率 10 0 % ,围手术期并发症共计 8种 3 1例次 ,总发生率为 2 8 7% ,围手术期无死亡。结论 在直肠下段癌的治疗中 ,如果病例选择适当 ,经腹肛结直肠拖出斜行切除吻合保肛术与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相比较 ,并不影响远期疗效 ,但其生存质量明显优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实施经双吻合器直肠拖出式切除吻合的疗效。方法选择实施经双吻合器直肠拖出式切除吻合手术治疗的62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经腹直肠前切除吻合术患者5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结果。结果所有患者经双吻合器直肠拖出式切除吻合全部成功,两组患者复发情况、生存情况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6个月的肛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12个月的肛门功能情况相近。结论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实施经双吻合器直肠拖出式切除吻合有一定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肛门拖出切除联合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低位直肠癌,采用充分分离直肠并离断肿瘤近端后经肛门拖出,直线型吻合器切闭肿瘤远端,圆形吻合器行端端吻合。肿瘤下缘距齿状线的平均距离为(3.0±0.5)cm(2.5~4.0 cm)。Dukes A期8例,B期17例,C期4例。结果所有患者保肛手术成功,无手术死亡。术后病理检查残端无肿瘤残留,发生吻合口漏1例(3.4%),吻合口狭窄3例(10.3%)。随访6~60个月(平均30个月),盆腔复发1例(3.4%),吻合口复发1例(3.4%),肝转移4例(13.8%),肺转移3例(10.3%)。结论经肛门拖出切除联合双吻合器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提高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局部复发,免除因人工肛门给病人造成的痛苦。方法对57例肿瘤位于盆底腹膜返折处或以下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Dixon前切除术47例,Bacon拖出术2例,Parks结肠肛管吻合术2例,经腹骶直肠癌切除术2例,经肛门局部切除术4例。结果术后局部复发者14例占24.7%,局部复发中盆腔内复发9例,吻合口复发2例,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例,会阴部及坐骨直肠窝内复发2例。术后肝转移6例,肺转移2例,骨转移1例。五年无瘤生存率为64.9%。结论对于低位直肠癌只要满足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条件应尽可能争取行保肛手术。距肿瘤边缘2-3cm切断直肠是安全可靠的。强调适当扩大盆腔内切除范围是减少术后局部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直肠拖出双吻合器21例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拖出双吻合器保肛术在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1月~2006年12月对21例超低位直肠癌采用直肠拖出双吻合器技术行保肛手术切除。[结果]全组21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发生率为4.8%。术后控便功能优12例、良8例、差1例,术后肿瘤复发3例(14.3%1,出现吻合口狭窄3例(14.3%),无手术死亡。[结论]直肠拖出双吻合器技术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能较好保留排尿、排便及性功能,提高了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对75例低位直肠癌病伤行根治性切除,结肛吻合后用特制的肛门螺纹支撑管支撑结肛吻合口,效果满意,手术经腹会阴按肿瘤分期及部位行根治性切除,扩肛后经肛门行结肛吻合,然后置入有一定弹性的特制肛门螺纹支撑管,并妥善固定,术后经该管按时冲洗、保持通畅。75例病人中未发生吻合口漏,术后排便功能及控便能力优者73例,良者2例,局部复发3便,占4%。该术式在完成肿瘤根治的同时,在结肛吻合中使用支撑管,除保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肛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SR)联合经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及经肛结肠肛管吻合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效果.方法 经肛ISR联合经腹TME及经肛结肛吻合术治疗34例无肛门外括约肌受侵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进行肛门功能训练及功能评价.结果 34例患者远切缘距肿瘤下缘的中位距离为2.3 cm.病理类型为腺癌28例(其中高分化11例,中分化17例),乳头状癌1例,绒毛状腺瘤癌变5例.病理TNM分期Ⅰ期28例,Ⅱ a期1例,Ⅲa期4例,Ⅲb期1例.术后吻合口狭窄3例,吻合口裂开2例,直肠阴道瘘2例.术后早期肛门控便能力明显下降,术后6~12个月肛门功能逐渐恢复.术后5个月吻合口复发1例,术后40个月肝转移1例.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经肛ISR联合经腹TME及经肛结肠肛管吻合术符合肿瘤根治性原则,并保留了肛门功能,是一种超低位直肠癌保肛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腹膜返折以下的直肠下1/3癌,采用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对腹膜返折以上的直肠上1/3癌;采用经腹切除吻合术(DiXon手术)。国内外意见已基本上一致。但对腹膜返折以上的直肠中1/3癌,手术方式的选择。各家意见尚不一致。有主张采用低位Dixon手术;有主张采用经腹骶切除吻合术。如Best手术;Localio手术;有主张采用经腹直肠内拉出切除术。如Black手术;也有主张采用经腹切除,经肛门拉出吻合术,如Turnbull手术。美国著名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复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对18例直肠经腹低位切除术(Dixon′s术)后吻合口复发者作回顾性研究,分析了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复发的时间、治疗情况和疗效。结果本组16例(889%)于术后2年内复发。12例再次行根治性手术,术后无瘤生存2年5例,5年以上2例,带瘤生存2年2例。结论保肛手术应慎重,术后吻合口复发仍以外科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直肠中下段癌行Parks手术的体会。方法 阐述了对1987年4月至1998年10月期间采用Parks手术治疗直肠中下段癌共28例的术前肠道准备,手术中的无瘤技术,直肠系膜或直肠周围组织的清除,安全的远切缘问题及手术注意点。结果 术后肛门失禁、排便次数增多7例,3~6个月后肛门功能逐渐好转。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结论 直肠中下段癌行Parks手术,只要掌握术前肠道准备,术中注意保肛术后局部复发的问题及手术注意点,就能达到保肛治愈。  相似文献   

11.
应敏刚  叶青  黄峰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14):881-884
低位直肠癌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外科手术是低位直肠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对直肠解剖生理和低位直肠癌生物学特点研究的不断深入,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腹腔镜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联合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或经肛门直肠脱出外翻等术式是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切除保肛手术可选的手术方法。消化道重建可选择双吻合器法、手工经肛结肠肛管吻合以及结肠J型储袋成形吻合等方式。各种术式有其特有的适应范围和优缺点,应以优先保证手术根治同时兼顾生活质量为原则合理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2.
肛管直肠下段癌以往常规应用经腹会阴联合切除腹部结肠造瘘术(Miles手术)。由于手术彻底性及良好效果,多年来被公认为标准根治术,但腹部人工肛门常使患者顾虑而拒绝手术,从而延误治疗,失去根治机会。为此,我院自1984年2月起设计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法,仍采用经腹会阴联合切除达到根治癌肿目的,但避免作腹部人工肛门,  相似文献   

13.
直肠不同部位进展期癌的手术原则和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直肠不同部位进展期癌患者的手术原则、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位于腹膜返折以下者41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位于腹膜返折以上者55例行宽直肠系膜切除术(WME),两组疗效相仿.行前切除术(AR)75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21例,AR组与APR组术后2、3年局部复发率和3、5年生存率均无显著差别.96例行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并清扫该动脉根部及腹主动脉前区域淋巴结(D3),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N3)转移率11.5%,N3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术后疗效无显著差别.行闭孔及髂内淋巴结清扫11例,2例转移.结论:上中段直肠癌只须行WME,下段直肠癌应行TME;保肛手术要以根治为前提,不可盲目追求保肛率的高低;各部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均应行D3式扩大淋巴结清扫,部分下段直肠癌患者应同时行侧方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4.
不使用吻合器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27例手术体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评价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1998年27例行保肛手术的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病例中有23例获随访,21例术后排便控便功能良好,占91%;术后局部复发2例,占8.7%;术后5年生存率82.6%。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采用正确手术操作方法,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可获得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相同的疗效。在无法使用吻合器的情况下,术者根据术中具体情况,灵活采用各种吻合方式,可完成各种困难低位吻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对75例低位直肠癌病伤行根治性切除,结肛吻合后用特制的肛门螺纹支撑管支撑结肛吻合口,效果满意.手术经腹会阴按肿瘤分期及部位行根治性切除,扩肛后经肛门行结肛吻合,然后置入有一定弹性的特制肛门螺纹支撑管,并妥善固定.术后经该管按时冲洗,保持通畅。75例病人中未发生吻合口漏,术后排便功能及控便能力优者73例,良者2例,局部复发3例,占4%。该术式在完成肿瘤根治的同时,在结肛吻合中使用支撑管.除保留排便功能外,还克服了结肛吻合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高及分流性结肠造瘘,增加了手术安全度.减少病人痛苦,且支撑管制作容易,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直肠类癌手术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国乐  邱辉忠  肖毅  吴斌 《癌症进展》2009,7(3):258-262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对我院1982年4月-2008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51例直肠类癌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及随访。结肠镜下肿瘤电切术3例,经肛门局部切除术13例,经肛门括约肌的直肠外科手术(Mason术)7例,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18例,直肠前切除术(Dixon术)2例,经腹直肠切除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术(Parks术)2例,腹会阴联合直肠肿瘤切除术(Miles术)4例,其他手术2例。结果术后病理确诊直肠类癌残灶显慢性炎11例,直肠类癌局限于粘膜下层以内者(pT0或pT1期)28例,直肠恶性类癌(神经内分泌癌)12例(23.5%)。全组51例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9%。12例直肠恶性类癌中1例Miles术后发生肝转移,2例经肛门切除术后复发。本组中7例Mason术和18例TEM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或肿瘤局部复发。结论选择直肠类癌的手术方式应综合考虑类癌的具体部位、大小以及术前活检的病理结果,对于疑诊恶性的病例还应考虑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Mason术和TEM为适合局部切除的直肠类癌患者提供了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报告手术治疗直肠中下段癌67例的经验体会。方法:2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直肠癌根治超低位吻合术。用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对端吻合20例,2例直肠癌患者行局部切除术,2例直肠癌患者行前切除,结肠拖出术,均成功保留了肛门。17例患者行Miles手术.术后配合化疗,放疗,还有中医中药和免疫治疗等。结果:手术并发症,术后肠梗阻4例,均经保守治疗而愈。1例低分化腺癌并伴肺转移患者,术后1mo死亡外,无手术死亡。均经随访,局部复发4例(4/67.59%),3a生存率为(5l/67)76.11%,5a生存率为(46/67)68.65%。结论:近年来,直肠中下段癌肿的手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保肛手术。但我们认为为保证手术的彻底性,应严格掌握适应症,为提高效果,直肠癌的综合治疗是直肠癌治疗的基本模式之一,目前手术配合化疗,放疗,还有中医中药和免疫治疗等均已成为综合治疗手段,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并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被认为是直肠下段癌标准的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彻底切除了肿瘤并清扫了区域淋巴结。但同时伴有较高手术并发症,如伤口感染、盆腔脓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Kraske经骶尾后入路手术在中低位直肠肿瘤保肛治疗中的应用及其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普外科结直肠外科1997年11月~2005年11月应用该手术方法治疗的31例中低位直肠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31例患者中,直肠腺癌14例,直肠类癌5例,直肠间质瘤1例,直肠腺瘤9例,增生性息肉2例。所有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无肛门失禁病例。3例并发粪瘘(3/31,9.6%),其中2例于术后1个月痊愈,1例术后2周再次行横结肠袢式双腔造瘘术。2例直肠腺瘤患者术后1年出现复发(2/31,6.5%),1例追加Parks术,1例再次经肛局部扩大切除。14例直肠腺癌,T1期9例,T2期5例,无局部复发,总的5年生存率为90%。5例直肠类癌的5年生存率为100%。1例间质瘤目前生存3年。结论改良的经骶尾后入路Kraske术为直肠中下段的各种良性和选择性的恶性肿瘤的保肛手术提供了1个安全、有效、易操作和患者易耐受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均有逐渐上升趋势。大肠癌的治疗是综合性治疗,外科手术至今仍然是大肠癌治疗的主要手段,直肠癌的手术效果,不仅要彻底切除病变,亦应考虑到保留肛门括约肌的排便功能。目前临床上对直肠上端癌可经腹腔切除腹膜外吻合术(Dixon手术)。直肠下端癌,则施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这些术式为多数学者所赞同。对于直肠中段癌手术方式未获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