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7月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4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人均能顺利完成神经内镜手术,术后CT扫描显示血肿清除彻底。无再出血及严重手术并发症。出院时,GOS评分5分42例,4分3例。术后随访2~36个月无复发。结论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可以有效清除血肿,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继发脑内血肿的破裂后交通动脉瘤手术时机、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013-06—2017-06继发脑内血肿破裂后交通动脉瘤经绿色通道超早期紧急手术夹闭病例资料,分析影响手术和治疗结果的因素。结果 27例继发脑内血肿破裂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入院距手术开始时间2~6h,平均3.5h,额颞扩大翼点开颅,均顺利夹闭动脉瘤,清除血肿。结论以绿色通道和微创理念对继发脑内血肿的破裂后交通动脉瘤紧急手术夹闭和清除血肿,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降低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再手术率的作用。方法选取崇左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采取手术治疗,研究组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地塞米松药物治疗,比较2组术后1、3、6个月的颅内残余血肿量及再手术率。结果 2组术后1、3、6个月颅内残余血肿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再手术率分别为6.7%和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能够降低CSDH再手术率,减少颅内残余血肿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伤性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6例外伤性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本组3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术后复查CT示额叶挫伤并发血肿,继发颞部硬膜下血肿,再次手术清除额叶及颞部血肿。结果治愈34例,1例因呼吸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病情恶化后自动出院。结论降低外伤后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死亡率,提高其治愈率的重点是早期CT检查,密切临床观察,及时手术清除血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颅内血肿的清除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收集104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n=52,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对照组(n=52,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的一般情况、颅内压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及预后良好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ICU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术后脑水肿显著减小,血肿清除率显著提高,且术后7 d颅内压显著降低,术后6个月NIHSS、ADL评分显著降低,预后良好率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 0.05)。结论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微创高效,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血肿清除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Remebot机器人结合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手术治疗深部少量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Remebot机器人结合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丘脑少量血肿微创钻孔外引流,分析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脑深部少量血肿定位精准,清除血肿迅速,术后并发症少,缩短病程,神经功能恢复快速。结论 Remebot机器人结合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手术治疗深部少量脑出血,设计出最佳的手术穿刺路径,减少穿刺置管次数,可降低手术风险及减少手术并发症,能及时有效地清除血肿,减少血肿崩解产生细胞毒性物质对脑组织的损害,更快速地恢复神经功能,降低住院时间和缩短病程,减少致残率,是治疗深部少量脑出血的最佳治疗方法,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后颅凹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入路及效果。方法病人人院后均行头颅CT扫描早期明确诊断,血肿量平均30mL。单侧枕下开颅硬膜外血肿清除术32例,后正中开颅清除单侧血肿3例,幕上下联合开颅清除单侧骑跨型血肿8例,双侧枕部开颅清除双侧后颅凹血肿2例。结果按GOS判定预后,良好40例:其中36例出院时即达GOS5级,4例出院时为3~4级,6月后随访达到5级,死亡5例。结论早期CT扫描及动态监测可提高后颅凹硬膜外血肿早期诊断率,及时手术清除后颅凹硬膜外血肿,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并分析死亡相关因素。方法:1986年6月至1996年10月,用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51例,男105例,女46例;年龄37-90岁,70岁以上者14例;意识3-5分者(Glasgow)68例;血肿体积大于100ml者35例;血肿破入脑室者33例。结果:术后一月内良好率及轻残率分别为25.2%和29.8%,手术死亡率为9.2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2%,其中术后再出血4%,122例随访2个月至10年,良好39.3%,轻残27.9%。结论: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方法;高龄、血肿量大及术前血肿急性扩大仍是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血肿破入脑室可明显加重病情,但适当处理可降低其死亡率;术后并发症的有效防治是降低手术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颅脑血肿微创术”是脑出血病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一般出血后7-24h内超早期清除血肿,可降低颅压,解除压迫,恢复受压而未被破坏的神经元功能,从而提高生命质量。近2年,我科开展此项新技术后,已实旌手术30例,明显地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硬膜外血肿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方法选取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9月收治的2例硬膜外血肿患者,获取颅脑CT扫描的原始数据,制作硬膜外血肿的三维模型和与头面部组织完全贴合的"盔甲"三维模型,依据硬膜外血肿在"盔甲"模型的投影进行剪切,得到硬膜外血肿的范围,通过3D打印实体化得到手术模具。设计合理的手术切口进行手术,观察术后治疗效果。 结果患者术后复查CT显示血肿清除比较彻底,无迟发性出血;术前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及肢体偏瘫等颅内高压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及社交,GOS评分5分。 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进行模具打印,能够对硬膜外血肿进行精确定位,评估手术风险,选取合理的手术入路,降低手术创伤,解除血肿压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窥镜技术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12月,87例CSDH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内窥镜下冲洗引流组(n=42)和传统钻孔冲洗引流组(n=45),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例手术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两组恢复至Bender 0级的比率分别为80.0%和95.2%(P0.05)。传统手术组血肿复发9例(20.0%),内窥镜组血肿复发2例(5%),两组间术后血肿复发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内窥镜下手术治疗CSDH,效果好,降低了术后血肿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后颅凹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入路及效果.方法 病人入院后均行头颅CT扫描早期明确诊断,血肿量平均30 mL.单侧枕下开颅硬膜外血肿清除术32例,后正中开颅清除单侧血肿3例,幕上下联合开颅清除单侧骑跨型血肿8例,双侧枕部开颅清除双侧后颅凹血肿2例.结果 按GOS 判定预后,良好40例:其中36例出院时即达GOS5级,4例出院时为3~4级,6月后随访达到5级,死亡5例.结论 早期CT扫描及动态监测可提高后颅凹硬膜外血肿早期诊断率,及时手术清除后颅凹硬膜外血肿,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收治的22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外伤性脑内血肿病例的临床资料并与25例常规肉眼清除血肿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及治愈情况相比较。结果在伤后1个月根据GOS评估:显微手术组良好15例,中残4例,重残2例,死亡1例,常规手术组GOS评估:良好9例,中残8例,重残5例,死亡3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能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残障率。  相似文献   

14.
急性半球脑肿胀伴颅内血肿的临床、CT及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伤后急性半球脑肿胀 (HBS)伴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 分析 36例急性半球脑肿胀伴颅内血肿病人的临床表现、CT特点及手术治疗结果。  结果 急性半球脑肿胀伴颅内血肿多见于交通事故伤 ,临床多表现为外伤后持续昏迷及明显的颅高压。CT表现以中线移位程度与血肿厚度不成比例为其特点。手术治疗的死亡率为 33 3%。  结论 手术治疗是降低该类病人死亡率的重要措施。预后决定于脑肿胀程度、血肿类型、能否早期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5.
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及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1993年10月~1996年5月收治的35例迟发性颅内血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迟发性颅内血肿占同期外伤性颅内血肿的17.1%,脑内血肿25例,脑内血肿合并硬膜外血肿2例,单纯硬膜外血肿8例。77.1%发生于伤后3天内。24例手术治疗,死亡5例。结论:迟发性颅内血肿有上升趋势,结合动态CT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可降低死、残率。  相似文献   

16.
锥颅引流抢救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所致脑疝患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疝是目前外伤性颅内血肿病死、病残的主要原因,寻找一种快捷而有效的抢救外伤后颅内血肿所致脑疝患者的方法,可缩短脑疝持续时间,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我院自2000年10月至2005年10月共收治98例外伤后颅内血肿致脑疝患者,其中部分患者采用手术前锥颅引流的方法抢救,与手术前未锥颅引流直接开颅手术患者的疗效相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的213例资料,死亡率为19.2%。认为掌握手术时机,尽早解除脑受压是降低手术死亡率的关键;而采用快速骨窗开颅和依CT扫描结果选择手术入路,术后血肿腔引流及加强防治术后并发症是降低手术死亡率的重要因素。提出了本病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个体化手术治疗特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手术治疗的126例特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急诊常规急诊开颅手术61例(常规手术 组),个体化手术65例(个体化手术组)。结果 与常规手术组相比,个体化手术组术中脑膨出、术后迟发性血肿、颅骨缺损、脑积水、继发性癫痫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6个月,按GOS评 分评估预后,个体化手术组恢复良好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 对于特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个体化手术方案能显著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显微手术外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显微手术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丘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36例高血压性丘脑出血采用经外侧裂入路小骨窗开颅或去骨瓣减压开颅,显微镜下清除血肿.结果 全部病例血肿清除满意,术后24h内复查了解血肿清除情况,23例血肿清除100%, 6例血肿清除90%以上,7例血肿清除80%以上.结论 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创伤小,止血可靠,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有效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SDH)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升高。钻孔引流手术是公认的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术后仍存在不可忽视的复发率,同时伴随着人口老年化,基础疾病多,手术风险大,部分患者甚至由于长期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存在手术禁忌。近年来,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口服阿托伐他汀可促进慢性硬膜下血肿吸收、小剂量地塞米松用于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神经内镜辅助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以及脑膜中动脉栓塞手术降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复发率。同时,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T及MRI在诊断慢性硬膜下血肿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