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美国消除婴儿和儿童B型嗜血流感杆菌疾病的进展(1987~1995)在有疫苗以前,B型嗜血流感杆菌(Hib)是美国细菌性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原因。估计小于5岁儿童中200人中即有1人发生过侵袭性Hib疾病。1987年开始使用Hib佐剂疫苗,1993年将1...  相似文献   

2.
世界卫生组织(WHO)常通过它的GPV对扩大免疫规划(EPI)提供信息和建议,其中包括对疫苗及疫苗的联合使用发表一系列最新的意见书,可供国际基金机构、疫苗生产商、医疗机构等参考。所有的研究都表明b型嗜血流感杆菌(Hib)是儿童脑膜炎和儿童细菌性肺炎的...  相似文献   

3.
b型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流感)杆菌(Haemophilusinfluenzaetypeb,Hib)是尚未实施免疫接种程序预防该病的国家中导致5岁以下儿童严重感染的主要病原体。1 流行病学在实施免疫接种程序以前,发达国家5岁以下儿童Hib感染所致疾病的年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4.
在尚未实施b型流行性感冒(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influenzaetypeb,Hib)疫苗免疫规划的国家中,Hib是导致儿童患严重侵袭性细菌疾病的首要原因。婴幼儿常规免疫预防Hib的有效性已在诸如美国等国家中得到证实,免疫规划实质上已在该国人群中消除了这种疾病。1 流行病学每年有300多万例有记载的5岁以下儿童的严重疾病已确证与Hib有关,并导致全球大约40万人死亡。Hib引起的侵袭性疾病包括脑膜炎、菌血症、会厌炎、肺炎、化脓性关节炎、心包炎和蜂窝织炎。尽管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数据有限,但也能看出…  相似文献   

5.
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疾病在亚洲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年前 ,b型流行性感冒 (流感 )嗜血杆菌 (Hib)对美国儿童造成的威胁很大 ,是Hib结合疫苗改变了这种状况[1] 。这种疫苗之所以未在亚洲应用 ,障碍之一就是认为b型流感嗜血杆菌疾病在亚洲不常见 ,这只能用流感嗜血杆菌 (Hi)脑脊液培养多为阴性来解释。在澳大利亚 ,Hib疾病在中国和越南裔人群中并不常见[2 ] 。在加利福尼亚居住的西班牙裔儿童感染Hib疾病的危险稍低于高加索人和黑人 ,而亚洲裔儿童的感染率更是明显降低。然而 ,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越南难民营中 ,在英国的孟加拉人、印度人及巴基斯坦人中 ,Hib疾病发病…  相似文献   

6.
198 8年在使用b型流行性感冒 (流感 )嗜血杆菌 (Hib)联合疫苗前 ,Hib是引起 5岁以下儿童细菌性脑膜炎和其它严重侵袭性疾病的主要病因。 1991年开始要求 2月龄儿童接种Hib联合疫苗 ,到 1996年 5岁以下儿童由Hib引起的侵袭性疾病的发病率下降了 99%以上。本文提供了 1998~ 2 0 0 0年流感嗜血杆菌 (Hi)的监测数据 ,表明由Hib引起的侵袭性疾病的发病率仍很低。为达到 2 0 10年 5岁以下儿童由Hib引起的侵袭性疾病减少到零的国家规定的目标 ,就要提高适龄儿童的接种率 ,完善接种及相关就医史的报告 ,规范血清学检验程序 ,…  相似文献   

7.
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重症传染病。引起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除了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以外,还有嗜血流感杆菌等。嗜血流感杆菌最早是从流感病人的鼻咽部检测出来的,后来证明它并不引起流感,只是一种进而引发并发症的病原。现已证实,嗜血流感杆菌,主要是B型嗜血流感杆菌(Hib),一方面可引起幼儿发生化脓性脑膜炎,另一方面,它可在呼吸道疾病发生时,引发多种并发症,如支气管炎、肺炎,鼻窦炎、中耳炎、心包炎、关节炎、败血症等。  相似文献   

8.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诊治概况南京市传染病医院(210003)林厚基急性细菌性脑膜炎亦名化脓性脑膜炎,其中较常见的有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b型嗜血流感杆菌,葡萄球菌以及大肠杆菌等细菌引起者。细菌性脑膜炎病变主要在脑膜,尤其是软脑膜,蛛网膜和脑室壁也可有...  相似文献   

9.
流感杆菌是流行性感冒杆菌的简称,在细菌学分类中属于嗜血杆菌属。因为它在人工培养基中必须加有新鲜血液,故有嗜血之称。本菌为革兰染色阴性短杆菌,分为a、b、e、d、e、f6个血清型,b型菌株致病力最强,也是引起脑膜炎和其他感染的主要菌株。  相似文献   

10.
大量证据表达抗荚膜抗体与免疫记忆分子 (抗体 )在预防Hib流感侵袭中能起到重要作用。 1999年Es kola开发出Hib与白喉—破伤风—百日咳杆菌抗原共价结合的疫苗 ,用于预防Hib的侵袭。但并没达到10 0 %的效果 ,这是因疫苗在预防Hib流感时涉及两个方面 :⑴是免疫记忆抗体的效率 ,⑵与年龄相关的免疫记忆的生成率。作者报告一组人群使用疫苗后免疫记忆分子预防Hib侵袭效率后表明 ;以 10 0 0名接触过Hib而无免疫记忆产生者发病率为 1/ 10 0 ,即 10名 ,如50 %人群有免疫记忆 ,即 5 0 0人有免疫记忆 ,且此种免疫记忆的抗H…  相似文献   

11.
作者研究了从临床材料(主要从痰和咽拭子)分离到的嗜血性流感杆菌、嗜血性副流感杆菌和嗜血性副溶血性流感杆菌对抗菌素敏感性的分布与变化。本研究中,使用从1975年1~6月间分离到的嗜血性流感杆菌132株、嗜血性副流感杆菌89株、嗜血性副溶血性流感杆菌43株,用琼脂平皿稀释法测定它们对下列18种抗菌素的敏感性。即: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环杀菌素、磺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先锋霉素1(头孢金素)、唑啉头孢菌素、Ceftezole、先锋霉素Ⅳ(头孢力新)、链  相似文献   

12.
患儿,男,2006年12月16日出生。2008年9月17日10:00,由监护人带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预防接种门诊,接种b型流行性感冒(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b Conjugate Vaccine,Hib)和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Acellular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DTaP)第4剂。  相似文献   

13.
关于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治疗的若干进展浙江丽水地区医院(323000)任少华综述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15004)胡华成审校由于抗生素广泛应用的结果,一些病原菌,包括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如肺炎链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和卡它摩拉氏菌等正在发...  相似文献   

14.
重视儿童受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感染的危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到接种流行性感冒 (流感 )疫苗的季节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误解 :b型流感嗜血杆菌 (Hib)疫苗就是流感疫苗。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概念。流感嗜血杆菌 (Hi)之所以被如此命名 ,是因为曾误认为它是 1889年流感大流行的原因。因为它最初是在流感患者的痰中被发现 ,所以在未证明病毒是流感的病原体之前 ,一直误认为它是流感的病原体 ,故曾有过流感杆菌之称。嗜血杆菌的主要特征是 ,只有在含有血或血制品及其因子的营养条件下才能生长发育的一群细菌。目前发现的嗜血杆菌有 16种 ,可致人类疾病的至少有 8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Hi。根据荚膜…  相似文献   

15.
许多免疫程序中包括灭活脊髓灰质炎 (脊灰 )疫苗和b型流行性感冒 (流感 )嗜血杆菌 (Hib)疫苗 ,而且这两种疫苗也会同其它疫苗联合接种。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解b型流感嗜血杆菌 -破伤风蛋白结合疫苗 (PRPT)与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和灭活脊灰四联疫苗 (DTP -IPV)混合 (DTP -IPV -PRPT)在同一注射器中接种 ,是否会使机体反应增加 ,或是否会与单一疫苗成分的免疫原性发生冲突 ,我们对此开展了研究。在采用安慰剂对照的双盲研究中 ,共有 16 1名婴儿参加 ,其中 80人接种DTP -IPV -PRPT ,即疫苗组 ;81人接种DT…  相似文献   

16.
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的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结合疫苗(ACT -Hib ,简称Hib疫苗 )的安全性 ,特选定上海市长宁区两个街道的 150名 2月龄婴儿接种Hib疫苗和百白破联合制剂 (DPT) ,观察其安全性。1 疫苗 Hib疫苗由法国巴斯德 -梅里厄 -康纳公司提供 ,批号M 0 6 97- 1(有效期至 1999年 6月 )和G1159- 1(有效期至 1999年 11月 )。多糖含量10 μg/ 0 5ml。DPT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批号 980 90 6 - 3、9810 10 - 5和 990 10 6 - 6。2 观察对象和方法 本次观察对象为 1998年 8月~ 1999年 4月出生的儿童 ,其中女性 70人 ,男…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感冒(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分为有荚膜的可分型(a~f型)和无荚膜的不可分型菌株,有荚膜的b型Hi(Hi Type b,Hib)是引起侵袭性感染,包括脑膜炎、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但Hib的感染有疫苗可以预防。不可分型Hi是导致儿童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可引起多种疾病,包括肺炎、中耳炎等,目前无疫苗预防。现将国内外对不可分型Hi的致病因子和致病机理进行综述,为疫苗的研制、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控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嗜血杆菌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嗜血杆菌的耐药情况,以便及时、准确地指导临床感染用药。方法:用API系统对所分离菌株进行鉴定。Nitrocefin纸片法检测β-内酰胺酶产生情况。结果:嗜血杆菌检出率14.9%,其中副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为10.4%,流感嗜血杆菌为4.5%。20株菌对氨苄西林(AM)、头孢克洛(CT)、头孢呋辛(XM)、头孢噻肟(CT)、亚胺培南(IP)和氯霉素(CL)的耐药率分别为15%、5%、0%、35%和5%。有1株嗜血杆菌因产β-内酰胺酶而对氨苄西林产生耐药,另有2株为非β-内酰胺酶介导的机制导致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结论: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克洛、头孢呋辛),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及氯霉素对嗜血杆菌有极好的活性。头孢噻肟、氯霉素对亚胺培南耐药菌株100%敏感。  相似文献   

19.
肺炎链球菌及嗜血流感杆菌对多数抗菌素均很敏感,但近年已陆续报道在呼吸道感染中这两种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本文综合报道英国20个实验室从1977年1月到4月所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及嗜血流感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试结果。全部菌株最后均送到伦敦医学院医院再次鉴定和重复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20.
流感嗜血杆菌b型 (Hib)是小儿细菌性脑膜炎、肺炎和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由于Hib分离条件苛刻和抗生素的滥用 ,使Hib分离率甚低〔1〕。为了解Hib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中的感染情况 ,我们用PCR、RPHA对 15 3例患儿进行HibDNA或荚膜多糖抗原检测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  (1)病例选择 :1997年 11月~ 1998年 4月本院和市儿童医院门诊 ,病房起病 1周以内ARI患儿 15 3例 ,其中肺炎 86例 ,支气管炎 35例 ,上感 32例 ,年龄 2个月至 8岁 ,正常对照 30例 ,年龄 5个月至 8岁。 (2 )标本采集与处理 :肺炎、支气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