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滴利巴韦林致过敏性休克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2月本科收治1例静滴利巴韦林致过敏性休克患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静滴利巴韦林致过敏性休克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性 ,2 0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入院 ,住院号 :990 2 39。入院后给予抗病毒治疗 ,以生理盐水 2 5 0ml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 5 .0 g(氨苄西林钠皮试阴性 ) ,5 %GS 5 0 0ml 利巴韦林 (病毒唑 ,新乡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批号 990 6 19)1.0 g静脉滴注 ,qd。当输液至第 8天 ,静脉滴注 5 %GS 5 0 0ml 利巴韦林 1.0 g时 ,约 2min ,患者即感周身不适 ,随即出现心慌、胸闷、气喘、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口唇紫绀等症状。查体 :神志清 ,精神紧张 ,脉搏快弱 ,P 12 0次·min-1,BP 10 / 6kPa。立即停药 ,皮下注射肾上…  相似文献   

3.
王淑芳  马翠云 《中国药事》2002,16(7):448-448
患者 ,女 ,32岁 ,因上呼吸道感染入院。入院后遵医嘱给予 0 9%生理盐水 2 5 0ml,加青霉素80 0万u和利巴韦林 0 5g静脉点滴 ,输液 15分钟左右病人诉注射部位疼痛 ,皮肤发红 ,给予减慢滴速 ,症状未缓解 ,并逐渐沿血管方向出现一条条浅红色的触之呈条索状的红线 ,触之疼痛 ,经询问病史 ,病人以前未曾使用过利巴韦林 ,考虑为利巴韦林刺激血管造成的静脉炎 ,即刻停止使用利巴韦林 ,局部给予 5 0 %硫酸镁液热湿敷 ,红肿现象逐渐减轻并消失 ,再给予 0 9%生理盐水 ,青霉素80 0万u静脉输液 ,未出现上述症状。讨论 :利巴韦林为一广谱抗病毒药…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4岁,因鼻塞、咽痛、咳嗽伴低热1d入我院门诊治疗。体检:T37.8℃,BP120/70mmHg,HR88次·min-1。患者咽部粘膜充血,扁桃体充血呈Ⅰ°肿大,颈软,双肺呼吸音清。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头孢唑啉6.0g,ivd,输液过程中,患者无异常感觉。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2岁.因发热半天而入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在门诊输液,患儿发病后一般情况好,无咳喘,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大小便正常.既往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患儿出生至今面部有湿疹.  相似文献   

6.
HPLC法测定利巴韦林颗粒中利巴韦林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东药学》2004,14(1):17-18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左旋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40例,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应用左旋利巴韦林10~15mg/(kg.d),用5%的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0.5~1mg/mL的溶液,静脉缓慢滴注。对照组给患儿以利巴韦林(病毒唑)注射液10mg/(kg.d),加5%的葡萄糖注射液滴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结论左旋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的疗效,且明显强于利巴韦林(即病毒唑)。  相似文献   

9.
分光光度法测定利巴韦林喷雾剂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陶金成  李彭灏 《中国药房》1999,10(3):139-140
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ribaviri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通过对次黄嘌呤核苷脱氢酸的抑制,阻断次黄嘌呤核苷-磷酸向黄嘌呤核苷-磷酸的转化作用,抑制核酸合成,阻止病毒复制[1]。利巴韦林的含量测定方法较多,如凯氏定氮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旋光法、滴定...  相似文献   

10.
二阶导数光谱法测定复方利巴韦林软膏中达克罗宁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软膏中达克罗宁的含量。方法:采用二阶导数光谱法,以283.4nm(谷)处的半振幅为定量依据,消除软膏中其它成分测定的干扰。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7.85%。结论地6批样品进行测定,方法可靠,简便,快速之特点。  相似文献   

11.
酪酸菌利巴韦林治疗小儿腹泻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军  隋玉斌 《医药导报》2001,20(4):228-228
目的观察酪酸菌对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①酪酸菌组80例,病原学检测确定为轮状病毒肠炎的53例。<1岁者每次口服酪酸菌0.25g,1~5岁,0.5g,>6岁,0.6g,均po,tid疗程3d。②利巴韦林组72例,轮状病毒性肠炎47例。用利巴韦林15mg*kg-1*d-1分两次肌肉注射或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疗程3d。结果治疗3d结束后,酪酸菌组总有效率及轮状病毒阴转率依次为93.8%,87.0%;对照组82.0%,60.0%。组间比较P<0.05。结论酪酸菌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疗效优于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12.
13.
摘 要 目的:分析利巴韦林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6年6月~2018年6月湖北省药品(医疗器械)ADR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收集的1 071例利巴韦林ADR/ADE报告的患者人口学特征、用药原因、联合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受累系统/器官分布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利巴韦林引起的ADR/ADE涉及7种剂型,注射液占比最多(84.12%);ADR/ADE在各年龄组段均有分布,男性略多于女性;所致ADR/AD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主要为皮疹和过敏样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和血液系统损害。 结论:利巴韦林致ADR/ADE个体差异大,临床用药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尽量避免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以减少ADR/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利巴韦林所致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41例应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时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应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时产生不良反应复杂多样,能够累及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以及附件。大多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给予对症处理,减慢静脉滴注速度以及停药等措施均能恢复正常。结论在患者应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给予预防措施以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路立业 《中国药房》2012,(28):2632-2633
目的:观察注射用利巴韦林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2-6月我院住院治疗的6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4例应用注射用利巴韦林+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给予注射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2组患儿用药后疗效和退热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8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退热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白细胞明显减少3例,并发心肌损害6例。结论:注射用利巴韦林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优于单纯用利巴韦林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利巴韦林注射剂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的统计、分析,为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对黑龙江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的某时间段收集到的56例利巴韦林注射剂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各年龄段组均有不良反应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主要损害以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和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等为主,其中以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憋气、喉头水肿等为主要严重不良表现。结论:应加强利巴韦林注射剂的合理使用和监测,以避免不良反应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院采用肝素钙、利巴韦林(病毒唑)联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6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利伐沙班为临床上常用的抗凝药物,查阅文献,其不良反应未见有白细胞减少.本院开展的一项利伐沙班片在中国成年健康受试者中的一项生物等效性研究中,出现4例不同程度的白细胞减少(空腹受试者A,女性,29岁.餐后受试者B,男,22岁;C,女,29岁;D,女,23岁),并且在停药后白细胞水平恢复正常.故在临床使用利伐沙班时,加强对白细胞的监测.  相似文献   

20.
患男,11岁,以感冒发热、发冷、咳嗽、食纳差3d就医.入院查体:体温39.2℃,咽部红肿,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